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動蕩前夜
東北的麻煩其實是整個1911年中國政治動蕩不堪的縮影。 在風雨欲來的惶恐中,各省的政治局勢都顯現不穩。各地諮議局為預算案與督撫爭得不可開交,影響力最大的江蘇諮議局在精神領袖張謇的帶領下,上至議長、副議長下至全體議員悉數宣告辭職,弄得總督張人駿、軍機首輔奕劻手足無措,相比之下,東北的百萬官帖還真不算大事。 清廷宣布國會縮改于宣統五年召集的舉動雖然平息了保守立憲派們的不滿,但無法平息百姓的怨聲和列強的貪婪,更無法平息由之而生的革命怒潮。大部分立憲派和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學生仍不滿意,奉天、直隸等省曾組織更為激進的第四次請愿運動。 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請愿浪潮,標榜開明的載灃終于撤下了偽裝,報以赤裸裸的鎮壓——將天津組織請愿活動的一個女學堂校長溫世霖譴戌新疆,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憤怒。梁啟超痛心疾首地斷言:將來歷史上決不會有“宣統五年”這一名詞。許多人也都認為,要開國會就在這一兩年內,過此一兩年,恐再無開國會的機會。 革命黨則直接以武裝起義為回應,從七女湖到鎮南關,從云南河口到黃花崗,到處是革命者點燃的烽火。4月8日溫生才刺廣州將軍孚琦,27日,震動中外的廣州黃花崗起義發動,八十多位英年有為的青年志士壯烈犧牲。清政府的統治基礎早已千瘡百孔,連許多立憲派也感到了革命的不可阻擋,轉而與革命者互通來往,不愿陪清政府一起殉葬。余下的立憲派,以張謇、梁啟超為首,準備為實現立憲防止革命做最后一搏。 天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毫無悔禍之心的清朝廷竟于5月8日、9日兩天連續拋出了兩項極不得人心,極令各省諮議局議員和全國紳民憤慨的決策:一是成立以貪鄙弄權,臭名昭著的奕劻為首的皇族內閣;二是宣布將原準紳民集股籌辦的干線鐵路收歸國有。前者令立憲派根本懷疑清廷立憲承諾的誠信,后者則關系到千百萬紳民身家利害,輿論大嘩、眾心反側。 立憲派的主流態度亦發生了耐人尋味的轉變——從過去立足于朝廷俯順輿情、實行立憲,表現對清廷最后的依賴和眷戀轉移到了擴大自身實力之上,對清廷最后的期望亦已煙消云散,更有些人已準備有機會就要革命。這固然說明了立憲派的投機性,但也說明了他們對局勢的絕望。 利用錫良病倒、趙爾巽尚未就任的契機,利用時局紛亂、人心思變的良機,秦時竹暴走于各種力量之間。首先是駐扎洮南的新募部隊,欠發軍餉一事曾經引起不小波瀾,要挾錫良成功后,部隊對秦時竹的信賴和忠誠更加深了一分,派過去主持營務的馬占山就公開表示:“朝廷?朝廷算個什么東西,要不是秦大人,咱們弟兄都得喝西北風!” 不識字也有不識字的好處,大多數新募集兵員都是文盲,由于備戰需要,他們沒有象以前那樣接受文化教育,對他們來說,只有一個原則――誰對他們好,誰關心他們,他們聽誰的話,就跟誰走!中國的農民是最質樸的,只要你把他當人,他愿意掏心掏肺效忠于你。 秦時竹去部隊串聯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在停止復員的同時招募補充新兵,雖然局勢仍不明朗且話不能說的太赤裸裸,但仍然充分表達了觀點:當今用人之際,老兵需把新兵訓練完了再解甲歸田。老兵自然喜上眉梢,每月包食宿再外加12個大洋的高額軍餉可不是哪都有的。各營管帶跟隨秦時竹多年,早已心領神會,誰也沒有不同意見。一句要把部隊帶好的指示就造成了子彈消耗量翻番的結果。 裝備是秦時竹考察的重點,第一站便考察了飛機制造的情況。馮如介紹來了兩個新人:厲汝燕,1909畢業于英國倫敦納生布敦工業學校,立志從事航空事業,后來入英國布里斯托爾飛機制造廠學習相關的制造和駕駛技術,經皇家航空俱樂部考核合格,獲148號飛行師證書;潘世忠,1904去法國留學,先后就讀于里爾機械專門學校和蘭斯迪伯特飛行學校,獲得國際航聯飛行證書,既懂技術又會飛行。從人員上來說,遼陽飛機制造公司已經是美國系、日本系、歐洲系三足鼎立。 以馮如為首的美國系設計了一款新型飛機:馬力100匹,實用升限1800米,最大航速130公里每小時,續航時間100分鐘,可以攜帶四枚20公斤的炸彈;劉佐成為代表的日本系搞了一架偵察機:馬力120匹,實用升限2100米,最大航速168公里每小時,續航時間兩小時,不能攜帶炸彈;新來的歐洲系還沒有造成飛機,不過目前正在嘗試安裝機載武器。秦時竹連聲說好,應馮如的請求,將兩機分別命名為“雀”式和“鴿”式。他心里很清楚,雖有何峰的圖紙幫忙,但沒有懂技術的人去做,圖紙永遠只是圖紙。馮如等人的工作對中國的航空事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考察第二站是軍火制造,遼陽鋼鐵自產的炮鋼、槍管鋼完全可以和克虜伯公司的產品相媲美,奉天制造局所有原料都來源于此。秘密生產車間主要生產60mm和82mm口徑迫擊炮,何峰悄悄介紹:已各造了120門和40門,預計到十月份可達到200門和100門,彈藥生產以太平鎮基地為主,準備儲存20個基數的彈藥;除迫擊炮外,這里還制造炮栓和槍栓,到時候只要和制造局的其他部件一搭配就能使用。秦時竹很滿意,只是提醒他注意保密。 第三站是機車廠,自從連通了遼陽集團到南滿鐵路的支線和建成了新民到阜新的鐵路后,遼陽機械公司也插手機車制造和修理,秦時竹現場所見的便是仿制美國在1913~1924年才能制造的ma7型機車,全長20.6米,構造速度每小時80公里,模數牽引力188千牛,軸式1—4—1,中國技術人員管它叫“游龍”,這是個重幾十噸的大家伙,卻可以在鐵路線上運行自如,阜新的煤就是靠這個大家伙才源源不斷地拉出來的。旁邊停著幾節車皮,大部分都是新的,小部分舊的則是進廠維修,他們一起承擔著日益繁重的運輸任務。 第四站是拖拉機廠,周氏兄弟在現場有條不紊地指揮、協調。周文貴陪同他們到了一間倉庫,何峰掀起油布一角,露出了個黑黝黝的大家伙,笑道:“讓你看個好東西!” 秦時竹正納悶時,周文貴已一溜煙不見了人影,隨即轟隆隆的聲音響起,那大家伙居然動了起來,徑直開到了外面。 “不會吧?裝甲車?”秦時竹失聲叫了起來。 可不是么!方方的鐵柜下面有四對輪子,四周也有一圈鐵板圍著,鐵柜被封得嚴嚴實實地,但前面有一段是鏤空的,旁邊還有幾個小孔。 何峰指點著鋼板:“全部用錳鋼做成,前面和上面部分厚一寸,其余半寸厚,里面能坐三個人,還可以放一挺重機槍。我做過試驗,150步外任何子彈都打不穿?!?/br> 這是自然!秦時竹心里暗想,正面33mm的裝甲都超過輕型坦克的厚度了,一般子彈當然只能是撓癢癢,只是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這個笨重的大家伙和裝甲車聯系起來。 “這似乎也太難看了點吧!再怎么樣前面也不能搞成四方四正的,有點斜度才好……”他差點想說裝甲車哪有長成這樣的,想到周文貴在旁邊,硬生生地將后半句咽了下去。 “萬事開頭難?!焙畏逯狼貢r竹的心思,“已讓他們按新圖紙改進了?!?/br> “制造局情況如何?”逛了一圈后,秦時竹對遼陽方向的狀況很滿意,便關心起制造局的情況來。 “克虜伯75mm的山炮和野炮都已開發成功了,現在正在批量生產。只是大口徑火炮的生產難度著實不小,先要經過汽鑄自由鍛,再經車、鉆、膛、拉線才能成品,稍有不慎就報廢,一門炮少則400公斤,多則半噸,一報廢就只能回爐。再成型時又要檢驗鋼材的牽力、擠力、折力——否則要炸膛的,所以產量一直上不去,一切順利也要三天才能成一門?!?/br> “槍呢?” “毛瑟1898式的生產比較順利,開足馬力的話,可以日產40桿,現在還生產部分1888式,我打算逐步縮小這部分產量,等九月全面轉產?!焙畏逋蝗幌肫鹨皇?,“楊宇霆、韓麟春和楊文鎧等幾個日本士官學校生已經畢業回國,我在制造局給他們安排了位置?!?/br> “哦?!”秦時竹有些驚訝,“楊宇霆我曉得,另外兩個什么作為?” “韓麟春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韓氏步槍’的研制者,楊文鎧研究機槍亦有創新。要不是制造局現在是三大兵工廠之一,他們幾個還不會到這里來,咱們在無形中已經改變了歷史?!?/br> 起點中文網 target=_blank>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