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民主和未來規劃(下)
但在如今的時空里,美國人雖然他們比穿越眾還早一兩百年來到這片土地,從某些方面來說,穿越眾這時候的到來,其發展的機遇和空間其實比歐洲流浪漢們來到北美大陸的時候更好。 而共和國的民族政策,雖然讓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多了些制擎,但無疑讓自己站在了道義的高點。 反倒是共和國,采用民主集中的制度,能在極快的時間內,集合舉國的力量,集中的予以反擊,所以能取得最終的勝利。若是共和國也象美國人那樣扯皮,以這弱小的身板,只怕早被美國人給滅了。 其實這和中國人成長的背景有關。 董仲舒為了迎合統治者鞏固權力,所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家”,使儒家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 但是,卻不得不說,董仲舒迎合統治者大一統心態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大中華文化、地域、歷史會、傳統等多方面的高度統一。也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主要是漢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一個多姿多彩、百花爭鳴的春秋,對思想家和野心家們是幸福的,但對于想過小日子的百姓們卻是不幸的。因為他們不知,戰爭便會在什么時候地點發生。 因為對野心家們來說,只有戰爭,才能讓他們有機會上位。 所以中國文明能一直延續,而其它文明卻在戰亂中毀于一旦。 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很多東西,但真正形成一個統一的思想,還是在董仲舒之后。而一個統一的中華民族,不但符合小百姓們的利益,也能為全人類造就極大的貢獻。 當然,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好事占盡,我們在得到某件東西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失去別的東西。盡管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影響了其他諸子百家,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對于中國歷史的極大推動作用。很難想象,若是沒有那個時代的思想大一統,我們現在的中國會是怎么樣,可能象歐洲這樣發達么? 再說共和國目前的生存環境,穿越眾來得晚,好地方都讓歐洲移民占了去了,自己如今占據的,不過是美國用來安置印第安土著的不毛之地,這勢必造成了國家內部各地區之間的發展的極其不平衡,如果不通過國家的手段去調節,如何能實現共和國的均衡發展和和諧共處? 而且,共和國才剛剛建立,可謂百廢待舉,勢單力薄,正是集合一切力量搞基本建設的時候,要是一丁點小事情都扯上幾個月的皮,還要不要效率,還想不想在北美這塊土地上生存下去了? 本杰明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年輕沖動的毛頭小子了,經過劉世杰有心的提醒,他想了很多。美國政府已經恨死他了,美國他是回不去了,既然如此,倒不如安下心來,做個合格的西岸共和國的公民。 只稍稍考慮,他便遞交了入籍申請,沒有想到,高層給他開了一路的綠燈,別人要一年多才能拿到的綠卡,他倒是十幾天就拿到了。按照許多滿清移民的話說,他現在已經可以申請自己的土地,做個真正的共和國公民了。 不過,本杰明的意愿倒不在于那幾十畝地,在他看來,他的土地,在更廣闊的報社上,在那一個個跳躍的漢字間。雖然,如今的他對漢字的理解仍不是很熟練,但只要認真的去學,他相信,以自己的天賦,一定能很快的掌握好的。 因為歐洲移民發生的拆遷案,也給穿越眾提了了個醒。共和國一片空白,是壞事,也是好事。 因為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這就要求人們重新建立起在這片大陸上共處的規則,而無須背負任何歷史或社會的壓力。 所以,對于那些明知是不可為的壞習慣,共和國高層自然從一開始就予以取締或者禁止,從一開始就讓人們對那些惡習保持距離的習慣,自然會減少以后再予改正過來的精力和時間。 比如說,無需置疑,孔子在中華文化和歷史建設中的偉大作用。但他只需要呆在他應該呆的位置,讓世人尊重和學習就行了。 無須把他尊為神,他的神象他的語言都不能置疑的地步,當然,更不能因為痛恨他阻擋了某些人將自己抬為偽神的路,而將孔子思想,孔夫子所倡導的忠、孝、禮、義、信等精華生生的從百姓們心中生生閹割,就為了滿足某個畜牲的一己之私,竟然能鼓勵夫妻反止,父子成仇。 雖然穿越眾都只是小人物,不是什么圣人,但正因為他們都是草根,所以更明白草根們的需求。他們不敢說做到兼顧所有人的利益,但他們成長的時候,正是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他們接觸的知識,讓他們更清楚的明白某些歷史真相,而無須只是盲從和愚昧的跟著偉人們一起喊著毫無營養的口號。 他們知道歷史的發展趨勢和弊益,所以,他們能盡量的制定一些規則,盡量避免那些前人已經摔過跤的坑。他們從河對岸過來,不需要再摸著石頭過河了。 穿越眾雖然年輕,沒有經驗,但總歸是眼界高。幾個高層碰頭之后,一致認為,他們不得不從現在開始,對共和國的未來發展作一個長遠規劃了。 既然想要確立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象此次這樣的強拆事件,以后不能經常發生了。 若是自己都習慣了違法,試問又有何人會相信自己的人品和決心? 那么,要避免以后再因為拆遷同民眾發生爭執,只有未雨綢繆,從先期就把規劃做好。這時候的北美,可以說仍然是一張白紙,規劃的阻力不大。 張斌不得不將自己的公司交了出去,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建設和規劃部部長,而金山的吉米,也因為他在金山的優異表現,帶著他的媳婦優娜,調任建設規劃部,任張斌的助手。 張斌的第一把火,都是針對奧林匹亞森林公園的。 這是一片綿延上萬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如今,除了穿越眾在山腳下都各有產業之外,亦有不小移民深入山中,開荒種地,至今已然有數千人之多了。 雖然這點人不算什么,以現在的生產技術水平,破壞力也是有限,但若是不加限制,以后的破壞力可是難說。 因此,張斌的頭一件事情,便是宣布森林公園收歸國有,除了現有的人之外,其它任何人都不得進入和強占。 以后的森林公園,除了作為首都的肺之外,將只會建設成為市民們的休閑、度假、旅游、觀光之地。除此之外,對美戰爭的烈士們,亦占據了一個小小的山頭。 大的規劃,便是依照后世的精密地圖,詳細的規劃了幾條縱橫幾條干道的線路,并宣布,線路500米以內范圍,收歸國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圈占。 但是,最迫切的,卻是好好的規劃西雅圖市的城區。因為穿越眾的到來,未來的西雅圖肯定不只后世的那點人,所以,西雅圖后世的地圖,對他們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 再說,作為首都,總要規劃一些工業用地的,還要杜絕城市病,又要容納多的人。張斌想破了腦袋,終于決定,除了首都辦公區之外,其它城市全部劃區域開發,堅決杜絕一拉一大片的做法。 按他的藍圖,未來的首都,將由政務中心和十余個衛星城鎮組成,各衛星城鎮之間,將會保持到至少二至五公里的緩沖地帶。 確立了方案之后,張斌帶上吉米,踏上了辛苦的勘劃實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