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設計圖上的小山村建成之后她想一直待在這兒,但是在建成前她就沒興趣天天泡工地了。 所以,看來還是得把不同環節拆分著外包出去,然后找個靠譜的項目經理。 項目經理是一個項目的靈魂。 之前說如果整體外包,那林鑫要自己上陣當項目經理,是因為在項目整體外包的情況下,承接的乙方公司一定會有一個統籌全局的真正項目經理坐鎮。 林鑫當的所謂“項目經理”,只需要盯著這個真正的項目經理按照自己的想法往下走就行了。 但如果是分包的形式,那這個活兒林鑫就干不了了。 因為這個時候,項目缺乏那個能真正統籌坐鎮全局的人。 從控制預算到控制進度,從協調各部門關系到現場應急處理,這是個既需要專業又需要經驗的活計,不是單純出錢就能搞定的。 所以,分環節外包這個方案,最大的難點在于能不能找到這個項目經理——既有專業和經驗,還得能領會林鑫的需求,貫徹林鑫的想法。 林鑫不知道正常來說這個人要怎么找。 大概是找獵頭招聘吧。 不過也許正常情況下就不會出現這么奇怪的需求。 畢竟之前完全沒有相關資源和經驗的人,一般來說也不會突發奇想,非得自己搞個大項目。 但林鑫在這里卻有一條捷徑可走—— 咳咳,她打算挖老東家的墻角。 林鑫的老東家,哦不對,現在還算不上是老東家。 應該說是林鑫那個即將成為她老東家的現工作單位,那是家大型建筑類企業。 林鑫最開始研究外包這條路的時候完全沒往它身上想,是因為她清楚的知道自己這點兒小活兒老東家看不上。 但是如果是想挖個靠譜的項目經理來給自己干活,那林鑫覺得自己老東家里就有太多合適的人選了! 老東家錢少、事多、背景好。 不少追求工資不追求穩定的業務部門同事畢業之后入職這里,干了幾年,有了經驗之后就會被給錢更多的私人公司挖走。 那既然都是被挖,與其被別人挖,還不如被我挖呢是不是~ 于是林鑫開始毫無心理壓力的盤算起挖墻角的人選。 她也很快的鎖定了一位——李科。 林鑫所在的部門負責公司數字化轉型,現在到底轉型到什么程度了不好說,但是卻能接觸到公司歷年來積攢下來的各種數據。 這堆數據平時放在那沒人管,但如果仔細分析分析,卻能從中看出很多細節。 林鑫之所以把挖墻腳的目標對準了李科這位她其實不算特別熟悉的同事,正是因為她在之前做數據分析的時候發現這位經理特別的靠譜—— 當項目經理十幾年,大大小小的項目管了十多個,手下卻從未發生一例安全事故,連最小的那種工人摔跤骨折都沒有。 這種情況,全公司僅此一例,是以讓林鑫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這位項目經理在其他很多方面也很優秀,比如說預算控制和工期控制。 林鑫記得在所有項目經理中,這兩項上,李科也是排名前十的。 而除了業務能力過硬之外,林鑫把目光瞄準他,還是因為林鑫知道他現在缺錢。 咳咳,是的,就是這么樸素的原因。 這位家里前幾年生了個二胎。 本來是想著兒女雙全,結果沒想到來了一對兒雙胞胎臭小子。 原本夢想中的哥哥加meimei變成了三傻大鬧好萊塢不說,養兩個孩子就有點緊巴的工資瞬間因為要養三個孩子而捉襟見肘—— 這年頭養孩子可不是多雙筷子多口飯的事兒,那是多了個四腳吞金獸的問題。 素質教育得做吧?學科輔導得來吧?別人孩子有的也想給孩子吧? 總而言之,自打多了這對兒雙胞胎,這位李科經理就什么苦活累活都愿意干了—— 越苦越累越偏遠補助越多! 而且就在上個月,林鑫還聽別的同事議論呢。 說這位李經理很可能今年就要離職了,也是,雖然國企穩定,但是給錢確實是太少了。 哪怕是這么一位靠譜且能吃苦的項目經理,每年工資加上各種補貼到手也沒有三十萬,可同樣級別的人,在外面私企一年不說百萬年薪,六十多萬還是有的。 一年拿兩年的工資,就算不是特別穩定大家也是愿意去的。 再說了,這行吃經驗,所以很多人也不是特別擔心公司不穩定倒閉失業。 只要有能力,這家公司倒了,大不了去下家嘛! 計劃通~ 林鑫又把所有事兒在心理捋了一遍,確認沒什么大毛病之后伸了個懶腰。 這兩天先好好玩耍,剩下的事兒回頭再說~ 哦對了,三號回程的路上倒是可以先去考察考察。 兩個村子都考察考察。 看看隔壁村是怎么蓋的,也看看自己想接手的那個村子是不是真的和規劃上一樣~ 以及—— 林鑫一邊回房間準備洗漱一邊想到。 果然是車到山前必有路啊,這個事兒好像也可以加入“創業故事大禮包”??! 她不是一直在愁要怎么才能把自己的收入編合理嘛,她完全可以和老爸老媽說同事創業,自己入股了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