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體驗夠了真·四周都是南方后,林鑫咬了咬牙,報名參加了北極冬泳。 說實話,她出發前雖然本著“多準備點兒準沒錯”的心態買了干式潛水服,但她卻完全沒打算真的在北極冬泳。 但可能也是被船上的氛圍感染了吧。 在她發現很多六十多歲的老大爺老大媽都還要北極冬泳,而且是打算隨便穿個泳衣泳褲就下水的時候,林鑫覺得自己都帶著保暖隔水的干式潛水服,如果再不下水就實在有些遺憾了。 而且今天的溫度也還算不錯,才零下四攝氏度,還在她的接受范圍之內,所以就也毅然決然的報了名。 “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 每一個決定北極冬泳的勇士都會得到所有游客的熱情鼓勵,林鑫也不例外。 她一邊活動著身體,一邊等工作人員把安全繩拴在她的身上,然后在大家熱情的歡呼聲中躍入了北冰洋。 嘶——真冷啊。 即使有干式潛水服的保護,但在躍入海水的那一刻林鑫還是感到一陣寒意。 不過隨著她游動起來,這種寒意很快就消散了。 海水隔絕了人聲,雖然她還能隱約聽到岸上大家的歡呼鼓勵,但把頭扎入水中之后更多的只剩下一片朦朧的幽靜。 決定冬泳是對的。 林鑫在潛水鏡里睜開眼睛,岸上看不到的冰川真容呈現在了她的眼前。 縹緲悠遠的歡呼聲透過海水的律動朦朧的傳入她的耳中,這一刻林鑫覺得自己好像在看一個亙古不變的冰巨人。 這是岸上無法獲得的體驗…… 發呆被腰上保護繩的拽動打斷了。 這時候林鑫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在水中發呆了好一陣,這是岸上的安全員在試探自己是否遇到了危險。 于是她重新按照既定的路線游了起來:游到距離大家所在的大片冰川十幾米遠的一塊兒浮冰上,然后再游回來。 “真的是太震撼了?!?/br> 因為林鑫在水中的短暫發呆,所以等她回到岸上之后圍觀的人們都在關心的問候她是否在水中出現了不適。 這讓林鑫的分享欲爆棚,她開始大力給周圍的游客們安利自己在水下見到的冰川真容。 “她不能用美來形容,只能用震撼……,水下的冰川是純凈、巨大、古老、寧靜等等特質的結合體……” 林鑫一邊在腦子里搜尋著最適合描述那個場景的中文詞匯,一邊磕磕巴巴的用英語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乘客們安利。 更多之前在猶豫是否要下水的乘客被林鑫描繪的景色觸動了。 到最后,船方派來的安全員甚至和林鑫開玩笑說自己回去之后要申請加班工資:因為林鑫的鼓動讓這趟旅行中決定北極冬泳的乘客翻了倍。 我還會再來的。 晚上,經過8個多小時的北極冰蓋之旅后,乘客們再次返回了船上。 林鑫一邊疲憊的胡亂洗漱了一下,一邊把自己扔到了床上。 今天這一天真是太累了,除了冬泳之外,她們還被持槍的護衛們保護著徒步在冰上走了7個多小時。 雖然一共只短短的走了4公里,但冰上前行的艱難,再加上防衛北極熊來襲的恐懼和在北極上的興奮加在一起,完全的耗盡了林鑫的體力。 可雖然累,林鑫卻也對這趟旅程回味無窮。 我還會再來的……對了,我也要去南極……珠穆朗瑪峰…… 伴著萬千的思緒,林鑫飛快的進入了夢鄉。 第 110 章 北極之旅給林鑫帶來了…… 北極之旅給林鑫帶來了無窮的回味, 甚至因為太過精彩而讓她覺得接下來的幾個月有些索然無味。 不過生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也確實平靜。 因為兩宗大型收購,林鑫短期內再也不用擔心錢花不掉了。 而在事業發展上,公司也進入了整合期, 所以也沒有什么是需要林鑫特別關注的。 9月的基金會評審倒是讓林鑫打起了些興趣。 自打確定了“投資有實現機會的腦洞”原則之后, 林鑫就把之前被組委會預審篩掉的那些高風險項目一一拿回家研究了一遍。 然后在基金會運作經理孫慶楠欲言又止的眼神中, 把以下兩個頗具科幻色彩的項目都重新放進了候選名單—— 第一個自然是之前林鑫特意為它找過自己侄子林朗的VR項目了。 根據項目書上的描繪, 這個VR設備不僅僅是作用于人的視覺, 同時也能通過體外生物電信號發射裝置等一定程度上的讓人產生正在跑、跳、走等感覺。 當然,一切也都能確保安全健康。 第二個項目是智能保姆機器人。 根據項目書,整個機器人的研發將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意義是讓機器人代替人類去使用現有的家用電器完成家務。 舉個例子, 在它研究成功之后,林鑫就可以躺在床上, 用手機命令機器人把臟衣簍里的衣服放入洗衣機,并判斷衣服的材質。 之后機器人會啟動適當的洗衣功能,在衣服洗好之后,他也可以把衣服從洗衣機里拿出來晾到衣架上。 或者他還可以通過命令把桌子上的臟碗筷放進洗碗機,給掃地機器人更換塵盒等等。 這一階段的機器人相當于一個聽話的家政服務員,可以拓展原有家用電器的服務前端后端, 將人類徹底從簡單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