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權貴云集
書迷正在閱讀:家犬、逍遙小神棍、諸天從火影開始簽到、天降三寶,爹地寵妻甜如蜜、我能看見經驗值、她想腳踏兩條船【偽骨科 1v2】、表哥(骨科、出軌H)、與太傅不得不說二三事(1v1)、帝少的重生狂妻、綁定天才就變強
往來的各色權貴身著華服,氣度談吐不俗,僅府門前靜候的軟轎,就在眨眼間多出了二三十幾頂,幾乎將門前長街兩側占滿大半! 各色軟轎擺放道路兩旁,僅是轎夫和隨從就有數百人,前來的權貴已經將近百位,場面極為盛大,看得遠處百姓激動不已,一片熱議漸漸響起! “真不愧是刺史大人過壽啊,竟有如此排場!” “這算什么?薛刺史可是當朝的二品大員,誰敢不給面子前來祝壽?我可是聽說,有地方官員在三日前就趕來了涼州城,住在驛館等候祝壽呢!” “這才叫入朝為官吶!” “快看!快看!那位官員竟還向著薛公子回禮,真是禮數周到無比!” “呵呵!薛公子是何身份,能親自迎接已是天大的面子,尋常官員怎敢托大!” “這位兄臺,你這話我不敢茍同??!你看看人家薛公子,儀表堂堂舉止有度,可見刺史大人教導有方,怎會像你這般?” “這......兄臺所言甚是,愚弟受教了!” “說得好啊,人家薛公子確是咱們涼州城的青年俊杰,家門興盛也是理所應當,這才叫真正的大人物呢!” ...... 百姓們的稱贊不絕于耳,連前來祝壽的官員都深有同感,對于門前迎客的刺史公子,多出了幾分贊賞和尊崇。 可這些外人之言,卻是并未讓薛奉年心有波瀾,曾經悅耳的稱贊,早已無法引起他的欣喜,甚至有幾分暗暗的嘆息,眼里浮現好奇和向往。 大人物...... 所謂的大人物和俊杰之類的俗人言論,在那位北王殿下的眼里,恐怕只是個笑話吧。 就在一片歡騰激動的場面下,一頂紅木的四抬大轎映入眼簾,再度引起了不少人的注目,熱議似乎又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又有大人物來了!” 也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激動的百姓們即刻注目而去,只見他張揚的紅木大轎停在府門路旁,竟比先前一位舉人的軟轎還要華美數倍,足足大了一圈! 萬千注目下,大轎紗簾掀開。 身形肥碩的宋雨才目露得意,享受著百姓們的羨慕目光,緊隨的錢大海抱緊了禮盒,心里說不出的榮耀! 眼前就是刺史府的門楣,四周圍著數千百姓,注目而來的眼神里,帶著極為明顯的欣羨,就是站在長街上,都令人感到一種莫大的榮耀。 感受著注目而來的千百道目光,宋雨才已有幾分習以為常,整了整衣物,滿面春風地向著刺史府門踏步而去。 錢大海緊隨其后,難以做到那般平靜,只覺得終于出人頭地,神色激動得難以言喻,緊抱著禮盒相隨。 一主一仆享受著世人尊崇羨慕的目光,大步走向了府門之前。 望著來人,薛奉年一眼就看出了那份得意,以他往常的性情,是絕不愿與這等人有所交集的,奈何今日代父迎客,絕不能失了禮數。 出于禮節,只得拱手上前,語氣平和地寒暄出聲。 “宋會長,承蒙光臨家父壽宴,感激不盡?!?/br> 聽聞這話,宋雨才含笑回禮,臉上的油膩笑容浮現得很是自然,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這份看重,絲毫不以為自己只是個商賈。 “呵呵呵,哪里哪里,薛公子言重了,能受邀前來,是宋某的榮幸才是~” 客套幾句過后,宋大首富邁步向著府門而入,神色很是淡然,看起來真有幾分見慣了大場面的風度,舉手投足間頗有大人物的姿態。 與之相比,緊隨而入的錢大海就做不到那般坦然。 身為一名普通商人,有幸能進入刺史府賀壽,已然是萬不敢想的榮耀,放在曾經,他絕不相信會有今日的風光。 就算放下禮物踏入了府門,錢大海還有幾分如在夢中的虛浮之感,心里激動得難以平息。 直到身后響起了門房家丁的唱禮之聲。 “涼州商會宋會長到,獻禮書法一副!” 悠長的聲音響起,錢大海才好像相信了一切,眼中閃過了高人一等的優越,連手心都冒出了汗絲,急忙大步趕上了宋會長,臉上已經笑意難平。 終于......出人頭地了??! 主仆二人踏入府中,由家丁帶領前行,漸漸消失在了視線之中,民眾們的熱議方才再度響起,神色各異的百姓們褒貶不一,語氣里多有驚疑。 “真不愧是宋會長,竟然有幸為刺史大人祝壽......” “呵呵!不過是個商賈罷了,算什么大人物,要不是仗著宋家的出身,他豈能有資格踏入刺史府?” “這話倒也不假,投機商賈而已,哪配與刺史大人相交!” “就是!你看看那德行,招搖到了何種地步,所乘的軟轎竟比尋??h令的還要華美,也不怕被人治罪!” “哎,人家有錢有勢,估計尋常官員也惹不起,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咯!” “真是小人得志??!” “就算如此,能進入刺史府也是天大的榮耀,咱們只有羨慕的份兒啊......” “呵呵!宋首富是什么身份,豈是你們能隨便比較的......?” ...... 各異的情緒漸漸蔓延,尋常百姓的眼里敬畏還在,卻是多出了幾分無奈,只能感嘆人生差異之大,一時竟對前來的普通官員再無多大的興趣,全都念叨起了躋身貴賓行列的宋首富。 聽聞著遠處響起多番言論,薛奉年心有幾分同感。 如今的大玄世家顯赫,為官者多有顧忌,仕途坦蕩者大多都與世家有關聯,真正能做到問心無愧者不過寥寥之數,而能無視世家影響的,幾乎已是鳳毛麟角了。 好在陛下終于表露出一絲隱晦的不滿,先前降罪宋家,此事就是一個訊號,朝堂之風將被整治,一場動蕩就要開始,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啊。 感念之余,諸多官員和各界名流相繼踏入,名單上的賓客幾乎已經到了九成,立于門前都能聽到府內的熱鬧言談之聲。 薛奉年輕舒長氣,對于這種勞累的官場應承,他還是有些不大適應,也覺得多有虛假,與往日的瀟灑生活差別明顯,心中有些疲憊。 奈何身為人子,這便是無法選擇的責任,也是薛家門楣的傳承,他不得不挺身而出,盡力做好分內之事。 僅是應對地方官員,出于面子上的寒暄問候而已,做到不失禮節竟已經這般疲憊,若是在朝堂之中,在皇權的旋渦之內,又該是何等的壓力? 念及于此,薛奉年心中壓力極大,對于那位有一面之緣的本王殿下,多出了幾分敬佩,不知不覺間,心里已然生出了幾分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