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臨陣磨槍(二)
再來的這個鄉勇,看起來較魁梧,也不怯場,像是小軍官。 鄉勇一走來,就回指著自己隊的云梯,“俺們隊的梯子,比別人隊短了一截,這夠用不?” 李孟羲和劉備忙去查看短了一截的梯子,劉備讓鄉勇把梯子放在地上,然后用腳步量了量梯子長度。 劉備正在思索量出來的梯子有多長,李孟羲突然問了一句,“玄德公,咱要攻的城,城墻有多高來著?” “不知?!眲洳患偎妓鞯幕亓艘痪?。 然后劉備驀然一驚,猛地回頭瞪大眼睛看向李孟羲。 (臥槽?。├蠲萧藘刃囊策B呼臥槽。 這弄了半天,忙著造云梯,弄了半天,連敵人的城池有多高都不知道,這萬一明天攻城,士兵們好不容易扛著攻城梯穿過箭雨到了城下,然后把梯子一豎起來,尷尬的發現,梯子不夠長,那樂子可大了。 “趕快遣人去問關將軍!”李孟羲忙建議道。 劉備轉身就要親自去找關羽,轉念一想,此處的事也需要盯著,于是劉備回去找到自己的親兵,讓親兵連夜去找圍城的關羽,問清敵城多高。 親兵離去,劉備焦灼不安的來來回回的踱步,終于在片刻后,等回來親兵。 去時一騎,回時兩騎,關羽跟著回來了。 一見劉備,關羽早早下馬,快步走來,“大哥,城高兩丈?!?/br> 關羽火急火燎的和劉備說著。 在劉備身旁,意外的見到李孟羲這么晚也不睡覺,竟然也在這里。 關羽一下就不怎么緊張了。 “此事是我疏忽,”關羽自我檢討到,“白日只跟木匠營交待打造攻城器械,卻忘了告知城高幾何,是某疏忽了,險釀成大錯!” 繞是關羽驍勇無敵,也是一陣后怕。 “那,除了城高,敵城城門洞有多大,吊橋又有多寬?我軍攻城椎是否能過吊橋?”一旁,李孟羲連珠炮一般,連發數問。 “此某不知,孟羲稍等,某去去便回!” 說著,關羽大步跨出,幾步走到馬前,翻身上馬。 “駕!”關羽一夾馬腹,馬希律律一聲鳴叫,急促的馬蹄聲中,一騎絕塵而去。 卻說關羽別了李孟羲,縱馬直奔護城河下,城上黃巾箭如雨發,關公凜然不懼,一手青龍偃月上撥弩箭,另一手一提韁繩,坐下之馬一躍丈許,跳入吊橋之中。 馬躍半空,見了鐵索,關羽雙臂舉刀一砍,咔的一聲斬斷鐵索,反手咔的一聲,又是一刀斬斷另一根。 兩根鐵索接連被斬斷,吊橋啪的一聲拍朝地上拍去。 關羽馬不停蹄,殺過吊橋,直至城門洞下,勒韁駐馬。 關羽一雙丹鳳眼微睜,把城門洞打眼觀瞧,左右一看知其橫寬,上下一看,又知長高。 “知了?!标P公暗道一聲,打馬便回。 其來之時,跨吊橋斬鐵索,快如疾風,及其去時,比疾風更疾。 城上黃巾只聽吊橋一斷,再探頭觀瞧,已不見了來人身影。 李孟羲正和劉備說著,三兩句話未完,馬蹄聲踏踏,關羽竟已回轉。 “吊橋寬二尺,城門高一丈,寬二尺半?!?/br> 關羽瞬息及去,瞬息便回,李孟羲驚其神速。 有人有詩贊曰: 欲成車梯未有尺, 壯士駑馬夜騁馳。 刀斷鐵索霹靂響, 黃巾下望觀瞧遲。 一語未半人歸時, 去時馬蹄聲未止。 他日溫酒斬華雄, 跡已早顯在今日。 卻說關羽匹馬探得吊橋寬窄,城門長高,李孟羲和劉備心里頓時稍安。 李孟羲邀關羽一同商討攻城戰法,關羽手捋長髯,笑到,“我要圍堵東門,以防黃巾突圍。有孟羲你在,攻城之事,某無慮也?!?/br> 關羽朗聲大笑,縱馬離開了。 關羽很信任李孟羲,哪怕李孟羲還是個孩子。 李孟羲抽了抽鼻子,他抬頭看著劉備,“玄德公,你在此,我去看看攻城椎?!?/br> “也好?!眲潼c頭應到,木匠營和攻城隊這邊,兩邊都需要有人盯著,劉備一人分身乏術。 有李孟羲前去,正好。 于是,拿著火把,李孟羲前去木工營營地。 見木匠們正忙著在攻城椎上安架子,看樣子是準備在攻城椎上裝一個棚子。 李孟羲圍著攻城椎看了一圈,關羽說,吊橋兩尺,二尺多長的距離來著,李孟羲發覺自己不知道漢朝度量衡。 “關將軍說,吊橋寬二尺,咱這攻城車能過去嗎?” 在攻城椎一側鑿洞的木匠頭也不抬,“能?!彼⒖袒卮鹆死蠲萧?。 李孟羲覺得怎么感覺不太靠譜,忍不住又問,“咱這車窄點倒無所謂,要是寬了,可過不了吊橋……” “放寬心吧,那個……那個……咱這車一尺五寬,能過?!蹦窘郴氐?。木匠是想用尊稱來稱呼李孟羲的,可想了半天,叫李孟羲將軍不合適,再一想,也叫不出別的,李孟羲在軍中沒有任何軍職,但地位超然。 “那就好?!崩蠲萧它c了點頭,他走到攻城椎正面,用手比劃了下,心里對漢代的長度單位第一次有了一點數。 (原來這么長,是一尺半。)李孟羲在心里想到。 李孟羲離開木匠營地,他約莫感覺了一下自己的身高,大概三尺,離長成七尺男兒,還差了一半多。 李孟羲再和劉備匯合,見劉備臉色不好看。 “怎么了?”李孟羲問。 “云梯短了?!眲浜唵蔚幕亓藥讉€字,就讓李孟羲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高兩丈的城墻,不意味著做出兩丈長的梯子就夠了,因為梯子是斜放的,直上直下的梯子沒辦法爬。 假設,是十米高的城墻,按梯子和地面成45度夾角算,且梯子頂端恰好抵在墻頭,那么即梯子的長度,應該是城墻的根號2倍長,根號2約等于1.414,即,十米高的城墻,梯子要做14米長才夠。 聽劉備說,除了三四架攻城梯夠長以外,剩下的全有點短。 難道說,做好的這一堆攻城梯全沒用了嗎? 李孟羲抬頭再看天時,月亮的位置已略偏過天空正中,看樣子是十二點以后了。 鄉勇們扛著不合格的云梯往木匠營趕,剛從那回來,李孟羲跟著劉備又去了一趟。 劉備到達木匠營地,跟木匠們把問題說了一下。 “這好辦,接一截就妥了?!?/br> 李孟羲認為很嚴重的問題,木匠竟然說接一截就好了。 李孟羲恍然,可不是嗎,短多少,就做個多長的短梯子,然后再用繩子綁起來,不就接上一截了嗎,根本不用重新做。 不懂技術的李孟羲是這么想的,然而木匠營的木匠們水平比李孟羲想象的要高的多。 人家不用繩子綁,而是一個很神奇的技術——鉚隼。 木匠們在梯子主軸上用鑿子鑿出了李孟羲看不懂簡單隼口,然后在接料上鑿出接口,榫口接口都做好后,竟然就像接積木一樣,把短梯和長梯子主軸接上了。 這技術跟魔術一樣,讓李孟羲大為驚奇。 李孟羲怕隼接的方式不牢固,特意上前用力晃,用力掰,神奇的是,榫接的地方卡的死死的,就像長在了一起。 李孟羲盛贊木匠們的技術,木匠們都說,他們技術不算好,真正的大匠,做的東西那才厲害呢。 木匠們應該說的不是謙詞,他們的確大多應該是鄉間木匠。然而鄉間木匠,鉚隼技術都掌握的這么好。 李孟羲旁觀著木匠們把三兩下接好,不由感慨。 漢朝的工程技術很強大。 網上一群洋奴,說羅馬厲害就算了,往往還不停貶低同時期的大漢。 好笑了,就問洋奴們,你們羅馬野爹的木處理科技如何,有沒有隼接技術?你們如何有臉無腦吹羅馬的攻城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