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看似只是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卻讓完顏琮在冷靜下來之后察覺到了一絲端倪,一絲她們姐妹之間其實并沒有表面上那么和諧的端倪。 所以等賓客散去、寶芝酒意上涌之時,他故意與寶芝提起此事。 寶芝下意識的反應在完顏琮看來非??梢?。 寶芝性格外向、結交廣泛、常在宮中四處走動,那些謠言又是有關寶芝向來親近的好jiejie蘭淵的,就連完顏琮這個除了梓柔宮外甚少踏足后宮的人都能聽到的消息,她怎么可能一點兒都沒有聽說過? 她若承認自己聽到過一些謠言、并為此而感到苦惱的話,或許完顏琮還會減輕對她的懷疑。 但寶芝否認得那么干脆、那么徹底,就更是讓完顏琮不禁在心底猜測——宮中那些對蘭淵名聲十分不利的謠言,怕是真的和看似與蘭淵姐妹情深的寶芝有關。 第105章 . 撇清 紇骨氏本是帶著些為自己洗脫嫌疑…… 撇清 完顏琮心中雖有些疑慮, 但眼下還沒有切實的證據,他不好將自己對寶芝的懷疑直接告訴蘭淵。 不管寶芝對蘭淵的真實心意究竟如何,想到蘭淵為寶芝精心準備禮物、還苦口婆心地勸他去潤芳宮的事情, 完顏琮相信蘭淵是真的把寶芝當成了自己的好姐妹,他不想讓蘭淵為了還沒有結論的事情而苦惱。 但是“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既然清者難以自清,流言蜚語便不可一直置之不理。 從潤芳宮中出來之后,完顏琮又特意去了一趟修敏堂,親自交待慕容明安務必徹底平息此事,絕不能讓謠言繼續在宮中傳播下去。 慕容明安的反應就比寶芝真實許多。 她戰戰兢兢地向完顏琮表示沒有約束好后妃和宮人的嘴是她的過錯,接下來她一定會加大力度、嚴禁后宮諸人再說蘭淵的是非。 完顏琮并沒有輕易放過慕容明安這個失職的王妃, 沉著臉同她說道:“既然你早就知道宮中有人在造蘭淵的謠,為何不早些加以管束?” 明安聞言嘆了口氣,面露為難之色:“汗王恕罪,您甚少踏足于后宮,因此有所不知……宮中歲月漫長,那些個妃嬪還有奴才們又不像妾身這樣有許多宮務需要處理, 整日里閑得要命, 因此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說人短長。別說是蘭淵meimei了,就是妾身這個王妃都沒少叫他們在背后議論。妾身若是連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要管的話, 早就叫后宮眾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死了?!?/br> 慕容明安所言倒也算是合情合理, 完顏琮沒再為難于她, 只是吩咐明安盡快處理好此事、肅清宮中的不正之風。慕容明安自是立即應承下來。 謠言這種東西就像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甚至能夠殺人于無形。 不過有關蘭淵的這些個謠言雖是叫不少人聽了去,卻不像是有人一直躲在背后扇陰風點鬼火、讓謠言愈演愈烈的。 這也是先前完顏琮沒有親自下明旨、禁止所有人議論蘭淵的原因之一。 他怕原本不算太過嚴重的謠言被自己這么一擺到臺面上來, 反倒會成了蘭淵身上抹不去的污痕,弄巧成拙可就不好了。 而且完顏琮認為壓制住流言本身、不如查出躲在背后造謠之人更加重要。 為了防止驚動幕后黑手,先前他便沒有親自出面大力壓制那些謠言。 現在既然已經有了些頭緒,他便不必再顧忌那許多了。 后宮婦人之事還是由慕容明安這個王妃出面處置較為妥當。在蘭淵生辰之前,他希望后宮里能夠重回清寧。 …… 蘭淵平日里雖然不怎么出門,但自打蒼谷來到蘭淵身邊之后,蘭淵就平添了許多消息渠道。 蒲特庶妃、回古庶妃等人在背后說她在草原上委身過好幾個男人的事情,蘭淵自然早就聽說過了。 這種謠言其實沒多大意義,始作俑者應該也并沒有想過靠著這點流言蜚語就能徹底擊垮蘭淵,大概只是想讓完顏琮聽說之后對她心生芥蒂,或是因著蘭淵名聲有損之故將她的位份封得低一些而已,只可惜都沒有如愿。 除了這種短期目的之外,蘭淵的名聲若是不好的話,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她將來“更進一步”。 比如登上王妃之位。 蘭淵對王妃的位子本就沒什么興趣,但并不代表其他人也這樣想。 烏仁娜和蒼谷她們在“梓柔宮夜話時間”就曾經在蘭淵面前猜測過此事會不會與看起來一直對蘭淵頗為維護的慕容明安有關。 蘭淵只是含著絲笑看著她們一個個分析得頭頭是道的樣子,自己并沒有發表什么意見。 原書中的慕容蘭淵在嫁到北越做庶妃之前的確曾經委身過塔達王,所以這一段蘭淵被人造謠的情節原書中不曾有過,蘭淵也只能靠猜。 不過猜來猜去,要對她不利的人無非就是那么幾個:明安、寶芝、鄭側妃、回古氏…… 如果蘭淵所料不錯的話,回古氏、蒲特氏她們只是被人利用了而已,鄭側妃更像是個要出來背鍋的,真正的始作俑者八成還是她的好meimei慕容寶芝。 倒不是她對寶芝有偏見,主要是蘭淵覺得以鄭側妃對她的厭惡程度和她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來看,如果是鄭側妃要害蘭淵的話,她根本不必用這種不輕不重的、根本搞不死蘭淵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