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馴(強強) 第121節
“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猶豫?!敝苓_非說,“但我轉念一想,這筆錢裴延不出我也不會出——我們的預算根本不夠給全組買保險,餐飲和住宿也只能保障基本需求?!?/br> “就像你說的,這是好事。我不想因為我和裴延的意氣之爭拖累全組的福利?!?/br> 丁寅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對了,”丁寅忽然說,“銀云獎開始招募觀眾了,你報名嗎?” “觀眾?”周達非愣了愣。 銀云獎不同于其他獎項,在影迷心目中的含金量很高。它的特點不是明星云集爭奇斗艷的紅毯,而是組織青年電影人和愛好者作為觀眾參與漫長的頒獎典禮,現場觀看所有入圍作品,并且投票。 銀云獎最終的得獎結果會由評委團和觀眾的投票加權計算得出,因此對于入場觀眾會進行電影知識、審美素養、獨立性等各方面的嚴格審核。 對于影迷來說,能夠成為銀云獎頒獎典禮的現場觀眾,不僅意味著能有一份投票權,也意味著一份榮耀。 同時,銀云獎接受影片以導演剪輯版本來報名。與公開上映版本相比,導演剪輯版本往往更能完整、準確地表現導演自身的想法以及能力。這也是很多資深影迷和評論人擠破了頭要去銀云獎現場的原因。 “去現場投票嗎?”周達非隱約想起好像有這回事。 “對,”丁寅點點頭,“上一屆我就去了?!?/br> “這個報名和審核麻煩嗎?”周達非現在忙得很。 “如果只是普通影迷、圈外人,會比較麻煩?!倍∫f,“因為審核團會深入考核影迷的閱片量、電影素養等等?!?/br> “但你周達非已經是個有作品的導演了,把材料交上去就行?!?/br> 周達非想了幾天,覺得自己挺想現場看看《春棲》的導演剪輯版本,所以百忙中抽空報了個名。 他這段時間雖然很忙,但還算充實,電影的進展也不錯。 可能是因為既有投資又有補貼和保險,周達非的小破劇組在短時間內變得正規了起來,幕后班底已經基本定好——人不多,但還算靠譜,只有場記是個新人,不過她非常細心。 演員也聊了幾個,初步定下了幾個主要配角。至于主角...周達非始終不愿意放棄羅木那邊的可能性,每次對劇本做了修改都會發給羅木一份。 羅木回郵件的速度很快,遠超百分之八十的當代人回微信的速度。他有時候會對周達非的劇本提一點自己的看法——周達非能感覺到,羅木是喜歡這個故事的,只是他可能認為周達非本人及其作品都還不夠成熟。 就這樣過了大概一個月左右,羅木再次約周達非見面。這次周達非帶上了自己最新版的劇本和與之相關的分鏡,羅木認認真真看了將近四個小時,把坐在對面的周達非都看困了。 “你的劇本,編劇只有你一個人嗎?”羅木問。 “是?!敝苓_非說。 “那你為什么不做編劇呢?”羅木問,“以你的能力,把劇本寫出來賣給影視公司,拍不拍是他的事,你能省心得多?!?/br> “其實我真的想過這個問題?!敝苓_非笑了笑,“我倒是沒想過要賣劇本,但我多年以前確實認真考慮過做導演還是編劇?!?/br> “我一直認為導演和編劇的工作是難以徹底分開的,甚至它們本質上是完全相通的,因為歸根結底,都是講一個故事?!?/br> “所以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我想過很長一段時間?!敝苓_非抿了口面前的白水,“后來我覺得,我不滿足于僅僅用文本呈現一個故事,我要它變得立體、我要雕琢它的方方面面;” “文字是很奇妙的,可視覺同樣也是?!?/br> 羅木點了點頭,“以你的能力和經驗來看,你寫的作品是很出色的,甚至比當年的裴延也毫不遜色?!?/br> 周達非抬起了頭,他覺得心臟的跳動忽然就明顯了起來,“您跟裴...導很熟悉嗎?” “那談不上?!绷_木說,“可能你對于裴延年少時期的風頭沒有什么概念,那時只要是電影圈的,沒誰不知道他被多少人寄予厚望?!?/br> “只能說世事難料,一共也沒幾年,裴延就從有口皆碑的天才變成了沽名釣譽的代名詞?!?/br> “可能是因為他成功得太快了...”周達非喃喃道。 “什么?”羅木問。 “沒什么?!敝苓_非搖了下頭。 這天羅木終于正式同意出演周達非的新電影,對于片酬也沒有提出額外的要求。 羅木工作效率極高,第二天開始親自跟周達非過合同細節,沒多久就簽約了。 丁寅在中部省份找了個不是很大的影視城,以相對便宜的價格搞了個場地。劇組的班底漸漸建了起來,周達非和丁寅開始一起排通告單,預計元旦前后正式開拍。 十月下旬的某一天,周達非收到了一封郵件,是來自銀云獎觀眾審核團的,告知他通過審核。 丁寅倒是沒被選上。據丁寅本人分析,這可能是因為銀云獎很看重觀眾的獨立性。本屆銀云獎夏儒森有參賽,或許是審核團認為丁寅與夏儒森關系緊密,所以應當避嫌。 而周達非...大約是審核團覺得他負負得正、非常公平。他既跟夏儒森門下的丁寅合作電影,同時又是裴延的學生。 沒錯,“裴延”的學生。 在審核團郵件通知觀眾審核結果的當天,本屆銀云獎入圍影片的名單也正式公布,周達非十分驚訝地在其中看見了個從沒見過的影片名《左流》以及一個無比熟悉的導演:裴延。 “裴延也參加?!”周達非很震驚。 丁寅對此也感到出乎意料,“之前是聽說裴延在拍一個神神秘秘的東西,沒想到這么快就剪出來參賽了?!?/br> “影片都還沒來得及上映?!?/br> “哎,”丁寅湊到周達非身邊,“你覺得會是夏導贏還是裴導贏?!?/br> “夏導?!敝苓_非覺得,在文藝片上,裴延不至于能比得過老將夏儒森。 “那咱們打個賭?!倍∫f,“就賭一頓夜宵?!?/br> “行,”周達非點了下頭,“我押裴延?!?/br> 丁寅:“你不是說覺得夏導會贏嗎?” “風險對沖你懂不懂,”周達非白了丁寅一眼,“這樣夏導贏了算我眼光好,裴延贏了我至少還有一頓夜宵?!?/br> “.........” 第103章 目不斜視 裴延這個秋天過得并不好。 相比起周達非獲得了不少開拓性的進展,裴延給《左流》做后期的過程堪稱一波三折。 靈感并不是從天而降的,它需要長期大量的努力和不可或缺的運氣。在裴延的電影制作過程中,所有他放心交給別人的事情,都屬于只要經過學習和訓練就可以熟練掌握的技術工種——簡而言之,一切真正意義上與藝術創作相關的事,都是裴延親自負責。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按流程公式生產的商業片里,裴延要做的事就少些;而在文藝片里,裴延要做的事就很多。 再加上裴延也不能完全不管公司的事,從九月到十月,裴延忙得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好像回到了剛畢業事業起步的時候。 這一點總會讓裴延想起周達非。 周達非現在應該也是很忙的...他過得還好嗎? 回到上海后,裴延知道周達非大部分時候也呆在上海,甚至還因為合約和保險、補貼的事來過一兩趟公司??膳嵫邮冀K沒有勇氣去見他,也沒有勇氣說一句:我給你買了奧涅金的紀念品。 裴延開始漸漸意識到,從以前到現在,他和周達非之間欠缺的并不是見面的時間,而是見面的機會。 周達非很忙,并且rou眼可見地并不需要裴延的愛,裴延找不到合適的由頭去見他,裴延甚至連這個口都開不了。 上海的秋冬永遠是陰色調下霧蒙蒙濕漉漉的樣子。裴延白天呆在公司,晚上回到別墅,這是他曾經和周達非同居、又最終跟周達非“鬧翻”的地方。 鬧翻——其實裴延并不喜歡這個詞,他也不認為這是個恰當的說法。盡管伴隨著周達非和丁寅合作電影的事情被更多人知曉,有關周達非忘恩負義叛出師門的說法甚囂塵上,裴延卻不是這么定義他和周達非如今的關系的。 裴延覺得,他們只是換了一種相處方式,一種有距離的熟人的相處方式,它更加符合周達非的需求和意愿。 有天晚上,別墅停電了。 這回是真的停電。 裴延在書房坐得好好的,忽然面前一片漆黑。 他在原地坐了會兒,摸黑站起來,扶著桌沿走,一不小心撞上了桌角。 裴延并不是怕疼的人,卻還是被撞得腳步一頓。眼前這個世界何其熟悉,停電的夜晚,地球仿佛陷入沉睡,唯一的光源便是月亮,屋外是黑得跟天空差不多的湖面,只是周達非不在了。 這一刻裴延忽然覺得鼻子酸酸的。失去一個人的痛苦總是在你發于身心地意識到你的世界與從前不再一樣時瘋狂發酵,裴延吸了吸鼻子,推開陽臺的門站到外面。 午夜的風已經很涼,裹挾著從湖底泛起的冷意。裴延被風吹得偏過頭去,他不經意間向室內回眸。 在那里,光影剪出一盆月夜下的吊蘭。 再回到房間內時,裴延的眼眶好像有些濕潤。他的心情稱不上好,甚至可以算很差。 裴延后悔自己對周達非做過的一切傷害,卻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建造關系的方法——歸根結底,讓他難過的,只是周達非的痛苦和他失去周達非的痛苦。 然而步入十月,離銀云獎截止的日子已經不剩幾天。裴延用力睜了睜眼,片刻后敲了下筆電的鍵盤。 屏幕亮起,照出裴延平靜而專注的面龐。他于晚上十二點繼續自己的工作,在黑暗中。 五天后,裴延趕著死線交上了《左流》。 - 銀云獎的頒獎典禮在十二月,每年的地點不定。 今年它就在裴延別墅不遠處的一間山莊別院里舉辦——如果佘山也能叫山的話,是名副其實的家門口。 周達非對這個安排還算滿意,頒獎典禮不在外地意味著他省了一筆路費和住宿費。 并且方便散場后立即找丁寅兌現那份暫不知道是誰該請的夜宵。 銀云獎有若干獎別,但其中最重量級的當屬最佳導演,每年的四部入圍影片都會在典禮當天內場播放,由觀眾投票,再與未公布的評委打分進行綜合得出最終的當選影片。 除了最佳導演,其他獎項的得主都是在頒獎典禮前就確定的,只是也會在當天才揭曉。 典禮那天,周達非一大清早就出了門。他今天從早到晚要看四部電影,電影順序根據拼音首字母確定,夏儒森的《春棲》排在最開始,裴延的《左流》則在最后。 《左流》是這屆銀云獎最佳導演入圍影片中唯一一部尚未公開上映的,當初入圍名單一出來便引起了輿論的巨大轟動。 和楊天一樣,大部分人都認為這部《左流》是裴延時隔多年后對宿敵夏儒森的又一次挑戰,好奇之人甚多,看好之人卻很少。就像羅木說的,裴延的名字已經變成了沽名釣譽的代名詞,即使是周達非也不認為他能勝過泰斗夏儒森。 周達非在入場處排隊時領取了宣傳冊,上面有每一部影片的簡單介紹。他下意識翻到了《左流》那一頁,簡介上只寫了一行字:一個厭世少年與世界的故事。 “.........” 下面的演職人員名單也比較單一。 導演:裴延 編?。号嵫?/br> 攝影:楊天、裴延 剪輯:裴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