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109節
…… 紀時晚上回去才發現他爸來了,桌上大包小包放著零食和不少他不愛吃的健康食品,他從袋子里拿了桂圓,一邊剝了殼一邊看作文大全,光看挺枯燥的,配著桂圓吃剛剛好。 一會兒,他桌上就有不少桂圓核了。 “別光吃桂圓了,等會洗了手吃飯?!奔o媽提醒道。 紀時吃桂圓的時候,他爸笑嘻嘻地過來:“時時,零花錢還夠不?” “夠啊?!?/br> “我看你鞋子都破了,咱們去買雙耐克穿穿唄,你不是一直想買嗎?” 紀時一臉疑惑:“爸,你昨天出去打牌輸錢了?” 紀爸:“……” 輸是真的輸了,他也忘了和紀媽匯報了。 那不是重點! 第119章 跑題 關于當年作文的回憶 鞋子紀時就算要買也不會買耐克,那明顯超出他們家的消費水平了,何況他這學期一直都挺忙的,根本沒有出去閑逛的時間,要買什么都是紀媽代勞。 很快他就明白他爸是什么情況了——吃飯的時候,他爸扭扭捏捏問他,是不是上次月考考了年級第一。 “只是語數外第一?!奔o時夾了一筷子海蜇絲,“化學和物理還是不行?!?/br> “很好了?!奔o爸笑得皺紋擠在了一塊,“考得真不錯?!?/br> 紀時很愛吃他媽拌的海蜇絲,加了一把香菜放進去,再放點醬油醋之類的調味,吃一點,再喝上一口粥,感覺腸胃都暖了起來。 “晚上還要上課嗎?”紀爸問。 “他哪天不去?”紀媽瞅了他一眼,“不然你以為成績要怎么上去?” “我又沒那么想?!奔o爸從口袋里把錢掏出來,塞了一把給紀時,“回頭你喜歡什么自己去買?!?/br> “我不用,現在沒有花錢的地方?!比绻且郧凹o時肯定不客氣地收下來,可現在他確實沒有花錢的地方,除了時不時到文具店補貨之外。 他發現,高三這一年買文具也是筆不小的開支,黃雅瓊用0.38的筆芯就要省不少,像紀時這種練題多的,買起筆芯來數量相當恐怖。 …… 紀時覺得,認為化學到了筑基期的判斷應該是沒錯的,補化學的時候他自己也能感覺到,對知識點的理解度、對老師講題的反應速度……他比去年要強上不少。 “你現在基本已經入門了?!毖a習的老師告訴他,“但是還需要再鞏固鞏固?!?/br> 不過就算老師這么說了,紀時該復習的知識點還是一點沒落下。 上次月考的年級第一給了紀時很多鼓舞,讓他看到自己在語數外這三門上的可能性,但也激勵著紀時縮小物理化學兩科和對手的差距。 他是遠遠不會滿足的。 “紀時,這道題你怎么想的?” 補習班的另外幾個同學沖紀時招了招手,把他叫過去:“咱們一起討論討論?!?/br> “我來看看?!?/br> 這個班里的同學化學基礎都不太好,如果按這次月考的化學成績來排的話,紀時可能是一群人里化學成績最好的一個,所以大家都很喜歡找他過來討論問題。 和紀時不太熟的時候,他們以為紀時是那種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學霸,那會兒紀時的年級排名已經相當高了。 可相處下來他們才發現,紀時這人不僅不高冷,相反,還挺忠厚老實的。 有些學霸不耐煩給人講題,因為覺得這耽誤了自己的學習時間,還有人干脆懶得和學習差的人打交道,雖說這是人之常情,可站在學習差的人的角度,這種態度就著實令人不爽了。 紀時湊過去一看,這題還挺難。 他當即來了興趣,把凳子搬到旁邊,拿起草稿紙就開始寫步驟。 “和我們想的一樣哎,這個反應,可后面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br> 紀時表情嚴肅,草稿紙上的反應公式無比清晰,但正如其他幾人所說,這個步驟人人都能想到,可往后推進就難了。 他托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會兒,紀時的筆嘗試性地在草稿紙上多寫了一行,一開始速度是很慢的,這是他在思索的表現,但片刻之后,他的思路越來越順,寫字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道題的解法慢慢在草稿紙上成了形。 “厲害了紀時!” “哦吼,我看懂了,就該是這個答案!” 補習老師聽到他們的聲音也挪過來,盯著題目看了一會,又看了看紀時的答案,然后把原題和紀時手邊的草稿紙都抽走了。 幾分鐘之后,他笑瞇瞇地過來:“這題我看過了,紀時的答案就是最準確的?!?/br> 紀時把題目和答案又核對了一遍。 看來不是他的錯覺,他的化學確實變好了。 至少現在上輔導課的時候,他已經不是那個每道題都需要老師講解一遍的學生,他會的題目變多了,不會的題目變少了,平素老師出的難題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掉。 “紀時,你這次語數外是年級第一吧?我在樓下公告欄看到你名字了?!?/br> 紀時點點頭:“是我?!?/br> 他很清楚,去哪兒都逃不開這個問題,高三生們對年級排名實在是太重視了,不僅關注自己的,也關注年級上有哪些高手。 紀時就是他們心目中真正的高手:“你化學這次也有a吧?” “是a,但是我感覺a 還挺難的?!?/br> “放心啦?!迸赃呉粋€男生拍拍紀時的胳膊,“我這次也是a,可我分數不如你,等級就是個區間,咱們學校的評分標準也不一定準?!?/br> “a真好啊,我才是b?!?/br> 來這邊補習的人想法都是要爭取a等或者a 的等級,畢竟語數外拼命學是算分的,每一分都很寶貴,等級確實只要到達一個臺階就可以了,它有個下限在那里,上限怎么樣其實無所謂。 從某種程度上說,紀時其實是蘇省高考里很占便宜的那一類學生。 物理化學兩科,不管是考z中年級第一還是考全省第一,和正好卡在a 等級線上的學生沒有任何區別,大家都屬于一個等級,所以他只要沖到a 這個層次就行了。 假設a 的標準是105分,他只需要考到105分,和考120分的學生一樣。 但他更占優勢的語數外卻是算分的,分數越高就越接近國內top級的名校,從這個方面說,同樣是付出努力,他就比物理化學優秀的學生更占優勢。 補習班里有時候也會閑聊,聊各個班上課的進度,聊自己的老師有多變態,但到了高三下學期這個階段,大家的專注度都提升了,更多時候都在聊涉及分數、涉及排名的事情。 ——和他們班現在的畫風差不多。 寒假猶如一道分水嶺,上學期他們還有點無憂無慮高三生的樣子,下學期卻已經在把他們往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逼近了。 紀時的心態沒有太大波動,相反,他覺得自己更冷靜了。 主要原因是化學。 他的化學在緩慢卻有成效地進化著,但焦慮不能夠加速這一進程,相反,一旦他覺得煩躁焦慮的話,對題目的判斷力還不如平時,冷靜下來思考,紀時往往能順利解出一道道題的答案。 …… 最近的天氣已經暖到紀時可以直接穿校服的程度了,唯一休息的周日,他去附近的理發店把頭發剪得更短了,摸起來更顯扎人,結果他晚上上自習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班大半的住校生都把頭發給剪了,姚蒙也剪了。 “大家約好一起去剪頭的嗎?”紀時好奇道。 “頭發長太快了?!币γ擅嗣竽X勺,“早知道你去我就把你叫上了?!?/br> z縣這邊也有正月里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一般都是過年前幾天去把頭發給剪了,因為下一次剪就得等出了正月了,紀時寒假那幾天一直在寫題目,壓根就沒時間去理發,一不注意頭發就留長了。 “現在也沒時間出門,有什么事我都不叫你?!?/br> 進入高三下學期,大家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變多了,紀時以前還會和曾泰然、周偉樂他們出來閑晃,現在除非是累了才出門一趟,其他時間都待在家里看書。 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枯燥但充實的生活。 不過就算是現在,他們班照樣有人偷看小說被抓,就在前幾天的晚自習,抓他的人還不是老驢,是晚上出來巡邏教室的教導主任,教導主任路過他們班的時候看到幾個人在教室后面嘀嘀咕咕,想看看學生在做什么,結果直接抓了個準。 他們本以為老驢會大發雷霆的,結果老驢居然連這事都輕飄飄放過了。 “他也懶得管了,都這時候了,管也沒什么用?!?/br> 那幾個男生倒是寫了份檢討交給教務處,順便被提醒他的書不可能再還給他了。 “到了咱們畢業的時候說不定就能還了?!痹┤坏?,“咱學校老師收過不少次手機,等到畢業的時候這些東西都要還的?!?/br> 據說老驢的辦公室就有張柜子專門放收繳的學生的東西,等到高三畢業的時候一股腦退回去。 但確實,老驢最近來教室的次數都變少了。 z中紀律管理的重點永遠是高一和高二,高三上學期還能偶爾管一管,到了下學期,用老師們的話說,學生們都在那個時候定型了,再管也沒有什么意義了。 不過老驢不管歸不管,被教導主任發現過一次之后,晚自習他們班也沒人帶小說來看了。 紀時最近也沒看心靈雞湯類的雜志,因為他發現《讀者》和《青年文摘》上的例子被人用得太多了,他們學校一次考試可能就有十幾個人選這兩本雜志上的例子,放眼全省,又有多少人會舉一樣的例子、引用一樣的名言?他是閱卷老師他也不樂意看。 語文老師曾經教過他們,說實在不知道名人名言就別寫,非寫的話萬不得已可以編,魯迅是其中的改編重災區,大家寫作文的時候動不動就帶一句“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要么就是“羅曼羅蘭有一句名言”,反正監考老師沒法去核實魯迅和羅曼羅蘭有沒有說過,他們也沒法打電話問魯迅和羅曼羅蘭,實在要編就放心大膽編。 紀時還在看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里選編的都是這幾年的出色范文,在紀時眼里,黃雅瓊的作文基本可以達到這個層次了,其實他看作文大全也沒想過自己能達到人家的作文水平,主要還是找寫作的感覺。 紀時把“綠色生活”這四個大字寫在草稿紙上。 越是臨近高考,他對自己當年高考作文的印象更深刻,他記得自己寫的是有關農村生活的點滴,可后來他看名師解析,都說這篇作文考的是環保、環境相關的內容,紀時大概明白他當年語文稀爛的分數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反正他當年腦門里絕對沒想過環保這回事,為了讓自己的作文更接地氣,他好像還寫了一些農村的土話,講農村的生活很綠色,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現在想想,大概是離題千萬里吧。 可惜他不記得除了“綠色生活”這四個字之外的其他要求了,紀時忍不住嘆了口氣,如果他手邊能有作文要求的話,他的思路應該能更拓展一點。 但那畢竟是十年前,他沒必要對自己那么苛刻。 第120章 晚自習 繼續學習 但仔細想想,環保確實是這個年代以及過后幾年的重點話題,因為紀時他們家再過幾年就開始環境整治,禁燒秸稈,他們家門口現在還堆著草垛,過幾年就不許再堆了,門口那條臟兮兮的河也年年清理,把河里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撈出來,還在鄰居家路南那片放了個垃圾箱,每隔幾天就有人來收。 京市的天氣在網上都是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