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
在蓋州之役脫穎而出的還有楊沂中。 楊沂中亦是楊業后人,不過是旁支,跟楊志、楊再興似是從未謀面,但楊家將這個金字招牌想必日后還有感召的可能。 楊沂中的祖父楊宗閔任永興軍路副總管,在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軍攻占永興軍時戰死,后謚忠介;其父楊震,任麟州建寧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十月,建寧寨陷,楊震與子楊居中、楊執中力戰沒,后謚恭毅。楊家一門忠烈,不僅表現在對遼國之戰,如果在加上在小商河戰死的楊再興,楊家為了大宋,在金國之戰也是忠貞慘烈至斯。而楊沂中本人為了大宋也大小二百余戰,身被五十余創。 楊沂中為楊震長子,他出生在代州崞縣,少年時候隨著父親移居到了麟州。他性格機敏,形貌偉岸,好讀書,力大絕人。當時社會風氣都是重文輕武,而他慨然說道:“大丈夫當以武功取富貴,焉用俯首為腐儒哉?!庇谑?,他學習孫吳兵法,練習騎射。宣和三年應募前往延安府,成為種師道手下一員小校,因有功績,被任為忠翊郎。 此次戰役中,作為低級軍官忠翊郎的楊沂中沒有機會表現他的將略,但他繼承自乃祖的武勇表現的淋漓盡致,殺一員威將、三員偏將和近百名賊兵,戰后迅速擢升三級。 在原來那段歷史楊沂中因和趙構關系好,紹興年間被賜名“存中”。他在靖康年間成為張俊的部將。楊沂中作戰勇猛,且頗知兵法,很快在張俊部將中脫穎而出。當時適逢張俊擔任趙構御營前軍統制,楊沂中的所作所為給趙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建炎年間是非常動蕩的四年,楊沂中無論在剿賊、平苗劉兵變還是抗金的明州阻擊戰都有上佳表現,幾乎每戰都是沖鋒在前,終于被高宗看中,執掌了宿衛親兵。楊沂中執掌御林軍后,不僅出色的完成了保衛工作,還經常協助其他將領與偽齊、金兵作戰。這樣到了紹興六年,高宗破天荒的將三衙(殿前司、步軍司、馬軍司)全部交給楊沂中掌管,顯示出對他的高度信任。楊沂中后來不再擔任三衙太尉后,趙構曰:“楊沂中之罷,朕不安寢者三夕?!?/br> 金人破盟后,楊沂中參與了著名的柘皋之戰,以長斧兵大破兀術的精銳騎兵。之后楊沂中一路官運亨通,執掌了中央軍政的大權,屹立不倒近二十年。 楊沂中的戰略偏于保守,比較注重防守,但戰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現十分勇猛。他協調能力強,善于處理與朝廷的關系,很適合擔任樞密使一類的職務。除此之外,楊沂中對軍械制造也頗有心得,曾發明馬皇弩,以補克敵弓之不足。 關于楊沂中這個人,最大的爭議估計就是他在岳飛案以及議和一事方面的表現了。楊沂中是岳云、張憲的監斬官,本人又是張俊的愛將,與趙構關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懷疑陷害岳飛一事他也有參與。另外,宋金議和后,由于秦檜的迫害,很多大將紛紛被調離現役,唯有楊沂中能執掌殿前司十數年而不倒,不得不讓人懷疑他與秦檜關系曖昧。 在楊沂中的一生中,有多個事實不容忽視:他曾多次制止同僚的殺俘行為,而此一行為在南宋將領中相當普遍,包括大名鼎鼎的韓世忠;楊沂中并不十分贊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針,曾強烈反對割讓戰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金國“還舊壤,損歲幣,復白溝之界”的基礎上與其談判;楊沂中愛才,曾維護李顯忠、董先等將領。 楊沂中不是秦檜、張俊之流的卑鄙小人,他之所以站在官方一邊,是因為他和張俊、趙構的親密關系以及當時局勢所限他在這個集團中的所作所為更多是“謀事”而不是“謀人”,宋史并沒有把他和張俊、劉光世歸入一類,似乎也說明了這一點??偟恼f來,楊沂中是一個比張俊更成功的政治軍人,他能在不觸動朝廷當權派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搞好軍隊建設。 盧俊義因為原來歷史上楊沂中跟張俊、趙構的投契而心生疑慮,便想將楊沂中寫在限制使用的白名單中,后來又一想不禁啞然失笑,現在張俊跟楊沂中尚是平級而趙構只不過是趙佶的一個不起眼的王子,只要自己舉措得當,壓制張俊,除去趙構,沒準楊沂中對自己也會像歷史上對趙構一樣忠誠,何況自己想重用楊家將,就要利用他們互相競爭的心理促其為自己盡忠,而不是限制他們的才干。盧俊義想到這里欣然將楊沂中寫入紅名單,同時早就入了紅名單的還有楊家的楊志和楊再興,隨后盧俊義又欣然在紅名單上添加了一個楊政。 楊政也是楊家旁系子孫,他年歲尚輕,僅比楊再興大上七歲,比楊志小了足有十歲。他的父親楊忠在抗擊西夏入侵中原時戰死,史載“崇寧三年,夏人舉國大入,父忠戰歿,政甫七歲,哀號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親者必忠于君,此兒其大吾門乎?’”后楊政深懷國恥家仇,于宣和年間應募入伍,初為弓箭手,便在此蓋州之役射殺兩員偏將,一舉從小卒升至承信郎,也從而進入盧俊義關注的范圍。 盧俊義依稀記得楊政在原來歷史上的英姿。在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二十七年間,楊政從南宋抗金名將吳玠部下效命,在秦隴一帶抗擊金人,吳部九戰九捷,有力遏制金兵南下進犯。在多次戰役中,楊政指揮若定,英勇善戰,沖鋒陷陣,屢立戰功,被升任為武顯郎。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五月,金軍大將沒立率軍從鳳翔,烏魯、折合和階州、成縣兵分兩路夾擊和尚原。楊政統精兵隨吳玠堅守陣地,調兵遣將,交替出戰。因此地山谷路狹石多,馬難行走,擅長騎兵作戰的金軍只好舍馬步戰。楊政乘機出兵掩殺,使金軍損兵折將大敗而退,金軍將領烏魯、折合丟盔棄甲,狼狽遁逃。同年十月,金兀術又親率大軍十萬,自寶雞而來。金軍采取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戰術,再次猛攻和尚原。楊政奉命率兵還擊,兩軍對壘時,即選拔力大善射士兵,利用強弓,輪流發射,很多金兵應弦而斃。戰斗中,楊政身先士卒,手持長刀大斧,沖入敵陣,左右砍殺,日戰數十回合。士卒以一當百,奮勇殺敵。同時,楊政用奇兵從傍沖殺,一舉切斷金軍糧道,并在險地埋伏勁旅,待金軍兵敗后退時,伏兵一躍而起,乘機砍殺。此一戰役,激戰三晝夜,金軍被殺一萬余人,金兀術也身中兩箭,化裝潛逃。和尚原戰役,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再次大敗金兵。生擒金兵萬戶及首領三百余人,俘獲士卒八百六十人。楊政以軍功,被提升為恭州刺史。 紹興二年三月,楊政再次和吳璘率部大敗金兵于方山原。紹興四年三月,金兀術、撒離合又率騎兵十萬,欲攻仙人關,取道入蜀。這時,楊政向吳玠建議:“仙人關,蜀之厄塞也,應當堅守,時而出奇擊之?!眳谦d采納了他的意見,并筑軍壘于關外防御。因敵多變而又jian詐,所以楊政采用了隨機應變戰術,他命士兵萬箭齊發,輪流射擊,矢如雨下,奮勇迎敵,連日百余戰。激戰中,金軍將帥督戰進攻更急。楊政又選精兵千余人走出山谷,截斷金兵增援,并乘敵不備,夜襲敵營,砍殺敵兵無數。又在四面山谷之中,點燃無數火把,擂動戰鼓,震天動地,喊殺助威。金軍不知虛實,驚恐亂陣,徹夜不寧,于是被迫逃遁。楊政以軍功顯赫,再次被任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環慶路經略安撫使。 紹興五年二月,楊政奉吳玠令,率師收復了秦州之后,整肅吏治,安撫居民,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為時人稱頌。紹興十年五月,金兀術又率大軍南犯。楊政又與統制楊從義合兵迎擊,大敗金兵于鳳翔城南,并在寶雞渭水上與金兵交鋒,七戰七捷,被任命為武當軍節度使。翌年九月,金軍將領胡藍、習不祝又集合步騎兵五萬來攻。楊政與吳璘、郭浩統兵迎戰于仙人原,金軍潰退。同年十月,楊政乘機走出和尚原,率軍夜襲隴州(今陜西隴縣),趨赴吳山。此一戰,大敗金兵于寶雞,并生擒金軍萬戶通檢。 楊政曾坐守漢中十八年,在抗金征戰的同時,關懷民間疾苦,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當時,漢江堤壩因受戰爭影響,年久失修,破壞嚴重,不僅農田失去灌溉之利,且屢遭水決之患,致使人民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他親自察看走訪,修筑漢江長堤防護,人民大受其惠,凡對民有利之事,不因軍事而廢。楊政起初為吳璘部下一員裨將,素對吳璘極為尊敬,唯命是從。他后來官高位顯,仍執門下之禮,益加恭順,從不以貴越禮,甚為時人稱頌。 從和尚原、仙人關二次大戰來看,吳氏兄弟成就大功多有賴于楊政,可見楊政之才。 楊志、楊再興、楊沂中、楊志,楊家將一門復興有望。盧俊義并不擔心“x家將”之類的世家將門尾大不掉,因為越是這樣以忠義自詡的將門越不能壞了忠義招牌,何況這四個人分屬于不同地域,彼此不同音信數十年,雖有楊家將之名也不過一盤散沙。(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