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作為吃貨,五兒怎么可能會同意?一朵荷花就對應著一支蓮蓬,一支蓮蓬里面最少都有十粒蓮子,剪一朵只能看三四天的花就意味著損失十幾二十粒蓮子,想想就覺得心痛,太虧了好嗎! 想看花了走出來看就是,就幾步路,又不是不方便出門?比起插在瓶子里,長在池子里和葉子一起構成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要更加美麗。 沒敢帶狗狗們上船,不過五兒特意給黑子它們和白白一家都分了蓮蓬。她也不知道動物們能不能吃出甜味兒,但是每次她剝好了遞出去,它們總是很捧場地大嚼特嚼,全部吃下。 有這么多張口消耗,所以每日五兒都要去客串一兩個小時的采蓮女,偶爾興致來了就自己乘船待在藕花深處垂釣,享受獨處的時光。 見她這幾天都泡在荷花池這邊,兩位師傅教她新的針法時自然就用了荷葉荷花來打樣子,每日的畫畫練習對象五兒也自然而然的轉換成了荷花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段時間她對這片荷花的興趣還是很大的。喜歡加上密切頻繁地接觸,結果就是她自認為進步還是很大的。 作品看起來寫實了不少,至少別人一眼就能看出她繡的和畫的是什么東西了。特別是各種蓮蓬頭,是有關荷花池的所有創作的作品里最逼真的。 學的越多,對刺繡的了解也越深。 五兒發現不管是教她的兩位師傅,還是專門負責她所有衣物的針線房里的夏祥夏意她們都擁有高超的刺繡技藝,她覺得不把這些優秀的知識記錄下來簡直就是一種罪過。 不知道這些繡法有沒有傳承到后世,五兒對此不甚了解。但是五兒還是想把現在的所有針法、繡藝都整理成冊,對前人的經驗做一個總結。 所以在征得繡娘們的同意之后,當初那批畫舞曲的畫師又被請了過來,現在是要畫針法和繡圖了。 刺繡比舞蹈樂曲更好記錄一點,除了用紙筆畫簡圖,五兒還特意造了一種布書,里面的書頁都是一片片大小一致的布料,上面分區域繡了不同的針法。 只要保存得當,現在記錄下來的信息應該是可以準確無誤地流傳到后世。就看她的這些努力能不能逃過漫長時間的洗禮了。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朝廷有人好辦事,內務府那邊也是十分配合,要人給人,要物給物,主動出力協助。一切都特別順利,所以這套刺繡大全從五兒提出制作計劃到完全成書只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當然,這項工程不是完全從零開始的,她也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通過查閱資料,其實現在已經有各種繡法的紙質圖書了,只是缺一個把所有資料匯總的機會。五兒的出現,恰恰就提供了這個機會。 而且成書之后,只要看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解釋,再配合老師的講解,教得容易學得也輕松。入門刺繡就變得更加容易了,事半功倍。 知識的生命力在于傳播,得到廣泛傳播之后,知識能夠流傳、更新的機會也就更大。再加上現在印書也很方便,所以五兒給她一直資助的育嬰堂各送了幾套刺繡大全。 那里的孩子們長大了也是要學一門謀生的手藝的,女孩們學的一般也就是織布繡花,這個有關于刺繡的教材送過去正好合適。 這個世道對女孩子的惡意總是要大一點的,孤女要靠自己立足于這個時代可能要面臨想象不到的巨大困難。 五兒曾不止一次地想過要是她當初沒有這么好的運氣穿到貴族家里,而是投到普通人家,或者再倒霉一點,成為育嬰堂里面那些被拋棄的無父無母的女孤兒,她該怎么活下去? 光是想想她就覺得自己可能沒有那么大的勇氣堅持,那些女孩子比她要強多了。所以她對育嬰堂里的女孩子總是會多照顧一點,希望她們能有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教材都送了,五兒想著干脆送佛送到西,把老師和教室也一起準備了吧。 教室好辦,三爺給了她那么多產業,隨便拿出兩三處房產來做教學場地那不是綽綽有余?她這也算是幫著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趙嬤嬤、錢嬤嬤,你們有沒有教小孩子刺繡入門的老師人選可以推薦?只要腦袋里面有真材實料,眼睛和手指現在還能不能接著繡都無所謂?!?/br> 五兒知道很多老繡娘到了晚年,眼睛會看不清、手指的穩定性也不好,腰也會出現問題不能久坐,這些都是繡娘的職業病。一旦出現這些問題,繡娘的職業生涯基本上也就隨之斷送了。 但是這些人去當老師正好合適呀,既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也保障困境人群的生活,實現了雙向救助。 現在教材也有了,只需要老師結合教材做進一步講解就好,用的主要是她們腦袋里面的知識而不是cao作技能,也不怎么需要她們去親自繡。 “老師們的待遇由我來保障,月例錢和以后的養老、看病都由我來安排人負責,不會虧待她們的?!倍际歉呒壢瞬虐?,待遇肯定不能差嘍。 “這倒是件好事,奴婢有許多老姐妹現在都年紀大了眼睛花了,手也拿不起針了,能繼續幫主子做事那是求之不得?!?/br> 不說待遇好不好,就是能和這位娘娘扯上關系那也是多少人都求不到的事。 “娘娘什么時候要人?奴婢這就去聯系?!?/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