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天 第19章 鎮山之石
9座雙聯裝105毫米重型高炮,一分鐘的齊射便將那架英國艦載機擊落海中,對于這樣的效率,就連一貫要求嚴格的德國將軍們也顯露出滿意的神色。在這其中,德國主力艦隊司令、海軍上將海諾.馮.芬肯施泰因可謂居功至偉,正是在他的作用下,德國海軍意識到了防空對于水面艦艇尤其是大型水面戰斗艦艇的重要性。在戰爭爆發之前,德國海軍的絕大部分戰艦都進行了防空強化,后期建造的大型艦艇,更是直接從設計階段就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滿載排水量近5萬噸的俾斯麥級簡直成了一只“海上刺猬”,加上四座雄壯而醒目的主炮塔,大小口徑的副炮達到了88座!加之德國海軍引以為傲的全艦統一指揮系統和火控雷達設備,俾斯麥級的單艦戰斗力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它遠遠超過了德皇時代最后的精華——巴伐利亞級,沉淪的艦隊終于復活了! “尊敬的海軍上將閣下,在那架英國飛機被擊落前,我們的無線電監測室沒有發現異常訊號,飛行員似乎沒來得及向他們的上級報告!” 身穿深藍色軍服的少校軍官,以專業的口吻向自己的艦隊司令官作出報告。如今這支艦隊雖然只“?!币凰覒鹆信灪鸵凰抑匮惭笈?,卻絕不意味著實力上的削弱。 在張海諾的記憶深處,“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的組合在一場面對面的戰斗中戰勝了由“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組成的英國艦隊,那場戰斗也被奉為時代的經典。如今,完全修復的“俾斯麥”號加上從未受損的“歐根親王”號再一次組成了快速艦隊,為的卻已經不是突破英軍海上封鎖那么簡單。從最一開始,一個龐大的計劃就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承載這個計劃的冊子上,寫著“萊茵演習”。在經歷了成功的前兩個階段之后,第三階段也是這個演習最后的舞曲,正在隆重上演。 “不去管它!” 張海諾泰然自若的屹立在裝甲指揮室前方的敞開式觀測臺上,站在他旁邊的是一干年富力強的將領們:艦隊參謀官雷蒙.舒伯特、“俾斯麥”號艦長庫爾特.霍夫曼、參謀副官卡薩雷.鮑曼以及航空參謀官迪里克.伯格,這些軍銜皆在海軍上校之上的軍官們年齡都不超過45歲,相互之間相識最短的也有12年。私交好壞固然不能決定一個指揮團隊的水平,卻關系到默契和穩定程度,加上明確的分工和清晰的職責,各自發揮特長與密切配合才是壓倒一切的關鍵。 和所有的指揮官一樣,這里的每個人也在密切關注著海上的戰局。通訊官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來一次,將己方艦艇發來的密電或者截獲到的敵方電文報告給這些指揮官們。 “接到格拉夫.齊柏林號發來的密電,飛行甲板被一枚200磅的航空炸彈擊中,艦橋輕微受損,上層飛行甲板出現破口,艦員正在搶修,所幸位置并不影響飛機正常起降!” “格奈森瑙號發來密電,左舷漏水情況已經得到控制,損管人員成功使2號鍋爐恢復運轉,航速已經提升到11節!” “截收到英國艦載機的無線電通訊,第二批攻擊機群開始返航,他們損失了一半的飛機,這與齊柏林號先前的報告基本相符!” “收到布雷斯特聯合指揮部發來的密電,偵察機發現一支由三艘巡洋艦和若干驅逐艦組成的小型艦隊從樸茨茅斯起航向比斯開灣駛來!” “收到柏林發來的電報,英軍直布羅陀艦隊已于黎明之前起航并駛入大西洋!” 大多數時候,張海諾和他的將領們只是默默的聽著這些報告。 由于連日來的陰雨天氣,海面上的風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加上戰艦正以28節的高航速行進,吹得人臉上身上多少有些寒意,但身材結實的德國軍官們看來對此沒有絲毫的顧忌。站在這高高的觀測臺上,他們反而有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豪邁感覺。 “雷達發現敵機!一共三架,分別在西北、正北和東北方向,距離約50海里,其中正北方的朝著我們飛來!” 當通訊官再次前來報告時,張海諾看了看自己的同僚們,“命令全艦隊做好戰斗準備!” 雖然這里只有兩艘戰艦,仍然算得上是一支艦隊。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并沒有幾個國家的海軍能夠和這支艦隊抗衡! “英國艦隊應該距離這里不遠了!”航空參謀官迪里克.伯格顯然理解張海諾的想法:那三架極有可能是英國艦隊派出的巡邏偵察機,它們的活動范圍就限定在艦隊周圍。 戰斗警報很快在兩艘戰艦內部響起,原本就已經處于高度戰備狀態的艦員們無需多作調整便進入了待戰狀態。艦隊旗艦“俾斯麥”號上,88座艦炮隨時可以開火,無一例外的。近兩百根炮管嚴密警惕著四周圍的海面,其中,4對47倍口徑的15英寸主炮已經提升到最大仰角,它們正常情況下可將800千克重的被帽穿甲彈發射到36000米外的地方。由于采用半自動裝填方式,其最高射速可以達到3發每分鐘,加之優越的穿甲能力,戰斗性能超過了英國現役的任何一款主力艦炮! 敵機仍在接近當中,站在張海諾的位置上,可以看到艦首各層甲板高射炮戰位上,艦員們正在軍官的指揮下忙碌而有序的為持續射擊做好準備——那些sk c/37 雙聯裝105毫米高炮、sk c/30雙聯裝37毫米高炮、mg c/38四聯裝20毫米機炮以及單管的mg c/30 20毫米機炮,無不是需要艦員們人工供彈的。至于艦上的150毫米副炮,在裝填散榴彈的情況下亦可作為遠程高炮之用。 “正前方發現敵機,高度500,距離2.5萬碼!” 來自光學觀測戰位上的報告聲,嘹亮而堅定,前向的敞開式炮位能夠聽得一清二楚。這時候,張海諾轉頭沖著舒伯特淡淡一笑,“身體是戰斗的根本,我們無須在這里展現空乏的勇武!” 舒伯特的心態不至于那么放松,表情也是非常平和的,他身體往旁邊一側,在這空間實在不怎么寬敞的觀測臺上給張海諾讓出一條路來,身后的軍官們也一一效仿。 回到受14.1英寸裝甲保護的艦橋指揮室,張海諾示意參謀軍官搬來椅子,大度的落座之后,他朝艦長霍夫曼點了點頭。 “30節!”庫爾特.霍夫曼大聲命令到。 “艦隊加速至30節!” 參謀軍官心領神會的將命令傳達下去,對于一艘最高航速為30.8節的戰艦來說,這幾乎是最高的戰斗航速了! 一艘5萬噸巨艦以30節航速在海面上行駛,氣勢之磅礴令人嘆為觀止,高聳的艦首輕而易舉的撞碎迎面而來的海浪,寬厚的艦身每一次起伏都將數以百噸計的海水重重推向兩側。 這一次,出現在前方的那架英國飛機并沒有飛近到遠程高炮的射程之內,它只是遠遠的盤旋著,絲毫不敢跨越雷池一步。對于這樣的情況,張海諾和他的將領們絲毫沒有感到意外,聰明是飛行員應有的特征,而將勝利寄望于對方都是笨蛋的人,才是真正的傻蛋。 張海諾淡淡的笑著對伙伴們說:“我們的對手未必會驚訝到嘴巴合不攏,但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做出最合適的調整,是衡量一位指揮官中庸與優秀的最好考題!” “我想約翰.托維不會讓我們失望,但那群老頭子就很難說了!”庫爾特.霍夫曼訕訕的笑著說,他們早已通過情報部門得知了英國海軍指揮層的動向,知道所謂“高級參謀團”已經入駐托維的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自戰爭爆發以來,合并重整后的德國情報部門總體效率是令人滿意的,如果他們能夠順利竊取到英國和蘇俄的核心機密——例如通訊密碼和重要武器情報的話,就更加對得起每年數千萬馬克的巨額經費了! “在這點上,我們應當感謝偉大的元首!”張海諾并無好意的說道,他知道歷史上的雷德爾在接連遭遇挫折后受到什么樣的待遇,那個戰爭狂人對于任何人的喜好,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勝利之上的——一旦遭遇挫敗,后果甚至還不如對面的約翰.托維。 不出意料,只10分鐘功夫,雷達室傳來發現敵機機群的報告,初步判斷來襲的敵機有30架左右。 張海諾旋即對通訊官說:“發報給里切羅上校,現在進入1號狀況,讓他按計劃行事!” 這已不是俾斯麥號第一次遭遇敵方機群空襲,對于張海諾個人而言,在挪威戰役期間經歷的那次空襲規模更甚,所以現在既沒有什么好緊張的,也不用太過擔心:假若俾斯麥號舵機被一枚魚雷卡死的情況真的出現,那也只能說是命運使然——這就是戰爭。 此時“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上的軍官和水兵,絕大多數都經歷過兩個多月之前的海峽沖刺行動,自然不會對英國人的空襲感到陌生。只不過在這片遠離陸地的海域,德國的陸基戰斗機似乎是不太可能出現并為艦隊撐起一頂堅固的空中保護傘了! 雷達發出預警后不久,英國機群出現在了視線可及之處,又過了半支煙的功夫,“俾斯麥”號的遠程防空火力開始射擊了。艦長庫爾特.霍夫曼儼然成了艦上高級軍官中最忙碌的一個,他站在自己的指揮臺前,時而下令改變戰艦航向,時而對艦上的高射炮群下達具體指令。 如無特別指令,“歐根親王”號將會隨同“俾斯麥”號進行機動,因此,張海諾這個艦隊司令現在反而空閑下來,而他也確實一直靜靜坐在那張椅子上,任憑敵機上下俯沖、來回投彈,始終氣定神閑。(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