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童妻一臉茫然,想到眾人口中冷酷無情的玄錦默,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她覺得胸口疼得愈加厲害,甚至呼吸也不能順暢。 “現在是華安的性命更重要,雖然皇上懷疑,但玄錦默也不會傻到這個時候對付兩個年幼的孩子落人口實?!蓖税参恐拮?,輕聲說,“再說,我們也不是一直呆在邊關,皇上只允了十天時間,只要華安無事,我們就立刻趕回,以父親的面子來說,應該無事?!?/br> “但愿吧?!蓖抻珠L長嘆了口氣,一心惶然。 京都,望月樓,玄錦默獨自坐在桌前,看著外面忙碌的人群。 三年時間,轉眼而過,他的表情中除了多了一份漠然外,就只剩下漠然,縱然如此,那雙桃花眼只輕輕一挑也會讓人亂了心。 突然,外面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一個狂妄跋扈的聲音尤其刺耳,“滾開!給老子讓開,你算什么東西!——” 聲音尚且稚嫩,應該年紀不大。 玄錦默突然微微一笑,唇角微挑,眼中卻冷酷無情。手中的酒杯放在唇邊,醇香的液體滑入咽喉,有淡淡酒香在喉間漾開。 笑容越來越濃,表情卻越來越冷漠。 一個當年才五六歲的小孩子,這么容易就可以教壞,這世上做壞人實在是太容易太容易! 童華安,你毀了錦顏一生,我便會毀了你一雙兒女的一生! 玄錦默靜靜的想著,看著一大群奴才們簇擁著一個身著錦服的小孩子上了樓梯,挑了位子坐下。傲慢狂妄的吩咐著身邊的奴才,店中的小二一臉緊張的伺候著,手竟然微微有些哆嗦。 童家的小公子,童大將軍寵愛的孫子,童昊,是京都最招惹不得的人物,雖然與母親住在別苑,而且是庶出,卻吃香的喝辣的,享受著甚至童將軍府里其他的童氏子女享受不到的一切。 玄錦默想著三年前,對著親信吩咐:從現在開始,我要你們在最短時間內讓童昊和童昀成為京都最狂妄驕橫的人,我要他們兄妹醉生夢死,枉度一生! 報復,不一定非要取人性命,那太沒意思。 玄錦默喝著酒,看著童昊驕橫跋扈的言行,唇邊的微笑越來越重。 手底下的親信一個個全是他親自挑選出來,不用他教,那些親信們就悄悄更換了童昊和童昀的教書先生,在學堂里一再的驕縱于他們兄妹二人,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誘著兄妹二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混著時光,短短不足半年,這兄妹二人就不再是以前模樣。 初時陸曉麗還能約束著,漸漸的,便管不了,一有言語上的訓斥,立刻會有事先由玄錦默親信買通的奴婢們傳話到童將軍耳中,極盡渲染,結果就是童將軍把她叫去大訓一通,時間一長,這兄妹二人就更無人可管。 陸曉麗天生軟弱,自然不敢違拗童將軍的話,姜秀萍則是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物,更是不管不問。 就這樣,才三年的時間,童昊和童昀便成了京都大家不敢當面言及和招惹的小霸王。 只是,近三年來,始終沒有童小葉的消息。 三年前童華安被大興王朝邊關的將領帶走,朝中得到的消息是童華安叛國出逃,事發后半年他被救了回來,原來是在作戰中受傷被一戶村民所救,因傷勢嚴重一直昏迷不醒未能與家人聯系。 半年后回來的童華安仍然在邊關從軍,戰績依然顯赫,皇上更是在此之后數次嘉獎于他。 但背著家人去尋找哥哥的童小葉卻一直沒有任何消息。 有傳聞說她落入大興王朝軍隊手中成為玩物。 有人猜測她早已經死于江湖之上。 有人更是信誓旦旦的說曾見她在某青樓成為頭牌。 這個消息對于玄錦默來說不算好也不算壞,因為三年前,玄錦默在童將軍一行人從邊關回來時就已經將他與童小葉的婚約取消。 很簡單的理由,童華安休了玄錦顏,他以休書上同樣的理由取消了與童小葉之間的婚約,幾乎是原封不動的使用了童華安休書上的字眼,刻薄尖酸而且冷漠無情。 這在京都成了一則眾人茶余飯后的談資,沒人敢說玄錦顏如何,因為無人知道玄錦顏被休之事,但眾人皆知童小葉被玄錦默嫌棄而放棄,于是,街頭巷議許久才慢慢淡了。 這一切的議論基本上以嫉妒童小葉可以嫁給玄錦默的女人為主,雖然無人敢說在表面,怕無意中被童將軍府的人聽到,但私下里卻是越傳越玄。 加之玄錦默三年內始終沒有娶妻納妾,眾人更是一邊感慨玄錦默的癡情,一邊愈加相信童小葉身上被眾人無端猜測出的水性楊花。 在邊關的線人時常有密報傳來,所有眾人的猜測都不能查實,童小葉似乎就突然間消失了。 不過,玄錦默根本不相信童小葉已經出事,因為,童克夫婦似乎并沒有眾人那般悲痛,童華安也表現的平靜,除了運籌帷幄于戰場,并未有其他行為,到是時常派人外出尋找童小葉的行蹤。 至于童華安的休書,童維回來后就立刻收了起來,知道此事的幾個奴才除了可靠的,通通都悄悄或收拾或攆了出去。玄錦顏仍然是童華安的妻子,而這一切在玄錦默的介入后,休書更幾乎等同虛無。 玄錦默從線人口中得知,童華安出此意外,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馮大柱,這個奴才到是極得嚴將軍的歡心,表面上看是他擅長討嚴將軍的歡心,但實際上線人送來的密報是:馮大柱的妻子阿霞與嚴將軍關系曖昧。 這件意外被嚴將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掩了過去,朝廷和童家似乎都沒有繼續追究的打算,事情很快就過去了。 童家一直保持著沉默,也源于童華安消失的半年中,玄錦默以童華安妹夫的身份數次向皇上擔保,玄青暮也屢次出面擔保,才讓童家避過半年的混亂,一切才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