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漢jian藥師
金軍的主力從河北三河出發,到達潮白河后,涉水而過。在開戰后,張令徽率作為常勝軍先鋒不戰而遁,金軍全線出擊河對岸郭藥師的常勝軍的中軍。由于常勝軍早就有投降金軍的想法,根本沒有任何的斗志,郭藥師全軍覆沒,大敗而歸,東路軍向西乘勝進逼燕京。 燕京知府蔡靖得知前線兵敗如山倒,急忙召集駐燕文武官商議御敵之策。不料郭藥師與金人早有勾搭,借赴府議事的機會,率精兵發動兵變,劫持知府蔡靖等人投降金國。 郭藥師可以說是金國滅亡北宋的第一功臣,也是北宋的千古罪人,他的臨陣叛降對于戰局的影響非常巨大。 在宋金交戰前夕,宋軍的主力是陜西軍和郭藥師統率的常勝軍。常勝軍是遼國的降兵組成的,戰斗力尤其是騎兵比較強,負責燕山府的守衛,是宋朝在河北唯一一支有戰斗力的軍隊。正是因為常勝軍的臨陣叛變,打亂了宋軍的部署,使其一開戰就處于很不利的處境。 宋朝君臣對于郭藥師的待遇可謂不薄,自從他叛遼降宋以來,地位不斷提升。趙佶本來想把他倚為長城,對他可謂是恩寵無比,把他升職為武太軍節度使,加檢校太保,同知燕山府,并且還賜給他很多的金錢美女。 郭藥師也很會使兩面三刀的手段,對趙佶大表忠君愛國之心,對那些權臣則施展金錢開路的手段,一時間,宋廷上下對他都很滿意。本來郭藥師只有一萬多人,在三四年的時間里就增加到十幾萬人,對于這支軍隊的費用,宋朝廷也是竭力應付。本來宋朝還有幾萬人的戍邊軍隊,他們連正常的衣食都不能保證,但是常勝軍卻可以衣食無憂。久而久之,戍邊的軍隊或逃或走,在河北前線只有常勝軍這一支軍隊了。 隨著常勝軍的一步步壯大,郭藥師已經成為一個擁兵自重的軍閥,常勝軍差不多成為了他的私家軍隊。燕山府的前任知府王安中恐怕將來郭藥師叛變危及自己的安穩生活,在張覺事件后要求辭職。蔡靖當上知府后也無法控制郭藥師,只知道一味地姑息養jian,只要不危及自己,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朝中的有識之士對于這種局面很是憂慮,規勸趙佶想辦法解除他的兵權。趙佶采取統治者慣常采取的手段“明升暗降”,下詔書把他召回朝廷拜為太尉,也就是宦官童貫的職位,下的本錢可真的不小。 但是郭藥師已經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再加上宋朝君臣殺掉李銳之后,已經對宋朝懷有戒心。再說目前的實力已經不小,已經尾大不掉頭了,宋朝廷短時間內也不能把他怎么樣,于是擺出了各種理由就是不去上任。宋朝廷拿他也沒有辦法,在金軍入侵前的幾個月,派遣童貫前去巡查,想去掉這塊朝廷的心病,必要時可以借機拔掉這顆釘子。 郭藥師遠遠地在易州迎接,那是荊軻刺秦王的出發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里。他見到童貫就下跪,估計郭藥師有這個習慣,也不知道“男兒膝下有黃金”的道理。童貫趕快避開了,說你也是太尉,和我是同一級別,哪里用得著行此大禮!郭藥師大言不慚地說,您就是我的父親,我這里不是拜太尉,而是拜見我的父親。童貫一聽有理,也就大模大樣地接受跪拜了。 這個郭藥師臉皮真是厚呀,你認人為父是你的自由,管誰叫爹都可以,但是你認一個宦官做父親,那么你是從哪里蹦出來的?人可以無恥,但是也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呀! 老jian巨猾的童貫也不是那么容易欺騙的,心里也知道郭藥師這樣是權宜之計。郭藥師邀請童貫閱兵,到了曠野之上沒有一兵一卒,童貫正在納悶,郭藥師把手中令旗一揮,只見四下里伏兵驟出,剎那間就殺到了童貫大人的面前,童貫大驚失色,連連稱贊郭藥師治軍有方。郭藥師又不失時機地給童貫狠狠地送了一份厚禮,童貫更高興了,把本來要捉拿郭藥師的想法忘得一干二凈。估計在那個時候,他也沒有這個膽量捉拿,反倒怕自己被捉拿了去。 童貫在燕山府檢閱完了以后給趙佶上奏折,大大夸獎了郭藥師一番。收了郭藥師禮物的人不敢怠慢,也隨聲附和。這樣,趙佶就“諭以藥師忠義,必不負國”,放棄了撤換郭藥師的想法。并且黃河以北河北地帶只有郭藥師率領的常勝軍,其余州縣只有少量的地方軍隊駐扎,可見趙佶對郭藥師的忠誠度還是認可的。 北宋政權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在如此關鍵的防御地段,只把希望寄托在郭藥師不會反叛上。對于這樣一個無能的政權來說,這似乎已經是唯一的無奈的選擇。 這個郭藥師,別看打仗不是很在行,見風使舵的本事卻是不錯??吹酱髷钞斍?,抵抗到底肯定只能是烈士了,并且這樣的烈士還不一定被政府承認。因為北宋軍隊的光榮傳統,就是打仗如果勝利了就互相爭奪功勞,但是如果失敗了就把責任都推到死去的將領身上。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宋太宗伐遼,西路軍作戰失敗,主帥潘美就把失敗的責任一古腦兒全推給了以身殉國的楊老令公。如果不是因為楊業功勞很大,并且還有很高的威望,估計也很難昭雪。 郭藥師本來就不是忠義之人,加上金兵確實來勢兇猛,立即反戈一擊,陣前起義,整個燕山府文武官員都讓這個宋朝叛徒給一窩端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既然決定了投降,就不要再遮遮掩掩的了。郭藥師于是大模大樣地開城投降,見了完顏宗望之后頗有“認爹恨晚”之感,立即跪拜了下去。 燕山所屬各州郡見大勢已去,并且守軍大多數都是常勝軍的各部屬,主帥都投降了,自己也扛不住呀,無不望風而降。到了十二月十日,金軍兵不血刃占領燕山所屬全部六州二十四縣。燕山府的十萬宋軍或被收編,或被繳械,被繳獲的甲胄有五萬副,戰馬有一萬多匹。這在當時可是能裝備將近十萬人的正規軍的,卻都成了宋朝送給金人的第一批戰利品。 燕山府回歸宋朝,僅僅三年的時間。為了得到燕京地區,宋朝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又是聯盟金國出兵攻打,又是貢獻歲幣,還有贖買燕京的一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最后只是得到了金兵洗劫后的空城。 三年以后,金軍又得意揚揚地打回燕京來了,并且沒有花費什么力氣,還得到了很多的戰利品。燕京沒有組建起任何像樣的抵抗,就這樣窩窩囊囊地丟失了!只有那塊趙佶命令建造的“復燕云碑”還在風雪之中傲然肅立,仿佛在嘲諷人世間的可笑事情。 宗望領導的東路軍之所以十天之內平定燕山府,并且獲得大量的輜重糧草,都是因為郭藥師出賣燕京有功。完顏吳乞買也對郭藥師毫不吝嗇,給予極大的恩寵,任命他為燕京留守。反正在當時完顏這個姓氏也不怎么值錢,完顏吳乞買還賜其國姓完顏氏。原遼將郭藥師在投降宋朝后又投降了金國,終于完成了“三姓家奴”的所有法律手續,功德圓滿、貨真價實了。 郭藥師做漢jian很是敬業,投降之后立即向宗望獻計,將宋朝各地虛實全盤托出。他認為宋朝北方精兵均由童貫統領駐于河東,如今被宗翰的西路軍所牽制,無暇他顧,若此時南下,汴京指日可下。郭藥師表示愿意帶領常勝軍為先鋒,給金兵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但是完顏宗望打心眼兒里面看不起這個善于賣主求榮的家伙:我把常勝軍給了你,你再次反叛我怎么辦?于是只給了郭藥師一千人的騎兵,并且是以女真人為主的。郭藥師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頭了,只能帶領著一千人的隊伍,作為東路軍的先行部隊,繼續向南進攻。 說起郭藥師,不禁讓盧俊義想起來現代的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吳化文,他在抗日戰爭前是馮玉祥的部屬,“中原大戰”后被蔣介石收編,但是由于是國民黨軍隊中的雜牌軍,很不受重視,在抗日戰爭時期投降了日本人,做了可恥的漢jian,擔任了偽軍第三方面軍的上將總司令。這位先生打日本人很差勁,但是打起中國人來很賣力氣,跟陳毅領導的新四軍打過很多仗,還在蘇北等地區搞出了“無人區”,很受日本人的賞識??谷諔馉幗Y束后立即投降回歸了國民黨的隊伍,擔任整編八十四師師長。此人在解放戰爭的濟南戰役中,看到解放軍攻勢太猛,立即陣前起義,投入了人民軍隊的懷抱。國民黨濟南的守將、抗日戰爭時的著名將領著名的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反而沒有聰明到隨便投降的程度被解放軍抓獲,做了十幾年的“戰犯”后才釋放。吳化文陣前起義后,接受了人民軍隊的改編,繼續擔任軍事主官。 據說,南京解放中第一個攻進總統府的軍隊,就是吳化文領導的軍隊。建國后,吳化文擔任過某江南大省的交通廳長,安享晚年??磥?,及時的陣前起義對于一個人的命運來說是很關鍵的,只要對自己有利,什么禮義廉恥之類的根本沒有必要考慮。(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