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只要糧囤不倒,村子里面村民的口糧就有保障,衛家屯的村民們心中就不慌。 昨個夜里,好多村民都沒能將家里的糧食運出去,所以損失慘重,但是糧囤里面的幾十萬噸紅薯也夠大家熬過去。 當初參加建設糧囤的工匠們,想到當初趙建軍的異常嚴格,甚至不顧顏面,才知道他是良苦用心。 這次洪水波及面很廣,上游的不知道,畢竟也沒有手機頭條,更沒有朋友圈分享信息,但是紅旗公社的每個生產隊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災害。 除了劉曦所在的第一生產大隊沒有遭到損失,其他生產隊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 好幾個生產大隊的糧囤都被雨水沖塌了,里面的糧食可想而知,大部分都被雨水沖走,剩下的也都被雨水浸泡,跟泥土混在一起。 其他幾個生產隊今年的收成本來就不好,加之這場洪水災害更是雪上加霜,接下來的日子可想而知的艱難。 公社社長立馬實地考察了險情,然后有序地開展抗災救災和賑災工作。 得知衛家屯生產隊的糧囤沒有被沖毀,里面還儲存著幾十萬斤的紅薯,公社社長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 有這一糧囤的紅薯在,哪怕沒有賑災糧,他們公社的災民暫時也不會餓死。 第25章 知青打啵被發現 張春蘭和劉明做好事,…… 按照慣例,針對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國家都會有稅收減免政策,根據受災情況不同,免除稅收甚至全免,另外還會有一定的補助和救濟。 雖然國家會有救濟糧,但是一時半會地也下不來,而且現在哪兒哪兒都缺糧食,光是調運都得花一些時間。 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還得靠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 衛家屯糧囤里面的糧食雖然被臨時征用,分給紅旗公社受災的其他生產隊,但也不是無償地征用,日后肯定還會還回來。 再說了,都是鄉里鄉親的,哪怕不被征用,看到那些無家可歸,無糧可吃的村民,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餓死不是。 安頓好災民以后,緊接著就是修復家園,同時準備春天的糧食種植,他們這邊就是種植早稻。 因為地處亞熱帶,水稻一年可以收兩季,分別為早稻和晚稻。 知青點的房子也受到了洪水影響,其中一間房子的半個墻根被沖掉了一個角。 現在全村都遭了災,知青們尋思著也別給村民們添麻煩了,他們知青點的人自己動手修不好就成。 大家分工協作,有人復雜和泥巴,有人復雜運石頭,在修補的基礎上還進行了加固。 只是半塊墻,所以大家伙齊心協力,小半天的功夫就修補好,接下來就是將洪水沖到院子里面的那些樹枝雜草給清理干凈,六個人一起,一天就都收拾好。 村民們大多也是一兩天就能將家里面捯飭干凈。 看到重新修正好的家園,大家倍感欣慰,雖然遭遇了這樣的天災,但是日子還得往前過,滿懷希望,奔向未來。 經過個把月的努力,村民們終于趕在合適的季節種上了早稻,這也讓大家伙吃了一顆定心丸,這預示著下半年的糧食也有保障。 雖然衛家屯生產隊有幾十萬斤紅薯,但是耐不住整個紅旗公社的人一起吃,再者紅薯這種糧食跟水稻不能比,水稻可以放上個十年八年,紅薯只要一破皮,就很容易腐爛...... 經過王秀禾之前的觀察研究,她發現南山坡的土地是壤土,最適合種植水稻這種糧食,其次才是紅薯。 上次種植紅薯實屬無奈之舉,因為錯過了種水稻的季節。這一次,王秀禾開墾的南山坡也全部種植上水稻。 “你們瞧瞧,這些知青實在是太能折騰了,這片山坡種紅薯種的好好地,為什么不一直種紅薯呢,非得種上水稻,真是不知道他們腦袋瓜咋想的呢?” “這片地都是人家知青開墾出來的,人家想種啥就種啥唄,咱們哪里有權力過問,再者大隊長竭力支持那些知青,咱們也插不上話?!?/br> 只要不傻都能看得出來,他們的大隊長趙建軍非常尊敬這些知青,也非常支持知青們的工作。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人家知青背井離鄉來到這里,大隊長非常理解和感激,自然不能讓人家受委屈;再者就是他們大隊長非常尊重文化人,所以平時都很愿意聽從知青的意見。 總之如果不是他們大隊長護著,這些知青真的折騰不起來。 盡管紅薯大豐收,但是在村民們的心里,他們更感激的一定是大隊長趙建軍,第二位感激的才是知青。 孰遠孰近,村民們心里面門清。 趙建軍下工回到家里面,就看到自己的侄子在那里惟妙惟肖的表演著一些成年人才有的動作。 距離雖然有點遠,但是趙建軍捕捉到了幾個關鍵詞‘知青’‘男女’‘對嘴’...... 作為一個十八歲的成年男子,這些詞結合在一起他立馬秒懂。 雖然覺得不可能是王秀禾,但是心里面還是有些擔心,從來不關心旁人八卦的趙建軍,也走過去假裝若無其事地詢問起來。 “大富,你剛才說誰呢?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叫‘對嘴’嗎?”趙建軍故意跟大侄子說道。 趙建軍大哥趙建國現在已經有三個孩子,兩兒一女,大兒子叫大富,二兒子叫大貴,幾個孩子相差不大,正是上躥下跳的年紀,平時沒事就喜歡下河游泳,上山掏鳥窩,特別活潑能鬧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