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
此時的倭國百姓,苦不堪言。有一首詩形象地反應了當時的情況:矮屋四傾頹,稻鋪濕地眠,妻兒伏腳下,父母偎枕邊,舉家無大小,鳴咽復長嘆。灶頭無煙火,鍋上蛛網懸,忍饑已多日,不復憶三餐,聲微細如線,力竭軟如棉。災禍不單行,沸油澆烈焰,里長氣洶洶,吆喝在房前,手執笞杖來,催逼田稅錢。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倭國《律令》規定,庶民,六歲以上的男子,每人可分得三畝耕地,女子成年,每人可分得兩畝耕地,若為朝廷或私人的奴婢,每人可分得一畝耕地。此耕地(口分田)不許拒絕,禁止棄耕。每畝田收獲約為五斗,田租、庸(京都之民每年為朝廷勞役數日,外地之民則交納布匹以代替)、調(每年上繳朝廷的地方特產和手工業品)三種租稅折合成米,相當于畝產的三成,再加上兵役、雜役、雇役等等強制性勞役,如若不去,交納勞役費又去掉兩成收獲,以及國司的層層剝削去掉二三成,庶民生活負擔繁重,常常在春耕前已食盡稻種。 天皇、退位的上皇、其他皇族、中央貴族、地方豪族、寺院、神社,各方勢力或多或少都侵占口分田(按人口劃撥)、位田(按身份世襲)、職田(按官職分配,任期滿后回歸國家)、功田(按功績下賜),將良田上報為荒地,充作私有地,或掛在神社和寺院的名下,開墾、經營莊園,逃避甚至拒絕賦稅,這是所有人都默認的斂財途徑,是他們保證象征自己身份的奢侈生活得以繼續的根本,朝野上下,這種狀況根深蒂固。 倭國本就地少,再加上上述越演越烈的土地兼并,留給那些自耕農的僅有一二畝地,而幾乎所有的賦稅都壓在這些可憐的自耕農身上,奄奄一息。 此時盧俊義派去日本臥底的一百多名混血特工中有一些便隱藏在這些自耕農之中。盧俊義看倭國兩大勢力正在鏖戰,便密令這些特工帶頭揭竿而起,避實擊虛,攻打那些貴族因武士傾巢出動而空虛的莊園。盧俊義還秘密運送了一些武器給這些倭國農民武裝,讓他們盡量將倭國鬧得更亂。與此同時,剛被倭國人涉足的蝦夷島(日后的北海道)上的蝦夷人見倭國大亂,也乘勢而起,反抗倭國人的占領。 白河法皇總覺得有些不對勁,這場戰爭似乎是被什么人cao縱了一般,原本像溫水青蛙一樣乖乖挨宰待斃的藤原氏像是受了什么刺激,悍然就向京都攻來,幸好他手下僧兵眾多,依附于他的武士大族平氏反應夠快,不然京都就難保。他并不知道源氏和藤原氏的兒子被人冒用他的名字給暗害了,亦不知道那個神秘的第三方勢力早就派出了一百多名特工潛伏在倭國一直在鼓吹游說那些反對白河法皇院政的舊貴族起兵造反。 白河想派人前去跟藤原氏議和,他還妄想有一天侵略高麗乃至宋國,不想這么早白白地將倭人的元氣在內戰中耗盡,但他發現他派出的使者毫無意外地被剁掉了四肢,挖出了眼睛,耳朵了灌了銅雙目失聰,喉嚨里灌了硫酸并且割去了舌頭,變成了一個彘人,然后綁在馬匹上回來了。白河勃然大怒:“藤原老賊辱我太甚,此仇不共戴天!”當毫不知情的藤原忠實因隱隱感覺有人在cao縱這場戰爭,他也想到了議和,便派出使者前去京都拜見白河。那倒霉的使者來到京都后,連一句話廢話都沒說,就被白河法皇同樣炮制成了彘人,捆到馬背上趕回了大津。自此,法皇白河和外戚藤原的仇怨已無法消解,而依附于他們的兩大武士集團源氏和平氏因多年前的恩恩怨怨本就不愿消逝了仇怨,這些怨仇加劇了倭國的內戰。 與此同時,白河和藤原兩邊的細作都仿佛如有神助,非常容易地,而且不斷地得到對方詳盡具體的軍事情報,并從中看到兵力部署的漏洞。兩軍在琵琶湖兩岸對峙了一個月后,藤原忠實的外甥藤原復自告奮勇潛入白河法皇的軍中,打探到白河法皇的兵力部署情況,返回藤原軍中,便獻上了中華三國后期陸遜火燒劉備之計。當晚,藤原忠實傾盡全軍,縱起大火,乘著越來越強的一股北風,將安營扎寨在湖邊荒草間的白河軍燒得狼狽不堪,藤原忠實領兵掩殺,一役即殺死白河軍十萬余人。白河軍只得退回京都,負隅頑抗。 藤原忠實的人馬乘勢圍攻京都,卻并不足以攻破京都。便只是圍困,這樣又過了一個月,藤原忠實得知領地莊園遭到農民軍的攻打,便領兵回師?;貛熗局袇s遭到平正盛十五萬軍隊的伏擊,原來平正盛預先知道藤原忠實要撤兵,便從京都南門繞路大阪,然后再繞到琵琶湖附近的山谷,給藤原忠實當頭一棒。藤原忠實在伏擊中死傷了四五萬人,收拾殘兵,回到領地,卻發現農民軍已經聞風逃竄。 既然已經撕破了臉,就干到底,藤原忠實留下自己深為信任屢立戰功的外甥藤原復留守領地,并派了源雅實的外甥源峰協助藤原復提防農民軍,他則帶著再度招募擴大的三十萬軍隊前去攻打京都。沒有藤原復和源峰二人從中配合白河軍中的臥底,再加上平正盛是一代名將,藤原忠實和源雅實的軍事才能甚是平庸,一時之間屢戰屢敗,節節敗退,損兵折將,六個月后,他們的三十萬大軍縮水到了十萬人,狼狽退回了源氏的領地關東鐮倉。而白河的人馬也損失了將近十萬人,也暫時龜縮在京都一帶休養生息。 而這個時候,已經是宋宣和元年八月,盧俊義已經將高麗全境占領,而征戰了一年多的主力禁衛軍也已經歇息了三個月,盧俊義面對倭國的戰策跟高麗差別很大,少不得要讓二戰歷史顛倒過來飾演。那需要的人馬要比高麗戰場上多些,便又將留守山東的五萬禁衛陸軍也調到了濟州島。又將李俊海軍第二軍和孫立海軍第一軍兩個軍中各調來四個師,只留下一個師防守渤海灣和鯨海上的諸多島嶼,同時將盧俊游的海軍第三軍調來二個師??偣捕f禁衛陸軍和十萬禁衛海軍前來攻打倭國。盧俊義本來想從那些高麗人中挑選出十萬人,讓高麗人跟倭國人消耗,避免漢人過多的犧牲,后來想到讓高麗人參與軍事之中,萬一有人想復辟如何是好,還是先讓他們做農民和礦工幾十年吧。 而在這個時候,束手無措卻不愿坐以待斃的藤原忠實派藤原復前去向盧俊義求援。盧俊義早就預料到這一天的到來,提前就從山東萊蕪的火炮場里拖來了二百尊火炮。既然征調了這么多人馬前來攻打倭國致使山東和蘇北一帶防守空虛,就必須速戰速決,趕快解決倭國的問題。如果童貫快速解決了方臘,不去打田虎和王慶,轉頭打齊國,則大事不諧。 盧俊義兵分兩路,一路十二萬陸軍和六萬海軍,有他自己親自率領,前去跟藤原忠實的軍隊匯合,從倭國本州島北部向南攻打;另外一路有八萬陸軍和四萬海軍,由神機軍師朱武率領,前去跟倭國那些農民軍在本州島南部匯合。兩路會師京都,準備一舉殲滅白河。 倭國執政關白藤原忠實滿懷感激地迎來他心目中的大宋皇軍,不,大宋天軍。藤原忠實看到了宋軍的精良武器、嚴正軍紀、強悍軍容,每一個宋軍戰士都是龍精虎猛、彪悍英武,并不是自己那些矬子士兵所能比擬的,恐怕是十個倭兵都抵不過一個宋兵。藤原忠實原本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對強橫跋扈的盧俊義,但跟著盧俊義檢閱了宋軍之后,就變得畏畏縮縮。 盧俊義看也不看藤原忠實,將一份合約扔在藤原忠實面前。藤原忠實拿到手中一看,合約封面赫然寫著:二十一條。這個“二十一條”要求的內容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關于四國島問題,共四條,要求倭國租借四國島給宋國,租借期限是一百年,租借費用為白銀一兩,撤走倭國在四國島的一切駐軍;第二部分,關于倭國本州島,共七條,要求承認宋國在倭國本州島的一切特殊權利,宋人有居住、購地、經營工商農業、開礦等特權,琵琶湖、富士山均租借給宋國,租期一百年;第三部分共兩條,要求把石見銀山改為宋倭合辦,倭國不得自行處理,附近礦山不準宋國以外之人開采;第四部分一條,要求所有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只能租給宋國;第五部分,共六條,要求倭國必須和只能聘用宋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宋倭聯合開采的礦山必須使用宋人做監工;將倭國本州島所有道路修筑權都讓與宋國;宋國在倭國本州有開礦、建筑海港、船廠及筑路的優先權;第六部分,只一條,最關鍵,倭國的軍隊必須有宋國將領統一指揮。 為了想徹底地絆倒白河法皇,為了自己藤原氏能夠統治倭國,藤原忠實思索良久,不得不成了倭國的袁世凱和汪精衛,簽下了屈辱的二十一條。 倭國那些農民軍在他們心懷叵測的首領帶領下,都被盧俊義驅馳著做了宋軍的前鋒。 征戰倭國的過程中,盧俊義不禁升起了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好像二戰時期又來了,不同的是,角色做了調換。(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