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對于井一一來說,剛好收割時使用,收割后養護。 劃算! 從儲糧倉到歇腳亭的路是單車道。這條路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供太陽車行走——其實用到的次數不多,更像是給外來朋友指路的路標。井一一想在這里建個飛梭場來著。 太陽車對路面的要求不高,但是作為交通樞紐的第一條路,總不能修的太難看。 他們用木石混合結構:平整土地,鋪設木板、用粘稠劑混合,鋪設石板。這樣就形成了美觀大方的石板車道了。 只不過這樣很耗費材料,石板和木板都來自橫臥嶺,工程機器人一次性開采了許多,日夜不停的進行材料加工,等積攢的材料足夠鋪一百米路,就進行施工。 因為細致,進展也緩慢。這一個月內井一一已經去了三次橫臥嶺,路才修了三分之一。 早晨起床,先照例巡視了一圈菜園,又到兩塊產糧田里看了看。井一一坐上太陽車,他們今天要到橫臥嶺去再開采一部分石材和木材。 去的還是孔雀頂,畢竟是熟悉的小山坡,他們已經探索過整座小山,沒遇到殺傷性強的大型動物。 哦山里倒是住了一只猿猴,不知道為什么它一個人孤零零的。警惕性極強,從不肯靠近井一一。 井一一就當他不在,不去打擾了。 到孔雀頂之前先去看了一下她的經濟作物田。井一一在孔雀羽上游的沙地里播種了兩公頃的棉花。這是根據她的迫切需要來播種的:帶來的幾件衣服都因為穿著勞作有所磨損了。 當然井一一懷有別的打算:衣服磨損的肯定不止她一個,先把棉花種上,等六月去新都賺錢了買個織布機回來,就可以彈棉布賣了。如果能做成衣服,想必銷路更好。 棉花、棉布、衣服。誰不需要呢。 天快黑時他們從橫臥嶺離開,井一一對于現在的生產效率,說實話不夠滿意。每次來采集一整天的時間,所得木材石料才能堅持一周不到。而且無論去哪里,云行川、新途澤或者橫臥嶺,每天大概花費3、4小時在路上,實在很耽擱效率。 后稷提出可以在孔雀頂下平坦地區修建一個臨時居住地,只要滿足基本的休息需要就可以。井一一覺得相當不錯。他們暫停了修路,帶上六個工程機器人和足夠食用三天的糧食到孔雀頂山腳下。 在遠離河流源頭和水系匯聚地的一處山坡向陽處,他們挖了地基。 這次臨時居住地的建設是計劃外的,沒有現成的建筑包可以用。井一一計劃修一間小屋,不用很大。 一間能住人的房間,內部加裝下水管道,安裝一個廁所,廚房擺在外面,再建個太陽能車車棚。 挖地基用了一上午,屋子是純木質結構的,圓圓的滾木從中間劈開,先豎起幾根作為墻的參照物,再把剩余的橫向釘進去作為墻面。一面墻大概需要四根參照物和十根墻面,光砍木頭和修整好就又用了一整天,期間井一一是住在太陽車上的。 第三天開始搭屋頂。工程機器人先把作為房梁的木材運送上去,然后釘出向上突出方便排水的三角形框架。先在屋頂上鋪好用苧麻編制的麻布作為遮擋,然后在上面涂抹粘稠劑和土豆淀粉的混合劑用來定型。 接著在上面釘一層木板做防水,最后在木板上涂抹防水劑和防蟲藥蛀劑。 給具備雛形的小屋打磨掉多余的木岔,再涂上防水和防蟲。后稷在屋內放了臭臭草的汁。 臭臭草是他們在孔雀頂上找到的一種藥草,可以防止蟲子叮咬,涂這種汁,主要是為了驅蟲。 但是臭臭草實在太臭了,他們趁天還沒黑回家,準備讓屋子先換幾天空氣,清新一下。 回到闊別三天的小屋,井一一深深覺得,在絳月灣的生活實在是,太/安逸了! 第16章 去新都 做準備和逛新都 過了大概一周,他們又去了一次山下木屋。這一次帶了更多物資:一床被褥(井一一出發前購置的),少量的廚具和其他簡單生活用品。 衛生間是自己做的,木頭削制后上了清油的馬桶和洗手池,木板做的置物架,一根光滑木棍制成的晾曬桿。 床也是自己做的,原木刨制的木板拼在一起,同樣刷上清油,后稷還幫她做了個床頭柜。房間里還另外擺了一套桌椅,也是后稷做的,他之前還做了一套放在小院里。 再就是廚房了,放在門口,一個泥土壘成的土灶架著從家里拿來的鐵鍋,旁邊是用來存放物品的小柜和料理臺。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井一一在這新鮮出爐的木屋里度過了新奇的一晚。 第二天又開始鋸木頭挖石頭的工程。 平心而論,井一一覺得孔雀頂有點禿了。為了避免惡意開發造成負面影響,又因為離的近了方便來回,她開始把魔爪伸向旁邊的雞脖子。 砍樹這種事,不能光在一個地方薅啊。 時間在砍樹、修路中慢慢過去,石板路修到三分之二的時候,井一一開始為去新都做準備。 她準備帶20頭凍羊和2000條魚過去。 他們又去了一次云行川捕魚,泛著銀光的白花鰱處理掉內臟、放進冷庫冷凍就花了整整三天,后稷和兩個家務機器人徹夜工作才把這些物品收拾妥當。 把凍羊和凍魚一起裝進壓縮紐里,井一一和上次出門時一樣,先讓后稷回到手環里,然后打開中控室。系統顯示預計七天后第一批馬鈴薯即將成熟,井一一那時候應該才剛到新都。沒辦法,只能讓它們在地里多呆一陣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