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9)
她侃侃而談,說得頭頭是道,從許多個方面分析了這兩個人選的好處。 而皇帝也在明曇的敘述中連連點頭,待人說完后,方才露出一個笑容,拍了拍女兒的肩,說得很好,龍鱗是個有主見的。 明曇眨了眨眼,剛要莞爾,卻聽皇帝話鋒一轉,又道:不過父皇卻要告訴你:你舉薦的這兩個人,可并不是派往沅州的最佳人選啊。 ? 明曇一愣,不解地望向皇帝,龍鱗愚笨,不知有誰能比這二位更加合適 龍鱗可不愚笨?;实鄣恼Z氣頗為意味深長,朕且給你一個提示 清漣底藏濁,黑影上懸光。 明曇頓了頓,腦中似乎靈光乍現可僅在一瞬之后,這點福至心靈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再難想到任何東西。 等了一會兒后,見她依舊沒有思路,皇帝便也沒有繼續強求,只笑道:好了,倒也不急于這一時。待你好生想想,有了新的答案之后,再來給父皇重新舉薦兩個人,如何? 明曇困惑地皺了皺眉,雖然仍不理解自己錯在何處,卻還是點了頭,是,龍鱗記住了。 好,皇帝摸摸她的發頂,溫和道,這么晚了,朕再讓盛安送你回去吧。 明曇乖乖起身,剛準備轉身離去,卻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連忙轉回來,父皇,龍鱗還有一件事,沒來得及向您稟明! 何事? 龍鱗日前曾與溫妃娘娘見過一面,在交談之中,發現娘娘的家鄉琨州,正在種植一種名為紅苕的作物。 明曇嚴肅道:據我所知,這種作物耐旱抗瘠,須深扎根,很適合在沙質土地上生長;而且它的塊根口感綿軟,味道香甜,隨便丟進火堆里烤烤就能食用,輕易便能飽腹,非常符合沅州現在對糧食作物的要求! 耐旱抗瘠? 皇帝眼前一亮,甚至都從案后站起了身,激動道:龍鱗說得可是真的? 千真萬確!明曇肯定地點了點頭,琨州玉脈開采嚴重,許多土地甚至還不如遭過大旱的沅州,卻仍然能夠栽種紅苕,產量也十分驚人,正是眼下的不二之選??! 沅州的情況說來緊急,但剖析核心的問題,其實也就只有兩個關鍵。 一是救急賑災,二則是給當地的農戶們謀出一條新的出路。 多虧之前祝之慎倒臺,他手下不少大蛀蟲都被抄了家;再加上皇帝近年勤政,國庫頗豐,撥糧解這一時燃眉之急,倒是不在話下。 而民變之事,雖看著嚴重,但百姓們只要能夠活下來,又有誰愿意拖著饑累的身體去制造暴。亂? 因此,只要讓人人都吃飽飯,讓他們看到未來的希望,那么無需武力鎮壓,沅州的動蕩自然便會不攻自破 民生之事,宜疏不宜堵。 而此前最讓皇帝發愁的,也恰恰是如何為沅州的日后而打算。 稻黍稷麥菽,五谷皆不能在沅州成活,那百姓們應該種些什么?吃些什么? 好在明曇神來一筆,提出了紅苕這個新的選擇則正好給困擾整個朝廷的問題,直接找到了解決之道! 好,好! 皇帝龍顏大悅,連連撫掌,既然如此,朕就派你親自督辦,務必要派人將紅苕的植株與種植之法完整學來,引入沅州龍鱗能否辦好這件差事? 明曇眨了眨眼,略作沉吟后,不禁勝券在握地微微一笑。 父皇放心,她自信道,龍鱗必不辱命! 第47章 古往今來, 賑災都是一塊令人眼饞的大餅。只要運作得當,即可又得名聲又得錢糧,有太多的人想要在這個差事上分一杯羹。 譬如婉貴妃的生父, 誠國公。 昔日沅州第一回 伏旱時,是由當時權勢滔天的戶部尚書祝之慎一手cao辦。誠國公看在婉寧黨的合作關系, 為長遠打算, 便自覺退讓了一步, 并未從中撈到半點油水。 在祝之慎倒臺后,隨他的黨羽也一起吃了掛落。而誠國公倒是因為先前的退讓, 滿身清清白白, 未受半點波及。 他一邊得意于自己的運氣,一邊看著抄家抄出的白銀眼泛綠光,十分后悔上次沒能從中獲利。 他覺得祝之慎太蠢。 就和對方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女兒一樣, 連表面功夫都不會做,所以才會招了陛下厭惡,也給了林相、鐘禾這些老jian巨猾之輩的可乘之機。 但自己和祝之慎可大有不同! 誠國公是婉貴妃的父親, 在明熠登基時也有從龍之功, 更是身負皇帝親賜的一品爵位, 此間種種,豈是祝之慎一個世家官員能比得了的? 他可是皇親貴胄! 如今,沅州再次遭災,朝廷即將遣人前往。若是行事謹慎一些, 做得不露痕跡,還能名利雙收這可是天賜良機??!怎能再次錯過? 誠國公默默盤算了一番,對賑災這個差事勢在必得。 但他畢竟是皇帝的姻親,又自恃身份,不好為此特意前去上朝自薦。于是, 他便給二皇子府上傳信一封,以思念外孫為由,邀明暉到國公府上一聚。 明暉早已及冠,在宮外開了府,收到信后沒敢耽擱,即刻赴約。他素來是個聰明人,酒過三巡后便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承諾自己會在上朝時舉薦對方;而誠國公也滿意頷首,說自己得此差事后,必不會落下女兒和外孫如此便一拍即合。 就在他們商議的第二天,皇帝從行宮歸京。因為沅州事態緊急的緣故,他連歇息都沒來得及,便急召文武百官立刻前來太極殿上朝。 而這一天,正好是本月十五。 明曇一身官袍,眼下略略泛著青黑,與明景一同站在前列,看起來精神很是不好。 明景有些擔憂,知道meimei日夜兼程地趕回來,身子肯定疲憊,不由道:曇兒就該聽母后的,回宮好好睡一覺,何必來這兒受累上朝? 哎呀,明曇打了個哈欠,含含糊糊道,我也心系沅州災情嘛。 見狀,明景便也沒有再多說什么,只心疼地拍了拍對方的發頂。 沅州的饑荒與民變情況嚴重,刻不容緩。 各懷心思的大臣們在金鑾殿上吵了又吵,恨不能把每一個步驟都拆開來細細掰扯,以求既能夠中飽私囊、又為自己博得仁愛百姓的名聲。 好不容易等他們吵完,將一應瑣事安頓完畢后,皇帝終于切入最重要的正題:朕有意在朝中擇兩位愛卿前往沅州,加欽差大臣之銜,總領賑災情、安民生之事不知諸位有何想法? 這就是重頭戲了。 官員們的眼珠轉得飛快,心下自有一番計較。然而,還不等他們來得及開口,二皇子明暉便搶先上前,躬身道:兒臣愿舉薦誠國公沈開誼沈大人,與驍騎參領呂巡呂大人,一同督辦此次賑災之事! 話音方落,滿殿寂靜。不少大臣們都愕然地對視一眼,互相在對方臉上看到了顯而易見的驚訝。 誠國公?! 這位權勢滔天的大佬,竟然也盯上了賑災這塊大餅? 誠國公他老人家心懷慈悲,急百姓之所急,不忍見民有饑色,也不愿讓他們暴動不休,有志于賑災撫亂之事,明暉肅容道,因此,兒臣斗膽舉薦國公大人,請他與呂大人一同前往沅州,望父皇恩準! 除了誠國公是二皇子的親外祖之外,驍騎參領呂巡,也是眾所周知的二皇子一黨。 大臣們意味深長地互相對視,對他的舉薦意圖心知肚明,不禁暗暗搖頭。 二皇子到底還是年輕了些,竟一口氣把兩個欽差的名額都劃入自己麾下,這如何使得? 然而,即使心中再如何不滿,在聽到誠國公的名號后,卻也同樣有不少人熄了心思,寧可不要這筆橫財,也不愿去觸誠國公的霉頭。 試問滿朝文武,誰不知誠國公昔年的從龍之功?誰不知婉貴妃在宮中榮寵不衰?誰不知二皇子頗受陛下看重? 三方壓力之下,還有能耐與誠國公爭搶的欽差人選,實在寥寥無幾。 皇帝坐在龍椅上,不著痕跡地皺起眉頭。 他自然是對這個陣容很不滿意,可偏偏誠國公因著婉貴妃這層關系,又能在輩分上壓皇帝一頭,還真是不好當庭拒絕。 心思電轉之間,也一時沒有其他良策。 見堂下眾人都有退縮之意,無人膽敢跟誠國公和二皇子打擂,皇帝心下不由嘆息,只好輕咳一聲,試圖先將賑災的人選拖延一番,容后再議。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人群中便傳出一個清脆的聲音,直截了當道:兒臣以為,二皇兄所薦的人選,恐怕有些不妥吧。 殿中皆是一愣,只見九公主泰然出列,將笏板橫在手里敲了兩下,朝明暉朗聲道:沅州正逢暴動,有不少亂民正對朝廷虎視眈眈,誠國公大人身份尊貴,怎能以身犯險?若是被亂民傷到何處,可怎么得了? 明暉被她一連串詰問得怔了怔,還不等反應過來,明曇便快嘴快舌地繼續道:并且,國公大人如今年事已高,微顯龍鐘,雖心系沅州災情,但到底禁不得遠行時的舟車勞頓倘使路途不順,因為疲累而損傷貴體,豈非得不償失? 九皇妹,你 二皇兄先不急著回駁。明曇氣定神閑地打斷道,況且,現在已是深夏時節,再沒幾日便該行秋獵之禮。國公大人乃是帝姻,又身居高位,此等大場面怎好缺席? 她頓了頓,轉向皇帝,大嘆道:兒臣以為,二皇兄雖有意成全國公大人的一番愛民如子之心,但到底還是欠缺考慮險些好心辦了壞事??! 她逐句逐條,樁件在理,說得明暉竟半晌找不出話來反駁,不僅背了一個思慮不周的鍋,差點還要再被扣上一個不孝外祖的帽子。 而在旁的大臣們歸根結底,也不想繼續讓誠國公積累財帛與名聲。既然有了第一只出頭鳥,他們暗暗權衡利弊后,也口風一轉,趕忙跟著九公主開始規勸。 是極是極!沅州偏遠苦旱,萬一對誠國公大人的貴體有損,那可真是隋珠彈雀了??! 秋獵在即,按照禮制,國公大人理應出席,此時斷斷不是離京的時機 賑災安民最是累人,依臣所見,國公大人趨至花甲之年,怕是禁不住此等勞苦傷神的差事吧? 九公主言之有理,請陛下三思??! 眾臣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直把明暉說得暗暗咬牙,險些快要無地自容。 誠國公根本不宜前去賑災,這事難道他不知道? 可是對方到底是他的外祖,又承諾將會給自己一定的好處,這讓明暉如何拒絕? 他一邊煩躁于時不時落在身上的指責目光,一邊又在心痛于煮熟的鴨子展翅飛走,兩廂加諸之下,看向明曇的眼神登時惡恨起來,尖銳到幾欲噬人。 明曇自然注意到了釘在自己身上的那雙眼睛。她勾起唇角,轉頭毫不避諱地看向明暉,朝后者挑釁似的淺淺一笑。 想借欽差的身份與災民搶錢搶糧? 做夢去吧! 既然如此,龍鱗可有舉薦之人? 正在明曇與明暉目光交鋒之際,堂上卻傳來皇帝威嚴的聲音,恰巧打斷了他們無形的廝殺。 明曇轉過身,望進皇帝暗含笑意與鼓勵的眼中,不禁微微一頓,頓時回想起那晚在九霄殿的對話。 清漣底藏濁,黑影上懸光。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抬起頭來,直視著高堂上的九五之尊,定聲道:兒臣確有想要舉薦的人選。 一位是戶部尚書,鐘禾鐘大人。 她平靜地念出這個一開始就決定好的名字后,轉過頭去,眼神如厲箭般穿過人群,牢牢釘在了一個誰都意想不到的人身上。 還有一位,便是吏部侍郎溫朝,溫大人。 同樣沒料到自己會被九公主點名的溫朝一愣,立時抬眼,目光在剎那間與明曇驟然相撞。 她舉薦鐘大人是預料之中,可是 這位九公主殿下,究竟是出于何種考量,要把自己推上這個人人眼饞的欽差之位呢? 溫朝的眸中閃過數道思索,卻仍舊沒能得到答案。 而在龍椅之上,得到這個回答的皇帝登時揚起眉梢,微顯驚訝,定定看向堂下一派從容的女兒。 居然有膽子啟用溫朝? 自己還真是小看了這個龍鱗啊。 思緒之間,他不禁露出了一個滿意的笑容,目光在好像若有所思的明暉身上轉了一圈,沉聲問道:鐘愛卿,溫愛卿,你二人可有異議? 鐘禾撫了撫長須,上前一步,穩重道:老臣必當盡心竭力,安撫百姓,賑濟災情! 在他身旁不遠,溫朝也微微一笑,拱手拜道:臣也必將與鐘大人一同,不遺余力,襄助沅州度過難關! 好! 皇帝龍顏大悅,當場拍板道:那朕便封你二人為欽差大臣,攜尚方寶劍,不日啟程,前往沅州賑災安民罷! 鐘禾與溫朝對視一眼,齊聲說:臣等必不辱命! 見事情已經定下,不少臣子都很吃驚。他們偷眼瞧了瞧滿臉云淡風輕的明曇,猶豫片刻,又轉向了那邊不知在想什么的明暉。 溫朝是吏部侍郎,素以圓滑出名;而朝野之上,任誰都知道,吏部幾乎已經全被二皇子的人手給占了個滿 那么九公主這么一個對清流官鐘禾多有賞識的人,卻會舉薦一個濁流官溫朝,這、這又是何意? 不少人茫然于此,而明暉卻并未對明曇的用意深思。 無論過程如何,結果最為重要。 溫朝作為吏部的人,對他頗為恭敬,一向似有投誠之意。既然這般,那賑災事宜依然有一半部分是捏在自己手中,倒還仍有機會cao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