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
盧俊義之所以能順遂地勸服張繼先和羅璝擔任玄教護法天師,一來是趙佶當朝招搖撞騙的道士泛濫搞得道教是虛假繁榮,最后趙佶罷免道學后佛教甚囂塵上意圖凌辱道教,二來盧俊義構建的玄教教義里的積德行善除惡成仙的體系甚為嚴密,玄教四位主神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跟祖宗崇拜完美結合起來,使得中國古典神話傳說和道教神仙體系也完美對接,另外那個天國的情景也吸引住了他們,所以他們才義無反顧地愿意做玄教護法天師。這兩位都算到自己大限將近,十年之內的大劫逃不過去,趁沒死之前替道家做一件大事,也好為這一百多年的人生畫個圓滿的句號。 盧俊義煞有介事地算了算他們升天后會在天國在什么位置,裝做算得很辛苦,道:“你們的前一百多年行善除惡偏少,修煉偏多,修煉積攢的功德分是具體行善積德的一半,所以導致你們實際功德分偏低,不過你們年歲是一般人的二三倍,導致你們的功德分比一般賢人稍高一些。如果這最后十年你們能夠盡心竭力協助我統一儒道,除去佛教,成就天道玄教,善莫大焉,必能在天國更升上一級?,F在的您們如果上了天國,會是九品天圣,但十年后你們升入天國,便會是九品人仙,人仙亦稱散仙,你們便可與史上呂洞賓、漢鐘離等人同儕,便可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 這兩位高人被盧俊義一通忽悠,喜笑顏開,他們自是能算到盧俊義是八百多年后來的,但完全算不到關于神的蹤跡,因為盧俊義說:“凡人不能窺得神跡,除非神想要他看到?!?/br> 盧俊義還慫恿兩位高人將自己修煉之法中較為簡單的傳授給玄教道士們,讓他們修煉后變得長壽,可以在凡間多為玄教普及多做事情。在盧俊義忽悠的功德分里,為所謂天道玄教的發展出力和對四位主神后裔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出力的人所獲取的功德分最高,所以不怕犧牲前往敵區弘揚玄教的大有人在,如此一來,便會在最短時間內讓全民都接受盧俊義精神、意志、思想的影響。只有在精神信仰上引導了一個民族,才能帶領這個民族走向富強。 盧俊義的實踐終會證明,中華民族不必完全西化,可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能走向富強,雖然玄教的殼子有些仿照基督教,但玄教的靈魂、玄教的意圖都是中華民族的,勸人向善又勸人除惡又不為了宗教發展放棄原則的宗教才是真正好的宗教。 在龍虎山之前,公孫勝跟隨禁衛軍征服了潤州境內的茅山,龍虎山之后,又征服了鉛山縣境內的葛仙山,在隨后的數年內,公孫勝等人跟隨齊國大軍,帶著宗教事務總署的人踏遍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名山大川,一統道教,鏟除佛教和其他宗教,終于為中華民族打造出一個陽剛、向上、健康、奮發、自然、為善、為民、為國、不忘祖先、捍衛民族的大宗教。 與此同時,軍隊攻城拔寨的速度也不放慢,方百花的大軍攻占了龍虎山以后,派駐了一千人協助宗教事務總署的人為龍虎宗更換神像和旗幟,龍虎宗從此不再提起,天下只有一個宗教,就是玄教,天下從此之后只有一個派,那就是玄教的天道宗。 方百花的大軍不費吹灰之力攻占了信州鉛山,但攻占鉛山的一路上,方百花小心翼翼,因為這里有盧俊義明令禁止不準破壞的東西。鉛山縣境內陳坊、鵝湖、天柱山等地自唐代開始以造紙、販紙為基業,其中以千年紙都石塘鎮為著。石塘的關山紙因其制造工藝復雜,“措手七十二,一紙方蕩成”,并且紙質極佳,被譽為“品重洛陽”,是京城御用之品。鉛山是紙中珍品連四紙的原產地,連四紙紙質潔白瑩輝,細嫩綿密,平整柔韌,有隱約簾紋,防蟲耐熱,永不變色,素有“壽紙千年”之稱,中國許多鴻篇巨著、名貴典籍多采用連四紙,許多字畫、印譜、拓本等也都依托它得以傳世;書畫名家、文人sao客以能得到皇上御賜的鉛山正品連四紙為榮。所以鉛山連四紙也一并列入等同于景德鎮瓷器的保護工藝,盧俊義才不想因為自己燃起的戰火將那么多珍貴文物尤其是非物質遺產保護級別的工藝給毀掉,這樣的名單很長,幾乎每個州縣都有一到兩種,搞得最后盧俊義都不想列了,傳諭下去:“所有諸如此類的文物都必須保護好,盡量不要毀壞歷史文物、書冊典籍、傳統工藝等有價值的物品,保護好工匠?!北R俊義沒有頒布命令之前萬事都可商量,頒布下去只能無條件服從,所以雖然方百花和第七軍的相當一部分軍官是大老粗不識字不理解這個命令,也只能竭力服從。 在鉛山縣的黃崗山上筑造了要塞后,方百花遵照盧俊義的軍令,暫緩進入福建的計劃,轉攻信州東邊的衢州。衢州是明教較早開發的信地之一,明教在這里發展了幾十年,基礎非常雄厚,雖然遭受童貫大軍殘酷鎮壓,也還有十幾萬殘存的明教信徒。百花公主帶兵來此,依然是應者云集,不但彌補了之前戰斗損員,還又額外擴編了一個禁衛師,由明教將領貝應夔帶領,至于地方的警衛軍也是很快滿了名額。衢州的江山、常山、開化、龍游諸縣也都在明教教徒里應外合之下迅速拿下。 攻占衢州后,下一站就是明教教徒們的圣地和黯然傷神之地,睦州。 雖然童貫官軍瘋狂鎮壓,但明教在此傳教深入人心,明教如離離原上草,方百花帶著齊軍來到如春風吹拂,使得他們復生。睦州的分水、桐廬、遂安、清溪等地潛伏起來的明教教徒紛紛呢揭竿而起響應方百花大軍的到來,關勝軍跟方百花軍在清溪會師,自此蘇浙地區的征伐戰爭告一段落,隨后就是平定惡霸地主的叛亂,等蘇浙局勢平靜下來,這兩支陸軍就會迎來新的使命,前去攻打福建和江西等地,不過那是一二年后的事情了。 一路南下打下這么多州縣,如果讓目不識丁的方百花去主持整頓地方政務,怕要累死她也搞不清楚狀況,幸好齊軍內的編制時各司其職,地方的軍政編制、政治宣傳、輕度土改等一系列事情自有富有經驗的各級參軍負責,方百花這些將領只管招兵編制和訓練。 在攻打淮西和蘇浙等地時,每一路人馬在攻占每個縣城后根據那里的繁華程度放上一千或二千人馬,在州府駐所一般放上二千或四千人馬,有富有經驗的團級參軍帶領,這些駐兵的任務是做例行發展公事,即政治宣傳、從村開始進行軍政編制、做輕度土地改革。而軍隊缺員的要在當地補齊,招起來的新兵一開始只做輜重兵之類的,隨后根據訓練經歷和戰斗經驗再慢慢轉為戰斗兵,所以他們每到一個縣城都要做一次整頓,不過齊軍都形成了一整套的整編程序,按著流程走,也不是很耗費時間。那些完成地方任務將地方防務交給地方警衛軍的禁衛軍人馬日后將前去新的禁衛部隊或警衛軍部隊擔任基層軍官職位,他們在實踐中受到鍛煉后,有些甚至可以棄武從文安排在當地復員做行政職位。 關勝、方百花他們在蘇浙這明教舊地征討,之所以那般容易,有賴于潛伏起來的明教信徒的配合,而他們攻城拔寨后略有損失也能很快恢復,也多虧明教信徒的參加。 如此算來,王寅和方百花這兩支軍隊中大部分是明教信徒,而關勝軍中有一小部分也是明教信徒,這樣如何不讓盧俊義忌憚,萬一明教信徒為了明教的利益在他的地盤再度造反。 一方面,盧俊義敕令情報總署安插在軍隊內部的特工密切留意明教將領,如有那位將領有謀反自立的傾向即可稟報給盧俊義并予以捉拿或就地正法。因盧俊義將方杰任命為陸軍第一軍副軍長,牢牢地將此人控制在身邊,其他明教教徒投鼠忌器而不敢妄動。 另外一方面盧俊義將明教的部分教義也吸收進玄教的教義里面,如提倡節儉,同黨相親,通財互助,追求光明、善良、儉樸、友愛,至于那些拜日月以為真佛、不會賓客、禁斷葷酒、死則裸葬的讓中土人難以接受的就讓明教人繼續玩吧,這樣只會信徒越來越少,大部分信徒還是沖著光明、善良、儉樸,尤其是沖著通財互助而去的,既然教義更加完善合乎人性的玄教就有了,何必再去信你這個明教。 另外盧俊義只支持玄教傳教,明教傳教就靠那些殘部。沒有政府的支持,光靠方杰和方百花這些空有勇力卻無智慧和蠱惑力的明教高層無力重振明教,只會看著明教信徒越來越少。根據盧俊義的敕令,信徒可以改信玄教,明教不得干涉,慢慢地明教信徒越來越少,尤其是經張繼先和羅璝兩個高人的現身說法和道法傳授利誘之下,大部分明教將領都改信了玄教,最后只剩下方百花和方杰二人萬般無奈之下最后也放棄了明教的信仰,轉而信奉了玄教。原來的明教信徒有三百多萬人,經童貫鎮壓,只剩下了不到一百萬人,再過五年,只剩下十萬人,再過五年,明教已經成為了歷史,畢竟后來眾人都知道它是異族宗教,按照玄教的教義,信奉異族宗教者永遠沒有機會入天國,只有下地獄的份,除非改信玄教。(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