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楊縣令畢竟是一方父母官,又是多年親戚,舍下臉皮在李乙面前求了又求,只差給他跪下了,李乙實在不知道該怎么拒絕。 “那怎么行?!“ 頭一個不答應的是周氏,“五郎鬧的那一出才剛消停沒幾天,縣里人誰不曉得他是三娘的娃娃親?三娘去參加他的婚禮,不是送上門給人家奚落嗎?“ 在角落里老老實實站著當乖巧小娘子的李綺節悄悄吐舌,如果伯娘知道當時是她先把楊天保揍了一頓,不曉得會怎么想。 李大伯也反對:“雖說兩家是親戚,三娘和五郎始終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兄妹,婚事不成,情義還在,可還是不合適?!?/br> 他能猜出楊縣令的用意,無非是找不到楊天佑,想請李綺節出面,把他引出來。 李乙一張臉苦巴巴的,嘆一口氣,頹喪道:“我也知道不合適,和楊縣令說三娘病了出不得門,他倒是沒有強求……“ 李大伯和周氏對望一眼,松了口氣。 李綺節眼波流轉,走到李乙跟前,作了個揖:“阿爺只管應下表叔的請求,孟jiejie出閣那天,我也去楊家湊個熱鬧?!?/br> “三娘!“ 李大伯和周氏異口同聲,同時用不贊同的神色看向李綺節:“這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你一個女兒家,別蹚渾水?!?/br> 李乙神色有些掙扎,想起楊縣令苦苦相求的樣子,心里有些不落忍。 他不知道楊縣令想通過李綺節找到楊天佑,才會苦苦懇求他務必帶李綺節赴宴,還當是縣令想趁此機會讓兩家重修舊好,徹底化干戈為玉帛。所以很有些意動,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兩家這一年來始終不尷不尬,長此下去,不利于李家在縣里開展生意。 可到底還是自己女兒為重,李乙咬咬牙,“三娘,是阿爺想岔了,你別往心里去。到時候我和你大伯、伯娘去楊家吃喜酒,你留在家里照看兩個meimei?!?/br> 李綺節知道李乙一面同情楊縣令,一面又怕她受委屈,笑了笑,從容道:“我知道大伯和伯娘擔心什么,我去楊家赴宴,確實不大合適?!?/br> 周氏急得一跺腳:“那你還要去?“ “伯娘,我不去楊家看新媳婦?!袄罹_節挽起周氏的胳膊,鼻尖微微一皺,俏皮一笑,“可我要當孟家的送嫁親??!“ 送嫁親是瑤江縣嫁娶的習俗之一,一般由新娘子的姐妹或者姑嫂擔當,新娘子的兄弟和舅舅送嫁,只會送到夫家門前。而送嫁親的姐妹和姑嫂,要和新娘子一起進夫家的內院新房,等新娘子安置好,在夫家吃過正午的迎親飯,再由夫家客客氣氣送回新娘子家。 孟春芳的堂姐妹很多,姑嫂也數不勝數,擔當送嫁親的人選早就定好了,她頭一次和母親孟娘子吵了一架,執意要留一個位子給李綺節,不過李綺節之前已經委婉拒絕了。 現在李綺節改變主意,決定答應孟春芳的邀請,以孟家送嫁親的身份去楊家走一趟。 送嫁親代表新娘子娘家的臉面,她們返回女方家后,女方家的親戚會連續追問她們在男方家吃得好不好、收的紅包厚不厚、男方家對新娘子客不客氣。 如果送嫁親對男方家的評價高,那當然是皆大歡喜。如果評價不高,新娘子回門的時候,岳家會把女婿提溜到跟前旁敲側擊地數落一頓。 甚至曾經發生過有人家因為送嫁親被男方家人怠慢了,一氣之下沖到男方家,把才和新郎拜過天地的新娘子又給抬回家去了的這種囧事。 所以,婚宴當天,男方家的人會使出渾身解數巴結討好送嫁親,哪怕送嫁親要星星要月亮,他們也得想法子搭梯子去摘。 而送嫁親為了顯示自家閨女的金貴之處,讓男方家重視新娘子,一般會全程冷臉,到處挑不是,直到男方家再三保證會好好對新娘子,才給男方家一個好臉。 李綺節如果以楊天保表妹和前未婚妻的身份去楊家賀喜,不說她尷尬,楊家也尷尬,孟娘子更得跳腳。 她以孟春芳的送嫁親姐妹身份去楊家,那性質就不一樣了。楊家人敢說一句她的不是看看?她當場就能以新娘子姐妹的身份,把楊家準備好的新房擺設批評得一無是處,楊家人不僅不能生氣,還得笑嘻嘻地夸她說得好,說得妙。 當然,她也得把握好分寸,不能真給孟春芳的婚禮添亂——孟春芳能力排眾議,非要請她擔任送嫁親,肯定費了不少周折,她得對得起對方的真心信任。 周氏眼睛一亮:三娘以女方家的身份去楊家赴宴,確實比借病不去楊家要好,她態度大大方方的,才能徹底湮滅之前楊天保退親給她帶來的麻煩。 李乙和李大伯嘀咕了一陣,想不出別的辦法,只能同意。 出閣大禮,女方家比男方家的酒席要早兩天。 李綺節托人把決定告訴在家中籌備婚事的孟春芳,孟春芳喜出望外,本想親自找她談談,因為不日就要出嫁,出不了門,只能手書一封,向她表明自己的欣喜之情。 李綺節和孟家其他幾個姑娘、妯娌見了一面,約好當天要穿的衣裳服色。 瑤江縣大部分的閨中女兒沒有正式的及笄禮,出嫁頭一天開臉、梳頭,就相當于是小娘子們的及笄禮。 孟春芳開臉后,梳起婦人發式,她本來就生得秀麗,裝扮后更是皎若秋月、豐韻娉婷。微微低頭時,斜斜掃出來一個眼風,端的是柔美嬌媚,風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