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書迷正在閱讀:八零美人她又作又嬌、熊貓崽崽寄養日記、合歡功法害人不淺(NPH)、近我者甜、咱倆撞號啦、丞相夫人是首富[穿書]、咸魚飛升(重生)、高冷同桌有點甜、御寵美人、Beta不能被標記怎么辦?咬他
繆靳勾唇無聲冷笑了下,不答反問:“其余人現在何處?” 距離他身后三步遠處,垂著頭一身黑衣勁裝的男人眼神一閃,語調自然道:“靳一與靳五等人收尾斷后另要掩飾行蹤所以來得慢些。屬下今日循著您留下的記號來時,正逢南州商會會長宴請會盟,所以鐘先生才被拖住腳步,特讓屬下給您帶句話,諸事他已安排妥當,請您在此地安心養傷?!?/br> “靳三可有消息?!?/br> “回王爺,暫未收到來信。您如今傷勢如何?可......” 繆靳突然抬手打斷他,眉頭微皺,身子微微向旁邊錯了一步,待看到下面的人走后才松開不自知皺起的俊眉,旋身快步走到床邊坐下,掀了錦被隨意蓋在身上,對一旁垂首而立的人微一偏頭示意:“靜聲?!?/br> 男人沒有多問忙應一聲,便悄無聲息的消失在屋內。 “紀姑娘,我娘今日煲了雞湯,知道你不愛油膩還特意將湯中的浮油撇去,里面還加了你送來的小參。你,嘗一嘗,若是喜歡,我讓我娘,不,我娘說明日還做。你,近日身子可還好?” 紀妤童伸手接過食盒,再抬眼時神色如常,仿佛未曾察覺到他話中越線的關心,和面上羞澀的表情。 若不是家中有病號,飲食上需要補一補,她又只會熬個湯炒個番茄雞蛋,伴個黃瓜這等極簡單的廚藝,她也不會麻煩不怎么相熟的鄰居,更不會與這位面皮羞澀的陶大哥尬聊,心里搖頭,暗嘆口氣。 “多謝陶嬸子費心,勞陶大哥多跑一趟,請幫我向陶嬸子道謝,我身子無礙,多虧了嬸子的好廚藝?!?/br> 陶青霖本來泛紅的臉色因為她的客套漸漸褪去,白凈清秀的臉上沮喪顯而易見。但很快他又打起精神,紀姑娘來村子上已有兩年,對誰都是淡淡甚少與人往來他是知道的。 但她長得美,氣質清冷又有種說不出的疏離飄渺,還會醫術,所以即便她不常與村里人接觸,但大家卻都很尊敬她。當然也有很多人愛慕她,譬如他。 近幾日聽聞她因為采藥時不慎受了點傷需要補一補,才來自家拜托做些滋補的飯食,這么好的能夠與她接觸的機會,他可不能放過,也不能氣餒。 雖然他知道像她這樣應該是大戶人家里的千金小姐不是自己能夠愛慕的,但仍然忍不住想要親近。說不定,等自己將來高中,謀得官職,就能,配的上她呢? “紀姑娘不用如此客氣,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比鄰已有兩載,你有不便之處我,們正是該多多幫助才是?!?/br> 紀妤童淡淡一笑,沒有接話,象征性的微側了下身,歉然道:“大哥今日不在,我就不請陶大哥進來坐了。只明日還要麻煩陶嬸再幫我做些滋補的飯食來?!?/br> “這是當然,當然。那,我就不打擾你了,待改日鐘公子上山我再前來拜訪,我回去會告知母親的,紀姑娘安心?!?/br> * 紀妤童敲門進來時房間里和平時并沒什么不同,把手里提著的飯盒輕輕放在桌上,又把里面煲得香味從甕罐中往外冒的參雞湯端出來,才擦了手轉身。 因為滿意于這位不知名人士的識趣,所以在與他說話時,面上的淡笑也不再生疏客套。徑直走到他床邊三步遠的距離正要問話,卻不經意看到他半垂在床邊穿著黑靴的腳,遂勾了下唇道:“你的傷口已經開始愈合,適當的活動可以,但還是要以靜養為主,以免傷口崩裂前功盡棄?!?/br> 繆靳不自覺身體放松半靠在床頭,抬眸看著她,聽著她說完才點頭道:“勞姑娘囑咐,我記下了?!?/br> 紀妤童點點頭,掃了眼他遮蓋住的傷處:“你年輕,底子又打的好,恢復的也快,晚間我再為你換了藥,要不了幾日便可以行動自如了?!?/br> “勞姑娘照料,日后我必會重謝?!?/br> 紀妤童搖搖頭不置可否,這人看起來冷漠孤傲,但作為病人還算聽醫囑??此⒖诤蛽Q藥時肩臂胸腹露出來的肌rou必定是有功夫在身,所以才能恢復的如此之快,想來過不兩日,這位不速之客便會離開,她也不用再讓自己下意識做一個臨床醫生的責任。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晚上她如約給他換了藥,看著長出粉rou的傷疤心里暗暗點頭,禮貌的道了聲晚安便提著藥箱關門離開。 洗漱完剛熄了燈將要睡下時,突然被外面,嚴格來說是隔壁小樓上一陣劇烈的響動驚醒。 紀妤童倏地睜開眼起身下床,撈起枕下的鐵棍和兩把手術刀插在腰間,披上衣服小心推開窗戶就見那邊病患所住的屋子有人影晃動一閃而過,隨后燭火便被倏地熄滅,但在靜謐的晚間腳步的走動聲卻沒有停下,時隱時現讓人心生疑竇。 不知為何,她后背陡然發涼,一股強烈的不安自心底乍然升起。她抿了抿唇,來不及穿好衣服汲著鞋子就快步下了樓牢牢抵好門栓,隱在厚實的門框處從門縫處觀察外面的動靜。 半刻鐘前的小樓內 繆靳目送她離開后,單手捂著火辣刺痛的腰腹,肌rou緊實的腹部一個用力便站起來,由著近身伺候自己多年的屬下披了件外衣在室內走動。 自己在此地避人耳目養傷已有三日,外界的搜捕還在繼續,依照龍椅上新坐那人的脾性,再有兩日應就該自覺高枕無憂撤離爪牙了。 日夜不??祚R加鞭,此時收繳兵權的圣旨應已到達,那可正好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