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慈善不用細說,但除了慈善之外,林鑫還打算把之前做員工福利時靈光一現的想法:補充醫療保險整合到這里。 除了直接捐錢之外,她想成立一家醫療保險公司。 這家保險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以把“百萬醫療保險”普及給所有人,讓所有參保人不再看不起病為目標。 夢想基金會則是她之前觀富二代生活有感的延續,她希望給普通人,尤其是她身邊的親朋好友們提供一個機會去實現夢想。 最后一個科學研究,林鑫則又再細分為兩個小部分。 說實話,林鑫在基金會這個分支的所有投入,都沒打算要什么回報。 這個分支主要是為了實現自我的精神滿足和消耗過多的系統資金。 所以雖然科學研究和慈善及夢想資助兩個分支比是有很大收益機會的,但林鑫卻想避開高收益的可能。 她想去投資那些沒什么收益,或者雖然有可能有高收益,但因風險過高,所以目前沒什么公司愿意投資的領域。 是的,并不是所有科學研究都可以變現,很多基礎學科領域的研究,比如說數學、理論物理等的研究是沒什么變現機會的。 但這些領域的進步,又是其他科學領域進步的基石,所以林鑫想對這類研究進行一定的資助。 至于說風險過高的領域就更多了。 從生物醫藥到宇宙探索,真的有回報的領域才是少數。 這1200萬,要怎么分給這三個分支呢? 林鑫看著草稿上的幾行字思索。 第 66 章 林鑫在“補充醫療保險公…… 林鑫在“補充醫療保險公司”和“資助科學研究”幾個字下面畫了條波浪線, 然后又在旁邊寫上了“招聘”兩個大字。 這兩件事兒都不是簡單投錢就能干成的,更需要的其實是專業人才。 而且這兩項需要的專業人才還完全不同。 保險公司需要的是一個專業團隊。 保險公司員工一般分為內勤和外勤,傳說中“賣保險的”就是外勤人員, 主要負責保險銷售, 林鑫暫時不打算招聘。 林鑫打算做的是一款公益性質的補充醫療保險, 所以她不打算花大量的人力去推銷。 一方面因為上趕著不是買賣, 熱情推銷和公益性質本身就是相沖突的兩種東西, 再加上醫療保險這些年在國內堪憂的口碑,林鑫擔心如果招保險員去熱情推銷,可能反倒會起反作用。 另一方面則是林鑫考慮到保險的規模了。 現在林鑫能投入保險的資金還比較有限, 如果一下子有大量的人來上保險,系統資金也可能面臨不夠用的風險。 所以林鑫打算徐徐圖之, 慢慢擴展保險覆蓋的人群。 初期只向公司員工和員工直系親屬開放。 員工的保險費作為公司福利的一部分,直接由公司繳納,而員工直系親屬則是自愿參與,他們的保險費,由公司和員工各承擔一半。 是的,盡管是福利和公益性質, 但林鑫也不打算搞完全免費。 一方面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徹底承擔起所有人的醫療費用, 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使是有系統的林鑫也不可能負擔的起。 所以她做的這款補充醫療更突出的優勢是在于保費低、零免賠額、不限定疾病種類或者治療方式,讓參保人不需要和保險公司玩各種類似于“甲狀腺癌不屬于重大疾病,您不能獲得理賠”之類的文字陷阱。 另一方面則是林鑫也想不去做那個出頭鳥,現在林鑫的公司還小,沒有人來研究她的崛起過程和資金來源,但如果林鑫未來免費給好幾億人報銷醫療費用,就肯定要有人來查了。 雖然系統可以幫林鑫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 但它解決的僅限于系統資金。 何況林鑫也不想去挑戰系統能力的上限,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夠低調一點,投保人只要自己交保費,哪怕實際上林鑫是虧的,也會看起來合理很多。 話說回來,在保險成立的前半年里,林鑫打算做做壓力測試,只向公司員工和員工親屬開放,看看平均每人每月會產生多少醫療費用需求。 然后根據測試結果,逐步向更多的人開放,漁樵股份的業主,鮮魚文化的讀者們,這些和大漁集團既有業務有接觸的人群是最先有機會參保的,然后再以他們為中心,一點點通過口碑口耳相傳,擴展覆蓋的人群范圍。 這樣就不會一下子有太多人參保,導致系統資金不足,整個項目崩潰。 而想實現林鑫的宏偉藍圖,雖然不需要保險地推這種外勤人員,但必須有一個合格的內勤團隊,這個團隊,就是林鑫要招聘的了。 不過隔行如隔山,保險公司到底需要哪些人員配備是林鑫完全不了解的領域,所以她打算先招聘一個保險公司的總經理,然后由他去組建這個團隊,并負責后續的運轉。 和保險公司需要招聘一整個團隊不同,科研基金的運轉,則只需要招聘一兩個人。 一個研究方向是否值得資助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必須要請多位領域內的教授學者成立專家委員會才能確定。 而專家學者們顯然不需要專職做這件事情,所以林鑫只需要招聘一兩個專職人員,負責聯系不同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并組織他們根據要求進行評審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