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遼陽戰血(16)
其實,用不著李杜大張旗鼓地召開聯席會——遼陽軍各主要軍官都聚集在作戰室里商討下一步行動方案,審視前一階段的作戰。 會場上,原本已經有兩種意見截然對立,大本營征求意見的電報一到,原來還爭論得十分激烈的會議室忽然沒了聲音,眾人全部沉寂了下來,將目光投向了李杜。 不必一個個詢問,李杜已經知道了他們在爭論什么。 繼續固守的話,一方面本方防御體系已經經歷了一個波次的進攻,虛實也好,結構也好,都不如開戰前那么神秘,日軍已經逐漸開始適應這種體系,也琢磨了不少對付連綿堡壘群的點子,面對更強大的敵人,繼續堅守的困難不言而喻。而且,遼陽軍數萬將士從戰前準備到現在,已經高度緊張了近一個月,身體業已接近極限。李杜最近已經接到多起報告,有個別將士在執行任務的當口突然毫無征兆地倒地斃命——根據軍醫檢查的結果,可以診斷為重壓之下的心力衰竭。這個結論雖然為了照顧士氣起見嚴密封鎖,但在高級軍官中,卻是俱有耳聞的。李杜是個硬漢,但并不等于硬漢就不體恤部下的性命,面對一陣陣年輕的臉,他總是在想,能盡一份力讓多一個人活下來就是順利。 選擇出擊的話,可以顯著改善目前的戰場態勢,可以趁敵人援兵未到,士氣低落的當口打一個痛快的追擊戰,但所有人都認為,這樣過癮是過癮了,對于戰局和整個戰果并沒有決定性的好處,敵人會很快縮回去,到時候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更要命的是,現在轉入進攻,只能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對于北風計劃擬定中的大包圍,大殲敵沒有任何好處,也不會達到秦時竹和陸尚榮所要求的——打斷日本陸軍的脊梁的作用。 這兩種意見,擺開來說都是各有道理的,誰也不能無視對方的意見。但問題是,只能選擇一種,而且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有些時候,有選擇比沒有選擇更為棘手。 “怎么,都不說話了?剛才諸位不是還爭論得很激烈么?怎么電報一來,全部都變啞巴了?”李杜調侃著眾人,語氣倒是輕松而詼諧,他深知電報背后的分量,不僅決定著遼陽軍的動向,更干系著遼東戰場乃至整個中日戰事的大局,豈能輕易下決定?但越是這樣,越是要冷靜,要周密思考,全盤考慮,不能患得患失,更不能急于下決定。 雖然一個小時的復電時間是緊了點,可真要做出決定,10分鐘就夠了,李杜長長地吸了口氣,首先將問題壓給了自己,當然,這么多高級軍官在,這么要緊,這么有分量的電報,豈是獨裁便可以解決的? 他讀懂了秦時竹這份電報后面的用意——總統絕不是拿大局來為難遼陽軍,更不是將大局當成兒戲。之所以大本營將問題的選擇權交在了自己手上,恰恰相反,標明了大本營和最高統帥對前方將領的信任與欣賞,還有什么比這種更體現重用之意呢? 一想到自己的決定將決定著數萬遼陽軍將士、數十萬國防軍將士、數萬萬中華國民的選擇,李杜就感覺肩上的擔子不輕,感覺著這字字千鈞的分量。 三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九分鐘過去了,李杜拿著電報紙,一直站在地圖前反復端詳,一動不動,腦子里千轉百回,身體卻凝固得如同雕塑似的。滿座的軍官,一個個正襟危坐,挺直了胸膛,面上都是凝重之色,也全部都是決然之意。 “諸位!”到了第10分鐘,李杜終于轉過身來,輕輕放下了電報紙——仿佛像放下千斤重擔似的,開口道:“遼陽戰局,發展到現在,面臨著抉擇,何去何從,既是我們遼陽軍的未來,也是整個戰局的關鍵。在這樣的當口,總統親自電詢我們,說明了他對我們的信任,對我們的厚愛!諸位剛才已經分析了其間的成敗利鈍,剖析了林林總總有利不利的情況,但歸根到底一個字,干,還是不干?” 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李杜講。 “前指和大本營已經將情況說得很明朗了,敵人要增加3個師團的援兵,會在南線對我軍形成3:1的優勢,會發起瘋狂的進攻。要完勝對手,追求最大戰果,我們就要準備迎接這個挑戰,要準備豁出去,從我李杜開始,誰都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要保持穩妥,追求可靠戰果,我們就要當機立斷,立即發動進攻,我們每位將士,都要做好雷霆出擊的準備?,F在的問題,就是……”李杜擺開了架勢,伸出了自己的拳頭,“究竟是這樣打,還是那樣打?!?/br>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李杜的架勢,所謂這樣打,是拳頭主動往回縮一縮,然后再揮拳打出去;所謂那樣打,是拳頭直接就打過去。這個比方雖然淺顯,倒也直接。 “師座……”終于有人站起身子,朗聲說道,“卑職堅決執行命令。您說要打,我沒有二話,今晚就調集部隊準備沖鋒;您說要守,那我就牢牢守在陣地上,反正也守了這么幾天,大不了再守幾天?!?/br> “師座……” “師座!”第二師三個主力團團長不管原來持什么主見,到了這會兒,站起來表態的聲音全部都是一致的——干!要準備和鬼子干到底! 李杜的臉上微微一笑,沒有輕易表態,只是擺擺手,讓這幾個得力手下坐下,這些天的交戰,原本就是悍不畏死的幾個團長因為陣地的輪番爭奪,早將鬼子恨到了骨子里。剛才的爭論,無非是對戰局可能性的一種探討,說白了,只具有學術爭論的意義,真到了要抉擇的關頭,他們還是會義無反顧的。 “李師長?!绷硗鈨蓚€旅長交換了一下意見,也站起來表態,“我們旅既然是遼陽軍的一員,在這樣大是大非的關鍵當口,自然是您一言而決,蛇無頭不行,只要您決定了,我們一定遵守,絕無二話!” “好!”李杜向眾人一抱拳,“感謝諸位對我李某人的信任!平時大家哼哼哈哈的,可以說開玩笑,到了關鍵當口,各位都是不含糊的好漢,我李某人深為佩服。你們既然都愿意服從我的命令,都愿意遵循我做出的選擇,說明大家都是把身家性命壓在了我李杜的身上——有這樣的手下,這樣的將士,我李某人值了!” “參謀長!”李杜大喝一聲。 “在!” “記錄命令!” “是!” “秦大總統、大本營及戰區指揮部:職率部死守遼陽,已逾五日,寇寸步難行,大長我軍民士氣。今寇欲改弦易轍,職等慎重商議,決定繼續專守防衛,等待大軍行動。遼陽無他,唯熱血爾!遼陽無險,惟士氣爾!職等在軍旗前鄭重起誓,但凡遼陽軍仍有一人,決不容寇踏入遼陽半步!” “但凡遼陽軍仍有一人,決不容寇踏入遼陽半步!”接到電報后,秦時竹將電文反復念了三遍,拍案而起,脫口道:“好!這就是我要的李杜!” 張紹曾笑了:“知李杜者,還是總統??!” 葛洪義也笑了:“李杜就是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讓他死守,挑對人了?!?/br> “遼陽軍既然有決心,咱們就應該更有決心!”秦時竹走到了地圖前面,比劃著道,“是不是可以這么估計,日軍完成調度,需要4~5天,然后還要再發起新一輪的進攻,還要4~5天。我把這個時間估計得充分一點,算它12天!只要頂過這12天,北風計劃就可以執行了!” “12天的跨度我大體是贊成的,不過,我認為遼陽方面最多只有3天的喘息時間,日軍是不會讓我們從容布局的?!睆埥B曾估計了一下,“從第四天開始,日軍將發動連續進攻,如果中間沒有任何意外,大約可以發動三個主要波次,大約7天的進攻!如果第12天還沒有取得決定性進展,日軍的士氣將不可避免地衰弱下來,進攻能力和物資也將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br> “你的意思是,過了12天還不能開始北風計劃?” “不!雖然繼續拖下去日軍的士氣會持續下降,但日軍大本營會注意到這個窘境,要么再次變招,要么著手安排撤退,所以,我以為要在日軍這個微妙的轉折關頭予以斷然出擊!早了,日軍士氣正旺,出擊會遇到頑強抵抗,遲了,日軍已經要安排回收,很難逮住大魚!” “好!就這么定了!”秦時竹一拍桌子,“遼東大戰,該給天下一個結論了,遼陽的死戰為戰局爭取了時間,贏得了主動,也要給他們一個交代。我命令,12天后,北風計劃正式開始,各部需按照御案做好準備,準點行動,不得有誤!” “是!” 隨著一道道命令的下發,原本已經被上足了發條的國防軍,迸發出最高的熱情,開始洶涌而出……(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