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
蒙古鐵騎踏平北部邊境十幾座城池,打算休養生息,養好兵馬再繼續攻打,上書皇帝請求和親。 自食其果的皇帝悔不當初,卻無力抵抗,也不敢抵抗。 他怕失敗,駁回了主戰派的提議。 *** 朝堂之上。 遼人使臣一改平日里恨不能跪地恭迎親身走的神色,大大咧咧站著,眼神睥睨:大鄴皇帝陛下,距我提出和親已過了三日,您考慮好了沒有,若是不同意,我現在就回去告知首領。 勉強用上了尊稱。 朝廷百官就只能這么看著一個外族人在最威嚴的朝堂撒野。 年邁的老將軍怒發沖冠,幾步出列,行了個禮:陛下 皇帝擺擺手,把他未盡之言堵了回去。 古稀之年走兩步都累的喘粗氣,舊傷發作起來移動都做不到,還打個屁的仗? 新一輩的年輕武將全部趕往邊疆,北境微矣,西北的豺狼也想著咬下一塊肥rou來,可謂是兩面受敵。 太子察言觀色,上前一步,向使臣道出已討論好的結果:我大鄴接受和親。 遼人使臣渾不在意自己給他們造成了多大的沖擊,只道:那就盡快把公主送來吧。 他敷衍拱了拱手,也不待皇帝反應,趾高氣揚踏出殿外。 門檻被他踩在腳下。 空蕩無聲的大殿里,響起吱的刺耳之聲。 殿上百官敢怒不敢言。 皇帝以手扶額,一幅疲憊極了的樣子:退朝吧。 *** 公主殿下御前太監孟合尖細的嗓子拉的長長的,您可別氣壞了身子。 皇帝派了御前太監來告知公主消息,自己無臉去見這個最疼愛的女兒,好像這樣他就能好受些。 閔于安單純嬌俏的容顏不再是往日天真的模樣,她胸膛劇烈起伏,問:父皇當真這么說? 雖是提問,心里卻已知曉答案。 便是太監總管,也沒膽量戲耍她一個公主。 只是不甘心,分明說了自己是他最疼愛的孩子,分明說了要為自己找個如意郎君的,怎么就說話不算話了? 那遼世宗都三十多歲了,跟父皇差不多的年紀! 孟合沒敢觸霉頭,點頭,小聲稱是。 閔于安踉蹌兩步,跌坐在地。 她低低笑了聲:呵呵。 如何反抗都無濟于事,卻還是想做無謂的掙扎,哪怕為了那么點微末的希望。 閔于安咬牙道:你回去告訴父皇,我不去! 她把自己關在寢殿里,皇帝太子連番前來勸說 安兒,不要任性,要為江山社稷著想。 meimei,你忍心看著國破家亡么?哥哥這么疼你,你不會這么不懂事吧? 犧牲你一個,成全我大鄴百年根基,你要懂事。 遼世宗許你正妻的名頭,說不定比在大鄴過的還好呢。 話語越說越離譜,國家的興亡竟全系于她一人身上,好像她不點這個頭,國家就要亡了一樣。 嬌生慣養的公主十五及笄,皇帝疼愛女兒多留她幾年在身邊,打算到了時候再尋個杰出文臣嫁了。 卻遇上了這等事,心里委屈不愿去,也不頂用。 父皇兄長以家國大義壓下來,終究還是松了口。 如何反抗都是徒勞。 罷了罷了,就算還了父皇生養之恩,自此,再不相欠了。 閔于安把自己關在殿內的第五日,同意了和親。 *** 北境,屢敗屢戰,士氣低迷,兵力損失慘重。 老將軍們為鼓舞士氣身先士卒,連番的大戰下來,紛紛戰死沙場。 北境只剩蕭啟這么個獨苗苗撐起來。 打了不知道多久的敗仗,終于迎來轉機。 年僅二十的武威將軍蕭啟,帶著部下拼死奪回一城,望著手下人歡呼雀躍,她一貫無甚表情的臉上終于有了絲笑容。 戒驕戒躁,休整一日,明日隨我繼續往前! 副將把消息帶了下去,士氣又是一震,兵丁們忽略了身上的傷痛,泥塵血污覆蓋的臉上是志在必得。 他們想到方才一箭射穿敵方主帥咽喉的武威將軍,心里不由升起了些許期待:或許,真能把失去的城池都給奪回來呢? 報!快馬加鞭趕來的傳令兵氣喘吁吁,陛下有旨,命武威將軍回京,護送長樂公主赴遼和親。 砰!用作麻痹傷口的酒砸在地上,粉碎。 傳令兵抬頭去看,武威將軍臉色陰晴不定,罕見的有了劇烈情緒。 將軍!理智在這一刻煙消云散,親衛急聲叫道,這旨您不能接啊。 蕭啟閉了閉眼,她理解親衛的不甘,卻還是忍著怒火領了旨。 皇命如山,不從就是抗旨不尊。 她不能抗旨。 弟兄們拿命奪回來的城又被皇帝送給了遼人,用作示好。 *** 送親隊伍走得慢,一路敲鑼打鼓,得走上兩三月。 兵丁們的不忿,對皇室不作為的憤怒全傾瀉在了時年十八的公主身上。 明目張膽的欺負自不會有,陽奉陰違卻是實打實的。 從眾人簇擁的皇室千金,淪落到只能啃干糧的和親公主,不過十日而已。 遠離皇城和親的公主,在這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荒野,再不復高高在上。 唯一的侍女端著剛發的伙食上馬車來,語氣不忿:公主,他們一點也沒把您放在眼里,這幾日伙食越來越差,此次就只剩下幾個粗餅了! 閔于安看一眼托盤里的粗糙大餅,突然就是滿心的委屈。 自和親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她嘗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可凡事都有個限度。 氣勢洶洶跑下馬車,問明白了將軍所在,打算找他理論,究竟眼里還有沒有她這個公主。 *** 青年斜倚在大樹旁。 周遭沒有人靠近,風吹過他垂落耳邊的一縷發,迷了她的眼。 他不再是她初次見到全副武裝的模樣,頭盔鐵甲換作了普通的皮甲,青年長手長腿,勁裝覆身,端的是一幅動人畫卷。 蕭啟聽見腳步聲,目光如劍看過去。 待看清楚了來人,又倏然柔和些許,她問:公主有事? 蕭啟一直都在隊伍前端領路,沒怎么見到這嬌滴滴的公主。 但到底,還是個小姑娘啊,這么小呢。 她在心里嘆了口氣。 閔于安扭扭捏捏,才聚起的氣勢散的一干二凈,不好意思開口了。 嗯?蕭啟久等不到她的回復,不解皺眉。 你,你!閔于安終于想起自己此行目的,強打精神,你是不是看不起本宮?! 蕭啟:??? 瞧見青年皺的更深的眉眼,閔于安面上全是委屈之色,她磕磕巴巴:成日給我送那些糙的咬都咬不動的干糧,還不是故意的! 蕭啟聞言更是不解。 她分明有吩咐給這位小公主準備些好克化的食物,怎么會? 蕭啟握了長劍起身,大步流星走向不遠處的安排人灌滿水囊的副將。 她站定,問副將:誰管的伙食? 副將還未來得及接話,他身旁的一個將士開口道:回將軍,是末將。 蕭啟轉頭,面若寒冰:本將說過給公主準備些好克化的,你沒聽見? 那將士梗著脖子,不發一言: 蕭啟見他這副樣子就來氣,幾十歲的大男人,扭扭捏捏像什么話! 還覺得自己做得對是吧?這么多年的飯吃到狗肚子里去了! 她冷哼一聲,忍不住諷刺道:啞巴了? 那將士氣急,臉色漲的通紅:末將不愿!憑什么!才奪回來的城,就這么送出去了,那么多將士就這么冤死了! 憑什么還要好吃好喝伺候著?! 后面這一句自然不敢說出來。 蕭啟盯著他憤憤不平的臉,更煩躁了。 好,很好。 一旁的副將居然是很贊同的神色。 蕭啟已瀕臨暴怒邊緣,她勉強壓下翻滾的情緒:那我問你,公主有什么錯?你憑什么把自己的憤怒發泄在她身上! 頓了頓,她沖那將士吼道:欺負一個小姑娘就這么讓你有成就感?! 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蕭啟狠狠瞪他一眼,扔下一句:自去領罰二十軍棍。 說罷便不去管他。 蕭啟扭頭看向副將:吩咐下去,所有人,放下手頭一切事物,即刻列陣,本將有話要說。 是! *** 累了一路、忙著扎營的將士們于是全部集合,還在嘀咕 將軍這是怎么了?突然干什么? 不會是要加訓吧? 呸,走了一路,將軍沒那么變態! 那你說,將軍讓咱們集合是干什么? 我哪能知道??! 蕭啟掃視一圈整整齊齊站著的將士們,眼神如刀:本將問你們,有多少人是不甘心走這一程的? 從廝殺的戰亂中被召回京,卻又被吩咐護送和親,心中難平之人不在少數。 反正法不責眾,所有人都這樣,又不是我一個。 底下人這般想著,無所畏懼,面上也是不平。 蕭啟望著嘈雜不少的陣營,忽然笑了:那你們知道為何要走這一程嗎? 還能為什么,不就是和親嗎? 人群靜默一片,但初見將軍這般神色,沒人想做這個出頭鳥。 蕭啟嘆息一聲,連個有膽量的都沒有,只敢在心里不滿,這就是大鄴的兵士? 因為朝廷的命令。一道年輕的嗓音打斷了她的思緒,她循聲望去,是個十五六歲的稚嫩少年。 你們都是這么想的?她不緊不慢的問,眼角余光瞥見不少人臉上都是贊同,面無表情道:可本將不這么想。 蕭啟這話一出,也沒打算給他們反應的時間。 知道本將是怎么想的嗎? 是因為你們無能! 如燃燒的薪柴落入草堆,一句話炸起了更多不服之聲。 因為你們太弱了!不能把遼人都趕回老家去,被打的節節敗退,最后還要一個十幾歲的姑娘來替你們承擔后果! 蕭啟的聲音愈加冷冽,帶了譏諷。 看不起和親的公主,你們以為自己算是哪根蔥?沒能力輸給了蒙古鐵騎,不以為恥,欺負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還覺得自己挺厲害! 太陽的余輝尚在,并不熾熱,印在臉上卻火辣辣的。 將軍所言振聾發聵,兵丁們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是啊,若不是他們無能,屢屢丟失城池,朝廷又怎會淪落到派公主和親的地步? 蕭啟提高了聲音:再給本將發現陽奉陰違、不聽約束、對公主不敬、更教難治者,一率按構軍一罪斬之! 閔于安站在蕭啟身后紅了眼眶:原來是我誤會了么,你沒有瞧不起我。 小姑娘哭的梨花帶雨,很是惹人心疼,蕭啟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 她想了想,問道:要不,微臣給公主烤rou吧。 作者有話要說: 小公主哭的梨花帶雨 鋼鐵直女蕭將軍:吃不吃烤rou? 作者:活該你單身! 第17章 往事,大雁和糖 軍隊行路,怎么簡單方便怎么來,便攜的rou干大概是唯一的葷菜了。 但那rou干堅硬的很,一般是扔進粥里煮,烤著吃的話更難咬了。 偌大的隊伍,竟找不出些新鮮rou食。 這些自然難不倒蕭啟,既然開口了,她自有她的方法。 蕭啟取了長弓箭矢,屏氣凝息,閉眼。 久經沙場練出來的耳力在這一刻有了別樣的用途。 須臾之間,嗖的一聲響起,天上直直掉下只大雁來。 灰褐色的一團掉落在地,蕭啟松開拉弓的拇指,睜眼,笑了。 收獲不錯,還挺肥的。 利落剝皮清洗,血腥的步驟她特意側身避開了小公主。 又拿隨身的長劍從樹上削下來一段長枝,清理干凈,找副將要了鹽細細涂抹上。 待收拾停當,她猶豫片刻,問:公主想不想試試? 閔于安跟在她身邊看著這一系列的cao作,已然傻了眼。 本是殺生之舉,她做起來卻干凈利落、賞心悅目,頗有一番行云流水之感。 避開了血腥的場景,也沒讓自己有不適的感覺,真是,貼心的很啊。 腦子里突然浮現出這樣一句話:大雁乃是成婚六禮之納徽一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取雁飛南北、和于陰陽之意。 閔于安喃喃念叨:雁飛南北,和于陰陽他是不是故意的? 蕭啟問的時候,閔于安怔了怔,勉強收回跑偏的思緒,愣愣道:哦,好。 蕭啟把手里的長枝往前又遞了遞,這小公主怎么傻乎乎的感覺。 唔,怪可愛的。 *** 天色已逐漸暗沉下來。 長月高高掛起,四散的篝火星星點點,照亮了周圍的景色。 兵丁們默契的沒有去打擾主將,離得遠遠的干活吃飯。 遠處鳥語蟬鳴,眼前薪柴燒的噼里啪啦作響。 閔于安手里捏著蕭啟給的長枝,心不在焉烤著大雁。 長枝的手柄處被休整的很光滑,沒有毛刺,不會傷到她的手。 要糊了,蕭啟見她還是愣愣的樣子,忍不住伸手接過,避免了來之不易的大雁被烤焦的命運。 她給大雁翻了個面,繼續烤:還是微臣來吧。 閔于安臉有些發紅,在橙紅色火光的映照下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