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但沒想到木析釜底抽薪,真的在孟同知的同意之下,把孟典史處理了。 現在那些官吏,不說誠惶誠恐吧,至少也是膽戰心驚的?,F在對上木析的態度就不只是把她當成“一家人”了,而是真正有了對上長官的惶恐。 唯一的依靠靠山趙縣丞,真的能對付得了這位新來的知縣嗎? 可能是孟典史的倒臺太過突然,很多人現在都沒摸清楚這里面的門道,所以震懾之下,心里對于趙縣丞能壓制住知縣這個問題,打上了問號。 …… 從知州手里撬走了自己現在急需的人才,木析心情實在是好。 她對楊世芳,也就是那位在種田上頗有天賦的原舉人,態度實在是太熱情了。 熱情的這位楊世芳都不知道該怎么回應了。 她就匪夷所思了,來之前知州是有把這位知縣的情況告知過她,在征得她同意后才讓她跟這位木知縣走的。 所以楊世芳是很了解木析出身的。 寒門出身,十一歲的小三元秀才,十六歲的舉人,十七歲的進士,說是少年得志不為過,今年二十,在旁人都還是舉人秀才的年齡,她已經在翰林院三年年滿外放,出來當了一方主官。 同為寒門學子的楊世芳,對上這位小知縣可以說是再欽佩敬佩不為過。 說實話,讀書人都再自傲不過,文人相輕,旁人再好她們心里也是不服氣的。 但是對這位大人,起碼她是真心的敬佩。她當年二十歲的舉人,就已經自視甚高,自以為若不是寒門世家差距太大,她不會比任何人差。 現在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相比那些真正的天才,還差的很多。 所以她匪夷所思啊,木知縣對上她這個嚴格來講“罪人之身”的犯人,有什么好熱情的? 木析:放在現代都稀缺的知識型人才,現在被她有幸抓到了一個,還是識字的,你說她要當個寶不? 那必須的! 她可以吃糠咽菜,但楊世芳不行,她絕對不會容許楊世芳有可能因為營養跟不上,影響到她那寶貴的科研思路! 研究人員,就應該給她最好的環境,不需要去思考其他的問題,也不需要思考該怎么處理人際關系,才能讓她心無旁騖的研究問題,攻克難關! 反正木析是這樣想的。 木析一開始下鄉視察,第一是為了查探鄉里的百姓生活;第二是為了自己關心的戶籍,耕田問題;第三則是為了解決耕田和種糧問題。 前面兩個問題,實質上只要真正下鄉去了,都能知道,最多是知道多和知道少的區別。 最后一個才是木析真正的在三個月里,除了趕路之外最花費時間的問題。 木析一開始想的是,百姓都是種田的,那在百姓里面找一找嘍。后來才發現自己真是想當然了…… 種田跟改善土質,提高產量,完全是兩回事。 她想要的不是會種田的農民,而是有科研天賦的學者。至少在古代,這比讀書人還稀缺。 苦尋了三個月未果,她也沒想到在詢問屬下的時候,居然有衙役知道此事。 說是他在孟西州的衙役朋友,聽說過一樁趣事,不是說孟西州知州不喜俗務,就喜歡侍弄花草,喝茶養生嗎? 但不幸知州大人種什么死什么,這時底下人心思活絡,給她送來一個對耕種奇花異草極其擅長的犯人楊生。 據說那楊生,能在不毛之地中種出非常嬌貴,對土質要求很高的名貴花草,而且它們的種子的成活率極高,單是賣都能賣出不少銀兩,甚得知州的喜愛,于是被收入府中當門客了。 第55章 法律 木析也是再三確認楊世芳確確實實能在貧瘠,甚至堪稱不毛之地的土地上種出,對環境要求極高,極為嬌弱的名貴花草后,才確認這是她要的人才。 當然,種植花草可能跟種糧食不太一樣,但至少能確認她有改善土質,改善種子的能力。 而木析要的就是有這種能力的天才。 等她再跟楊世芳確認,傳言確實沒有夸大后,她對楊世芳就非常的熱情,熱情到縣衙的人還以為這是什么貴客,連知縣都要奉承。 隨后木析就把原孟典史的官邸給了楊世芳住,又安排了三個粗使丫鬟貼身管理她的生活起居,最后把任務給她安排下來。 楊世芳本來是很感動的。 雖然不明白木析為什么待她熱情,但她想了想自己身上的長處,認為自己被另眼相待的唯一可能,就是自己的才學被木大人看重了。 知州大人雖然也欣賞她的讀書天分,但更多是對她不幸遭遇的同情,并沒有重用的意思。 她認為木析這樣待她,怎么都是要重用她了。她也聽說木知縣身邊還沒有師爺和長隨,就算是用她做長隨她也會萬分感激,她現在只希望自己的才學能有用武之地。 然后沒有想到,木大人居然是要她……種地? 楊世芳:??? 她的表情有一瞬間的空白。 ……這真的不是在耍她嗎? 給她一個聞所未聞,也根本做不到的難題,讓她一個書生去種田,真的不是在變相罰罪她嗎? 前面那么禮賢下士,和藹可親,體貼入微,那都是為了在現在方便耍她? 木析:“沒事兒吧?能做到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