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小戶 第105節
書迷正在閱讀:[一拳超人]奶香、[綜漫同人]穿上我的白毛馬甲、炮灰霸總沒有世俗的欲望(穿越)、燃燒( 1v3 高干 高H)、都市之千萬別跟我比身份、大唐:最強軍火商、萬人迷的朕只想咸魚[穿書]、醫妃凰途、[綜漫同人]什么都會的仁王君、工具人致富指南(快穿)
看著柳二丫明亮的大眼睛,陶硯沒忍住,伸手在她的腮幫子上捏了一把,“是,我的好娘子。你趕緊先睡吧,我明天讓人去打聽一下,給你選了好的來?!?/br> 柳二丫捂著臉,剩下的半點睡意都被他弄沒了。 于是干脆坐回床上等他回來。 第二天,柳二丫睡到了日上三竿。 吃過了大妞煮的早飯之后,她再陪陶蓁玩了一會兒,然后母女兩個才坐上轎子出門,大妞則留在家里。 不過出門的時候,柳二丫想到現在二牛和許嬸子陪著婆婆出門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家里只剩下大妞一個人在,她多少覺得有些不便。這次要買田置地,正好再買兩個丫鬟和一個小廝吧。 小廝就讓他跟在陶硯身邊,丫鬟則她自己留一個,尤其是出門的時候,有一個丫鬟跟著的確方便很多,剩下的一個則留著伺候婆婆。就是不知道唐員外家和吳員外家這次除了賣田地和鋪子之外,有沒有好一些的丫鬟賣。 從她婆婆的身上,柳二丫發現這些大戶人家家里很會教導丫鬟,如果那么合適能遇上兩個像她婆婆那樣明白事理的,正好可以買回來。 這樣家里能省很多事情。 想到這里,柳二丫又想起了秋棠姨娘。 之前對方拜托自己,如果有一天她被賣了,就請自家幫忙將她買回來,并且還把大半輩子的積蓄交給了她。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等回頭唐家的案子結了,就要讓人去打聽一下被關進去的唐家人要如何處置,還能不能再放出來。如果可以,就要想辦法把秋棠姨娘買回來,畢竟她和婆婆還有幾分舊情在,這樣也算不負重托了。 柳二丫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娘家。 她掏出一個銀角子付給轎夫,然后牽著陶蓁的手來到家門前。 “外婆,外婆——” 陶蓁掙開柳二丫的手,興致勃勃地拍著門,朝里面喊道:“外婆,外婆你快開門啊,蓁蓁來了,就站在門口呢?!?/br> 那理直氣壯的模樣,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才是她的家呢。 柳二丫看得一陣好笑。 “來了來了——” 金氏正在里面忙活,聽到外孫女的聲音連忙走過來開門,“你們怎么來了?哎呦外婆的乖蓁蓁,用過飯了嗎?” 陶蓁大聲地回答:“用過了,今天喝了雞湯?!?/br> 金氏:“雞湯好,養身子,快進屋來,外婆這里有好吃的果子?!?/br> 柳二丫牽著女兒進屋,“娘,爹在嗎?” “你爹去碼頭了,他說最近那邊不太安穩,所以一大早就去了,還沒回來呢?!苯鹗峡粗畠?,“你找他有什么事,要不娘找個人去喊他回來?” 柳二丫想了想,“算了,我先跟娘你說吧,等爹回來你再告訴他?!?/br> 于是她就把最近縣城里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不過她沒有說溫家大半夜來找自家賣田地的事,而是換了一個說法,“事情就是這樣了,因為長河幫的事,現在唐家、吳家這幾家大戶忙著脫罪,于是變賣家產?!?/br> “娘你和爹以前不是也想買田地的嗎?” “現在時候正好,大的買不著,但小的買上幾十畝還是行的,若是你和爹的銀子不湊手,我那兒還有一些?!?/br> 金氏先是被唐家這案子的內情震驚,她最近聽人說過好幾回了,沒想到真相居然是這樣的,說給當家的聽,他恐怕也要嚇一跳。后面又聽到說城里有人家賣整塊的地,她頓時又把這些忘了,轉而關心起地來。 他們二房的地還是近二十年前分家的時候從老宅那邊分出來的,后來雖然陸陸續續又添了些,但總數還不夠二十畝。 不是不想買更多的地,而是遇不上合適的。因為他們家想要買一個地方的,不要這個村子一畝,那個村子兩分,零零散散的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就一直等到了現在。 現在聽女兒說有小塊的地賣,金氏頓時大喜過望,“家里是要買地,每年單靠你大姐和大姐夫送來的那些,剛剛夠自家吃。但我們還有個鋪子呢,總是到外頭買米面也不好,自家若是有地,便能多種一些了?!?/br> “現在家里攢了差不多有五百兩銀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等你爹回來的時候我跟他商量一下,就都拿出來買地吧?!?/br> “五百兩應該也能買個四五十畝了吧?” 金氏激動道:“哪兒的都好,我們不挑,買下來之后就像你一樣租給別人家種,我們每年只收些租子就行?!?/br> 于是沒過幾日,柳樹根買下了另外一個鎮上的三十五畝地,得到消息的柳盼兒也買了二十畝。而柳二丫手里的地已經夠多了,所以她沒有再買,而是掏出三百兩從唐五老爺手里買下了臨街的一處商鋪。 半個月后,張知縣把長河幫一干人等判了幾十年的牢獄,把唐大老爺和唐四老爺及其參與的管家、小廝等人判了流放,再把與之相關的其他人分別判了罰俸、抄家、牢獄等等之后,整個石縣的局勢,幾乎形成了顛倒。 唐家風光不在,家產十不存一,但好在大部分人都平安無事。有名有姓的婦孺們被唐五老爺接了出來,但其他的下人則被官府擇日發賣。 而吳家在變賣了許多產業之后奄奄一息,他們連自家的大宅都賣了,搬到了鄉下過起了普通地主的日子。然后受此驚嚇,吳員外沒兩個月就病死了,他一死家里就鬧著分家,最后嫡出的繼承了家業,庶出的被掃地出門。 溫家也死了人,不過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因為溫家底蘊深,這次幾乎是掏空家底買下了唐家和吳家的許多產業,一舉成為了本縣最有錢的大戶人家。 其他的比如周家、張家、李家、陶家等等或是搬到了更大更好的宅院里,或是低調地置辦下了上千兩的家業,外啾恃洸人說起來,也算是本地有名有姓的了。 柳二丫也趁此機會,把被官府發賣的秋棠姨娘買了回來,并在她的介紹下另外從唐家被發賣的下人里買了兩個老實能干的丫鬟,以及一個勤快嘴甜的小廝。 這些人都是唐家之前從外地買來的,在石縣沒有親人。原本以為唐家沒了,自己要沒有著落,天天擔心著自己不知道會被賣到什么地方去,沒想到居然能被陶家買下,來到陶家之后發現沒有那么多的規矩,他們做起事來自然是勤勤懇懇,于是皆大歡喜。 當半年后丁氏探親回來,就發現家里已經變了樣了。 第113章 回家(正文完結) 夜幕降臨, 一輛馬車緩緩地朝掛著‘陶宅’的陶家駛來。 前面駕車的位置上,坐著一大一小的兩個男子,大的那個壯漢留著絡腮胡, 腰間還綁著一把短刀,小的那個只有十二三歲, 提著韁繩一副機靈模樣。 而馬車里面,則坐著二大一小三個人。 一位很明顯是主家, 她年約四十,頭上插著兩根銀簪,身上則穿了一件半舊的綢衣, 一左一右兩只手里還分別套了一個手指寬的銀鐲。面容雖有些憔悴, 但一看就知道是沒有干過重活的模樣。 另外一位年紀大些, 身著布衣, 不但挽發用的是銅簪, 一雙手上還布滿了老繭,臉上就更不必說了,長滿了皺紋。 至于剩下的那一位, 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姑娘。 她的身上穿了一件八/九成新的布衣, 頭上用布條扎了兩個雙丫髻,皮膚有些黑,但那溜溜轉的眼睛還挺耐看, 就是表情有些緊張。 “姨婆,我們到了嗎?” 這一行人就是探親回來的丁氏等人了, 至于這位陌生的小姑娘,則是丁氏從路上帶回來的侄孫女。 丁氏朝外面望去,“差不多了,過了前面那座宅子就是?!?/br> 小姑娘頓時松了一口氣, 但又更緊張了起來。 許嬸子見狀笑道:“忍冬姑娘,你不用擔心,老爺和太太都是和善人,家里還有另外一位蓁姑娘,比你要小一些?!?/br> 小姑娘明顯地松了口氣,對這位一路上對自己多有照顧的老人露出了一個缺了兩顆門牙的笑臉,“嗯,謝謝許嬸子?!?/br> “吁——” 坐在前面的鏢師一拉手上的韁繩,馬識趣地停了下來,正好對著‘陶宅’的門口,這位鏢師仰頭看了看側方,然后對后面的馬車道。 “老太太,到了?!?/br> 馬車上的許嬸子馬上就動了起來,“哎呦可算是到了,老太太你等一會兒,我先把這凳子擺下去,這馬車高著呢?!?/br> 不過還沒等她動手,那位小姑娘就搶先跳了下去,并朝許嬸子伸出手來,“許嬸子,你把凳子給我吧,姨婆你小心些?!?/br> 馬車上的三人正在下車的時候,前面的兩人早就跳了下來,二牛更是三步并作兩步,沖上臺階敲門。 “開門,快開門,老太太回來了!” 在前院打掃的是新來的小廝三牛,他一聽到這話頓時想起剛來的時候,曾聽另外一個丫鬟大妞說過家里的老太太出門探親,估計差不多要回來了,要他留著神。但左等右等一直沒見到人,沒想到今天突然等到了。 他當下顧不得掃地,連忙拿著掃把往角落里一扔,然后就跑過去開門。 “來了來了!” 門吱吖一聲開了,還沒得二牛詫異家里怎么會多了這么一個人,就見那人望著他討好地笑道:“想必這位就是二牛哥了吧,小的是太太半年前買的小廝,叫做三牛?!?/br> “老太太可是回來了?” “小的這就去告訴老爺和太太?!?/br> 于是在第二進的陶硯與柳二丫二人,就知道出去了大半年的丁氏終于回來了,兩人喜出望外,連忙帶著陶蓁出來迎接。 一番寒暄過后,激動地抹著眼淚的丁氏被迎進了屋內。 陶硯關切地問:“娘,我原本以為你半年左右就回來了,沒想到卻過了九個月,娘你們耽擱了這么久可是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 丁氏看著兒子,“沒什么事,就是我們到了之后沒有多久,我那個大伯就去了,所以我們就在那邊多待了一陣子,等喪事辦完了,年也過完了才啟程?!?/br> “對了?!?/br> 丁氏左右張望著,然后招手讓丁忍冬過來,“忍冬你過來,”她拉著丁忍冬的手對陶硯和柳二丫道:“這個是忍冬,我那個大堂哥的孫女?!?/br> 柳二丫驚訝,“大堂哥?娘我記得你之前說過他半路上就被賣了,而陶硯收到的信里也沒有這個人,現在是找到人了嗎?” 丁氏唏噓,“這事啊,說來話長?!?/br> 原來在丁家將丁氏他們買了,然后家里還是沒有熬下去開始逃荒之后,家里的老人們便后悔了。既然都是活不下去了,那還不如不要買,一家人在一起。所以基本上老一輩臨死前都抓著小輩的手,讓他們有機會就把人找回來。 只可惜丁家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人家。 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所以在經過了逃荒、失散、瘟疫、民亂等種種波瀾之后,丁家上下只剩下了兩個人。 一個是丁氏的大伯,另一個則是她meimei。 雖然全家只剩下了兩個人,但丁氏的大伯并沒有放棄尋找被賣的兩個孩子,也就是丁氏和她大堂哥,而且因為全家都死了的關系,他對之前被賣出去的那個大兒子就更愧疚,將他找回來的心也就更執拗了。 每次聽說有人回鄉,他都要去看看,一方面是看看還有沒有親人在世,另一方面就是看看自己的兒子和丁氏有沒有回來。 只可惜的是,每一次他都失望了。 正在這個時候,陶硯的信到了縣衙,已經生病了的丁家大伯知道丁氏還活著,又強撐了一些日子。等見到了人,聽完了丁氏的講述之后,那一口氣就再也支撐不住了,臨死前抓著丁氏的手拜托她找一找自己的兒子。 “我想著,當年我meimei能夠平安歸鄉,一定少不了大伯他老人家的功勞。所以就答應了下來,想著回來的時候問一問?!?/br> “畢竟我還記得當初我們是過了一條河之后,我那個大堂哥才被賣了的,所以回來的時候就一路打聽,沒想到還真的找到了?!?/br> 丁氏感嘆著。 她的那位大堂兄,當初被賣到了當地的一戶人家,后來又在主人家的做主下和那戶人家的一個丫鬟成了親,生了孩子。只可惜他命不好,這么多年下來不但他自己和那個丫鬟勞累過度去世了,就連兒子和兒媳婦也沒有留住,只留下了一個姑娘。 既然人找到了,那丁氏自然不會讓大堂哥唯一的后人在那戶人家做丫鬟,以后重復她奶奶和她娘的命運,到了年紀就被主人家胡亂許配給家里的小廝。 于是就出面給她贖身,帶了回來。 “這個就是忍冬了?!?/br> 丁氏道:“以后就在家里住著,對了陶硯,你這兩日記得寫封信過去,就說人已經找到了。但我們這里離木棉縣太遠,來回都要半年,所以我就不帶她回去了,等她長大了如果自己想去那就去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