第193章 李順上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男配的假外掛、早死嬌妻她不干了[六零]、錦衣衛小飯堂(美食)、洛煙(nph)、掌控欲(SM)、系統帶我去裝逼、重回1995(作者:路小哥)、假戲真做(NPH)、劣性圈養(骨科 校園h)、首輔的團寵小娘子
在攬月樓做藥膳這么久,立夏對自己出手的東西還是有幾分自信的,并沒有在廚房等著包間里反饋,而是飛快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和顧青荷一起出了攬月樓,往小巷走去。 “小掌柜、青荷姐……” 兩人剛剛走出攬月樓,一個衣衫襤褸、滿身狼狽的人攔在了兩人跟前。 “李順!”顧青荷下意識就站在了來人前頭,“你要干什么?” 立夏看了一眼這十字街口人來人往的人潮,往旁邊唐記食鋪走了幾步,“過去說吧?!?/br> 唐記食鋪就在攬月樓旁邊不遠,這個時候也是人潮涌動,唐全兒如今跟在吳掌柜身邊學東西,唐劉氏守在鋪子門口的一個高柜臺里頭,專門負責算賬收錢。 抬眼就看到立夏和顧青荷領著李順過來,連忙從柜臺里出來,“meimei用午膳了沒有?” “還沒?!贝鬅崽斓?,立夏在攬月樓后廚里忙了大半天,哪還有胃口吃東西。 唐記食鋪有個寬闊的大堂,擺放著整齊的條桌。早上就和之前碼頭路售賣的早餐一樣,只是少了招牌麻辣燙。 但沒了一個招牌,立夏又能找出另外的招牌來。到了中午,唐記食鋪里也是鹵味飄向,一些豬頭、豬下水要么鹵制,要么涼拌,再燉上一鍋骨頭湯,準備幾個素菜,配上饅頭或是米飯,物美價廉。 一些進城做工的人,實在舍不得一二十文錢吃一頓,在這兒三五文錢就能混個肚飽,三合面饅頭或者二米飯就著不限量的湯水也能將就。當然,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誰都想少買一點唐記的rou食,據說和攬月樓的味道差不多,就是食材是攬月樓不怎么用的邊角料。 但這有什么,邊角料也是rou,花錢少又吃得好,附近不少商家還在這兒定了“外賣”,每日早上把食盒送過去并點菜,中午不用出門,就有人把寫了名字的食盒裝著吃食送回來,別提多方便了。 這才三個月,吳掌柜和唐全兒已經計劃著在元安府四個城門內外再找地方,把這個唐記食鋪開遍元安府,等稍微穩定了一點,還能往別的府城延伸。 立夏原本沒想那么多,可看著唐全兒跟著吳掌柜和方成跑了一段時間后人都大膽了不少,便也沒攔著。 唐記的出資方是方成,打點上下關系也是方成出面;具體事情跑腿的是吳掌柜和唐全兒,立夏也就出一出主意。所以她拒絕了方成拿來的契約上說的三成紅利,按照方成六、唐全兒二、她和吳掌柜各一成的分成方式重新擬定了契約。 平日里,立夏幾乎不會來唐記,所以唐劉氏看到她的時候才特別欣喜。 “嗯,后面屋子里今日有人嗎?”立夏問唐劉氏。 唐記的鋪子后面都有兩個小隔間,一間里面放一張大圓桌,客人沒特別的要求小隔間便空著,遇到有些特殊的客人或是帶了女眷的,在客人單獨給了五十文錢之后可以進去有個相對安靜的空間。 “沒呢,這幾日天熱。貴人們都不愿在街上逛?!碧苿⑹掀鋵嵱行涯盍⑾淖龅谋?,只是進城之后立夏發現了冰的價錢很高,她不想引人注目,便暫時停了冰品的買賣。 立夏帶著李順往里面走,走著走著,李順的腹中就發出了雷鳴般的響聲,本來就蠟黃的臉色瞬時變得青紫。 唐劉氏和李順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對這孩子一直都當親弟弟對待,只是進城后太忙,又想著他還有個面食鋪子呢,按照唐記的生意,怎么也能過得好。誰知道這才多久,李順就好像換了個人。 不但外貌形象像是換了個人,就是性子都沉默了許多。唐劉氏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嘆了口氣讓店里的伙計先弄三份三十文的套飯來。 三十文的套飯在店里是最好的搭配,有一碗白米飯和一份鹵下水、涼拌豬頭rou,紅燒豆腐和炒時蔬,另外配一碗湯和兩個杏脯。 立夏和顧青荷是先喝湯,李順卻是不管不顧,先端著米飯就是一陣刨。刨著刨著就被噎著了,顧青荷趕緊給他遞了湯:“順子,你怎么弄成這個樣子?” 李順喝了湯,沒回答顧青荷,卻是“噗通”一下跪在了立夏跟前:“小掌柜,我要賣身為奴,求你可憐可憐我,把我買下來吧!” 唐劉氏和顧青荷嚇了一大跳,雙雙伸手去攙扶李順,“你有事起來慢慢說,這跪著成什么樣子?!?/br> 也幸好立夏把人帶到這邊包間里來,要不然李順這舉動又不知道要引來多少窺探。 李順起來后沒有坐回去,而是站在那兒三言兩語把事情給交代了,末了只有一句話:“求小掌柜把我買下來,不管是跟著侍候小掌柜還是修齊少爺,我一定盡心盡力,永不背叛?!?/br> 救命倒也談不上,就是李順現在的境遇吧著實不太好。 臘月間,立夏他們不但搬離了大王莊,也撤出了碼頭路的鋪子。但碼頭路的食鋪還在,改成了葉修齊建議的“順子面食”,生意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然而,因為國喪和京城奪位大戰開始,碼頭來往的人少了許多,食鋪的生意也是急轉直下,要是好好運營的話還是能夠維持生活。 可李順想要好好運營,耐不住李家人心思多啊。他們在城里做的是管事,當然不可能把食鋪現有的三個小伙計辭退,哪怕生意再差,李老大幾個李順的長輩也是抄著手巍然不動,把李順和幾個小子指揮得團團轉。 這也就罷了!年后的生計越發地艱難,李家那么多人都留在大王莊,吃穿住行就是一件大事,還沒出正月呢,李家就連買米面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發現李順的鋪子可以從面粉作坊賒欠面條之類的后,李家老大和老二像是發現了新天地,他們從面粉作坊賒欠干面條,碼頭路這邊不能送,就往臨近的莊子和縣城送。 這其實是一條很不錯的財路,奈何這兄弟倆都不是那種團結一心的人,各有各的盤算。送著送著,收來的貨款就沒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