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兩萬里巨城
三十六計,之第十五計,為調虎離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三國之時,調虎離山之計的經典戰例為,后三國時代,諸葛亮出兵攻打魏國時,駐扎于祁山。 祁山道路崎嶇,運輸糧食十分不便。 于是,諸葛亮設計了木牛流馬,命人在上方谷制造。 有了木牛流馬,蜀軍來回運輸糧草就方便多了。 司馬懿見蜀軍不停地運送糧食,似乎打算長期作戰,就派兵截擊蜀軍的糧隊。路上魏軍見一隊蜀軍正往上方谷運糧,便一擁而上,蜀軍大敗,有幾名蜀兵被俘虜了。 司馬懿審問被俘的蜀兵,得知諸葛亮在上方谷,蜀軍每天都往上方谷囤積糧食。 司馬懿聽了非常高興,連忙讓部將率兵攻打祁山,引開諸葛亮的注意。而他自己則去進攻上方谷,燒掉蜀軍的糧草。 諸葛亮聽說司馬懿出兵攻打祁山,果然前去救援了。司馬懿趁機率領五千精兵,向上方谷殺去。但是,蜀軍早就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在谷口設置了埋伏。 蜀軍把司馬懿的大軍誘騙到上方谷內,然后,立即放火燒谷口。頓時,整個山谷都是大火,司馬懿無路可退。就在這危急的時刻,突然下起了大雨,司馬懿這才得以逃命。 司馬懿率軍回大營,卻發現大營已被蜀軍占領了,于是只好向渭河方向逃去。這時,去攻打祁山的魏兵也大敗而回。司馬懿回頭一想,原來是自己中了諸葛亮的調虎離山之計了。 按李孟羲所想,調虎離山之計,與圍魏救趙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其相同點在于,目的都是用計謀去調動敵人。 花費約有一年之功,李孟羲終于把兵書編完。 又等一年,這一年,李孟羲就呆在長安,時時注意從各地來的急報,一年下來,天下各地發洪水的有,鬧旱災的有,鬧蝗災的也有。 但是,李孟羲沒見哪里有再報瘟疫,這說明,漢末最大的人口殺手,傷寒疫終于被消滅了。 中原事了,李孟羲終于可以放心的把目光投向北方草原,那里,有很多胡人。 終歸是威脅。 草原威脅該如何一勞永逸的解決呢。 李孟羲想來想去,沒有好的方法。 筑長城? 因為有了混凝土,可以以很廉價的方式,筑成真正的萬里長城,并且,工本極低,且原始水泥混凝土的壽命極長,存在個幾百年,根本沒得問題。 按李孟羲的推斷,若發動全國之力,用混凝土修筑真正的如鋼澆鐵筑的萬里長城,還真的能完成。 水泥是神器,加上竹子,就更是神器,加上鋼筋,則是神器中的神器。 竹子水泥組成的混凝土來筑造城池,其成本,僅為古代用石頭三合土夯土筑成的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本來能建高五米,長千里的長城,現在,同樣的成本,能建高十米,長萬里的長城。 為什么,長度可增十倍,而高度不可增十倍呢。 因為,城墻不是二維圖形,而是三維立體。 假設,城墻是切面成正方形的長柱形的。 那么,假設是高一米,城墻寬一米,長度為一千米的一段城墻,其所需的建筑料是多少呢,答案是,1x1x1000,為一千立方米。 因為,水泥料成本是山石夯土成本的十分之一,所以,一千立方米的石料,能換一萬立方米的水泥。 這一萬立方米水泥,如果用來筑高一米,城墻寬一米,的城墻,可筑城萬之米。 那如果,想筑造城高兩米,城墻寬兩米的城墻,一萬立方米水泥能筑成多么長的城墻呢? 答案是,10000除以(2x2),為兩千五百米長的城墻。 而且,根據建筑力學,城墻若是想堅固,則必須在地下有地基,而且,城墻越高,下層墻體承受的壓力就越大,所以,如果修建十米高的城墻,城墻越往上,應該越窄,同理,越往下,墻基應該越厚。 如果,一段高二十米的城墻,最頂端,城墻寬度為三米的話,那么,既然最上面最窄是三米寬,越往下,墻基越厚,到最下層,其墻體寬度,就可能有六米寬了,再加上,地基的兩米高度,地基最下層,墻寬為七米。 那么,如此形狀的城墻,其截面應該是梯形。 那么,其墻體體積應為,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以二。 城墻墻體帶地基,高度總共為二十二米。 那么,截面積就是,(3 7)22除以二。 截面積是一百一十平米,那么,這么宏偉的城墻,每修建一米,所耗費的水泥為一百一十立方米。 萬里之長,就按公里算,一萬公里,兩萬里,也就是10000千米。 10000000米。 這10000000米城墻,所需消耗的水泥量為一萬公里城墻,10000000x110=1100,000,000立方米。 為一百億立方米。 假設,一個中型窯廠,十天可生產兩窯水泥,一窯可產用粘土和石灰石一起煅燒的水泥兩百立方米。 那么,以大漢的體量,在漫長的邊境線上,建一千個水泥窯輕輕松松。 平均一個窯,十天可產水泥兩百立方米。 那么,一千個水泥窯,十天可產水泥兩萬立方米。 全國每十天可產水泥兩萬立方米。 那么,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算,一年全國可產水泥多少呢。 兩萬,乘以三十六。為七十二萬立方米的水泥。 一萬公里高二十二米,城寬三米,底座七米的巨城,需要一百億立方米水泥。 100,000,000除以720000。 就是,10000除以72。是多少年呢。 一百多年…… 也太久了。 而且吧,一千個石灰窯,也太少了。 石灰窯,一個村就能建一個。 漢邊境線那么長。 有一萬個村都不止。 石灰窯建一萬個都木得問題。 所以,兩萬里巨城,快一些十年就可建成,慢一些,幾十年也足以建成了。 于是,李孟羲花三十年之功,在新漢三十七年,終于把巨城建成。 自此,一道真正橫亙兩萬里高二十米的巨城,橫亙在北方草原。 中原再無胡禍之擾。 ——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