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我恭維他,這真是一場不遜于凡爾登戰役的戰斗,當時幾乎整個皇家醫學院的大夫都放棄您。賽威特將軍哈哈大笑,整個下顎的胡子都抖動起來,他說,這的確是一場不遜于凡爾登戰役的戰斗,只是指揮官卻不是我,是一名叫陳殊的中國大夫。 緊接著賽威特將軍便毫不吝嗇他的夸獎和贊美,整個大英帝國的大夫都比不上這位中國大夫,就連女王的某場手術也是她做的。 當時的陳殊只是以醫術精湛聞名了整個英國上流社會,她后來的那些身份,商人、科學家、收藏家,還遠遠未被人所知道。 ——摘選自英國泰晤士報專欄記者艾伯特《1923英國往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經歷了短暫的繁榮,資本社會迎來了無可避免的大蕭條。這場由美國起源,股票市場率先崩潰,歷時四年,繼而蔓延到各個資本主義國家。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曾向公眾保證:“現在沒有擔心的理由,這一繁榮的高潮將會繼續下去?!比欢?,雪崩的時候,一切的聲音都被淹沒。 華爾街的股票大崩盤,無數的公司倒閉,成為大蕭條的時代注腳。然而起源于唐人街的榮華公司,卻在這場風暴之中,幸免于難,在崩盤之前,大肆拋售手中股票,成為整個華爾街市場中,唯一的贏家。傳言榮華公司同美國石油巨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真假不得而知,只能做猜測。 這家公司的總裁是一位名叫杜均的中國人,有傳言他具有中國軍方背景。 ——摘選自美國哈佛教授斯特蘭為《大蕭條時代》 第23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同兩位中國科學家秦園、石壁,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國際性的科學獎項,特別是諾貝爾獎。 不過,在當時卻很有爭議,秦園、石壁聯合署名的論文在前,而歷山大·弗萊明卻要晚上半年之久。然而,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還是把弗萊明列為此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之一,這在當時視為對中國科學家的歧視。 在瑞典皇家科學研的頒獎典禮上,這三位獲獎者,都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人——陳殊。是的,他們都感謝陳殊對他們的支持,無論是科學上的,還是研究經費上的。 而作為回報,這位中國商人陳殊擁有了青霉素的專利權,這相當于擁有了一座金山。 ——美國時代周刊專欄記者弗蘭克《諾貝爾獎與東方中國》 陳殊站在船頭,望著東方的方向,杜均走過來:“陳小姐,我實在不明白,老福特開的條件足夠好了,我們同他合作,生產青霉素,是最方便的。您為什么要一口回絕呢?更可況,早一天生產出青霉素,那些美金黃金就能滾滾而來?!?/br> 陳殊道:“只怕你頭一天把專利交出去,第二天就會死于非命了。杜均,這樣巨大的利益面前,外國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回來中國,才有一點安全可言?!?/br> 杜均搖頭:“陳小姐,在中國也未必安全。政府、買辦、外國勢力層層盤剝,我們也不一定守得住。還不如像當初剛剛到美國那樣,只賺頭一輪利潤,便賣給巨頭公司?!?/br> 第105章 第 105 章 陳殊望著遠方, 沒有回答, 杜太太牽著思穎走過來:“出去五年了,總算又回來了?!?/br> 思穎趴在欄桿上, 問:“陳姨,中國是什么樣的???都是說漢語的嗎?像mama一樣穿旗袍, 吃唐人街里邊的中餐?” 她在美國出生的, 從小就在美國長大, 才四歲,陳殊把她抱起來:“當然,中國人都是要說漢語的, 這是理所應當的?!?/br> 理所應當是什么意思?她漢語不是很好,成語就更不通了,思穎趴在陳殊肩上一臉迷惑, 杜太太笑:“是得回來了, 不然這孩子真成了個外國人了?!?/br> 思穎不依, 吵著鬧:“我不是外國人,我不是外國人,我是中國人……” 陳殊笑:“是, 我們都是中國人?!?/br> 晚上的時候, 輪船便到了上海, 項先生和馮先生、馮太太都開了車子,到港口來接他們。 杜均大大的擁抱項先生:“項先生, 這幾年您辛苦了, 剛開始抽調了許多的資金, 叫你平白擔心?!?/br> 項先生頗不習慣杜均這樣西式的熱情,他道:“只是開始的那一年有些拮據,后來你們打了幾筆款子回來,銀行的事情也做好了?!?/br> 一行人上了車,項先生有事同陳殊商量:“陳小姐,上海實在是不大太平,你打了電報回來,說要辦藥廠,這實在是不能辦在上海?!?/br> 陳殊望向車窗外面,霓虹的燈光照得仿佛白晝一樣,她點點頭:“我知道,上海很快就要打仗了!中國的事情,永遠輪不到它自己做主,上海的命運已經被那些歐美諸國寫好了?!?/br> 到了工廠,項先生本來準備了接風宴席,只是陳殊做了一個多月的船,實在沒有精神,只草草吃了幾口,便要回去休息。 馮太太老了許多,爾雯爾雅都在念中學了,是寄宿式的女中,她們姐妹兩嫌棄家里拘束,說什么也要住在學校里,要等周末才能回來。 陳殊洗了澡,她拿著毛巾給陳殊擦頭發,一邊說著家常,說罷,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相片,遞給陳殊:“這是三歲的時候照的,照相的那天是生日,只是有些病懨懨的,徐媽說要不就不要照了,小寶說,是要寄給mama的,還是非要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