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最后井一一淘到了一臺二手碾谷車用來充當壓路機。不是自己的車,損耗了不心疼。 可惜,大家都不愛種地也有壞處。比如說加工業機械價格貴了起來。井一一本來想買個大型食品加工機,免得要后稷帶著兩個家務機器人加班加點的辛苦工作,結果一問,比買20臺烹飪機器人的價格還高。 不過不會有人真用這筆錢買20臺烹飪機器人,費能源不說,還得經常cao控挨個去看——沒有身體的手環最多只能不停發出叫聲提醒主人去查看罷了。 贊美后稷! 井一一還是放棄了買大型食品加工機批量生產食物的想法。她目前的主要目標還是要放在怎么讓領地自給自足上。 得去補充點知識了。她打算去學習廳看看。 學習廳是一種,在小范圍內營造高智元密度環境,加速人們學習速度的場所。在Z3的學習廳還得自己釋放智元粒子。入場費貴得很,3000元一小時。并且為了保護智元粒子濃度,每人每天只能學習一小時。 井一一自己去當然沒有用,她又感受不到智元。 她先去人才市場登記了雇傭需求。要求一位腦域開發分值在200分以上,小時內學習效率在300M字節以上的人才,任務是在學習廳學習農業知識兩小時,并把所學內容記錄成電子文檔模式。關鍵詞是:山地農業和去機械化。學習花費由雇主承擔,傭金為每M字節20元。 繳納完傭金的一半6000元作為擔保后,井一一在人才大廳等待響應。 很快就有兩個人前來應聘,井一一選擇了自稱農業專家的男人,他叫戴里約得利。 井一一給他轉賬6000元,并且反復重復了自己需要的知識內容,目送戴里約得利走進學習廳。 為知識付費。這就是智元環境里,非智元接觸者時常需要付出的代價。 至少到明天才能得到答復。井一一去了鏡空與飛鳥,打算為剩下的罐頭找一位買家。 店里人蠻多,青鳳正忙著調制飲品。孟天又不在,井一一沒急著上去打擾,點了杯大麥茶坐在臨街的窗口思考。 現在的Z3已經出現了三產業同時發展的狀況。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有基礎納稅標準卡在那,選擇種糧食的人可能會減少,相應的種糧的人就會更賣力了。論規模,她絕對比不過那些用大型農用機批量生產的。 可能人家種一片小麥只需要三個步驟:機器開進去播種,等待生長,機器開出來收割。 星球這么大,大規模供糧只能是生產鏈最初級的部分。井一一的精耕細作,產出在農業科技面前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加工業作為第二產業,是目前很多人的選擇。生產周期短,利潤空間大,當然弊端也很多:需要穩定的原材料供應,需要依賴于穩定的銷售途徑。重工業和輕加工行業很難和有優勢的外星規?;a業對抗,現在依賴的不過是星球間通航不便嗎,政府和軍隊掌握著商品流通脈搏罷了。 有利可圖的是食品加工業:本地原料,成本低廉。本土銷售,市場廣泛。只不過在當前的Z3,還是兩個核心問題:原材料供應和銷售途徑。 如果要在領地上發展食品加工業,井一一需要找到:大的糧食作物供應商、大的牛羊魚rou類供應商還有調味品供應,需要購買大型機械,還得聯絡人脈打開銷路。 太麻煩,前期投入太多,收益不高。而且,顧慮到Z3漫長雨季的情況,井一一覺得大型加工機械在那段時間也很難工作:需要的能源量太大了。 總不能一邊忙著種地一邊忙著加工食品吧。時間打不開,沖突很大。 至于服務業,井一一根本沒考慮過。她就是典型的小農思維,要自給自足,就決不能離開土地。 心里有的沒的想了一大堆,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一件事:井一一短期內不能停止對領地的開發,何況她的目標不是成為Z3首富,能安度一生就好了。 現在的生活挺好。氣候好的時候播種作物,等成熟了收獲,雨季來了簡單加工,雨季過后賣了換錢。 期間盡量提高一下生活水平,就足夠平靜有規律的度過一生了。 她這邊想得出神,青鳳忙完卻沒忘了來打聲招呼。他還記得井一一的500匹棉布:“怎么樣,你的生意進展得還行?” 井一一聳聳肩:“498匹一匹沒少?!彪m然是她也沒怎么賣。 青鳳有點惋惜:“交易月快結束了。你的布確實不錯,做成衣服和床品都好,可惜,500匹還是太多了?!?/br> 井一一沒在意,布料畢竟是保值品,保存得當放上幾年也不是問題。她跟青鳳提了手上這一批罐頭的事,對方果然很感興趣。井一一給他開了兩個嘗嘗,青鳳立馬說要進一批。 他說的明白:“我認識幾個往東邊北邊去的商隊,借他們的渠道也運送點原材料,也在商隊里參了一腳。這批貨你賣我吧,銷售部份我自己負責?!?/br> 這是要一口氣買斷。井一一樂得輕松:“你多買點,180一個賣你?!?/br> 青鳳都沒講價:“明天早上我去你那,現場交易?!?/br> 手頭積壓的罐頭賣出去了,井一一也算了卻一樁心頭大患,她到新聚源三層書籍區逛了一下,不出所料沒什么新收獲。 這里的書更多偏向于娛樂,雜志、小說比較多,更多是給人們日常消遣用的。有一家店還是Z3星球報的發行商,一個月200元,就會每周有一份記錄星球事件的電子報紙發到信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