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李南宣雖然成了李家子,但李大伯和周氏早就說過,他可以繼續為親父服喪,孝中哪能赴喜宴?尤其是那種烏煙瘴氣、互相攀比的文會,去了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留在家里吃香甜軟糯的乞巧飯。巧芽已經發了兩寸高,劉婆子她們夜里還要做巧湯,家里人人都要喝一碗。 李子恒被李綺節踩了一腳,忽然福至心靈,想起李南宣似乎還在堅持喝稀飯,臉上不由漲得通紅。摸摸腦袋,搭訕著夾了幾枚巧果送到李南宣的碟子里:巧果是素油炸的,應該不要緊吧? 孫天佑把兄妹二人的動作看在眼里,余光掃過面容俊秀的李南宣,臉上的笑容漸漸淡了下來。 ☆、第87章 八十七 想到李南宣現在的身份, 孫天佑很快把掠過心頭的那點不快收斂起來。 因為是李綺節的生日,灶房煮了一大鍋壽面,本地沒有壽面必須一根一碗之說,但必須是煮熟之后晾干再下水的堿水面, 雪白的面條,晶瑩的大骨湯,碗底臥幾只嫩嘟嘟的荷包蛋, 蔥苗菜碼一樣不加,簡單利落。 家里人人都要吃一碗,算是陪壽星李綺節過生日。 生辰和節日撞在一起,就是這點不好,不能擺宴, 也不好特意撇開節日, 單給她慶生。 以往幾年李綺節的生日也過得很簡單, 有時候甚至連壽面都沒有, 只是一套新衣裳就打發過去了。倒不是李乙對她不上心,而是本地規矩如此:除了滿月酒,瑤江縣很少有人家為家中兒女舉辦百日宴、周歲宴,因為兒女的生辰代表著母親的辛苦,所以生日這天, 家中不僅不會為兒女賀壽, 還會諄諄教導兒女,必須要孝順母親,以慰慈母養育之恩。有些特別講究的老人, 還會在兒女生日這天特意準備一根棍棒,讓壽星吃幾棍“殺威棒“——老人們認為,小兒生日必須挨打挨罵,才能銘記父母恩德,健康長大——當然不是真打,只是在背上輕輕敲幾下。 如果是長輩過壽,當然要大辦特辦,孝子賢孫們別管離家多遠,事務多繁忙,都得齊聚一堂,為長輩賀壽。李綺節現在年紀還小,屬于必須吃幾根殺威棒的年齡,沒有勞動長輩為她cao持生日宴的道理,今年一家人湊在一起陪她吃壽面,已經算是鄭重了。 其實對她來說,生日過不過還真不要緊,和舉辦一場熱鬧嘈雜的壽宴比起來,她更享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的溫馨氛圍。 周氏卻覺得委屈了大侄女。因為畢竟是李綺節在娘家過的最后一個生日,她原本想請親戚們來家,湊幾桌酒,外面不需要講究,里頭女眷們總得熱鬧一回,才不至于讓李綺節的生日過得冷冷清清。但李乙回家之后,堅決不同意請親戚上門,還想去祠堂請棍棒,讓李綺節受“棍禮“,以告誡她將來嫁人以后務必賢良持家,好好相夫教子。李大伯和周氏堅決不同意,李乙才罷了。這么一鬧騰,棍棒雖然沒請出來,但慶生的計劃也泡湯了,最后只有一頓壽面。 李子恒沒能勸阻阿爺,也覺得對不住李綺節,所以這天始終耐著性子陪在meimei身邊,吃巧果、打秋千、捶彈丸、玩蹴鞠、打雙陸,玩到月上柳梢,依然一副興致勃勃的模樣。 最后周氏讓寶釵過來傳話,要領姐妹三人去庭前乞巧,李子恒才帶著李南宣和孫天佑兩人離開。 丫頭在庭前擺好香案,陳設瓜果,熏香灑水,發了十多天的巧芽一盆盆擺在院前,預備給李綺節三人挑巧芽。 瓜果有八種,分別是白藕、紅菱、蓮蓬、荸薺,香瓜、葡萄、西瓜,最后一樣是荔枝。 往年李家拜月沒有荔枝,除了前面七種,剩下一種通常是雪梨或是紅棗。 荔枝是南邊的品種,采摘以后必須盡快食用,才能嘗到豐腴滋味,過不了三五日,就色香味俱失。千里專送荔枝不是楊貴妃的專屬,早從漢代起,就有往長安專送荔枝的舊例,為了保證送到天子案前的荔枝口感新鮮,從南到北,沿路驛站一站站以最快的跑馬接替運送,等走完全程,不知跑死多少人馬。 千年以后,荔枝仍然地位尊貴,價值高昂。專送通道只為權貴服務,達官貴人們只需要張一張口,就能吃到最鮮美的新鮮荔枝。而民間百姓幾乎沒有機會一嘗珍饈美味。商運的荔枝不少,但仍然供不應求,船只從南方行到武昌府,剛駛進渡口,還沒卸完貨,船上的荔枝已經被當地各家的富戶搶購一空。一般的平頭老百姓,別說是吃荔枝,連味兒都聞不到。 拜月祭祀不是孝敬財神爺,心意到了就行,準備幾樣常見的瓜果盡夠了,周氏素來勤儉,哪里舍得費鈔去買荔枝來供奉?這時節荔枝的掛果季早就過了,價格比春夏時更貴了兩倍不止。 盤里的荔枝色澤艷麗,據說是南方名品,名叫“云霞紅“,是孫天佑前天上門時多送,不知他從何處搜羅來的。當時家里人人都分得一盤,周氏覺得稀罕,特意讓人去張家求來一盆冰,留下一盤荔枝祭月,所以今年李家的瓜果供奉和往年略有不同。 等李綺節姐妹幾人焚香祭拜過后,曹氏取來一只木盒,盒中是準備好的蜘蛛,將蜘蛛放置在瓜盤之中,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是“得巧“。 焚香之后,小娘子們照例要比一比各自的針線功夫。 李昭節和李九冬年紀不大,志氣不小,為了拔得頭籌,已經在私底下偷偷練習了半個多月。姐妹倆拿針拈線的姿勢一亮出來,就把李綺節驚得脊背一涼:比不過寶珠、寶鵲、寶釵這些丫頭,還能說是情有可緣,現在連兩個meimei都把她甩到身后,李乙又得念叨不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