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科技受益者(一)
斯恩-馮-丹素,第一批從幼苗軍校畢業的學員,同時也是被徐陽譽為伙伴的可信賴者,這人對地理坐標非常的敏感,能從微小的細節方面來確定新興起的‘彈道理論’。(詳情請參考第一卷內容) 所謂的彈道理論,一種是槍炮系統的發射方式,它利用高溫的火yao燃氣在槍炮膛內膨脹作功,推動彈丸以一定的速度射出膛口,在槍炮的射擊過程中,彈丸的運動要經歷膛內階段、射出膛口后繼續受火yao燃氣作用的階段和在空氣阻力、地球引力與慣性力作用下的飛行階段。因而槍炮彈道學也相應地劃分為:研究膛內火yao燃燒、物質流動、彈丸運動和能量轉換等有關現象及其規律的內彈道學。研究彈丸穿越膛口流場時受力和運動規律,以及伴隨膛內火yao燃氣排空過程發生的各種現象的中間彈道學。研究彈丸在空中飛行運動的現象及其規律的外彈道學。 這個新興的理論也直接把德意志的火箭學說帶動起來。在1937年7月,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第一個肩式火箭筒被制造出來,為了制造出可以利用尾部氣壓推射的炮彈,德意志最高研究院發動了一次革命,命名為‘火箭彈道學’?;鸺龔椀缹W則根據火箭發動機內部所發生的現象和整個彈體在空中飛行的現象,分為火箭內彈道學(或稱火箭發動機原理)和火箭外彈道學。 德意志第三帝國扎實的軍工業在這里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要想出什么,德意志有那個技術進行各式的試驗。德意志軍工同盟委員會的存在,直接成了各個學者、專家的主要交流渠道,1936年動亂中被解救和挽留下來的愛因斯坦等人,一直在德意志最要研究所做相關的研究: 從學科性質來劃分,槍炮內彈道學和火箭內彈道學基本上同屬一個學科,統稱為內彈道學;槍炮外彈道學和火箭外彈道學則又同屬另一個學科,統稱為外彈道學。在彈道學的發展過程中,對彈丸在目標區域的運動規律、目標的作用機理及威力效應的研究已形成了專門的學術領域,稱為終點彈道學。它同內彈道學、中間彈道學及外彈道學一起組成了彈道學的完整體系。 彈道學是武器設計和使用的理論基礎。研究彈道學的目的即在于應用全彈道的觀點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指導武器的設計、使用和改進,使武器在最優化條件下達到預期的射程、射擊精度和戰術效果,并保證重復射擊性能的一致性。這種指導作用,說明了彈道學在研究發射武器的各有關學科中zhan有重要的地位。 有了成熟的彈道學,德意志的火炮射擊精準達到了恐怖的概率,受到影響最重的則是坦克為首的移動自行炮:‘自行突擊炮’‘自行榴彈炮’‘自行加農炮’……等相關的炮學技術。 在1935年德意志軍工重建時期,一個恐怖的計劃被重新提了出來,那便是‘列車炮’計劃。列車炮最早的使用記錄可以追溯到1862年,同盟國使用過。之后的50年里幾乎沒有什么大發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發出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列車炮,如‘大貝爾莎’?!筘悹柹且环N21厘米口徑遠程火炮,移動力有限,一般被配置在鐵路交插口上的堡壘或特別軍事基地內。平時停在隧道內,只在需要開火的時候駛出來。后期型的火炮身管長36米,射程超過120km。大貝爾莎在戰爭中一直處于極度保密中,隱藏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盡管法國對于“不知道從哪里來的炮火”進行過調查,派出飛機進行搜索,但從沒有發現過什么,一直到戰后都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在希特勒當政期間,所信任的就是大炮主義,他個人堅信真理既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為此把一戰時曾經大力發展過的‘列車炮’計劃再次實施起來,在‘大貝爾莎’列車炮的基礎下,借鑒海軍大口徑炮的經驗研究移動力更強,能更有效使用的列車炮。 新型號陸續開發出了24厘米口徑射程20km的‘西奧多-布魯諾k’,28厘米口徑的k5e,由海軍戰艦主炮開發成的38厘米口徑射程55.7km的‘席格佛雷德k’,80厘米口徑射程47km的‘多拉’。28厘米口徑計劃最早被提出是一種利用現有的炮管和載具的方案,與21厘米口徑的k12一起作為列車炮部隊的主力研發。 最初的設計工作始于1934年,設計要求是達到50km的射程。開發過程中廣泛地應用了之前所進行火炮理論研究所積累的經驗。老牌廠家克虜伯的設計師們拿出了方案,該方案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均衡性,很好的cao作行程,有效荷載下令人滿意的口徑。又經過對15厘米口徑型號的對比實驗,最終;口徑定為28厘米(28-cmk5(e))。該炮與之前生產所有列車炮相比無疑是最好的。 第一門k5于1936年正式服役,到1940年期間,從軍工廠總共被制造出8門。從各方面來講,k5的設計都很經典,簡潔的載具,杰出的彈藥搬運設備和裝彈機構,又細又長的炮身是它呢稱‘苗條的貝爾莎’的來歷。k5從生產到使用一直處于高度保密中。到40年2月,已有8門試生產型進入服役。其中一些在漢諾威的hanomag工廠制造,該廠在之前制造過28厘米的kurze和21厘米的‘永久的布魯諾’設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開始的時候出現了一些沒有預料到的問題,主要是,該炮一共有12條膛線,咬合出了問題引起炸膛事故的發生。作為解決的方法,一批有更淺膛線的的炮管投入生產。這批炮管沒有再發生以前的問題,各方面都很令人滿意。于是后來的生產型就采用此種炮管,并沒有再出現問題。之后,k5的生產一直在全速進行。 在1939年9月1日前,5門被生產出來的k5全部被秘密運往與聯軍對持的西線,之后一直被隱藏起來。一般來說,列車炮是由車身前后兩部行動機構來承載全部重量,k5的車身前后分別有6軸。每軸荷載18噸。而一部列車炮是由一系列的車廂構成。包括火車頭,乘員車廂,補給車廂,彈藥車廂等組成。在使用中,列車炮的發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停到鐵道上直接發射,另一種是固定在專門的鐵道轉盤上。 在一戰時,德意志曾經有使用列車炮炮擊巴黎的作戰經驗。一戰法國人為保衛巴黎,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他們依著塞納河的輪廓,在馬恩河環形地帶的兩岸,建造了一個模擬的城市,以欺騙德國飛行員。還加上明顯的界標,以便敵機駕駛員易于認識。但德國人并未長期受騙。 【1918年3月23日,上午7時后,巴黎城北街道上突然一聲爆炸,建筑物震動,窗戶碎裂。因沒有傷人,這件事故留交例行調查。20分鐘后,相距一英里半,在加雷德萊斯特附近,發生第二次爆炸,8人被炸死,13人受重傷。不久,法國人就認識到,20分鐘間歇的爆炸,是敵人以某種方法造成的。對現場找到的和從尸體中取出的金屬碎片進行檢查,發現碎片太厚了,不像是炸彈。軍火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些粗糙的金屬厚塊都是來自炮彈彈殼。但相距最近的敵人陣地差不多在65英里之外,而當時最重型大炮的已知射程不會遠于20英里。法國人一直被蒙在鼓中,他們不知道德國設計師已經研制了三門大炮,每門有75英里射程——恰為從巴黎到置放大炮的圣戈班森林的距離。折合成公制就是120.75千米射程?!?/br> 而此時,斯恩-馮-丹素正站在自己的宿舍往遠處的那門恐怖巨炮看去,那高達12層大樓高的炮筒又開始在調整。今天的早晨,這門‘古斯塔夫’曾經向巴黎方向發射過一發重達4.8頓的高爆彈,雖然不知道有沒有落在巴黎市中心,但是看到馬奇諾防線那邊的sao動之后,列車炮的指揮官亞塔斯少將還是決定繼續向巴黎發射炮彈。 隱藏在巴倫森林附近的那門k5列車炮,在早晨11點許也向馬奇諾方向發射了一發7.1頓的穿甲彈,根據偵察機的報告,擊中了梅斯的一個要塞,成功的摧毀了法國人的一座疊壘式要塞。這讓cao作k5列車炮的3500名德國軍人感到興奮異常,可是第二發炮彈卻沒有擊中目標,很顯然,第一發能直接命中真是全體走了狗屎運。 而現在,凄利的警報聲又響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