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世界對著干[快穿] 第94節
書迷正在閱讀:借嬌戒躁、國寶級大師穿成女配、我的異界兵團、染指[娛樂圈]、被嬌軟公主撿回之后、頂級女A,綠茶男O、公戶女Alpha[ABO]、發現前男友喜歡撿垃圾后、我靠強迫癥通關游戲[無限]、王妃身嬌體弱,得寵著
不過秦意嵐也并非是什么嗜殺成性之人,那些作jian犯科兼意圖搗亂的,不過是全被她給捉去采煤挖礦了而已。 秦意嵐早先決定了她的民族融合大業,要從比較容易被接受的飲食文化上入手。 為了能讓百姓們乖乖拿鐵鍋做飯,那就得先讓他們有足夠的鐵器工具使用,如果耕地的犁鏵都是木頭的,又有哪個老百姓舍得買口鐵鍋回來就只為做飯? 推行鐵鍋炒菜的計劃還只是剛開了個頭而已,在這種全靠人工,開采效率極其低下的時代,采煤挖礦的人她可缺著呢,再多也不夠使喚的。 秦意嵐兩手并用,一邊兒鎮壓那些不肯跟她保持同一步調的刺頭,一邊兒用強硬的態度推行選舉制。 拜她所賜,這世界直接從奴隸制進化到了神權管控下的半民主制,也得虧她早脫離了□□凡胎,有了種種超越凡俗的手段,這才沒有在跨了如此之大的步子后扯到蛋。 秦意嵐盯著凡人們仔細觀察,看他們對新社會體制的適應情況,而九天云宮里的瑤臺上,也有人盯著她在仔細觀察。 第131章 心地善良的小仙女25 借機除之 死盯著秦意嵐不放的, 正是圣母神皇。 俗話說“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九天云宮的時間流速跟凡間當然不一樣。 只有區區幾十年壽命的凡人在可與天地同壽的神仙們眼中, 真就如朝生暮死的蜉蝣一般毫不起眼。凡人們你來我往打了一百多年, 對于高踞九天云宮之上的圣母神皇來說, 不過是祂蹙深思了一會兒罷了。 天界的麻煩事兒都夠讓神皇苦惱了, 祂哪里還有心思時時刻刻去關注下界的凡人螻蟻? 說起神皇的煩心事, 還要追溯到太帝時期。 當年太帝立下不世之功立地飛升,掌管了和光柱后,深感九天云宮空曠寂寥, 于是冊封了包括他的侍女弇茲氏和神皇在內的一大批生靈飛升上界,以做陪伴。 太帝是仁慈之君, 成為此界至尊后也不忘給自己的陪床侍女弇茲氏一個“九幽素陰元女圣母”的封號,而這批神仙們在未被冊封之前,也只是生活在凡間的生靈罷了,祂們見太帝如此行事,自然有樣學樣,把自己的親族故舊以各種仙童仙娥仙侍的名義都帶上到了上界。 瑤臺上靈氣濃郁, 把親族們帶上九天云宮, 縱使不能讓他們長生不老,也能百病全消,健康長壽,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能力當然要帶攜親族,縱使神仙也不能免俗。 太帝喜繁華愛熱鬧,對神仙們此舉持鼓勵態度, 于是眾神仙包括祂們帶上來的親族,該談情說愛的談情說愛,該成親生子的成親生子,斗轉星移時光流轉,繁衍出了一大批的仙凡后代們。 九重瑤臺浩渺闊大,無垠無際,住了這么些人后不嫌擁擠,反倒給空曠寂寥的九天云宮更添了幾分勃勃生機。 受濃郁的靈氣滋養,別說仙人們的后代了,父母都是凡人之身的孩子,生出來也是白竅靈通,個個都是修煉的好苗子。如此一來,九天云宮里不管是凡人還是神仙,數目只有增加的,少有折損的。 九天云宮果如太帝所愿,繁華熱鬧不輸人間,只可惜天有不測風云,天外隕星撞擊此界,哪怕太帝以身相殉,仙凡兩界還是受損嚴重,九重瑤臺被沖擊波及坍塌大半,只余下了殘缺不全的三層,居住面積頓時大幅縮減。 可九天云宮里的諸位已經住慣了仙氣裊裊靈力豐沛的瑤臺,哪個又肯冒因果孽身的風險下降到靈氣稀薄的人間去? 所有的神和人都擠在了剩下的三層瑤臺上,崇閣巍峨,華美典雅的仙宮再不復見,美輪美奐的神仙居所,愣是被擠出了幾分凡間市井街巷的煙火氣來。 瑤臺上挨挨擠擠的房舍令神皇多看一眼都嫌煩,祂為此倍感不適,愁得日日夜夜心緒不寧,為解決這個問題,祂也曾試圖讓未獲封的凡人們下降到凡間去,這一提議卻遭到了絕大部分神仙的堅決反對。 九天云宮靈氣濃郁純粹,又無紅塵因果攪擾,就算是凡身,若認真修行,哪怕始終不得冊封,也能活上幾個滄海桑田的輪轉。而凡間靈氣稀薄,還難免要同凡人接觸,修行者普遍也就是數百年的壽命。 再則仙凡兩界還有巨大的時間差,若是送親族后代們下降凡間,怕是不等天界的父母長輩把離別的眼淚擦干,下凡的親人就沒了。 這些人可都是諸位神仙們的血親后代,血緣關系再加養在身邊的感情,叫祂們如何舍得? 而事主本人更不會同意了,下降到凡間即等于自我了斷,能在九天云宮長長久久地活著,誰愿意去凡間送死? 哪怕圣母神皇貴為此界至尊,卻也不敢強求,祂怕這些人被強制下降到凡間后會破罐子破摔,再造下什么因果牽扯到祂自己身上。 本地人口控制不住,神皇能做的就是嚴格把控移民關,因此才有驪山老母無論如何努力修行,反復請見神皇,百般求懇都不得冊封的事兒。 卡移民這一招目前來看是完全失敗了,九天云宮過于擁擠的問題沒有得到緩解,凡間為此還引起了連鎖反應。 當年那場天災在凡間早過去了不知幾個滄海桑田的輪轉,神皇的功績也僅存于久遠的傳說中,億萬年來凡間再無人能飛升上界,凡人們的禱告祈愿也得不到神仙們的回應,若不是還有個九幽素女時不時在凡間顯些神跡刷刷存在感,凡人們都要不信這世間還有神仙之說了。 “信者有,不信則無”,凡人們不信神,神仙們自然沒有了“民心向背”的加持,這就是圣母神皇貴為此界至尊也打不過秦意嵐的原因了。 天地生萬物,萬物都乃天地所生,自然得天地恩澤庇佑,“人心向背,天時順逆”,因此太帝才能在帶領人類脫離蒙昧后被天地獎勵立地飛升。而圣母神皇也正是因天災中救助凡間眾生靈,于天地有功,才得以在眾神仙中脫穎而出,取代太帝掌管了和光柱。 位列仙班的神仙可于天同壽,這是天地對祂們庇佑凡間生靈給予的嘉獎,可現在一眾神仙們懼怕因果孽身,全都龜縮在九天云宮之上逍遙快活,全不管凡間生靈涂炭。 如此天地自然不會再給予祂們偏愛,眾神仙們跟天地的溝通只會越來越滯澀,法力也會越來越低微。 神皇對此情形已有所感。 一刀切斷冊封不妥當,瑤臺的容量也不容許祂徹底開通冊封通道,神皇籌謀良久,預備在凡間選一個榜樣加以冊封,好試探著拉攏一下民心民意,以便重振神仙的聲望。 如果這計劃有效果,等以后凡間的生靈們再喪失對天界和神仙的信仰時,都可仿照此舉行事。 這個冊封人選是純粹的工具人展示品,知名度越高越好,這樣才能廣為人知,如驪山老母之流,只會縮在深山老林里修煉的就不用想了,就算允它白日飛升,又有幾人能知?無人知曉,聲望信仰根本無從談起。 除了足夠的知名度,這個人選得品行好有功德,行事得讓一般人難以模仿。 品行好有功德,就不至于因冊封而擔上因果,行事不易被模仿,就不會令模仿者產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導致信仰流失。 如此看來,原劇情中生來就只會做“好事”的麻桃能被神皇選中也在情理之中了,畢竟絕大多數的生靈都不可能跟麻桃一樣,為做“好事”,能無底線地犧牲自己,像她那樣的奇葩實在是世間難尋。 麻桃被神皇收為徒弟帶去姑馀山后,又在凡間行走一十三載,為她自己,為圣母神皇刷足了聲望。 越是生逢亂世生活無以為繼,凡人們無力改變自己的處境就越是想要尋求精神寄托,尋求神仙庇佑。 麻桃舉霞飛升,在凡人們看來,就是天界的神仙們肯定了麻桃的所作所為。 所謂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哪怕麻桃種種滅絕本性的行為既不符常理,又不合人倫,凡間諸百姓為追求長生大道,尋求神仙庇佑,還是把麻桃的行為奉為圭臬,爭相效仿,以至于屢有女子拿rou身布施乞丐的奇葩事發生。 圣母神皇的計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麻桃得了神位,神皇鞏固了祂在凡間的聲望信仰,祂們都得了好處,只留下個亂了倫理道德的人間。 這一次秦意嵐一穿到麻秋身上就離開了麻桃,失去了全心全意庇佑她的父親,麻桃費盡氣力,幾番波折也沒能掀起什么浪花,反倒很快就把自己作死了。 而沒了驪山老母事先準備好的工具人,神皇一時間也難以尋找到合適冊封的人選,只好把祂的計劃暫時擱置,偏在這時,秦意嵐橫空出世了。 不過是制止了凡人間的戰亂而已,殺孽也造下一堆,可天地竟還是叫此人得了民心民意舉霞飛升了,圣元天帝這飛升之路未免也太好復制了。 若凡間有此志者都去效仿,豈不是都能繞過自己叫和光柱直接承認他們?若果真如此,這此界至尊之位怕是要 連同和光柱的掌控權都要一起拱手讓人了。 神皇心急之下去趕去凡間跟秦意嵐會面,只可惜一照面便吃了個暗虧,祂強撐著上位者的姿態說教了一通,靠逞口舌之利勉強找回幾分面子。 在此界還從未有人敢對神皇如此不敬,可祂卻拿秦意嵐毫無辦法,不得已只能回到九天云宮盯緊了下界,只盼著這位圣元天帝滿身的因果線能早日反孽,好叫這狂徒趕緊落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對圣母神皇的注視秦意嵐毫不在意,她倒要讓神皇看看,神仙該如何行事,才配享用凡間香火祭祀,才配對得起天地厚愛。 秦意嵐殫精極慮,追隨她的諸神侍為求功德民心也是宵衣旰食苦心孤詣,所思所想全都以民為本,把一個以神權為核心的新政體打理的井井有條。 不過十來年的調理,凡間就大變了模樣,因戰亂而大幅凋敝的人口穩步恢復;拋荒多年的農田也被重新耕作;老有所依,幼有所養,路邊再不見餓殍凍死骨;律法嚴明,路不拾遺,凡間各族百姓過上了前所未有過的太平好日子。 整個人間生機勃勃,風清氣正,萬物生發產出無數靈氣,清而輕的靈氣滌蕩人間后緩緩上升,九天云宮里已經坍塌陷落的瑤臺隱隱現出了輪廓,竟有了恢復的征兆。 神皇為瑤臺過于擁擠的境況煩難已久,為解決這事祂沒少cao心費力,現如今瑤臺有可能恢復,按理來說最該高興的就是神皇了,可祂實在笑不出來。 原因無他,只是凡間短短十數年,又多了兩個舉霞飛升的新神。 一個是最先追隨秦意嵐的神侍畢環,此人祖上乃漢人朝廷的開國功臣,一家子世代為官,偏他對入仕不感興趣,拜了個師父修道。 修了一甲子,師父坐化了,他開始游歷江湖行俠仗義,秦意嵐麻姑仙子的名頭剛剛打出去,他就去姑馀山拜會過,后來秦意嵐成神后要開神廟招神侍,他也是第一個前來投靠的。 畢環擔任神侍期間,主動在各地的神廟間輪轉,到處調查走訪,深入了解收集了各族風俗民情律歷條規后,耗時十余載,編寫了一部《圣元律》。 這部律法有十萬八千條,涵蓋了刑、民、地、稅等等各項法規條例,全面覆蓋了百姓生活、社會運轉的方方面面,不止保障了人族的權益,就連野外獸類的生息繁衍都均有保護。以秦意嵐的眼光來看,就算此界再發展三千年,這部律法作為基本法也還能適用。 《圣元律》大成被獻給秦意嵐的那日,姑馀城內仙音裊裊祥云環繞,鸞鳥和鳴中彩霞簇擁,和光柱上顯示了新的神名——吉曜惡煞安天神君,畢環立地飛升了。 另一位新神吳保真不是人族,乃是一棵得天地靈氣后化形成人的黃連精。 這棵黃連在深山老林里不知生長了幾多年月,忽一日就開啟了靈智,但凡能修煉的精怪都夢想成神,吳保真也不例外,它苦修五百余年,眼見壽元將近,圣元天帝橫空出世。 吳保真受其行為啟發,離開深山老林,因本體是一株黃連,吳保真生怕兇名在外的圣元天帝拿自己去煉藥,不敢報名甄選神侍,做了個獨行俠,走上了游歷凡間積累功德的道路。 它是天然靈藥成精,對各種草藥功效了解甚深,不只醫人,也醫野物生靈,不過十余年就在人間闖下了個“醫圣”的名頭。 這年河間府爆發了能傳人的豬瘟,因藥材不足,感染者眾,吳保真聽聞后帶著大批藥材千里馳援,救一城百姓于危難。 神侍把吳保真的事跡報上后,秦意嵐感慨:“醫者仁心,吳保真雖是精怪,卻能活人無數,觀其所作所為,比之諸多號稱慈悲為懷,卻從不下凡,不知凡間疾苦為何物的神仙更令人敬佩,這‘醫圣’它屬實當之無愧?!?/br> 圣元天帝一句話,吳保真舉霞飛升了,和光柱顯示封號——元化重生醫圣真君。 畢環一部律法,雖寫的是各種懲戒刑罰,其目的確是保護,算是走了秦意嵐的老路,他能飛升,圣母神皇有預料,倒也勉強能穩得住,直到吳保真因秦意嵐隨口一句話就直接飛升,圣母神皇徹底坐不住了。 這十幾年間像吳保真一樣行走人間積累功德的修道者不在少數,這顆黃連精并不是積累功德最多的,可圣元天帝隨口一句話就能讓它得天道認可舉霞飛升,此界至尊到底是誰?和光柱到底由誰掌管? 神皇思慮良久,召集了諸神仙:“麻姑此獠在凡間挾勢弄權,隨意屠戮凡人,祂作惡多端行事有悖天道,惹了滿身因果,亂了天地綱常,毫無神仙該有的慈悲,若吾等放任此獠在凡間繼續興風作浪,恐是會惹來天地不滿以至因果加身,吾擬邀此獠來瑤臺赴宴,借機除之,眾卿以為如何?” 第132章 心地善良的小仙女26 有殺了你的章程…… 眾神震驚。 凡間的修道者為求長生大道多半都會避世苦修, 可也有不少人因飛升無望或志不在此,會去縱享人間富貴的,其間挾權弄勢者絕不在少數。 未免沾染因果, 不管這些人在凡間是如何興風作浪貽害百姓, 上界諸神能降雷劈壞一間宮室就算得是嚴重警告了, 此前還從未有過滅殺的先例, 偏現在神皇一開口就提議要除掉圣元天帝。 哪怕借口找的再是冠冕堂堂, 可到底是為了什么,諸位神仙都心知肚明。 無非是那些修道者們連飛升都不可能,而圣元天帝不但會擠占神仙們的生存空間, 更加會分薄神皇的權力罷了。 可這位圣元天帝不止一身殺孽,還有滿身功德, 若是動手滅殺祂,天知道祂身上紛繁雜亂的因果會有多少轉而落到自己頭上來。 畢竟因果孽身之事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越是陷于紅塵,越是死得快,在凡間縱情享受的修道者能快活個幾十年就算他們命長,而自太帝開始冊封生靈飛升到現在, 九天云宮也不止一位神仙因背負因果而隕落, 因此諸神仙才會談虎色變,特別忌諱背負因果。 現在神皇一開口就要大家去以身試險,哪有神仙敢輕易應承? 眼見神皇面色越發難看,才有一神仙越眾而出:“吾觀麻姑因果深重,早晚有祂身死道消之日,神皇何苦急于求成,不若靜待祂自取滅亡,豈不美哉?” 聽了這話, 神皇眉頭微微一蹙復又松開:“因果反孽,或如雪峰崩潰,轉瞬就煙消云散,或如春蠶吐絲,耗時日久。麻姑此獠雖因果滿身,然吾查探良久,觀其法力不見絲毫衰微,反倒日益強盛,若放任不管等其自取滅亡,卻又不知是何年月了。 此獠行徑狂悖殘毒,為一統凡間唯祂獨尊,竟把不肯遵祂號令的凡人盡皆滅殺,其手段之殘忍血腥,駭人聽聞,凡間百姓深受其害,吾等壽與天齊,固然是等得起,然,凡間生靈又如何等得起?吾等受香火祭祀,得天地偏愛,現麻姑惑亂人間,吾等理應誅滅此獠,以慰天地生靈!” 神皇是不殺圣元天帝絕不肯罷休,可諸神仙卻對神皇的決定不敢茍同。 其一是滅殺圣元天帝便要拿自己的長生大道去冒險,哪個神仙能舍得?其二是自打這位圣元天帝橫空出世開始,九天云宮里便有許多神仙在偷偷關注祂,諸神仙們覺得,這位圣元天帝,似乎沒有神皇口中那般殘忍暴戾。 雖說祂手段酷烈,行事卻極有章法,并非一意唯心而行。 凡間被祂剝奪了權勢地位的昔日權貴有不少難以接受身份地位巨大的落差,便對祂懷恨在心,日日夜夜暗地里詛咒辱罵,甚至還有擺壇作法試圖殺死祂的。 凡人的詛咒雖說不疼不癢,可因果莫測,誰知道時日久長了會造成什么要命的后果,若是換成九天云宮里的諸位神仙,雖不會要了這些凡人的命,卻少不得要給這些不修口業的家伙們一點苦頭嘗嘗。 或是叫他們滿嘴長瘡,或是叫他們平地跌跤,總之不但要嚇唬得他們趕緊閉上嘴,且還要嚇得他們心底再不敢有這大不敬的念頭才算罷休。 可反觀圣元天帝,只要這些人沒對平民百姓有什么侵害或是有擾亂社會秩序的舉動,祂便仿似聾了瞎了一般,做出一副聽不到看不見的架勢,毫不在意。 再則諸位神仙雖少有往凡間去的時候,可凡間百姓以前過得是什么日子祂們心知肚明,可圣元天帝在凡間建設朝廷,經營神廟,不過短短十數載,便把凡間整治的好似換了個人間,天地靈氣更加豐沛不說,就連在滅世天災中坍塌的瑤臺都因此有了恢復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