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這和上個月她注冊鮮魚工作室還不太一樣。 注冊鮮魚工作室的時候,雖然林鑫對開公司也沒什么概念,但鮮魚工作室畢竟就是個小作坊。 花錢委托專業公司幫自己跑好所有需要的手續之后,實際經營起來并不需要太多專業的知識。 但這次就不一樣了,從注冊公司確定經營范圍開始,就有不少林鑫過往知識面沒涉及過的內容。 但幸好,這年頭的社會分工已經十分精細。 這些東西林鑫雖然不懂,但是總有專業的公司可以咨詢。 所以在林鑫和專業公司咨詢過,并從合作的律所那進行完雙重確認之后,這個新注冊的公司,漁樵股份有限公司,就具備了以下四個大類的經營資質—— 建造設計、物業管理、生物科技和農業開發。 沒錯,經營范圍就是這么多! 想實現小山村改造計劃,并維持它的風貌,使之可以持續發展,至少需要以上所有業態。 建造設計就不用說了,這是重建小山村的基礎。 物業管理則是向現在的諸多大型地產商學習。 如果注意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開發商們在做高端樓盤的時候,一大賣點就是物業自持。 當然,開發商們自持小區后期的物業管理更多的是因為有利可圖,但廣大業主們也對此買賬,則是因為有一個靠譜的物業才能保證小區的良好運轉。 建的再好的小區配上一個爛物業,別說十年之后,就是三年之后都會不復往日榮光。 林鑫做鄉村改造又不是一錘子買賣,她自己還要住進去呢。 所以她要保證這個山村不僅建的好,還要運轉的好! 她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用現成的高端物業公司。 但鄉村整體重建開發還是個新鮮事物,專業服務于這樣的鄉村的物業公司幾乎沒有,與其費心和一個不知道能干成怎么樣的公司接觸,還不如從開始就全都自己掌控呢。 生物科技和農業開發則是林鑫在為了以后的進一步發展提前布局。 在之前考察兩個村子的時候林鑫就發現了,隔壁村的開發公司除了攬下了村子改造,還承包了隔壁村所有的土地在做整體農業開發。 這就使得他們的房子多了一個賣點:買房子贈一塊兩百平農田的使用權,可以隨便業主自己種點兒東西。 林鑫打聽了一下,他們賣出去的十幾套院子的業主很多就是沖著這兩百平的農田來的。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種花家基因里就流淌著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酷愛。 包括林爸林媽也是這樣,本來對這邊房子沒什么興趣的他們,甚至都因為這個點對隔壁村的房子重新燃起了一些熱情。 所以,不管是考慮到自己村和隔壁村是競品項目,還是考慮到自己的種花家基因偏執,林鑫都覺得隔壁村有的農田使用權自己村也必須有。 但就如歸隱民宿大叔永遠比本土農家樂老板更懂城里人一樣,林鑫對那些期待田園牧歌生活的城里人的真實渴望也了解的透透的—— 他們腦海里的田園牧歌更多的是三條狗,兩只貓,想吃什么隨時到地里摘。 至于說那些除蟲鏟草和耕地上肥?不存在的! 有人愿意澆澆水都算是勤快! 所以,完美的小院配農田,配的不能是完全沒人管的荒地,需要配的是那種有事兒可以托管,沒事兒可以自己直接去摘摘菜的“成熟”農田才行! 而和鄉村物業管理一樣,專門做這種服務的公司現在還是太少了,與其費勁去找,林鑫覺得干脆也自己來得了。 當然,她敢搞這么大的攤子還是因為現實也支持。 在村子里實地調研的時候林鑫就發現了,本來一百多戶人家的村子現在只有十幾戶常住,而這十幾戶常住人口里,只剩下四戶還在從事農業種植。 小山村的土地都是山地,能種的農作物都是果樹。 目前村子里的情況是,雖然所有果園都被這四戶人家承包了下來,但收益卻不怎么樣。 品種老,技術差,勞動力還缺乏,當時帶林鑫三口參觀的村民自己說起來都嘆氣。 “其實他們四家也早就不想種了,一年到頭一天都不得閑,還掙不了幾個錢?!?/br> “但是村長也不能看整個村子的土地都荒下來啊,所以現在就是村長每年都好說歹說的求他們先種著?!?/br> “哎,他們也一年比一年年紀大,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還不知道以后會怎么樣呢?!?/br> 當時林鑫聽完只是跟著感慨,但回來之后一通盤考慮,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這是雙贏的事情??! 村里面沒人愿意種,自己又愿意接手,這不是妥妥的雙贏么! 而且—— 林鑫想到這兒略微有些不好意思。 而且她搞農業開發,還在經營范圍里加上了生物科技,想的其實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田園牧歌生活的渴望那么簡單。 她還想做點兒利國利民的事情。 現在多數的農村經營模式還停留在小農經營的狀態。 但現代化農業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選種、育種、精益化施肥灌溉、計算陽光的角度,確定通風換氣量的多少,使用更科學的設備和技術才是農業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