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世界末日 第一百三十八章:橘色方案
領袖的猶豫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徐陽十分清楚這一點。 軍隊將領的躁動不安需要安撫,鞏固戰果的政策也不能破壞,身為決策者的徐陽陷入兩難之中。為使讓氣氛降溫只有不斷地召集要員聽取鷹派和鴿派的意見,過程中他并不發表意見,表現出來的態度還是那么的冷靜。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行政集團是一個龐大的集體,他們并非害怕戰爭,而是從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其間或許有他們各自的利益,但是出發點是一致的。這個群體算是比較冷靜的人,他們所擔憂的是一旦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爆發戰爭,那么石油進口必然會中斷,要知道現在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最大石油進口渠道是來自蘇維埃加盟共和國。 軍隊在西線取得的戰果需要時間來進行鞏固,現在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看上去十分兇悍,閃擊戰的成功并不能說明一切,現在的時局發生了改變,所謂的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已經失去了優勢,畢竟戰爭都進行那么久了,要說其它國家還沒有摸清德軍的攻擊手段純粹是胡扯。 文官為了大局出發點式正確的,但是他們無法感受徐陽受擔負的壓力,軍隊是一支用榮譽感和血腥不斷喂食的怪獸,他們永遠不會了解cao控一支軍隊的難度。 盲目的自信總是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德意志的將領們有很多就是陷入驕傲自滿的精神狀態,長期的勝利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敵手,似乎是將誰都不看在眼里。算起來這里面多多少少充滿了諷刺味道,開戰前還有很多將領在為是不是能夠獲得勝利而退縮,現在這些人反而是叫囂得最大聲的人。 德意志第三帝國是獨裁政體,沒有元首的命令哪怕是叫得再怎么兇狠也根本是無濟于事,懷有目的的人只好期望能夠得到重視,他們忙碌于拉攏人氣,如果不是情況不允許的話,他們連請愿這種蠢事都干得出來。 由于徐陽本身就猶豫不決,他也就無法決然地支持哪一方。他先后和布勞西奇、曼施坦因等新老將領們進行過談話,欣慰的發現這些人果然是極為出色的人物,他們并沒有被開戰的呼聲所左右,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分析德蘇雙方的實力對比。 曼施坦因的報告最為全面,他直接點出開戰后的效應,認為初期的進攻不值得擔憂,以德軍的戰斗力完全可以很快推進到莫斯科和伏爾加河。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東部大部份是平原,十分有利于德軍的裝甲力量推進,但是從英倫戰役來判斷,蘇維埃加盟共和國不會像法國那么好對付,法國已經被一戰掏空了國力和戰斗意識,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是一個恐怖的政權,高壓政策下蘇軍的抵抗絕對會很頑強,進攻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后無法避免城市戰,德軍想要進攻城市并沒有優勢,巷戰的可怕程度已經在不列顛戰役中充分的體現出來,小小的倫敦就吞了幾萬人,莫斯科、基輔、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會吞掉多少人? 城市戰不是德軍的優勢,人口的限制注定德意志第三帝國沒有那么豐富的兵力來進行絞rou機之戰,諸多的顧慮正是徐陽無法下定決心的關鍵。 “咚咚”的敲門聲將徐陽從思考中喚醒過來,他用著疲憊的嗓音說了聲“進來!”,門被拉開后第一元首助理海蓮娜領著五個人走進辦公室,他們分別是約德爾、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戈培爾、海德里希。 徐陽轉身定定地看著自己的五位得力干將,他微笑點頭沒有說話走回辦公桌旁邊將手里的《蘇德互不侵犯條》隨意放在桌面上。 其實很多人無法理解自己的元首為什么會表現得猶豫,知道將來要發生什么事情的人絕對是孤獨的,哪怕是想要與人傾吐心聲都很難辦到。話又說回來,徐陽就算說出去也沒有人會相信有穿越這么一回事。 五位高級干將多多少少能感覺出元首的心情不好,他們敬禮后沒有坐下…… 約德爾看一眼辦公桌上的《蘇德互不侵犯條》臉色有點怪異,身為帝國的總參謀長他十分理解元首來自軍方的壓力。實際上,約德爾也是不贊成在這個時機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開戰的一員,他認為現在爆發德蘇戰爭只會便宜美國,如果要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爆發戰爭的話最好是等美國全面被日本拖住。 雖說現在德意志第三帝國要比兩年前好許多,但也恰恰是因為好了許多才爆發新的矛盾,以前全體國民是帶著復仇的思想在奮斗,波蘭戰敗但澤被拿回來后復仇的動力似乎少了很多,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挫敗。 作為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工作是關鍵,他不但要保持民眾對戰爭的熱情還要減少占領區對帝國的反抗情緒,所以說宣傳部長并不是那么好當。在對國內民眾的把握上很少有人能做的比戈培爾更加出色,這也是斯達克家族在清洗之后還選擇讓戈培爾繼續擔任宣傳部長的主要原因。至于在占領區方面的工作,由于德意志第三帝國并沒有使用高壓政策對待占領區平民,很大一部份讓戈培爾的工作能夠順利展開。 目前擺在戈培爾身上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那便是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宣傳。 在現今的歷史因素上,國際社會一般是把蘇維埃加盟共和國視為一個斯拉夫民族社會,這點并不完全正確。不過,誰會在乎那么多呢? 姑且不論觀點是不是正確,斯拉夫種族絕對是一頭怪獸,可以說從古至今還沒有像斯拉夫人擴張那么順利的種族,可以說不到幾百年間斯拉夫人就從一個小小的邦國擴張成一個龐然大物,在他們的征程上不斷有國家滅亡更有許多國家失去了神圣的領土。 在史前時期,斯拉夫人的原始居住地是亞洲,西元前第3或第2千紀間移居到歐洲東部某些地區。公元5~6世紀時,日耳曼人向西移動,引起了斯拉夫人的大遷徙,向西進入奧得河和易北——薩勒(河之間的地區,向南進入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匈牙利、巴爾干地區,向北則沿著聶伯河上游遷移。 以后幾個世紀,各斯拉夫民族幾乎沒有發展成為統一體。西斯拉夫人的文化和政治生活已和一般的歐洲模式合為一體。俄羅斯人(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和巴爾干斯拉夫人因其土地被蒙古人和突厥人所侵擾,好幾個世紀與歐洲社會沒有任何密切聯系。19世紀,在知識分子、學者、詩人中開展過泛斯拉夫主義,但對于實際政治無甚影響。即使20世紀如南斯拉夫那樣的一些政治聯盟,也并不常在民族感情或文化上一致配合。 歐洲人基本不喜歡斯拉夫人,正是因為他們認為斯拉夫人是從亞洲遷徙而來,就有如大多不喜歡土耳其人那樣,斯拉夫人在歐洲也屬于被排斥的群體。 “我的元首……”海德里希再次舉手敬禮,似乎是想驅趕走壓抑的氣氛,“前線傳回的戰報,我們攻陷了英軍最后一個據守的城市!” 1941年5月16日,軸心國終于完成對英倫三島的全面占領,最終結果早在意料當中并不引起多么大的轟動。對于很多人來說,占領并不代表勝利,英國人的反抗情緒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此軸心國注定要留下大量的衛戍部隊。 軸心國在對待英倫方面一改回去的溫和,英國人不愿意接受管束就無法為軸心國服務,那么也就不需要做多余的偽善。 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挪威等國被占領后實際上并沒有遭受多么大的損失,德意志第三帝國對待以上國家的策略并不是絕對的掠奪。 這些國家先后以聯邦國的方式“獨立”,平民的生活實際上沒有遭受影響,甚至從某一方面來說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占領為平民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當然,以上國家的抵抗并不是沒有,不過人總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可以溫飽就沒人喜歡玩命,這也是鞏固的一部份。 咋一聽完成對英倫三島的全面占領,徐陽先是怔了怔隨后今天首次露出不是那么壓抑的表情:“很好!” 當然好,長久以來不列顛已經變成徐陽的一個心病,這場該死的跨海作戰充滿了風險,后勤補給對于軸心國來說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一次不但解決了英倫還附帶收了愛爾蘭這個新小弟,西歐方面的壓力總算輕了,他總算不用擔負雙線作戰的巨大壓力。 徐陽坐下,臉上的表情很快被嚴肅所替代,他看向海德里希,“進行的怎么樣?” 海德里希被看并沒有感到緊張,一如既往地平和微笑:“是的,我的元首。在您的指示下,我們已經和他們達成協議。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波羅的海上三國乃至于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都將成為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火藥桶?!?/br> 徐陽這一次是真正笑了,笑得十分滿意……(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