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長子 第59節
弘暉的嗓音微啞, “我想知道全部經過?!?/br> 小太監其實知道的不多,但還是盡量將自己聽到的消息全都告訴了弘暉, 而海南那邊詳細的情況還是胤祐派人回來與他說的。 那個小島本就是弘暉的地盤,上面大多數都是他培養的人手, 如今領頭的手下出事, 弘暉肯定還要重新派人過去,胤祐一向謹慎細致, 他對弘暉安置在海南的產業并無興趣,也不想讓人多想, 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回京, 然后那人又輾轉來到山東,將小島上的事情一五一十都告訴了弘暉。 那些人本就是奔著弘暉手中的技術而來, 他們想要知道張瑚等人是如何開發利用橡膠樹的, 而那個島上的人幾乎都是經過張瑚特殊訓練過, 哪有那么容易就被人撬開嘴角,那些人費勁心思卻不得法,最后才動了歪心思用了福祿膏。 便是再嚴實的人, 只要沾上那福祿膏便逐漸成癮,然后變得不堪一擊。 事情果真如那些傳教士們所料的那般,一開始進展得十分順利,奈何很快就被張瑚注意到島上的不對勁之處,而那開發利用橡膠的步驟不簡單,要經過層層工藝,那些傳教士花了那么大的心力結果也只打聽到了一些皮毛,又如何甘心就此放棄。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福祿膏策反了張瑚身邊伺候的人,讓其在張瑚平時的飲用中做手腳,因為時間匆忙,他們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再精心布置,故而放入張瑚的飯食內劑量非常大,等張瑚反應過來時,已經為時晚矣。 在胤祐與弘昱抵達那小島上時,張瑚已經是強弩之末,不過是靠著一股毅力撐著等京城的人過來,等見到胤祐他們后,他將阿哥所托的事宜全部都轉交給了淳郡王,然后便慨然赴死。 張瑚在小島上,與那些人打了那么長時間的交道,自然知道福祿膏這東西的可怕之處,但凡染上其癮,很快就完全受控于旁人,任人擺布,若是毅力堅定者,尚且有可能將其戒斷,可惜當初他飯菜里被下的劑量太大,那些東西深入他骨髓,根本就沒法戒掉了,與其被那物折騰得精神氣全無,還不如自行了斷至少能保留最后一絲體面。 而胤祺他們抵達小島時,張瑚手底下不少人都已經遭了殃,若非是胤祐趕緊抽調了當地官府的兵力,只怕他們自己也要跟著遭殃,如今雖然有兵力幫忙鎮壓,但是卻仍有不少事情要處理,除了安排好弘暉的產業外,還要將最初的罪魁禍首揪出來繩之以法,甚至還要將那些福祿膏上癮的人關押起來強制戒斷,總而言之忙得焦頭爛額,短時間都回不了京城。 弘暉聽完沉默半晌,忽然開口問道,“可查出那些傳教士是哪國的?” “只知道其中有幾日是英吉利的,但其余幾人小的就不知了?!?/br> 英吉利,弘暉將這三個字反復念了幾遍,眼神幽幽盯著一處,“等將這些傳教士抓住,皇法瑪可有說要如何處置?” 胤祐的心腹是先進宮回稟了康熙,然后才來弘暉這里稟報的,此刻弘暉很想知道康熙會怎樣處理那些人。 那通報之人無奈地搖搖頭,“恐怕很難能將他們擒獲,在我家王爺過去的時候,那些人就已經潛逃到其他地方,被抓住的多是一些小人物,其中不少還是島上染了癮的村民……” 也就是說真正的罪魁禍首已經逃之夭夭,逮到的大多數因染了福祿膏而被策反的普通百姓,根本問不出來多少信息。 望著弘暉沉默的背影,胤祐派來的人頗為無奈,“弘暉阿哥,陛下已經下了令,日后兩廣、海南的官府都會加大排查,不會讓那福祿膏再流入到咱們大清的國土上……”所以這樣的事情日后不會再發生了,能不能將那幾個傳教士抓住就并不重要。 弘暉輕哼一聲,見著眼前立著之人身形微顫,也沒多為難對方,而是道,“此事我心中有數,還請給七叔帶句話,有勞他先幫侄兒照看一下那海南的產業……” 感受罩在自己身上那股威壓消失后,報信之人趕緊擦擦額頭冒出的汗珠,對于弘暉的請求一口應下,然后慌不擇路地趕緊退下。 等那人離開后,德伍再也忍不住,滿臉氣憤道,“阿哥您有何打算,盡管吩咐……”德伍與張瑚也頗為熟悉,他待在弘暉身邊多年,對弘暉身邊得力的手下都比較了解,而對這張瑚,德伍更是心生欽佩。 能被選到弘暉身邊當侍衛,張瑚的腿腳功夫都很厲害,當初弘暉與德伍等人練習騎射的時候,張瑚還曾指點過德伍,可謂是有幾分情分,如今聽他遭遇不測,德伍眼眶忍不住微紅。 烏智心里同樣為張瑚難過,但卻拉了一下德伍的衣袖,示意他慎言,既然淳郡王的人都已說那幾個傳教士不好抓獲,若是讓弘暉阿哥執著于此事上,只怕會是一無所獲。 弘暉聽了德伍的話后,臉上神情并未流露絲毫,而是平靜看著這德伍與烏智,“這件事我心中已經有了盤算?!?/br> 烏智與德伍對視一眼,他們很好奇弘暉阿哥打算如何做,但是看著弘暉此刻的臉色,他們識趣地沒有問出聲。 眼下除了海南的事情外,還有一事要解決,弘暉原本打算在山東與京師兩地之間修鐵路,但是這折子卻被康熙給駁回,這正是當時那小太監口中的第一個不太好消息。 若是兩地之間安排上鐵路,那不僅僅是在運輸貨物上極其方便,甚至在軍事上也有著特殊的作用,不管是運送糧草,還是部隊調遣都堪稱是神速,而其中還有許多好處是如今都無法看到的。 但是弘暉的折子遞上去后,康熙與朝臣們商討后,卻認為若要修這鐵路,不僅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工程量極大耗資巨多,而且這鐵路可能還會侵占百姓們的良田與屋舍,可謂是勞財傷民,甚至京中眾人更害怕的是,這修建鐵路是否會破壞大清的風水,影響如今的國運。 弘暉在聽過小太監說出這些顧慮時,心里一梗,這些人看似是在體恤民情,但其實只是思想守舊固封,還拿風水做借口,實則目光短淺,若是能將鐵路修成,那將會是于國于民都有巨大好處,弘暉他想要辦實物,將來肯定不能僅僅就局限于京中之地,而是要來返在周邊各個省地,甚至還要讓全國范圍內的貨物都流通起來,那鐵路就非常有必要。 不過康熙他們考慮的一點也有些道理,想要修鐵路,那肯定是為侵占田地,其實不僅僅是修路會占地,這次的石頭開發不也同樣如此嗎,有些油田是生在田地之下,弘暉當初讓人給了不少錢財給田主這才將油田拿下。 而若是想要修鐵路,那將來是肯定要拿不少銀子來安撫百姓,而這也與康熙他們不情愿修路有關,他們見不到這修鐵路的好處,卻還要戶部掏出不少的銀子來撫民,這對他們來說根本就劃不來。 弘暉默默在心底算了一下如今戶部的銀子,覺得朝廷可以毫不費力拿得出來,所以錢財不是問題,還是要先考慮難度,想要修鐵路,按對鋼鐵的需求極大,只怕以如今的煉鋼廠根本就生產不出這么多的鋼鐵材料,所以必須擴大如今的煉鋼廠規模。 既然他們已經將鋼鐵生產出,那就該加大生產,讓鋼鐵出現在更多的領域,從而能造福更多的人。 所以弘暉打算回頭就進行擴招人手,幸好這山東也是個人口大省,家家戶戶都有不少漢子們等著張嘴吃飯,想要招人手不是難事。 但除了要解決鋼鐵的事外,最難的估計就是逢山開路,需要用到大量的炸藥,而這對如今的朝廷來說,有不少的難度。 清朝是有火藥的,但是此物是嚴禁百姓們來生產、接觸,而是掌握在火藥局手中,被嚴格管制起來,雖然清朝有著火藥,但是對其重視程度并不高,尤其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當初他們靠著鐵騎就能從前明手里搶下江山,故而對著火藥興致不大,覺得它完全比不上鐵騎厲害。 其實他們的想法算不得錯,弘暉因為自己心里的那點念想,特地跑去火藥局了解過相關情況,如今火藥局生產出來的火藥威力十分有限,它主要呈現出來的是爆燃,會產生高溫或是高壓氣體,這樣的狀態會維持一段時間,但是傷害力不夠強。 而弘暉若是想要逢山開路,光憑這火藥是遠不夠的,必須有炸藥才行,與前者相比,炸藥能轟炸,從而有爆破能力,將山體破開。 只要將這炸藥生產出來,那想要修鐵路的難度就大大縮小了,而且還節省了不少財力,這樣再想去找康熙來商討此事可行性就強多了。 不僅如此,弘暉還打算要將這修路的好處盡數列舉出來,尤其是在鐵路開通后,這山東將可以開發出一個新的工坊群,而比起如今差不多已經固形的京師,這山東尚未開發多少,若是開通鐵路,那京中百官可在此大有可為。 弘暉此舉,就相當于是在山東這塊利益蛋糕上直接切割了一大塊給京中那些人,德伍聽了他的分析一臉rou痛,“京中那些大臣們已經從您這兒拿去那么多好處,如今阿哥您還許給他們這么多……” 就連烏智也有些擔憂地看著弘暉,他不像德伍那樣心疼錢財,而是擔心將那些人的心思養大后不好處理,到時候會造成尾大不掉。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縱觀前朝歷代的史事,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甚至在盛唐時多世家,那些強盛的世家甚至讓皇室都要退避幾分,烏智擔心弘暉這樣縱著那些京中百官,很可能就會養出一批世家豪族來,到時候反而成了鉗制他們的勢力。 弘暉聽了他們二人的擔憂之語,笑了笑道,“你們放心,我早有安排,再強的勢力在決定的武力面前那也只是不堪一擊?!?/br> 他既然能拿出那炸藥,自然是因為提前安排了人手去搗鼓,這些東西他都是交給了三水二土,那五人作為他親自開蒙的數理化學生,不僅僅將新式學科學得極好,而且對弘暉的忠心程度也遠超過學校里的其他學生,弘暉才肯將那么重要的東西交給他們五人去生產。 不僅僅是炸藥,弘暉還讓五人琢磨熱武器,而這些他都是瞞著京中的人,包括他阿瑪與康熙。 德伍與烏智雖然不知道弘暉阿哥說的是什么,但是他們卻極信服弘暉所說,便斂去心里的擔心,將全副心思斂去,盡心盡力打造連弩。 弘暉阿哥說了,等著連弩造好后,他要親自帶著連弩進宮去朝見皇上,他們不能耽誤阿哥的進程,必須早日讓阿哥回京。 …… …… 連弩的威力十分強大,等造出數百幅連弩時,弘暉覺得差不多可以向康熙交差了,便帶著德伍與烏智等人,押送著連弩浩浩蕩蕩進京。 弘暉這次帶到京中的可不僅僅只是連弩,他還訓練了一支連弩小隊,這次也一起帶上進京,打算要讓這小隊親自上陣給康熙他們展示一下身手,讓他們親自感受一下這連弩的威力。 京城中的眾人在收到弘暉進京消息時都忍不住有些恍惚,弘暉離開京城已經好幾個月,他們有好長時間都沒見著這人,這京中都冷清不少,讓人有些不適應,如今聽聞弘暉帶著連弩進京想要向皇上獻藝,當即有不少人都想要親自去觀摩一番。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能站在康熙身旁一同共賞,康熙在收到弘暉的請求折子,也來了幾分興趣,畢竟他自己也未曾親自見過這連弩,只不過是聽聞弘暉說了其厲害罷了,終究是比不上親眼見過來得可靠。 但是康熙對自己這個孫子還是相當有信心,見他想要帶人親自來展示,康熙非常給面子地答應,不僅如此,還將京中重臣也一同召進宮,若是連弩當真威力非凡,這可是威赫朝野的要事,讓這些重臣們親眼見證半點不為過。 第74章 日常一章 太和殿殿前外有一空曠之地, 原先這里是百官上朝之地,此刻卻烏壓壓站了一片人,不僅是朝中百官, 甚至還有得了消息的阿哥公主們也都各自帶著人來瞧熱鬧。 繞過太和門, 往左便是武英殿, 往右則是文華殿,里面俱是有學問之人,此刻得了消息也一同來太和殿前,他們同樣對弘暉阿哥這次弄出來的連弩很是好奇。 畢竟當初在皇上的千叟宴上, 他們可是親自瞧見了那麒麟車跑起來有多快, 為此皇上才派了弘暉阿哥去山東那邊開放那喚作石油之物,聽聞那連弩是用鋼鐵制成, 他們雖然不知道鋼鐵是何物,卻知道這也與石油脫不了關系, 今日他們就來一探究竟。 眼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弘暉卻絲毫不慌,他讓安排好的人手陸續登場, 弘暉在尚未如今的時候,便安排了今日這一幕, 為了讓眾人親眼見證到這連弩的厲害之處, 弘暉挑出來的射擊手都年歲不大,臉蛋上稚氣未脫, 甚至其中還有幾個是女娃, 這些人一身勁裝, 方一登場這殿外眾人就立刻竊竊私語起來。 “不是說要向眾人展示那連弩嗎?” “是啊,怎么弄出了一支娃娃軍了呢?” “里面還有女娃,她們能行嗎?” “這弘暉阿哥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旁人的質疑聲弘暉充耳未聞, 他用眼神安撫一下有些怯場的射擊手們,這些孩子年歲都不大,其中不少人是出身鄉野,從未經歷過眼前這樣大的場面,等他們稍作鎮定后,弘暉就示意人將靶子拿上來。 這些靶子都是用稻草扎成,頭部部分特地用紅布包住十分鮮明,然后眾人便親眼見到,這些他們看不上的娃娃兵們,居然舉起了他們從未見過的一種弩,將相隔甚遠的稻草靶子擊中,每個稻草靶子的紅布都被擊穿,而且都是在相同部位,整整齊齊一排都是這樣。 而這并不是結束,緊接著,他們又親眼見著小太監們上場,又繼續換上新的稻草靶子,但是距離卻比之前更遠。 …… …… 眾人眼神逐漸凝重起來,他們記不清眼前的稻草靶子已經被挪動了多少次,但是很明顯如今的射程已經遠超過尋常弓箭可以射中的距離,而射擊者竟只是一群半大的孩子。 他們不得不對這些娃娃軍手里的弩謹慎起來,如今聚集在這太和殿外的眾人中,有不少是出身皇室宗親,又或是朝中權貴,他們家中都會豢養武士,甚至還會特地培養一些身手厲害的弓箭手,而后者的代價要遠比尋常武士高。 弓箭手并不好培養,要想射得遠射得準,那是需要一定天賦,不僅僅在于瞄準射擊方面,更重要的是臂力,那些厲害的弓能射得遠,但是對臂力要求也就越發高,尋常人可能連那弓都拉不開。 而弘暉阿哥如今弄來的這些孩子,明顯都只是尋常人家出身,其中好幾人臉色蠟黃,可以瞧出以前日子過得并不是很好,如今卻能憑借手中的□□能抵得上箭術了得的弓箭手,甚至比后者更厲害。 厲害的不是這些孩子,而是他們手中的□□,只要有這些□□在手,就可以輕輕松松組裝一支□□軍隊,殺傷力極大。 弘暉見眾人原本臉上的嬉笑逐漸消失,知道他們此刻應該已經領悟了自己的意思,這才走到康熙跟前,“皇法瑪,這便是孫兒這段時間準備的,還有此物……” 弘暉對身后的太監示意,康熙便見到那個小太監很快就捧著一個木盒上前,然后就見到弘暉打開盒子,從里面拿出一個制作精巧的弩,與尋常的□□相比,盒子里的弩看上去十分小巧又,但處處都透著精密。 弘暉望著康熙,眼神誠摯,“這是孫兒特地為您準備的小玩件,孫兒頑劣,不能時刻伴駕在您左右保護皇法瑪,而這袖弩卻可以替代孫兒……” 這袖弩是可以藏在袖子間,一次性只能組裝三支箭弩,若是遇險時可以用來自救,弘暉不僅僅是給康熙造了這袖弩,他還給自己與四爺也各自安排了,他們都時常奔波在外,這袖弩可以以防意外情況。 康熙看著那些娃娃軍手里拿著的□□,又看了看弘暉遞上前的袖弩,不由發出暢懷爽朗的笑聲,“好,好啊,當賞!” 先前弘暉就在千叟宴上承諾過,說是那石油可以用在軍事上,康熙原先還好奇那物如何能讓他的軍隊實力大漲,如今才知道原來弘暉給他的驚喜是這個,射程這般遠的□□,便是放眼四海,除了弘暉只怕再也尋不出第二處了。 康熙心情明顯大好,而百官眾人們也絲毫不吝夸贊之詞,一時各種溢美之詞響起,有的是直奔著弘暉而來,有的則是拐彎抹角地給拍起康熙的馬屁,道是若沒皇上的圣明教導,如何能養出弘暉阿哥這么出彩的人物,而對于這些稱贊的話,康熙聽了非常受用,看著乖巧站在一旁的弘暉,心情好極,大手一揮便是賞賜下一批好東西。 如今的弘暉已經不會為這些賞賜而激動萬分,他見康熙此刻心情是真的不錯,便斟酌著開口,“皇法瑪,若是將這些□□組裝在咱們出海的商船上,您覺得如何?” 眼下的這些□□殺傷力如此之大,不用想也知道若是用它們組裝軍隊,那將是如何地厲害,即便是組裝在商船上,也可將他們的出海商船武力拔高許多,但是康熙卻擰了擰眉,“那商船上已經安排了侍衛,對付尋常海盜足矣,何須將這般尊貴的□□用在那商賈之上……” 他們派出的商船這幾年發展下來,規模越發鴻大,如今出海商船可不僅牽涉京中百官權貴們的利益,就連地方豪族也與其息息相關,弘暉與胤禟手頭上都不缺錢,自然是將出海商船倒騰得越來越氣派,差不多是每次出?;貋?,都要給商船升級一番,如今大清遠洋貿易公司不僅商船多,而且還有許多款式,甚至弘暉手底下人弄出的那蒸汽機也已經成功地組裝到了新式商船上,只是當時弘暉那石油還在開發中,那商船至今還未出海。 而如今弘暉想要將這連弩也組裝上去,這樣才能一報張瑚之仇。 那幾個將福祿膏弄進大清的外邦人早就逃出海外,康熙只不過是加強了對兩廣那邊的排查,不許福祿膏再進入到大清境內,但是弘暉卻覺得還遠不夠,必須將當初那幾人抓到手,讓他們付出應當的代價才行。 他雖然不知道對方的名姓,但卻已經知道這些人都是英吉利的商人,這樣事情就好辦了。 聽聞歐洲此事海盜盛行,既然他們大清的商船也要走海路,時常會遇到那些家伙,不如就發一回力,直接將那些海上強盜一網打盡,倒是為西歐百姓除害了。 康熙臉上不虞,“你是覺得那些人與海盜有勾結?” 弘暉搖搖頭,“孫兒聽聞那英吉利先前的女王行事詭異,對于那海上猖獗的海盜行事不僅不阻攔,甚至還為其大開方便之門,有意縱容……” 所以英吉利那一片的海盜,只怕大多數都是官方許可的,而在海南生事的那幾個英吉利商人同樣是走海路過來,如今也逃竄到海上去,弘暉合理懷疑那些海盜是知道這幾人的底細,只需要派人將那些海盜們給剿了,不怕探聽不出消息來。 康熙對此卻并不熱衷,“大清乃泱泱大國,何須與那西夷小國計較,未免有失風度,況且那海盜既然是英吉利女王有意為之,咱們貿然派人去圍剿,便是能打敗,豈不是勝之不武……”主要是他不想再折騰此事,若非是那出海商船如今涉利太廣,康熙甚至都想著海禁再次實施起來,如今那些洋人們滋生出不少事,若是進行海禁,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 弘暉絲毫不覺得此舉有什么不義,那些人既然被稱為海盜,是因為他們確確實實是盜賊,可沒少在海上興風作浪,打劫了不少人的錢財,就連王岸他們第一次出海時不也曾到過海盜嗎,若非是運氣好,只怕都不一定有命能再回到大清,他們若是將這些海盜清理了,反而是一種肅清。 不過與康熙說這些道義顯然是行不通的,弘暉眼光微閃,決定換種說法,“皇法瑪也道咱們大清為大國,而那英吉利百姓將福祿膏賣與咱們的百姓,顯然是居心叵測,若不給他們一個教訓,豈不是讓西番諸國以為咱們大清好欺辱……” 弘暉見康熙臉上有變化,便繼續趁火打鐵道,“況且此次若非是張瑚發現了那福祿膏,仍由其在兩廣一帶蔓延,后果不堪設想,這些英吉利極有可能借此物cao控咱們的國民,焉知這不是那英吉利的試探之舉……” 康熙眼眸劃過深思,弘暉此話所說不錯,若非此次發現了福祿膏,仍由其發展下去,再過幾十年那后果簡直不敢設想,康熙眼里閃過惱意,那些西夷人著實可恨。 “既如你意,只能是在那些商船上安排上□□手,但是卻不能人手過多……”康熙對此頗為忌憚,那商船本就涉利頗廣,若是再為其安排上太多的武力,日后這些人也不知道是為聽誰的調遣,他神色淡淡道,“那些□□手朕會親自來挑選?!?/br> 弘暉眉眼舒展,“這些人可是要去圍剿海盜,此事事關重大,自然得是皇法瑪親自來任命才足以擔此重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