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長子 第32節
誠郡王相對而言就脾性好不少,溫言道,“那就麻煩弘暉給我多備點毛線衫了,對了,那種小件也要多備些,挑花紋好看的選……” 弘暉早就聽聞這個三伯是好風雅的人,如今聽他細細碎碎交代了好些細節,連他們這里的款式都打聽得很詳細,然后親自挑選,頓時覺得他這樣也還算是細心。 胤褆聽聞德妃與宜妃那里也就只有兩件羊絨衫,心思一轉,沉聲道,“你讓那鋪子將女款毛線衫的各種款式都送一份到我府上?!奔热粵]有羊絨衫,那毛線衫就要應有盡有,隨著母妃挑選才行。 弘暉立馬點頭應下,這可是一筆大生意,就算毛線衫價錢比羊絨衫便宜,那也要不少的銀子,更何況這么大的一筆訂單,更是可以賺上不少銀子,對于這樣大方的顧客,弘暉的態度還是很友好的,不僅應下了,還保證會盡快送到直郡王府上。 弘暉抬頭看著直郡王,一臉誠摯,“大皇伯,其實我們鋪子里還有不少其他好東西,也許堂姐她們會喜歡,你要不也看下……” 胤褆沒聽他說完,直接一揮手,“那就也所有款式都選一個,和那些毛線衫一起送過去!” 弘暉響亮地“哎”了一聲,等他們轉身走了,就立刻安排起來。 他所說堂姐也許會喜歡的東西其實就是玩偶,經過多次的練習,如今工坊里的玩偶制作工藝已經相當成熟,不僅針線縫合細致,那些玩偶拿到手里幾乎看不到線頭,而且玩偶身上毛茸茸的毛線也處理到位,看上去可愛討喜摸起來松軟舒服,不僅是女孩子瞧見喜歡,便是很多男孩子也很難抵抗它們。 弘暉聽說他阿瑪十分喜歡狗,這次特地送去了不少狗狗玩偶,還是不同品種,像是比較可愛的小型犬比熊、銀狐,以及比較漂亮威武的哈士奇、阿拉斯加犬等,如今清朝犬類品種也很多,卻沒有這幾個品種,胤禛見了果真起了幾分興趣,還特地喊弘暉過去問了幾句話。 弘暉對四爺的解釋,是說這些犬都是外來品種,生活的地方離清朝國土很遠,他也是根據傳教士的描述來制作的,這讓胤禛很是失望,弘暉送來的玩偶做得栩栩如生,他覺得這哈士奇長得冷峻威猛,若是能尋到還想養兩只呢。 弘暉制作的可不僅僅是狗狗玩偶,還有其他各種品種,但主要還都是比較常見的,這些玩偶的形象要么是主打可愛軟萌,要么就是威武霸氣,都是比較有針對性,而其中他最喜歡的則是各種熊貓玩偶。 他對著熊貓的喜愛表現在親自為其畫了不少的圖紙,而且還是各種體型的,有的成人那么大,有的卻還只是一個熊貓崽子,軟軟的一小只,工坊制作出來后的首先便是送了一批到他這兒來過目,弘暉瞧見那黑白相間只有枕頭那么大的熊貓玩偶,當即便拎了一只到自己屋里。 這種呆萌可愛的動物玩偶,不僅僅是弘暉喜歡,這府里上上下下的宮女瞧了各個都是兩眼冒光,而大格格與弘昀更是挪不開腿,像是腳底生了根一樣不肯離去,最后各自抱著一個玩偶才如愿以償地回了東大院。 為了這事,李氏還生了好一番的氣,先前弘暉給大格格與弘昀都送了一間羊絨長衫,唯獨卻沒有弘時的,李氏特別不服氣,還跑到四爺那里鬧了一頓,指責弘暉這個當哥哥的太偏心,沒有兄弟友愛之心。 結果卻是被四爺黑著臉訓斥了一頓,再次讓她禁足在東大院。 李氏滿腔怨氣,自己這個當額娘的都被禁足了,而大格格與弘昀還歡歡喜喜地往弘暉那院子跑,果真是個白眼狼! 可她的咒罵聲已經很難讓大格格傷心了,就連弘昀也變得與以前不一樣,以前還會覺得受傷,如今卻很平靜。 弘暉若是知道李氏的這些心思,肯定要大呼一聲冤枉,弘時如今才那么丁點大,平時也不會出門,那羊絨長衫便是給了他估計也不一定用得上,而且小孩子長得也快,估計還沒穿一兩次就穿不了了。 弘暉這次不僅給直郡王府的幾位堂姐送了玩偶,太子府那邊也沒有落下,一方面是因為他阿瑪如今算是太子陣營的,他們雍王府天然就與太子府要近幾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直郡王府的格格與太子府的格格算是京中貴女的頂層,這些玩偶分別送到兩家,保證兩個派系的大臣閨女們都會想要買。 如今的人們心里還沒有“萌”這個概念,可是當他們看到羊毛工坊里面出來的玩偶時,心口像是被擊中,尤其是那些女孩子們,更是對這些可愛又軟乎乎的玩偶毫無抵抗力,哪怕價格不菲,也紛紛嚷嚷著要掏銀子買。 一時間京中大臣們都覺得心口老疼,這雍王府的弘暉阿哥都快要將他們家底掏空了,先是弄出了琉璃鏡,讓他們太太直嚷嚷著要買,然后又是羊絨長衫,狠狠宰了他們兒子一下,如今竟連他們閨女都不放過,弄出一堆玩偶來。 老父親嘆氣也抵不住女兒們的撒嬌,只得乖乖掏銀子,心里卻拿個小本子記下,他們倒要看看這個弘暉阿哥還能折騰出什么新花樣。 第39章 二合一 乾清宮。 康熙翻看著今日的奏折, 發現近來不少朝臣都上折子彈劾雍王府,但矛頭卻是直指弘暉而去的,對著雍郡王本人, 則是指責他教子不嚴, 縱容自己的嫡長子大肆斂財、與民爭利。 對于近來弘暉的所作所為, 康熙也是知情的,甚至他還是第一個收到消息,不僅僅是因為京城四處都有他派下去的探子,更重要的是, 每次一有什么新鮮東西, 弘暉那孩子總是首先會想到他,像是琉璃鏡、羊絨衫都給他送了頭一份, 就連那些玩偶也沒漏,對此康熙表示很是熨帖, 只覺得弘暉這個孫子比親兒子還貼心, 不僅不會氣自己,還很孝順。 如今看著弘暉被這么多人摻折子, 頓時有些不高興,將手里的折子往旁邊一甩, 發出一聲輕哼。 “弘暉不過是小小的一個人兒, 如今這么多人來摻他,可見老四這個阿瑪也太無用些……”康熙心里不高興, 胤禛與弘暉好歹也是龍子鳳孫, 怎么連這么些人都震懾不住, 居然還敢上折子來污蔑他們,明明就是個好孩子,怎么在他們嘴里就成這副德行了。 胤礽撿起扔到地上的折子, 一目十行掠過,很快就弄清楚的緣故,再一看上折子的人,心里更是明了。 “這些人各個都是老狐貍,此番估計也是想試探一番……” 他話說到一半便收了回去,但是康熙卻還是聽明白了他的意思,弘暉此次賺了不少銀子,朝中怕是有不少人眼紅,故而來試探他的態度呢。 康熙意味不明地看了太子一眼,“那依你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理呢?” 太子垂下眼睫,似乎是思考了片刻才再度抬眸,望向康熙,“弘暉如今雖然做了不少生意,但都是一些昂貴之物,與民生并無關系,更不會有侵占民利之說,至于大肆斂財就更是荒謬……” 這京中的朝官太太們哪個手里沒幾個鋪子,只不過比不得弘暉手里的能賺錢罷了,說白了,這些人其實就是眼紅弘暉這段時間賺了不少銀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報復之心,畢竟弘暉這么多銀子不少都是從朝官身上賺的,可讓這些人心疼不已。 聽著胤礽這番話,康熙臉色緩和起來,顯然是對他的表態很滿意,但是卻道,“老四也確實該多管管弘暉,別總是與胤禟胤誐兩個走得太近,省得好好孩子都被他倆帶歪了……” 他這句話像是無意之間的抱怨,又似是有意說給自己聽的,胤礽也猜不透皇阿瑪是真的不想弘暉被胤禟幾個給帶歪,還是怕雍王府結識了太多黨羽,故而并未開口出聲。 康熙也沒要他非說幾句來應和,繼續處理著自己的奏折,結果發現接下來的也幾乎都是朝著弘暉來的,不由感嘆道,“看來弘暉這孩子此次是將他們得罪得不輕啊……” 這些官員一個個都是老jian巨猾的,都是官場浸yin多年,還是頭一回見到他們的折子寫得這般義憤填膺,充滿了真情實感,但是康熙見了卻是心情松快,以往在朝中他們總是滑不留手的,遇到事就打馬虎眼,如今卻被一個孩子給氣破了功,他忍不住搖搖頭,也不知道老四那么正經嚴肅的一個人,怎么會生出這么機靈的兒子。 等到手里的奏折處理差不多,康熙一抬頭見太子仍站在一旁靜靜侍立著,露出意外之色,太子竟在這兒站這么長時間沒離開? “皇阿瑪政務繁重,兒臣不能替皇阿瑪分擔,只能伴駕左右?!?/br> 康熙站起身來,感嘆一句,“你有心了,陪朕出去走走吧?!?/br> 近來下了半個月的雪,難得今日天氣放晴,外面陽光正好,照在未融化的白雪上,只覺得天地間一片亮堂,這種明亮的感覺在紫禁城里是很少見的,自從宮中各殿換上了琉璃窗后,似乎以往的沉悶都輕減了些。 康熙與太子走出乾清宮主殿,兩人都未曾出聲,也不知是不是今日的陽光格外好,此刻兩人相處出現了久違的溫情,康熙感慨,“朕記得你小時候,每次都會在這殿外候著,等朕處理完朝事,便要和朕一起出來走走……” 但是等他長大了些,這樣的日子卻少了,許是因為太子爺大了,入朝處理政事,反而比不上以前得空。 太子聽著皇上感慨,面上怔忪,過了一會兒,才道,“后來兒臣也來過,不過皇阿瑪都不得空?!?/br> 他小的時候,宮里的兄弟并不多,可等他長大了,底下的弟弟卻是一茬又一茬,不管是老四、老八,還是十三十四他們,各個都是從小聰慧討喜,皇阿瑪這里根本就不缺人伴駕。 康熙露出一笑,“今日朕倒是得空,保成便再陪皇阿瑪走走吧?!?/br> 太子點頭,臉上也露出輕快之意,“保成”對他來說是久違的稱呼,以前宮里的阿哥總是留不住,皇阿瑪給取這個乳名,是想他能平安長大的,自從太皇太后去世后,宮里已經很少會有人這么喊他,就連皇阿瑪如今也只是喚他“太子”。 兩人靜靜無聲,走了好長一段路,忽然一陣風刮起,樹上積雪簌簌落下,吹得兩人滿頭白發。 康熙瞇起眼,抬臂擋了一擋,“起風了,該回去了?!?/br> 太子面上無變化,確實起風了。 歸去時的心情卻不似來時輕快,許是一場風敗壞了興致,又或是被枝頭的積雪散落在發間脖頸留下了涼意,兩人步履匆匆,忽然康熙停住腳步,望著遠處墻頭上的一個黑影。 “那是何人?” 侍衛連忙來報,“回稟陛下,那是十六阿哥?!?/br> “十六?”康熙一臉詫異,“他在那里做什么?” 此地離太和殿較近,是平時百官上朝的地方,但是卻離東西六宮較遠,不過十六阿哥如今是住在南三所,倒是離這太和殿不遠,但是康熙看到胤祿已經爬上了城墻,倚在墻頭上。 侍衛支支吾吾半天,卻沒說出什么名堂,這個十六阿哥已經好幾天都這樣,總是爬到墻頭上,手里還拿著一個奇怪的東西,他們便是瞧見了,也不好處理,而且十六阿哥每次爬的墻頭都離陛下不近,他們覺得不會驚擾圣上,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權當沒瞧見。 原本準備打道回乾清宮的康熙,看了一眼旁邊的太子,“走,跟朕過去看看?!?/br> 康熙對胤祿這個兒子還是比較喜愛的,不僅是因為這個幼子是他近來比較喜愛的庶妃王氏所生,更是因為這孩子打小聰明,而且頗擅數理,那些西洋傳教士們講的幾何之學頗難,但是胤祿卻是一點就通,這讓康熙很驕傲,在那些西洋畫師面前,總會胤祿給帶上。 胤祿雖然拿著望遠鏡趴在墻頭,但是對康熙的到來卻并不是絲毫沒有察覺,等著對方一眾人快要走近時,他趕緊主動地從墻頭上爬下來。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給太子殿下請安?!?/br> “起來吧?!笨滴跻娝掷锬弥粋€怪模怪樣的東西,蹙眉問道,“手里是何物?” 胤祿覷了一眼旁邊的太子,小心上前將手里之物給呈上去,“回皇阿瑪,這個是望遠鏡,是弘暉給我的……” 胤祿雖然有些緊張,此刻手心都有些冒汗,可是想起四哥先前對自己的叮囑,他還是努力放緩呼吸,盡量保持平靜,心里打定主意要好好表現,保證完成四哥交給他的任務。 他知道如今弘暉在宮外的處境并不太好,他這番雖然賺了許多銀子,卻也過于張揚,容易招人忌恨,宮外有九哥十哥護著,沒人敢去找他們鋪子的麻煩,但是皇阿瑪這里肯定已經收到了不少彈劾的奏折,他必須得幫幫弘暉才行。 先前四哥也曾找上了他,讓他在皇阿瑪跟前不露聲色拿出這望眼鏡,要讓皇阿瑪知道弘暉能造出許多這樣的望遠鏡。 胤祿不太懂四哥的用意,但是卻知道四哥是不可能會害弘暉的,故而這幾日都在太和殿附近爬墻頭,總算是在今日偶遇了皇阿瑪,他這樣應該也算是“不露聲色”吧? 康熙接過胤祿遞過來的望眼鏡時,頓時就是一驚,因為他的私庫里就有一個相似的,不過是喚作“千里眼”,正是由西洋傳教士獻上來的,那物頗為珍貴,康熙十分喜歡,一直珍藏在私庫,沒想到胤祿手里竟然會有一個相似的,而且還是雙筒的。 胤祿心口“撲通”直跳,但還是鎮定上前,用手比劃了那個望眼鏡,“將它這樣放在眼前,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br> 康熙按照他說的樣子來做,發現這雙筒的果然更方便,用起來的時候不需要瞇起另一只眼,只不過這做工未免太粗糙,康熙有些嫌棄地摸了摸筒身,竟然就只是用木頭做的,要知道他私庫里的那個“千里眼”可是金箔鑲嵌,處處都精致華美。 胤祿卻道,“這不過是弘暉隨手做的一個給我解乏,若是我想要一個好看的,他還能造一個新的!” 康熙若有所思,盯著手里的望遠鏡,“你的意思是,弘暉還能繼續造這望遠鏡?” “當然了,弘暉說這鏡片主要是琉璃廠自己造的,隨時都可以造出更多的,當初選木頭做筒身,只是為了節省成本而且舉著輕便……” 胤祿在說這些話時,一直有留意皇阿瑪的臉色,見他果然重視起來,不由高興,他不清楚會造望遠鏡算不算是功績,反正只要皇阿瑪重視弘暉便好,那些朝臣們想要再拿捏弘暉就要仔細掂量掂量。 太子望著康熙手里的那個望遠鏡,臉色微變。 * 弘暉受到宮里傳召時,還不知道胤祿已經將望遠鏡的事透露給了,等他馬不停蹄進了宮,便見康熙一臉嚴肅地望著他。 “朕已經聽胤祿說了,你當真能造出很多的‘望遠鏡’?” 弘暉點頭,“其實這望遠鏡并不難,它之所以能看得遠不過是因為上下鏡片不一樣……” 按照弘暉的想法,就是如今大清“千里眼”太少了,他只知道康熙手里有一支,旁人還有沒有卻并不清楚,若是大清有不少此物,拆開仔細觀察一下,估計有不少人都能發現這望眼鏡的奧秘,而對他來說,不過是借助了后世的知識,就更不是難事了。 “好,好,好??!”康熙不由暢快笑出聲,看向弘暉的眼神仿佛是在看什么金疙瘩,“你可知道這望遠鏡對大清來說意味著什么?” 弘暉被炙熱的目光鎖住,卻只能裝傻充愣,“這個望遠鏡很重要嗎?若是皇瑪法想要,弘暉可以為你造出很多……”其實四爺先前便已經為他分析過望遠鏡在軍事上的作用,大清西北部有著廣袤的草原,但住的人卻不是很多,可謂是地廣人稀,而那里住的人卻一直不是很安分,尤其是準噶爾,若是將這望遠鏡用在軍事偵探上,對大清軍隊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助攻。 康熙聽著他表明心跡很高興,當場便道,“你放心,朕知道你喜愛銀子,讓你為朝廷造望遠鏡,但是所有的用費都會由戶部來撥款……” 國庫的庫銀就是由戶部在看管,不管是兵部軍費還是民事工程,每次都是由戶部來掏銀子,而弘暉這次同樣是為朝廷督造望遠鏡,這銀子自然還是要戶部來出。 康熙雖然沒說給什么獎賞,但是對弘暉來說卻已經大賺了一筆了,畢竟琉璃坊本身就是他的產業,他造望遠鏡所用的材料全部都是由自己來供給,也就是他名下的工坊接了一筆大訂單,不僅僅如此,這筆訂單是供給給朝廷的,算是與官家合作,這也直接地提高了琉璃坊的地位。 先前琉璃坊雖然能造出許多新奇玩意,可在知名度與認可度上總是差了琉璃廠那邊幾分,畢竟那可是朝廷主辦的。 但是這差事光是交給弘暉一個人卻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對接的人,而望遠鏡造出來后就是直接供給給兵部,康熙心里考量一番,打算讓弘暉與胤褆一起共事,不想此時太子突然開口。 “兒臣記得八弟近來似乎手頭無事,且八弟的府邸又與四弟離得近,不若將此事交予胤禩?” 胤禩是由惠妃撫養長大,也算是胤褆的人,但如今卻是在工部做事,若是將此事交給胤禩,那這差事便只能讓工部的官員來辦,但仔細想想似乎并無不妥,望遠鏡并不算是武器,不一定非由兵部來辦。 康熙看向弘暉,等翻過年他才十歲,還是要抓緊讀書,若是交給胤禩的話,對弘暉而言確實要方便不少。 弘暉聽見太子開口,頓時心里警鈴拉響,他一點都不想與隔壁府上的胤禩共事,他可還記得上回就是這家伙坑了自己阿瑪一場,將戶部追銀的事情推到他阿瑪身上,到如今他與他阿瑪成了這朝中最不受歡迎的父子倆。 他阿瑪是以催債討銀出名,而他則是以賺錢吸金聞名,總而言之就是對朝中大臣們的荷包都不太友好。 對此弘暉自己是絲毫不介意,畢竟他確實從這些人身上薅下羊毛大賺一筆,可他見不得他阿瑪也被這些人孤立啊,明明就是出力為朝廷辦事,自己沒撈到半點好處,如今還要背上難聽的名聲,多冤啊,而胤禩依舊還是朝中的老好人,朋友一堆。 看著他阿瑪日益冷峻的神情,弘暉覺得自己必須選擇和四爺同一個陣營,可惜不等他開口,就見康熙點頭采納了太子的提議。 康熙想得則深遠點,弘暉這孩子雖然機靈討喜,但是那些大臣們各個都是老狐貍,弘暉對上這些人還是容易吃虧,但是老八人緣一向不錯,說不定能幫忙說和一二。 弘暉要是知道康熙還有這番打算,肯定大吐苦水,胤禩會幫他開口說情?只怕會故意給他挖坑吧。 康熙一旦敲定人選就不容置喙,弘暉哪怕心里對這人選不情愿,也只得焉了吧唧地點頭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