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
劉延慶號稱陜西名將,曾長期與西夏作戰,屢立戰功,然而卻為童貫所忌恨,故任命劉延慶為招撫都統制,在前線作戰,為他賣命送死。 劉延慶深知童貫的用意,不肯為他所用。故而尚未與遼軍正式交鋒,便下令退兵。從中不難看出趙宋朝廷內部的矛盾和腐敗。事后,童貫彈劾劉延慶不戰自潰,宋徽宗最初下令將劉延慶投入獄中,秋后問斬。其后由于無實據可證,只好將劉延慶釋放,被貶到筠州安置。后來,又重新被起用,官鎮海軍節度使。在“靖康之變”時,劉延慶曾作為守開封城的將領之一,卻未能盡責盡力地守城,城陷之際他率先逃跑出城,在龜兒寺為金兵所殺。 宋軍兩次伐遼,均以慘敗告終。按說北宋調集的伐遼軍隊,是在西北戰場打過硬仗的陜西軍,不是一般的“豆腐軍”。這支軍隊同西夏、吐蕃作戰十余年,剛剛平定了方臘、王慶、田虎的起義,稱得上是宋軍中的勁旅。童貫雖為宦官,除了房事不行,軍事上也非無能之輩,種師道、劉延慶也算宋軍名將,劉光世在鎮壓方臘起義中也是表現優異,是將領中的后起之秀,怎么同遼軍一接手就被打得現了軟柿子的原形,出去丟人現眼了呢? 仔細分析北宋的失敗,就會發現宋軍所籌劃的這兩次北伐,雖然在兵力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都是倉促興師,鼠目寸光,都是為了占一些小便宜,腦子一熱就出兵了,在前期的戰爭籌備與軍事謀劃上準備不足。 前線指揮的統帥也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到底是配合金進攻,還是意在收回失地,或者是保民安邊,童貫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打仗就是打到哪里算哪里。 趙宋朝廷籌劃的兩次伐遼都慘敗而歸,相比之下,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卻蒸蒸日上。 宋宣和三年,阿骨打同時和遼國、宋國兩位鄰居簽訂了兩份內容截然不同的協議書,與遼國簽訂的是停戰協議,條件是遼國承認阿骨打金國皇帝身份,并向金國進貢;而與宋國簽訂的卻是聯合滅遼的軍事協議書,條件是與宋國瓜分遼國,并得到一部分宋國的絹銀。 得到了金國的支持后,宋國的趙佶心情非常高興,但更高興的應該是趙良嗣同學,從他十年前冒險夜見童貫開始,他便將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了以趙佶為代表的宋國最高統治集團身上。趙佶派趙良嗣出使金國,商談兩國結盟的最終事宜,完成兩國之間最后的簽約儀式。 而耶律延禧(天祚帝)這邊,由于被迫和阿骨打簽訂了不平等的停戰協議,耶律延禧的心情非常郁悶,自己是割地賠款又被迫稱臣,這種條約擱在誰身上日子都不好受。但好歹阿骨打暫時停戰了,耶律延禧獲得了難得的空閑,于是這位仁兄又開始了他的打獵、旅游活動。 但在外地游玩的同時,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先帝如好像有一位的帝號也叫“大圣皇帝”,而自己冊封阿骨打的封號也是大圣皇帝,這下可不行,不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嗎?于是,耶律延禧又開始后悔了,連忙派自己的親信習烈泥再次出使金國,目的是要求取消冊封過阿骨打的大圣皇帝稱號。 因此同一時刻,宋、遼兩國的使者同時到達了金國。 對于趙良嗣的到來,阿骨打是非常的歡迎,兩國之間的結盟協議也就順利的簽訂了;但對于習烈泥的到來,阿骨打是非常的惱怒,因為耶律延禧想單方面破壞他們之間的約定。 所以阿骨打非常生氣,于是阿骨打提前發出了對遼國發動最后總攻的命令。其實這只不過是阿骨打重新開戰的一個借口罷了,即使耶律延禧不做這件愚蠢的事,阿骨打遲早也會攻打遼國,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阿骨打正式發動了對遼國上京臨潢府的總攻擊,同時為了炫耀金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他還同時邀請兩位使者習烈泥和趙良嗣一同前往觀戰。 從早晨到中午,金國將士們在阿骨打親自督戰下,向上京城發動一輪又一輪的攻擊波,阿骨打的弟弟完顏阇母在作戰過程中顯得非常勇猛,率先登上了城墻。遼國留守蕭撻不也簡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座二百多年的古城,半天時間就被金國士兵攻克了。 上京戰役僅僅進行了不到一天便宣告結束,在旁邊觀戰的兩位使者的心情迥然不同。 習烈泥看到自己的國家遭受如此的摻敗,心中悲痛欲絕。 而作為昔日的遼國人趙良嗣心中卻無半點悲傷,但他心中卻被金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深深的震撼了。因為他也是第一次親眼目睹金國的實力,比他想像中的還要強大,此時的金國正處于國家發展的最高峰,就算是遼國和宋國聯手,也打不過目前的金國。 想到宋國以趙佶為代表的一幫整天在汴京城內歌舞升平,游山玩水,趙良嗣內心不禁打了個冷戰,一旦金國滅了遼國后,如果將予頭轉向宋國,就憑宋國目前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進行抵抗。趙良嗣不想去想這個后果,也不敢去想,他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宋金兩國都能遵守雙方的約定,否則后果真的不堪設想。 在上京城外打獵的耶律延禧當然也得知了上京城被攻破的消息,不過這位仁兄好象已經習慣于被阿骨打痛打了,既然上京城不能去了,那我還可以去其它地方,反正遼國地方大的是。于是這位仁兄頭也不回,直接去了西京府(山西大同)。 攻克了上京城的阿骨打意猶未盡,準備乘勝追擊,攻打遼國的中京,這時,他的長子完顏宗干及時出面制止了父親的冒險計劃。原因是阿骨打的這支軍隊已經深入遼國近千里,糧草補給都沒有跟上,如果再孤軍深入,萬一糧草補給出問題,那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阿骨打虛心的接受了宗干的勸告,沒有繼續深入遼境,而是派兵掃除上京附近的殘敵。 同時阿骨打還在上京城內安撫遼國的百姓,比如赦免上京城的軍民,減少百姓們的賦稅等有利于提高民心的措施。 百姓們和一些所謂的士大夫不同,只要能過上好日子,誰當皇帝都要一樣,他們發現這位女真人的酋長比他們的主人耶律延禧強多了,至少能讓他們過上比較安定的生活。 因此阿骨打通過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得到了大部分遼國百姓的支持。 遼國連續丟失了東京和上京,半壁江山已被金國占領,而遼國的群臣非但不思進取,相反又發生了皇族內部的斗爭。此次遼國內斗的主題是皇太子之爭。 遼國老大耶律延禧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王,是趙昭容所生;次子晉王,是文妃所生;三子秦王、四子許王都是元妃所生,而這個元妃不是別人,正是遼國大jian臣蕭奉先的meimei。 由于遼國在對金作戰中屢戰屢敗,使遼國上下對目前的老大耶律延禧喪失了信心,因此就有某些好事者希望耶律延禧能早點退位養老,把要權力下放給年青人,或許遼國還有重新振作的希望。其實這是很好的想法,而在四個兒子當中,晉王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最強,是耶律延禧的最佳接班人,許多朝中大臣非常希望耶律延禧能選擇晉王作為遼國的接班人。 但是有人不希望如此,蕭奉先便是其中之一,因為晉王是文妃之子,向來和他不睦,一旦晉王繼位,將會對他和元妃非常不利。而秦王和許王是自己的親外甥,一旦是他們兩人繼位,那他蕭奉先一家就可以牢牢地把持住遼國的朝政。對于蕭奉先這種人來說,國家利益遠遠比不上自身的利益重要,正是由于他這種人的存在,才加速了遼國滅亡的步伐。 為了讓自己的親外甥秦王成為皇太子,蕭奉先又一次在遼國危難時刻挑起了皇室內部的斗爭。蕭奉先首先向晉王的母親文妃下了毒手。 文妃共有姐妹三人,文妃是老二,她jiejie嫁給了耶律撻曷里,她meimei嫁給了耶律余睹,他們倆人都是耶律延禧的左膀右臂,可以說文妃一家在遼國的地位與元妃一家不相上下。 要想除掉晉王,必須先除掉晉王背后的支持者,文妃家族的勢力。 有一次正逢文妃的jiejie和meimei在軍中相見互談家事,而這件事正好被蕭奉先知道了,他便來了個惡人先告狀,派手下心腹向耶律延禧告發,說是文妃一家包括耶律撻曷里、耶律余睹等人準備勾結駙馬蕭昱廢掉耶律延禧,另立晉王為遼國新皇帝。 耶律延禧似乎被阿骨打燒壞了腦子,對蕭奉先無中生有的謊言是百信不疑,于是文妃一家遭受了滅頂之災,文妃被賜死,耶律撻曷里和駙馬蕭昱被處死。 但蕭奉先的目的并沒有完全達到,耶律延禧放過了此次“謀反”的主角晉王,而且另一晉王派的重要人物耶律余睹還沒有“歸案”。(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