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聽到姜二力沒了的消息,村里人一時說不出什么滋味。 “你說說,二力這輩子,唉?!?/br> “他是鉆牛角尖了,也就那一兩年的,這日子廠了,文蘭迎春也沒再搭理他,那些個種子,也沒不讓他種,他呢,就是憋著,日子不好好過,還端著自己公社隊長的架子,低不下頭?!?/br> “文正文剛這兩個,是真給耽誤了,文正二十好幾了,到現在媳婦都沒娶上,文剛這孩子,去年想去村委會學習,沒人攔著,可李紅花追著罵著不讓去,你說這兩口子?!?/br> “還是文蘭仁義,那時候鬧得那樣,你看看,上著大學,還請假回來給他爹發喪?!?/br> “哎,活人不和死人置氣,文蘭這孩子,一直都是個好的?!?/br> 姜二力骨灰入了土,姜文蘭也第一次,和兩個弟弟進行了談話。 “文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姜文正這些年,活得壓抑,整個人都顯得唯唯諾諾,“大姐,我,我不知道?!?/br> 姜文蘭看向姜文剛,“文剛,你呢?” 姜文剛還有些想法,“姐,我想和村里那些人一樣,學習,以后,進工廠上班,掙錢?!?/br> 他有些不敢看姜文蘭,“姐,以前那些事,都是咱娘非讓我干的,我不是故意的,那時候,我要是不去偷迎春姐的水果,咱娘就不讓我吃飯?!?/br> 姜文蘭嘆口氣,她知道,指使弟弟干壞事的,幕后黑手其實是姜二力,沒有姜二力同意,那時候的李紅花,根本不敢自己拿主意。 “這些都別說了,過去的就過去了,明天,你們收拾收拾,搬進新小區那邊吧?!?/br> 姜文正一愣,“姐,我們,我們也能搬過去嗎?” 姜文蘭點頭。 其實,他們家的新房,當初迎春就和她說了,也蓋了,本來是打算直接安到文正名下的,至于姜二力能不能住的上,就看文正點不點頭。 現在,說這些已經沒什么用了。 “以后,你們就安安穩穩的,跟著村委會教學班好好學習,我不求你們考上大學,只要你們學知識,明事理,能踏踏實實養活自己,就夠了?!?/br> 至此,整個萬家村,全部搬進了嶄新的小區。 對于姜二力家的種種,姜迎春已經不再關注了,老舊的萬家村已經成了歷史,過往的一切,也煙消云散。 她如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姜迎春大學畢業,升到研二的這一年,玉米種子的研究成功了,大棚里,一年兩季的播種,讓進度不斷加快,母系和父系的確定,讓李為民教授喜不自勝。 “迎春,我真是沒想到啊,你管著那么大一個企業,還這么踏踏實實的搞研究,這個東風一號玉米種,說是你培育出來的,也不為過啊?!?/br> 姜迎春搖搖頭,沒有李教授這邊篩選出來的種子做父本,她的進度,根本沒有這么快,“老師,這是大家的功勞?!?/br> 她并不打算用這個種子為自己謀利,“老師,您過幾天不是要去中央開會,就把這個種子,帶去吧?!?/br> 姜迎春無私奉獻的品質,李為民一直知道,可此時此刻,他更是感慨。 別看是小小的一粒種子,他們國家,人口眾多,這一口飯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可迎春說上交就上交,沒有絲毫留戀。 這樣的情cao,李為民找不到第二個。 所以,他也愿意為姜迎春爭取更大的平臺。 中央會議上,領導人看著李為民上交的新型玉米種子產量報告,連聲說好,“好啊好啊,李教授,你可真是我們國家的寶藏啊,這幾年,你致力于提高種子產量的研究,不知道讓多少老百姓,吃上了飽飯啊?!?/br> 不等李為民回答,領導人又開了口,“糧食是人民的根本,溫飽是我們現階段的中心目標啊,李教授,在我們國家,關于農作物的研究,你的第一人,現在,中央決定,將農業研究從中科院提出,成立單獨的農科院,我看啊,這個院長,就你最合適?!?/br> 聽到‘農科院’三個字,李為民心中一熱,終于,獨立的農科院成立了,可帶頭人這個位置,他心里有一個更合適的人。 “領導,我覺得,有一個人,更適合當這個帶頭人?!?/br> □□一愣,“哦?你說說看?!?/br> 李教授滿眼感慨,“我的得意門生,姜迎春同志?!?/br> “這個孩子,從本科二年級,就跟著我搞研究,我可以肯定得說,長江后浪推前浪,這個孩子的能力,比我高?!?/br> “這幾年,我頻頻向國家遞交一些高產種子,不瞞領導說,其實都是這孩子提供的,這些種子,其實在她家鄉,已經驗證了其高產的性能,只是通過我的手,進行系統研究,確定能進行全國推廣,領導剛剛說的功勞,其實有一大半,是我這個學生的?!?/br> 自從上次大干旱之后,姜迎春就認識到了種子推廣的迫切性,可是從她自己的經驗來看,種子從萬家村輻射到溫水鎮,就用了三年時間,這年頭,土地是農村人的命,不看到貨真價實的產量,要推廣一個種子,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所以,她依托李教授,直接把種子上交,經過國家農業部的渠道,達到推廣目的。 省時省力省心。 可李教授不愿意讓她的功勞被磨滅,在他看來,姜迎春對農學的熱愛,無人能比,她在實驗室里,那種專注和認真,讓他這個浸yin一輩子的農學人都熱淚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