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戰爭 第27章 了望者
1937年秋,如帝國元首所愿,各國關注的焦點仍集中在西班牙內戰上。通過和意大利獨裁者的互訪,希特勒為解決奧地利問題鋪平了道路——自大戰結束以來,任何一屆意大利政府都希望將奧地利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至少是作為意大利和德國之間的緩沖地帶,即便同為法西斯政權的納粹上臺之初,墨索里尼在奧地利問題上的態度也是冷漠而強硬的,然而希特勒用4年時間建立其一個不同以往的強大國家,這令意大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慕尼黑,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陪同下檢閱了黨衛隊cao正步前進的大規模游行;在梅克倫堡,來訪者觀看了德國陸軍的進攻演習;在埃森,一行人參觀了克虜伯的大型工廠;在柏林,百萬群眾——許多人是用專列從鄰近各省拉來的,夾道歡迎意大利訪問團,當局出動了6萬名黨衛軍以維持熱情洋溢的群眾的秩序,這樣的外交活動在德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德國-意大利軸心業已成型,日本也將加入進來,對于這一切,苦在舷窗前的張海諾心有余而力不足。且不說他的影響力不足以改變阿道夫.希特勒政權的對外政策,放眼全球,也只有那兩個出于各種原因而走上軍備道路的法西斯國家會加入這個危險的陣營——張海諾從不奢望抱有嚴重孤立主義思想的美國人會在戰前加入任何一方,尤其是在德國所作所為明顯不符合其利益的情況下。 從西班牙返回德國之后,“德意志”號短期內即完成了修復和改裝工程,由于“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直到年底才從西班牙返回,因而整個夏天和秋天“德意志”號都作為德國本土艦隊旗艦在一種相對孤獨的氛圍中度過。除了例行的出海巡航之外,它還經常被海軍技術部的專家們用來進行各種測試——總的來說,這些測試讓張海諾感到高興。為了進一步強化德意志級裝甲艦的防空火力,準備在兩艘沙恩霍斯特級上采用的雙聯裝4.1英寸(105mm)替代了原來的88毫米單裝防空炮,“德意志”號兩舷甲板為此專門進行了相應的改造,這雖然讓兩舷甲板空間變得擁擠,但在中遠程防空火力上確實大幅度提高了。 此外,因為受到英國人正在秘密研制艦載和機載雷達這一消息的刺激,希特勒親自下令海軍部加快雷達技術的研發速度——這一點與歷史恰好相反。張海諾必須承認,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動用了一點私人關系,這個重要消息是由“漢斯.洛梅斯特”呈報給元首的,作出貢獻的據說是國家秘密警察在國外的一名高級間諜,除張海諾和埃德文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壓根就是子虛烏有的,元首對此更是深信不疑。他雖然不懂海軍具體戰術,卻不容許自己潛在的對手在重要技術上獲得領先,為此他還特別指示國防部下撥120萬馬克的追加預算給gema公司。 在希特勒上臺之初,德國政府的情報工作還沒有完全統一起來,最高統帥部有自己的諜報局,下面又細分為陸軍和海軍諜報處——間諜可不象龍牙變成士兵那樣,會在敵人的土地上冒出來。他們必須由人物色、加以訓練、備好行裝、給予任務,把他們偽裝起來、安插進去,還得和他們進行聯系,付給他們報酬,有時又要把他們撤回來。必須分析他們的報告,然后再把報告遞上去,還要把他們的檔案保存起來。這一切,就是龐雜的情報組織機構存在的理由,也是它們的工作內容。 如今,最高統帥部諜報局依然負責從各國收集軍事情報,而德國國內的情報事務則由國家秘密警察和黨衛隊保安處負責——感謝埃德文,希萊姆沒能將它們變成駭人的蓋世太保,不過這些情報機構維護納粹統治的本質卻沒有改變。在希特勒的指使下,它們也干打擊競爭對手和猶太人的勾當,盡管較歷史已經有所收斂,卻依然為絕大部分正直人士所不齒。這一點在海軍表現得尤為突出,以雷德爾為首的海軍高層拒絕開除那些經驗豐富、能力出眾卻有著猶太血統的軍官,并在自己的權力范圍之內盡可能的保護他們。 基于這些因素,張海諾有意減少了與總理府以及國社黨高層的公開聯系——他可不想在海軍內部遭到從上到下的“鄙視”,不過在有必要的時候,他還是會透過和埃德文的關系秘密幫助那些受到非難的海軍人員,但納粹高層素來熱衷于爭權奪利,且有希萊姆這樣一個窺視黨衛隊領袖寶座已久的人物,埃德文所能提供的幫助往往也顯得非常有限,且不能明顯違逆納粹領袖和帝國元首的指示。在私下里,他們稱這樣的行為是“處于最深層次的地下活動”。 1937年冬天,西班牙內戰的局勢已經明朗,共和政府失去了北方工業區,并且在多次戰斗中表現出戰斗力越來越弱的情形。佛朗哥的國民軍在德意大批軍用物資和空軍的援助下在空中、陸地甚至海上都占據優勢——在得到意大利提供的艦船和潛艇之后,國民軍的海軍扭轉了內戰初期的不利局面,他們不但能夠有效的保護自己的海上補給線,還通過占領沿海各主要港口切斷政府軍海外援助。 如此形勢,讓德國元首放心的將他珍愛的德意志級全部調回德國。在威廉港和基爾港,“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接受了和“德意志”號相同的改裝。這年冬天,三艘袖珍戰列艦一同加裝了gema的最新研究成果——seetakt-g型雷達,從長遠來看,這個舉措對這三艘以水面襲擊為主要任務的超輕量級戰列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水面破交戰演習?” 對于這幾個詞,老雷顯然是非常感興趣的。針對英德再度爆發戰爭這一假設,總參謀部不止一次的進行過內部推演,得出的結論是水面襲擊戰結合潛艇絞殺是扼殺英倫三島海上運輸線的最佳方式——至于海軍航空兵能否發揮作用,則要看德國空軍有沒有壓制英國空軍的實力,對此海軍將領和參謀軍官們心里沒有底,因而多數時候只將海軍航空兵列入偵察和近海轟炸之范疇。 張海諾解釋道:“再過大約兩個星期,施奈德造船廠旗下的遠洋船隊就將從巴西啟航,12艘滿載各種工業原料和農產品的貨輪組成一支中型船隊,船員都是我們的人,因此我覺得參謀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組織一次水面破交戰的實際演練,以此來加強軍官與艦員、戰斗艦艇和輔助船只之間的配合!總是在紙面進行推演的話,難以發現艦隊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 老雷不急著表態,而是讓自己的勤務兵請來現任總參謀長京特.古澤和主力艦隊司令官威廉.馬歇爾,并由張海諾重新將這一方案口頭陳述一遍。 “好啊,我早就期待這這樣的演習了!眼下三艘德意志級都在港灣內待命,還有4艘輔助艦船是隨時可以動用的!”京特.古澤沖著張海諾咧嘴一笑,這樣子看起來就像是個粗曠的老水手——他的嗓門總是那樣的大,以致于軍官們喜歡善意的說他絕不適合在潛艇上工作,因為他的聲音在平靜的海面上“足以傳到10英里之外”。 12世紀時英格蘭國王手下有個猛將叫做威廉.馬歇爾,而德國海軍這位威廉.馬歇爾也具有同樣的品格,他同樣贊成張海諾的建議,并且想的更遠:“不錯,這樣的演習對提高艦隊戰斗力十分有益!就算演習中不透露船隊的具體方位,我想艦上安裝的新式雷達足以將搜索正面擴大到從前的數倍,三艘德意志級列成一個寬闊橫隊,加上水上飛機的配合,任何船隊都別想從我們眼皮地下溜走!” “啊哈,我們甚至可以邀請元首擔當這次演習的總裁判,讓他好好看看我們海軍的實力!”京特.古澤興奮的說到。 “元首?”雷德爾和張海諾不約而同的看看對方,此時眼里都有同樣的擔憂:一旦元首攪合進來,這次演習還能保證機密性嗎?戈培爾那個大號的擴音器,恐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何增加元首威望的機會。 “怎么?”見另外三人都不作聲了,古澤將軍一時還沒反應過來。 這里就屬張海諾位卑言輕,他進言道:“將軍,這樣規模的演習自然是要向帝國元首匯報的,但它的針對性過于明顯,而如果元首親自參加演習的話,必然會帶眾多隨行人員,這樣恐怕……” 馬歇爾將軍頗有同感的看看其他人,但沒有人在動作或言語上作出表示——哪怕是一個微微的點頭,也有可能被那些別有用心這看作是對元首的大不敬,這也是高位者相比中低層軍官更需要謹慎的地方。 考慮了好久,老雷說話了:“這樣,由我向元首口頭匯報這一演習的大致情況,并邀請他在演習結束時到基爾港為官兵講話和向表現突出者頒發獎勵,諸位覺得如何?” 京特和馬歇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沒有更好的建議,張海諾也一樣,只是在他心里,對雷德爾處事老道又增添了一分敬佩。 事情暫時這樣決定下來了,張海諾一邊在柏林等消息,順帶向海耶了解海外項目部近期的項目情況。在帝國元首的支持下,海軍目前擁有高度獨立于國防部之外的行事權,且自1935年以來每年的預算都相對充裕,因而各項工作的開展比較順利。得到海軍部的資助,施奈德造船廠在年前就將自己的兩條潛艇生產線轉移到國內的呂根島,一同遷回德國國內的還有雄鷹航空的水上飛機生產線——它與道尼爾公司進行了合并,目前在德國各水上飛機生產公司之中實力位列第一,目前正與阿拉多公司競爭德國海軍的新一代艦載水上偵察機。 幾天之后,趁著國防部會議的機會,雷德爾單獨向希特勒匯報了這次海軍演習計劃。希特勒一面再三表示德國海軍不會和英國交戰,同時又對這次以水面襲擊戰為主題的海上演習非常感興趣,他欣然接受了雷德爾提出演習結束時向參演人員講話和頒獎的提議,并要求海軍事后派專人向他匯報整個演習的詳細進程——雷德爾適時的提到了海諾.馮.芬肯施泰因這個名字,希特勒一口接受,并授權雷德爾負責整個演習事宜。 盡管肩上突然多出一副擔子,張海諾還是興高采烈的將好消息帶回到基爾港。在那里,整個主力艦隊——包括5艘輕巡洋艦和適合遠洋航行的輔助船只在內,很快都接到了作戰遠航準備的命令。德國海軍參謀部不愧是海軍最高效的機構,短短四天時間就拿出了一個較為詳細和合理的演習方案,在進行論證和改善之后,這個演習計劃正式定案,并被命名為“瞭望者”。 1938年的元旦,在一片頌歌聲中到來。新上任的英國首相張伯倫認為只有采取綏靖政策,歐洲才會有持久的和平,他的外交大臣也持有相同的看法,然而這時候他們海峽對面的老鄰居,卻在私下里準備了一場被形象描繪成“抹敵人脖子”的海上演習。連同三艘最先進的德意志級在內,整個德國海軍百分之七十的精銳都參與其中——只有魚雷艇未參與其中,正在大西洋做遠航訓練的三艘u級潛艇隨后也被納入這個演習。 1月15日,“瞭望者”演習正式拉開序幕,為了遮人耳目,“德意志”號和兩艘姊妹艦以例行巡航的名義在一周之內先后離開軍港,表面上“德意志”號和“舍爾海軍上將”號要去波羅的海,但兩艦不久之后即取道斯卡格拉克海峽和挪威峽灣進入北大西洋,由于天氣惡劣,歐洲各國對德國海軍的這一行動竟未察覺——這恰是德國海軍參謀部很早以前就論證過的出擊方式。 寒冷的海面上,風卷雪花漫天飛舞,刺骨的海水不時涌上甲板,“德意志”號的艦舷欄桿上都掛起了長長的冰棱,戰艦的航速也因此降到了24節。即便如此,司令塔內依然被樂觀而積極的氣氛充斥著,艦上的每個人不分職務和軍銜大小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們就將在戰火下重復這一航路。 “雷達室報告,左舷32度發現艦船回波,數量1,距離16公里!”張海諾向艦長洛恩轉達的這一報告表明,艦上的seetakt-g型雷達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依然工作正常,因為那正是他們此次演習的項目之一——海上編組航行,不出意外的話,雷達發現的那艘艦船就是德意志級的第二艘“舍爾海軍上將”號。 依照自己的老習慣,洛恩通過望遠鏡向著那個方向進行了短暫的觀察,眼下海面上浪濤滾滾,“德意志”號上萬噸的鋼鐵之軀也如扁舟般時起時伏,盡管是大白天,海面上的視線也不超過5、6公里,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一雙電子眼顯得尤為重要:在歷史上的二戰中,德國海軍就不止一次的吃過這方面的虧。 “保持航速,左轉15度!瞭望哨密切關注目標情況!” 在洛恩下達這道命令之后約1個小時,“舍爾海軍上將”號的燈光信號出現在視線的那頭,兩艘除了艦徽和水上飛機彈射器設置有所不同的姊妹艦,在其他設計上幾乎一模一樣。當它們一前一后航行在海上時,艦員們仿佛在透過一面奇怪的鏡子看自己。 與此同時,先期出發的“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則已經前出到了愛爾蘭以西的大西洋深處,根據瞭望者演習方案,襲擊方只知道對方船隊將走里約熱內盧-亞速爾群島-普斯茅斯航線以及對方的規?!?艘萬噸輪、7艘排水量在3000至9000之間的遠洋貨輪,擔當護航任務的是兩艘輕巡洋艦。 在風雪天氣和黑夜的掩護下,“德意志”號與“舍爾海軍上將”號組成的雙艇編隊安然穿過蘇格蘭北部的寒冷海域,兩艦雷達均工作正常,因而輕松避過了一艘疑是英國驅逐艦的目標。兩日之后,兩艦在愛爾蘭西南方300海里的區域與“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會合。德國海軍的“當家三劍客”隨后以相隔80海里的距離齊頭并進,并派遣各自搭載的亨克爾he60做大范圍海上搜索。 就在這時,編入進攻序列的u-16意外在亞速爾群島以西發現目標船隊,從形勢的發展來看,一場單方面的“屠殺戰”在所難免。(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