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宏圖(二)
如果,中華的版圖,北有貝加爾湖,整個蒙古草原,整個遼東半島也囊括在內,倭島,東南亞群島,南越地,全屬于疆土,那當真是,天下無敵。 到時,何來東南鏈島封鎖我海軍,反而,東南群島,為我連綿一片的海軍屏障。 到時,東可出太平洋,南可自越南次大陸,威懾南洋。 北遼東有海港,北海源源不斷的水資源,可大大緩解北方水資源緊缺的情況。 后世有諸多遺憾,即早來了兩千年。北海,遼東,西域,倭島,東南亞,南越,老子全要了! 一團火焰,在李孟羲眼睛中燃起。 拿過一卷絲綢,李孟羲提筆,略想片刻,用筆在絲綢卷首,寫下《開疆》二字。 【北有北海,然,北方寒冷,數百年內,無有可耕種之土,難以統治】 【仿照英夷占領澳洲之法,流放罪犯于北海附近,使其自繁衍之,數百年后,是否可使北海附近,盡為我族眾?】 【或不可行?!?/br> 【澳洲地廣人稀,土著極少,英夷殺盡土著,而后流放罪犯,白皮罪犯在澳洲無有外部生存壓力。而北海相接草原,游牧民族此起彼伏,流放中原罪犯于北海,難成氣候。 此法,難有成效?!?/br> 【仿照新疆建設軍團如何?遷兵十萬并其家屬幾十萬,于草原安家,半兵半牧。 胡人可據草原,我漢人亦可出中原繁華之地,亦可占據水草。 寇可往,我亦可往。 建設軍團之法或能為之。到時,草原之上,無有胡人,皆我族類,中原則無胡禍之擾。 更有,我遷移草原之族人,有中原物資技術之支持,向西,可侵吞西域,再進,便是歐洲。 如此,何止北海,整個中原以北,草原之人,皆與我同種同語,皆我族類,彼時,北海納入我版圖,是順理成章之事?!?/br> 北海方略暫定。 【遷移漢民經略北方草原,難點有尚有,要蕩清草原雜胡,使草原無胡人,至少,要為漢民開拓百年安穩繁衍之機?!?/br> 【漢末動蕩之后,便是五胡亂華?!?/br> 【縱漢末亂局一定,要蕩清草原,非有衛霍之功,不能成事?!?/br> 【使漢人經略草原,非輕易可為。需數代之功?!?/br> 【封建政體,人亡政息。非有強秦能奮六世之余烈,經略草原之事,成算渺茫?!?/br> 【或可用分封法?】李孟羲突發奇想。 【中原腹地,不予分封?;庵?,重啟周朝之分封之法。 功勛王候封地分于草原、北海、南越、倭島等地。 分封制有利于開疆擴土,如此,于化外之地遍封諸侯,百代之后,中華文明之版圖,將越來越大?!?/br> 李孟羲眼睛里閃過亮光,他覺得,分封之法不失為良策。 縱然,可能滄海桑田,時間久了,會有些越發展離得越遠的諸侯國,會跟中原離心離德,但再怎么著,也是同文同種的族類,天生比別的族類更親近。 就如后世,白皮開啟了大航海,全世界范圍內占地盤,雖說,英法等國不是同一個國家,但是,他們文明同種,在對抗中國這件事上,很積極。 后世白皮國家,雖然有時看著并不太團結,那是因為有美國在,中國的威脅并不那么大。 可以想象,當美國不再是中國的對手的時候,到時候,白皮會整個團結起來,到時,中國的對手就不是僅美國一個了,而是所有白皮國家。 同樣的道理,如果中華文明能遍地開枝散葉,那么,不管時間再變遷,同文同種的漢人,在任何時候都是天然的盟友。 經略北方草原,最終把北海,變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可能需要緩緩圖之。 【遼東,漢朝已在遼東經略許久,若非漢末動蕩,遼東會成為中華版圖中的一塊。 遼東之事,易爾。 遷移人口,使當地漢民占據絕對多數,如此,不消數十年,遼東盡是漢人,自當固若金湯?!?/br> 【遼東地理與中原隔絕,或有分離之可能。 修路如何? 秦能修千里馳道,我李孟羲有水泥,有炸藥,開山破石不在話下。 只需一條路,能聯通中原與遼東,遼東之地,便再無分離之憂?!?/br> 【遼東半島多山,修路艱難,或需工程技術,隧道開鑿技術,盤山路建造方法,以及高架橋建筑方法。 高架橋,需要巨型橋墩,單有原始水泥,強度可能不夠。需要鋼筋水泥,鋼筋該如何生產?縱有鋼筋生產之法,也絕無大量生產之可能。 用竹子代替鋼筋,壽命幾何?是否能修筑起連接遼東至中原的千里道路?】 李孟羲皺眉思索,遼東半島之事,但凡稍微投入點力量,就不會讓遼東半島在漢朝失去控制。 可雖然如此,遼東地理與中原隔絕,半島多山,與中原交流不便,天然容易分離。 若要加強統治,只有加強聯系。 而要加強聯系,必要加強交通。 秦修弛道,不知動用民力多少,花費幾何,但李孟羲有信心,原始的水泥路地面動用的民力會比秦馳道少,修起來也快,而且,水泥路修完,平整無比通行能力和運輸能力,比土路強太多了。 遼東地理,李孟羲知道的不多,縱然,要大興土木,聯通遼東至中原的交通,非一代之功,但有成事的可能。 (遼東,后世謂之的朝鮮半島,我李孟羲要了。)李孟羲在心里暗道。 筆尖再動,遼東之后,東海有倭島,再南,有交趾,即,臺灣。 三國之時,東吳水軍能占據交趾,東吳能辦到的事,李孟羲自付也能辦到。 無他,李孟羲自認比漢朝人更懂得海船該怎么造。 漢代有摟船,橫行江上,為一時水戰利器。 然而,作為漢代船只技術的登峰造極之作,樓船船身很高,船身有數層都可搭載弓箭手和床弩等遠程武器,在水戰中可占盡優勢。 但是,海上不同江面,海上風大,船太高,一遇海風,便有傾覆之禍。 海船船型怎樣李孟羲尚不知曉,但是,樓船肯定不適合當做海船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