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符咒術三維法
書迷正在閱讀:[性轉]倚天之屠龍少女、踏上巔峰、重生悠閑人世間、璀璨者弓勒姆、[綜漫同人]總有人腦補我的馬甲們針鋒相對、你再躲試試、[綜漫同人]萬火回一、[綜漫同人]森先生在線養宰、學神他家里有礦、搶來的新娘
黎子昇辦這份報紙卻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自有他的考量。 第一個原因,其實就是這孩子缺錢。 自打進了鐵山學院,少年才明白為何父親本來不甘愿讓自己踏上仙途,這還真是在燒錢來著。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他們父子二人救了鐵三小姐母女。才得以讓自己免費進了天字班,光學費就是好大一筆開銷。 在這個世界,錢多不代表力大,但是錢財才是力量的前提啊。 第二個原因,經過這些天的分心二用的修行,他又找回了不少“記憶”,其中就有媒體業。 雖然這些記憶零零碎碎不成系統,但是也有些能讓他心有所動的想法,也讓他有一種實踐一番的沖動。 當然,有些想法實踐的條件還不成熟,黎子昇也自知實力有限,所以他這次選擇了比較簡便易行,成本也比較小的媒體業。 第三個原因么,黎子昇想起了有位偉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輿論這個陣地我們不去占領,那么敵人就會占領。 比如說這次的荊南糧荒,只要社會輿論引導得力,能及時揭露糧會囤積居奇的舉動,逼迫當政者的鐵家不得不去干涉他們居心叵測的行動,斷不會出現如此慘況! 回到鐵山學院的黎子昇上完柳大倉道師的符箓課之后,就從自家書童手里拿到了那些孩子收集的商業信息。 這節符箓課,他上得倒是頗為專注。 前文書里提到過,因為這節課是徹頭徹尾的“文科”。 用我們這個世界的概念,符箓課的內容其實就是小篆金文這類古漢語寫成的文言文,或者古典拉丁語、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這樣的古代語言,再加上相關歷史,由這些內容組成的課程。 前文書里提到了,符箓是上古神祇使用的文字,也是今天人類所使用文字的鼻祖。 那么人類為什么不直接使用上古文字呢? 柳大蒼道師在第一節課里就說的很清楚明白,原因就是:上古文字需要強大精神力,即具有元神或者神魂之力的智慧生物才能使用。 首先,這些符箓本身就代表這大道規則,在符師中有一種說法,符箓是大道規則的碎片,只要能掌握全部的符箓就能掌握大道,立地成圣。當然,這只不過是一種“說法”而已。 符箓,需要有一定精神力的智慧生物才能解讀,才能把整個符號看得清楚明白。精神力越強,那就能掌握更復雜的符箓;反之,兩個長得差不多的符箓放在一起一般人都分辨不出來。 其次,是因為那些符箓,也就是神文的發音,一般人類根本發不出來。那其實也不能算聲音了,而是需要強大精神力才能發出來的思想波。這對神魂和元神的要求,比起rou眼辨認還要高得多。 人類的聲帶……其實所有凡物的聲帶都發不出符箓的“真音”,只有那些口含天憲的古神才能毫不費力用神文來溝通。 這種精神力發出的波動單獨使用出來,那便是“咒”。 最后一個原因就是符箓中含有力量,真實不虛的力量。這些力量沒有精神力根本驅使不動。 “符”加上相應的“咒”,那就是道“術”。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干涉現實世界的強大力量。 這三者加起來其實就是大道規則中的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的表達、闡述和應用,所以稱之為“法”,便是是所謂道法。 “符”、“咒”和“術”構成了“法”之三維。 我們還是以前文提到的“足底生云法”來做例子。這個道法可以拆解開來,用“甲馬符”作最基本的書面表達,即使是黎子昇父親黎昭昌這樣的后天境星辰界的修者也能使用其力量。 但是,作為后天修者的他沒有能力使用全部的足底生云“符”的能力,更別說“咒”這樣的“口頭表達”方式了。 不過修煉到先天界,就有真人勉強可以持“咒”了。因為隨著體內真氣性質重歸陰陽,這些陰陽之氣開始滋養魂魄,這讓先天真人開始觸摸大道規則,不過他們也只是“觸摸”而已。 只有煉氣期的人仙才有足夠的力量把足底生云“符”和足底生云“咒”真正地結合在一起,使出足底生云“術”。 但是要真要理解足底生云“法”,那只有把三魂七魄聚合成元神的煉神期以上的仙人們才有可能。 人類的元神非常復雜,甚至各大洲的修行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在這赤縣中洲之內的主流的修行人士認為人有三魂七魄。這三魂乃胎光、爽靈、幽精,七魄則是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 奇妙的是這三魂可以對應另一個大千世界人格構成的理論。即胎光為本我,爽靈為自我,幽精為超我。那七魄所指的是人類具有的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對應物質世界的意識反應。 只有到了煉神期修出陰神才能把“散布”在人體各處的三魂七魄聚合為一體。 柳大蒼道師不負兩腳書櫥這個雅號。他把復雜難明的道法體系和魂魄結構說的一清二楚,而且頗為生動有趣,讓這些道生聽得津津有味,都不由得更堅定了向道之心。 這其中當然包括了黎子昇,他尤其關注人類的元神結構。 柳道師也指出了學習符箓其實就是在鍛煉自己的元神之力,反過來元神強大才能更好地學習符箓。 所以,嚴格說起來,符箓才是修仙的“必修課”。 因為這赤縣中洲的主流修仙法,就是不斷壯大自己的元神,等到煉神期修煉出陽神之后,再以這陽神為主導集結全身氣血來結成金丹,接下來便是碎丹成嬰,脫離這凡體的束縛。 這便是所謂的“順則成人,逆則成仙?!?/br> 而黎子昇除了對仙途有所期待之外,他更想弄清楚自己“異狀”的由來,自己那些古怪的念頭到底來自何處。 這少年不是那種諱疾忌醫的人,他對自己的特殊之處從來沒有逃避過,反而一直很想弄個明白。 因為黎子昇隱隱覺得這對自己很重要,重要到可以決定自己一生的方向! 他本來以為自己是被“奪舍”了,可是翻閱了他所能找到的仙家典籍之后,又覺得不像。 那是因為,雖然修行中人只要到了煉神期修出陰神,就有保得真靈奪人廬舍的能力。更不要說這之后的仙人了。但是有奪舍能力的修道中人很多寧愿拋棄腐朽崩壞的rou身寶筏而直接成為鬼仙,也不愿嘗試奪舍。 概因,奪舍的風險太大,而且后果不可預料。 奪舍難就難在元神投入目標身體之后要打散這三魂七魄,讓他們各自攻伐吞噬對應的魂魄。 首先,這三魂乃是人類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調節出來的關系。一場戰斗打下來,這三魂的強度和聯系可就與本來日積月累相互砥礪的和諧狀態就大不一樣了。換種說法,奪舍會造成自我、本我、超我的不協調,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變成一個精神分裂的瘋子。 其次,修道之人神魂強大,對上修為弱于自己的目標三魂有很大的贏面。但是七魄就不一定了,這之間的強弱不是看七魄的強度,而是對事物反應的程度。 比如說一位對男女之事淡泊的修者奪舍一個好色如命的凡人,結果就是他也變成一個登徒子;一位玩弄毒物的修者奪舍一個非常害怕蛇蟲鼠蟻的凡人,從此他如有潔癖再也不喜毒功。 所以說,奪舍之后喜我非喜、怒我非怒、哀我非哀……真還說不好奪舍之后是否還是“我”。 最后就是要打散魂魄容易,再要聚合那就難了。如果把三魂七魄聚合而成的神魂看做一張拼圖,奪舍之人的再次修煉可不是駕輕就熟地再拼一次拼圖,而是要完全不對應的碎片重新勾畫上色剪裁。這項大工程都不是事倍功半,而是事十功一! 那么如果奪舍只有本我意識--胎光的嬰兒哪?那問題……更大了。 這就好比要把一大壺水注入一只小杯子,最后只能是多余的水溢出杯外。 反而是在傾天之役中被趕出天庭的妖神沒有魂魄,他們元神被稱為神魂,只是一團純粹的強大念頭,沒有人類的三魂七魄那樣復雜。 除了形神俱滅和遁走海外的那些之外,有些妖神只是被誅滅了rou身,神魂猶然在這赤縣神州內游蕩。 可是這些神魂受到天地罡氣的消磨,到了最后保留下來的是最強烈的本能。這也稱不上奪舍了,只能說是附體。但是這些被附體的人,他們行為舉止如同野獸一般,很容易被發現。 黎子昇現在對自己的“異狀”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就是奪舍。 可是他覺得自己精神很正常,也沒有什么心理問題。而且自己光怪陸離的年頭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完全不像這個世界內的造物。 第二種就是天魔。 這個假設的問題是“天魔”沒有人類的感情,即使有些比較狡詐的天魔能虛擬模仿人類的情感反應,可是他們內心深處仍然是冷漠的。少年自認感情很豐富,對周遭人事的反應也都出自本心。 難道…… 難道,還有第三種解釋?! 起點中文網 target=_blank>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