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逃不掉
第44章 逃不掉 這聲音一聽就讓人頭皮發麻,聽過一遍恐怕這一輩子也忘不了,正是大群蜈蚣的跑動。上次在林中見識過它們的厲害。 此時大家已如驚弓之鳥,撒跑便往回跑,剛進密室,便見其余六條通道中均已開始往外竄蜈蚣,唯獨有聲音的里面分外安靜,不及多想,一頭便沖了進去。 墓道的盡頭是一道變了形的漆黑的生鐵門,鐵門上一塊巨石,墓道上方似乎發生了坍塌,巨石斜壓在鐵門上。 鐵門右側的墓墻上,還有一個不大的洞口,剛好夠人鉆時去,聽著后面愈開愈近的蜈蚣群,大家未敢停頓便魚貫而入。 見旁邊有一物,未及多看拽過來把洞口堵住了,待光線轉過來,大伙“啊”的一聲向后樂開數步。 原來是一具全身泛著厚厚尸臘的古尸,若在平常也沒什么,可這突然呈現在眼前,沒一點心理準備,多少還是被嚇了一下。 待將豁口封好后,才得以看看這間墓室,只看了一眼,心就緊張的開始抽筋,眼前一陣發黑,心里不住的打怵。 手電掃過的地方橫七豎八的躺著數十具尸體,個個如活人一般,栩栩如生,臉上均結滿了一層厚厚的泛著油光的淡黃色尸臘。 所謂尸臘,是尸體分解過程中溶出的蠟質物質,這種物質包被尸身形成保護層,使尸體變的不易腐爛。 在水中的尸體則以吃水線為分界形成尸臘,當然尸臘現象只有在高度潮濕的地方容易形成。 這盆地中近于雨林氣候,年降水量估計至少也有一千五百毫米,少部分隨河水流入地下暗河,大部分滲入地下,排水系統稍微不好,墓室之中便會形成積水。 看這墓室中積水量顯然已經很久未能排水,只能靠滲入更下面的土壤中。 除了一具具僵尸,更讓我不解的是墓室中密密的方柱,這間墓室呈環形,從彎曲的弧度上估計周長要有六百米以上,寬不到二十米。 方柱排了兩圈,但從方柱的徑高比來看,卻不單單是用來支持墓頂的,墓室原來就不過三米高,方柱的邊長卻有五六米,整個空間幾乎都被石方柱占滿。 更為離奇的是方柱的每個側面都在離地一米高的地方開了一個小門,也就剛能容一個胖點的人鉆進去。 其中一側的小門下還開了一個大些的門。另一面的側墻下還放著一個類似于風箱的木箱。 方柱間的過道里還放著許多輛類似醫院的床車的木車,都是用普通木料做成,由于年代久遠,再加上此地高度潮濕,基本都已腐敗漚爛,輕輕一碰即會散架。 一切的事物都顯出一種莫名詭異離奇,至從一進來便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恐懼感。 “這些人也受了強烈的輻射,十指基本都已彎曲變形,而且……而且還服過毒!”文靜一邊擺弄著地上的尸體一面說道。 耗子嘟囔著:“媽的,這小門里是什么東西?” 說著,握著鏟把向小門搗去。 “嘭”的一聲,兩扇小門被同時撞了進去,幾個人忙湊過去窺視,只覺門內散出一股臭氣,惡心的我差點吐出來。 小門里面是一小間磚室,四周墻壁都是黑色的,墻壁上還結滿了一層黑油。在磚室的角落里還有一個向上的方形通道,如人的腰般粗細。給人的感覺,這整個就是一大型灶臺。 我拿過耗子的工兵鏟將下面那道門撞了開,由于力道太猛,立刻從門內飛出一些灰狀物,嗆的大伙一陣猛咳。 待塵埃落定,才看清里除了一堆灰別無它物,耗子笑道:“咳!原來是個大灶臺,想來也是為建墓的民夫作飯用的?!?/br> 才讓道:“這么多大鍋臺,得有多少民夫??!” 文靜道:“古代人科技落后,要想建大型工程,惟靠人多不能解決,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甚至愈百萬的都有,像埃及胡夫金字塔建造時,共動用了十萬人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再說中國的秦皇陵,曾動用了七十多萬人,花了三十九年的時間?!?/br> “七十多萬人,真的嗎?”眾人聽的都是一愣,耗子忍不住問道。 我說:“據史料確是這樣,《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說:‘始皇即位初,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怪徒藏滿之?!?/br> 耗子拍腿大罵道:“他媽的,這些皇帝老兒,生前貪圖享樂,大興土木,攪的老百興痛苦不堪,死后還不積點陰德。不過風水輪流轉,這老兒現在落到我的手里,周某人一定給他攪個天翻地覆,死無全尸,值錢的東西一件不給他老兒留下!” 耗子這話立刻引起了共鳴,騰子拍腿道:“這話說的有點道理!”木頭也嗯了聲。幾人一提到劫富濟貧之事,頗為興奮,談的甚是歡暢。 至于他們在談什么,我沒在意,只是一門心思的在琢磨,這墓室里的石方柱。 這倒底是不是用來燒火的灶臺,若果真是的話,那鍋放哪兒呢,有灶無鍋猶巧婦無米,灶再好又有甚用。 難道這磚室的凹底就是灶臺的鍋?如此一想,我忙探到磚室內,用軍刀刮去凹頂上的黑油,雖然年代已經十分久遠,但仍十分粘滑。 不禁暗自納悶,我見過的鍋底都是一層黑灰,從沒聽說鍋底下結了一層油的,如此一來,我開始覺得大家的判斷可能有誤,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灶臺。 正待我想著不是灶臺能是什么東西時,“?!钡囊宦暣嘁?,是軍刀和凹頂撞擊發出的,凹頂是銅的!這竟還真是灶臺,可這是哪來的煙油呢? “齊先生,你在干什么?”正是文靜,可能是剛才軍刀和銅頂發出的響聲,把她吸引了過來。 我回頭看了眼,耗子幾人也跟了過來,便拿出帶著煙油的軍刀說:“幾位有誰見過鍋底下結了層油的?” 耗子一拍腦門:“對呀!哪有鍋底下結油的,就是有也早讓火燒干凈了!” 文靜接過軍刀,用手沾了點拈了拈了說:“確實是油!” 說著便蹲下身去扒灶底的灰,灰堆中似乎有些未燒完的東西,待文靜扒出來時,不禁嚇得“啊”的一聲,大伙也不禁心頭猛然一顫,竟是一只未燒完的人手,手指前端燒的已露出白骨,甚是恐怖駭人。 傾刻間一個念頭在腦中閃了一下,我抓過耗子的工兵鏟將灶底的灰都扒了出來,如墳頭大小的灰堆中,埋著許多人體的殘余組織,滿當當鋪了一地。 才讓吞吞吐吐道:“這……這大鍋都……都是燒的人?” 我一時也不敢相信這密密麻麻的灶臺竟是一個個的焚尸爐,其他人也是個個面如死灰,驚恐之色現于顏表。 過了許久,大家才緩過神來,耗子道:“這……這赤烏子在天宮下建這么多焚尸爐干什么用?” 文靜若有所思道:“這或許是古代一種葬禮。古代的風水家認為,長埋于地下而不腐的尸體,是吸納了地脈中的龍氣所致,所以每一具不腐的尸體都是龍氣凝聚的化身,而尸體燃燒后的煙塵中便含有龍氣?!?/br> 此種說法也是自三晉時期才流傳開的,因此許多風水家、封棺師,創出了一種馭龍化仙的成仙之法,其實就是將僵尸,靈芝、何首烏、赤青草等煉丹用材料混在一起焚燒,用焚燒時冒出的濃煙來熏墓主的棺木,此謂之龍氣護身或龍袍加身,又謂之馭龍。若只是焚尸產生的煙霧只能稱之為死龍,只有混入靈芝等靈藥的仙氣之后才能成為活龍,此又謂之畫龍點睛?!?/br> 此種說法,我在《風水擒龍八經秘語》中也曾見過,往往有過這種葬禮的的地方,方圓數百里內,棺中無尸骨,舉目無親人。遇到大量使用的時候,一時間又找不齊,便會以活人來替。此種葬法極無人道,過于卑劣,為害甚重,所以在唐初便已被廢除。 俗話說的好,‘不知者不怪,無知者無懼’,此刻再看到這座座石方柱,竟都如鎖魂塔一般,甚至能聽到無數冤魂在里面痛哭嚎叫。不知誰說了句:“怎么聽不到那種聲音啦?”經他這么一提醒,我才意識到,自從我們一進了這密室之后就再沒聽到過那種聲音,難道果真是鬼魂所為?以前可沒少聽過火葬廠旁發生鬼怪的靈異故事,在這地下火葬廠里又伴著這么多未腐爛的僵尸,難免會讓人往鬼魂作崇方面想。果真才讓戰戰兢兢道:“這里面不會有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