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
既然提起了完顏阿骨打,盧俊義便想起了他和他的后裔們干的好事,滿清做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金華大屠殺、廣州大屠殺等幾百個屠城事件,文字獄、罷黜火器、阻礙科技文化發展導致二百多年沒出一個科技文化成果、培養奴才文化、簽訂數千條不平等條約、割地數百萬公里、賠銀數億兩,哎,滿清對整個中華民族造的孽可以寫成成千上萬本書,可以寫滿成就一個四庫全書,有些老賊再怎么翻案都翻不過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所謂沒有一個昏君個個都是英明神武的十二帝辮子王朝啊,你們沒有機會誕生了。哼哼,剃發令,盧俊義準備日后推行蓄發令,女真人如果不蓄發殺無赦。 除了靖康之恥外,盧俊義還深深地記得下列事件:宋金同盟伐遼,根據宋金盟約,滅遼后,金國應該將燕云之地六州歸還宋??墒?,阿骨打早把燕地的金帛、豪族、工匠、民戶席卷擄掠一空,宋朝所得的僅是空城赤地而已。 盧俊義再看看匈奴、鮮卑、突厥、黨項、契丹、女真、蒙古、滿等曾侵略奴役過漢族的游牧民族,還有高麗、東瀛、吐蕃、安南等sao擾侵略過漢族的齷齪小族,發現他們除了兇殘沒人性之外,還有卑鄙狡詐、不講信用的天性,畏威不懷德、欺軟怕硬同樣也是他們共有的天性。相比之下,漢族簡直是世界上對外族最好的民族,但是亂世好人最難做,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民族的生存,好人還是留給別人做吧。 對待這些陰險狡詐、背信棄義、忘恩負義、沒有人性羞恥的民族,盧俊義倡導建立的漢族精神應該是以直報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且還要加倍報復。 盧俊義對蘇聯的斯大林一直存有很壞的印象,但是這個人的一個命令讓盧俊義很生贊賞:屠殺女英雄卓婭的德國某團所有人員一律不留活口,拿那一個團為英雄雪恥。 在中國,可能除了漢武帝,其他帝王那里,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出現,他們信奉仁義之道,相信人族和畜生族是有友誼的,某些帝王比如朱元璋等還曾說過沒有蒙元就沒有他們所以就不愿意對蒙元趕盡殺絕。伊索寓言里農夫與蛇的故事至今讀來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中國寓言里也有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這兩個故事交相輝映,反映了真正的智者是怎么看待人和畜生的關系,那些英明神武的帝王竟然無視之。不敢雪恥報仇的民族是怯懦可憐的民族,不敢或者不愿報仇雪恥的民族領袖是不配做領袖的,可中國歷代這樣的帝王太多了。 有一次很偉大的對外抗敵戰爭,我們犧牲了幾千萬人,許多英雄都白白犧牲了,我們不僅沒有要對方血債血償,連戰爭賠償都放棄了,而且是領導中國的兩大政治勢力的領導人全部都放棄,身為國民身為漢族人,是何等的悲哀。也許有某個雜種國家在后面替那個畜生國家聲援,我們怪錯了領袖,但如果我們一直堅持,那個雜種國家敢為了一個戰敗國而得罪一個戰勝國嗎?儒家思想,該死的儒家思想,左右了兩個偉人的判斷,讓他們做出了讓他們蒙羞的決定?,F在看看吧,如果當時中國索要了戰爭賠款,那個畜生島國根本不可能發展這么快,不可能這么快又騎在中國頭上拉屎。 盧俊義穿越到宋代,他根本不可能按照當時的情況去看那些異族。有了北宋末、南宋末、明末、蒙元、滿清的歷史教訓,他怎么可能對女真(同時是滿清的祖先)、蒙古會掉以輕心;有了清末、民國和現代的歷史教訓和親身體驗,他怎么可能對歐洲、東瀛、高麗、安南、天竺友好起來?支持他奮斗下去的除了個人的野心之外,更多的是一種歷史使命感,剩下的就是沒有被現代平淡生活消磨掉的血性。 自宋以后,華夏民族開始走下坡路,一兩個三流國家,竟打得當時世界大國宋朝丟掉半壁江山。宋朝開國后采取文官制,以后的各朝代也分分效仿,也造成了華夏民族差點被異族滅國。自那以后華夏民族失去了我們祖輩犯我漢者其遠必誅的勇氣。 文人當政是華夏民族的衰敗的開始,因為文人沒有血性,誤國誤民,崇洋媚外。文人發展經濟文化有可取之處,其它的也就一般了。古人云:百無一用書生。后世有些狗學者還說什么中國人對日本人有偏見,是教育的結果。盧俊義想起后世,那么多的精英學者的所謂普世民主等賣國言論。想想當年小日本,區區一島國,居然能橫暴中國多年!這是最好例證,漢jian、偽軍,這些日本人的走狗不都是中國人嗎?以后也是如此,崇洋媚外,對自己的同胞,恨不得騎在人家脖子上,對待老外好像見親爹。這樣的畜生層出不窮! 而且不單單是對待民族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對待身邊問題也能看出。 一個暴徒在自己妻子的身上砍了七十八刀,圍觀者數十人,沒有一個上前相救--其中有當地的司法局長! 一個研究生被四個流氓追打,跳河致死,圍觀者無人報警無人營救! 一個持刀的歹徒在公共汽車上強jian多人,一切順順當當,車上有被強jian者的成年親兄弟! 類似的報道還見過不少,光聽說的就有很多。在這樣的事實面前還能夠說什么?暴徒、歹徒、流氓之不可救藥我們已經沒有什么可說的了,這些東西天不怕地不怕,上帝都管不著他們??墒悄切┦芎φ叩挠H人、鄰居、圍觀者在干什么?在這些事件里,中國人被分成三類人:罪犯、受害人、看客。 美國傳教士明恩溥的名著《中國人的素質》中有一章專談中國人缺乏同情心,他說:‘中國人對別人所受痛苦所表現出來的冷漠,任何別的文明國家都無法望其項背?!@本書寫于清末,過了一百多年,中國還是沒有改變,中國人還是沒有改變。魯迅先生寫《藥》,寫《阿q正傳》,分析這種無血性的民族性早已成為經典,但是經典往往意味著名氣大,讀的人少,明理而后行者當然也就更少。 魯迅的分析具有直觀的洞察和深刻,但是沒有指出國人民族性中這些徹骨的萎縮到底是因為什么。是什么造成了國人如此沒有血性,像行尸走rou一樣地蠅營狗茍,靈魂死絕,毫無生氣?是什么造成了中國人在歷史上經歷了那么慘烈的幾千年,可是教科書里只讓人記住那些微不足道的輝煌,而不敢正視先祖和自己犯下的罪孽? 一個民族不敢回頭凝視、省視、審視自己的罪惡,這種罪惡就會成為家常便飯,成為歷史的癲癇。這個民族有個被尊奉的圣人叫孔丘,他教導門徒時發明了避諱,所謂‘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他寫歷史也就用上了這個發明,為魯國諱,于是諱來諱去,真相就被諱光了,可以不講理,只要有諱就可以不講,中國人不再求真,只求安,不少人常常誤以為中國傳統追求和諧,那都是寫紙上當不得真的,中國人真正求的只是安穩,為尊者、賢者、親者諱,就可以讓他們逍遙理外,讓他們這些權勢者安全地侵害弱勢者了。 都說中國人的冷漠、無血性是因為奴性重,奴性重則是因為專制傳統太深厚,這也只是皮相之見。因為我們更要問的是為什么中國人專制傳統那么深厚?因為中國人不求真,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才是中國人一切問題的總病根。沒有信仰就不會生發出追求自由的信念,不求真就不會較真,不會較真,沒有自由理念,那就只有一條路,被強權者奴役,周而復始,循環往復,中國人在奴役中生生死死,沒有生命的川流,只有一灘死水。因為沒有信仰所以被奴役;因為沒有信仰,所以被奴役后無法翻身。在奴役中生存的人,不存在真正有尊嚴的生活,因此一切事情都只有和稀泥,說穿了就是不講理,最多講點禮!講點面子,追求有尊嚴的生活是人性的本能,這面子就是在奴役中生存的人無法獲得真正的自尊后的變種怪胎,于是它就成了一個虛假的尊嚴,一個假冒偽劣的尊嚴,侵蝕民族性中最後的奴役避難所,并且成為專制的維護者。沒有了信仰依托的禮,至多也就是個面子的代名詞,于是禮就變成繁文縟節,毫無生氣專門把活人變死人的枷鎖。沒有信仰的人、沒有自由信念的人是難以擺脫這些羈絆的,在巨大的強力面前他們不可能有反叛的勇氣,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反叛什么,這種沒有靈魂的生存天長日久隨著文化血液彌漫到絕大多數國人身上,于是最后國人身上留下的不再是血性而是奴性,在一切強力面前的下跪,無論官方的還是民間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