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齊眉 第190節
蘇錦沅聞言說道:“你安排好了就行?!?/br> 第275章 辭官 到蕭家的宮人,帶著賞賜返回宮中,拿著謝云宴辭官的折子進御書房回話時,垂著腦袋恨不得能鉆進地里去。 慶帝剛瞧見人時,還神色和悅了問了幾句謝云宴傷勢如何。 可等聽到那小太監說,謝云宴拒了宮里的賞賜時,臉上既是愕然又是驚詫:“你說他拒了賞賜?!” 那小太監跪在地上顫聲道:“謝,謝大人說,無功不受祿?!?/br> 仿佛感覺到腦袋頂上的目光陡然冷厲了下來,他將頭垂得更低,聲如蚊吶,“謝大人說,賑災的賞賜他早就拿了,救駕的事情,宮宴之上陛下已經賞過了?!?/br> “他已經得了應得的東西,這些賞賜不該他拿……” 慶帝聞言簡直被氣笑了:“他好大的膽子!” 這整個大晉朝建朝以來,抗旨不尊的都沒幾個,更何況是拒絕皇家賞賜的,往前數上百年,怕也就出了謝云宴這么一個奇葩。 見那宮人顫顫巍巍,臉色發白,一副害怕至極的樣子,而且欲言又止像是還有什么事情,慶帝就冷笑說道: “他還說什么了?” 那人遲疑張了張嘴,不敢說話。 “朕問你話,耳朵聾了?”慶帝怒聲道。 馮喚眼見著慶帝動氣,連忙朝著那小太監斥聲道:“糊涂東西,陛下問話,你還敢吞吞吐吐的,還不老實交代!” 那小太監這才有些害怕的開口:“謝,謝大人讓奴才轉交此物交給陛下,還讓奴才轉告陛下,說他無心官場,難以擔當重任,有負陛下圣恩……” 慶帝剛開始還皺眉,隱隱覺得這話有些奇怪。 等讓馮喚將東西拿回來打開看過之后,看著放在那折子里一并送還回來他當初賞給謝云宴的貼身玉玦,“砰”的一聲就砸在了桌上: “混賬東西,他居然敢辭官,他將朝廷之事當成了什么?兒戲嗎??!” 馮喚聽到慶帝說謝云宴辭官時也是驚了一瞬,萬沒想到謝云宴這么大的膽子,拒絕賞賜鬧鬧也就算了,居然拿官位兒戲。 見慶帝怒不可遏,他連忙急聲道:“陛下息怒,息怒……” “朕怎么息怒?” 慶帝揮袖時,氣極而笑,“他是個什么東西?!” “朕對他委以重任,多番賞賜,可他居然跟朕這般拿喬,拒了賞賜不說,竟還拿著辭官的事情來要挾朕,他真當朕的朝堂離不開他謝云宴?” 他胸口憋著怒意,寒聲道, “來啊,傳旨下去,謝云宴藐視朕恩,屢次犯上,摘了謝云宴的官帽,把他給朕拿了打入天牢,朕倒是要看看,他的骨頭到底有多硬!” 馮喚聽的臉色大變,急忙跪在地上:“陛下,萬萬不可啊?!?/br> “有何不可,朕還處置不了他一個犟骨頭?!”慶帝震怒。 馮喚連忙拉著盛怒的慶帝衣擺,急聲說道, “陛下自然能夠處置謝大人,可是謝大人日前才于宮宴之上救過陛下,年前更因西北賑災之事受了封賞,得百姓愛戴?!?/br> “若陛下這個時候下旨拿了謝大人,朝堂之上,百姓之間,該如何議論陛下?” 慶帝臉上怒氣一滯。 馮喚跪地說道:“西北送來的萬民書陛下才剛交給禮部,打算送入太廟之中,如今蕭家四公子又剛回蕭家,臨川的事情也被掀了出來?!?/br> “人人都道陛下對蕭家恩重,謝大人辭官固然有錯,可陛下若因此事就將他鎖拿下獄,甚至將其問罪,怕會引人揣測?!?/br> 馮喚跪在地上低聲說完,見慶帝臉上神色變幻不斷,怒氣和遲疑交加。 他卻沒有歇了勸說之心。 馮喚跟著慶帝多年,太知道他的為人和性情,別看他此時一時震怒大發雷霆要將謝云宴下獄,一副恨不得將人置于死地的架勢。 可眼下謝云宴不能殺,更不能動,且慶帝待謝云宴也用以制衡朝局和那些朝中老臣,是他千挑萬選才選中的利刃。 等慶帝回過神來,他必然會后悔。 帝王會有錯嗎,他沒有,那錯了的就只能是他身邊之人。 身為慶帝貼身內侍,一旦慶帝真到了后悔卻又進退兩難之處時,到時候第一個倒霉的就是沒有及時阻攔他震怒之下沖動的馮喚。 馮喚滿是恭順的低聲說道, “陛下,奴才知道您生氣,可謝大人那性子您又不是不清楚?!?/br> “宮宴之上他冒死相救卻險些被您誤會,又有黃頡這等小人從中作梗,離間陛下與他君臣之情,謝大人這辭官怕也只是一時氣話?!?/br> “他跟您鬧脾氣,您若是真動了怒教訓了謝大人,豈不是反倒成全了那些等著看謝大人笑話,早就猜測陛下會卸磨殺驢的小人?” “放肆!”慶帝怒喝。 馮喚連忙低頭:“是奴才失言……” 慶帝眼里滿是怒氣,可卻不得不承認馮喚說得有道理。 西北賑災之時,謝云宴為讓災情盡快平順,也為了安撫災民,查處貪污,殺伐果斷之下要了不少人的命,將整個西北局勢徹底攪亂。 那時候幾乎日日都有朝臣彈劾謝云宴,堆在他面前狀告謝云宴的折子更是數不勝數,可他卻是欣喜謝云宴的手段。 特別是后來謝云宴將大筆貪污的銀子送回京城填充國庫,又將西北各處安插上他派去的官員后,慶帝更是極為看重謝云宴。 那時候謝云宴還未歸京,朝中之人眼見著他不肯懲處謝云宴,便有人私下流言,說他不過將謝云宴當成了刀。 等謝云宴歸京之后,又有蕭家在前,他必定會卸磨殺驢,到時候謝云宴就會成了眾矢之的。 慶帝聽到這種傳言時,震怒不已,也曾擔心謝云宴會心生反骨,然而顯然是他想得太多,謝云宴好像從未曾將這些話聽進心里,反而一如往常,回京之后格外守著分寸,也從未流露出半點私心。 他這時候要是處置了謝云宴,豈不是應了那些謠言? 也愧對了謝云宴對他的信任? 慶帝原本怒氣沖頭,可聽著馮喚的話后,就慢慢緩和了下來,卻依舊還是有些生氣:“朕已經將黃家的人打入大獄,也還他清白了,他還想怎樣?” 第276章 上達天聽 馮喚低嘆了聲:“可黃頡未必是主謀……” 慶帝聞言臉色陰沉。 他當然知道宮宴上的事情,黃頡未必是主謀,想要私藏蕭云鑫,行嫁禍之事,豈是黃頡一人能夠做到的。 可謝云宴畢竟無事,蕭家那邊也得了安撫,他不愿再將此事追查下去…… 那跪在地上的小太監早就嚇得魂不附體,突然想起他去傳旨時謝云宴說的氣話,連忙顫聲道:“陛下,有一事奴才不知道當講不當講?!?/br> 慶帝皺眉:“什么事?!?/br> 那小太監低聲道:“奴才覺得,謝大人辭官,恐怕不是因為宮宴上的事情?!?/br> 見慶帝冷眼看著他,他連忙道, “奴才去安國公府的時候,就聽聞門房的人說,昨天夜里蘇家的人闖了安國公府,還打了安謹伯夫人,謝大人怒極之下想要與他們清算,可卻得知蘇家與康王府結親?!?/br> “他連夜去了康王府一趟,卻與康王不歡而散,好像起了爭執動了手?!?/br> “奴才今早去時,謝大人身邊的人扶著他,謝大人連說話都力氣不足,瞧著像是傷重未愈又添了郁氣,臉色難看得厲害,見著奴才還未問清做什么前,就滿臉的不待見。 他生怕因為傳話的事情被遷怒了,急聲說道, “奴才當時才剛說陛下賞賜,謝大人就動了氣,瞧著眼睛都氣紅了,還說了句什么陛下曾說護著蕭家的話都是假的,說護不住家中人,他這個門下侍郎不當也罷……” 慶帝心中怒氣一頓,萬沒想到中間還有這事,他眉心漸漸緊鎖起來:“蘇家,哪個蘇家?” 他一時沒想到蕭家大少夫人姓什么,想了一圈之后,也沒想到京中哪個蘇家能與康王府結親。 馮喚卻記得蘇錦沅的名字,也知道這幾日宮外的事情,連忙低聲道:“應該是蕭家那位大少夫人的娘家,吏部主事蘇萬全,蘇大人家里?!?/br> 慶帝皺眉:“吏部主事?” 康王叔最是看重血脈,也對府中子嗣要求極高,怎么會跟一個小小的主事家中結親? 他怒氣暫歇下來,朝著身前兩人道, “起來回話?!?/br> 馮喚提著衣袖起身,扶著慶帝坐回椅子上后,這才退到一旁低聲說道:“其實具體的奴才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聽人說起過一嘴,說康王府這婚事有些不太光彩?!?/br> “老王爺府中的二公子前幾日被人算計,在京中一處戲院里傷了蘇家小姐的名節,被人當場撞破,鬧的沸沸揚揚?!?/br> 他低聲將春云樓里發生的事情,包括羅國公府那位表公子做的手腳,還有康王府后來想要封口不成卻被余氏尋上門去的事都說了一遍。 等說完之后,馮喚才又繼續, “羅國公已經教訓了那位余公子,將人打得半死,康王府原本是不打算應下這樁婚事的,可奈何蘇家那位小姐直接投了湖,人救上來之后,她母親就拿著白綾去了康王府門前上吊?!?/br> “康王府也是怕鬧出人命來,才不得不答應讓二公子娶了蘇氏女?!?/br> 慶帝沉吟:“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 “就前兩日?!?/br> 馮喚說道,“這事鬧得挺大的,蘇家公子本就跟汪大人的嫡女訂了親,如今女兒又定下了康王府,免不得就張狂了些?!?/br> “蕭家那位大少夫人自幼父母雙亡,寄居在蘇家,早前就聽聞跟嬸母堂妹關系不大和睦,昨天又動了手?!?/br> 他佯作輕嘆了聲, “陛下也知道謝大人本就是個護短的性子,那位大少夫人又救過他性命,與蕭家共患難過,謝大人護不住她,又怎能不氣?” 慶帝聽著馮喚這么一說,也就想起蘇錦沅來。 他見過蘇錦沅三次。 第一次闖宮之時,她背著謝云宴渾身的血。 第二次再闖宮廷,也是她陪著謝云宴,替蕭家討要了追封。 年節宮宴時,那女子也被一并叫進宮來問話,比起情緒激動的蕭大夫人她們,她只是紅著眼,清清冷冷的站在那里,卻言辭犀利,質問黃頡時句句直中要害,整個人沉穩大方卻又不失鋒芒,瞧著格外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