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九章浮云設計助殷商
北海袁福通的實力很大,隨他叛逃的諸侯共有七十二鎮。北方民風素來剽悍,一個個都是九經戰陣的百戰之士,但他畢竟偏安一隅,無論是兵力還是國力,都不能和商朝相媲美。也與知道他得了什么臂助,竟然敢和朝廷反目。 聞仲心中惱怒到了極點,這袁福通在此時為惡,簡直是給他添亂,讓他如何不怒?他二話不說,隨即點起精銳之兵十萬,又抽調各路兵馬十數萬,合北方二百鎮諸侯之兵三五萬,共二十五萬大軍,如同烏云蓋地,浩浩蕩蕩的殺將過去。 聞仲出征,聲勢浩大。他也知袁福通為惡,必有所倚仗,也不敢大意,多調精兵強將。如此聲勢,早有人報于四方圣人。 李隨云此時正在島上指點孔宣道法??仔逓橐沧杂谐?,背后五色神光,已化出四道,僅有一道未曾煉出,不過也是時間問題罷了。 世人都道闡教、截教圣人愛護門下,不想李隨云更是護犢子。他將自己苦心收取的五行精華,毫無保留的拿來給孔宣淬煉神通。這五行之氣,正是他當日所化大手之物。 眼見得孔宣便要功成,忽門下童子報說北海袁福通造反,朝歌聞太師出馬,如此大事,不由得讓他吃了一驚。 李隨云心里清楚,這袁福通造反看似平常,實際上卻是那封神之戰的開端。若無北海之征,則商王朝斷不至于由盛而衰。沒了聞太師的壓制,商紂王再無顧忌,以至于倒行逆施,使朝綱大亂,是社稷傾頹。 微微沉吟,李隨云面色殊不悅。過得片刻,他方才嘆道:“此事殊不易,若是聞仲如此作為,怕是人族兵戈難消。此事需得我親自去一趟,方才化解得了?!?/br> 童子驚道:“師父,弟子聞人言道,那聞仲乃是天下有數的高手,一身的神通,深不可測。他又精通兵法,善曉軍機。想那北海袁福通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修士罷了,也沒有什么本事,當個草頭王還好,若論陣戰,他豈是聞仲的對手?” 李隨云嗤笑道:“你也看得明白,那袁福通又怎會不知?事有反常即為妖。他遠非殷商之敵手,卻有膽量如此作為,其中定有玄機。怕是有人惟恐東方平靜,這才頻施狡計,要讓東方亂起來罷?!?/br> 童子暗驚,卻又做聲不得,只是恭然而退。 李隨云心中憂慮,也不帶從人,也不講排場,隨即駕云,直上九霄,頃刻間,便到得朝歌。卻不見兵馬!原來他云速甚快,早趕過聞仲大軍。他微微一算,眉頭一皺,復又趕將回去,于高空向下瞻望。 但見兵戈如林,槍矛入雨。二十萬將士頂盔貫甲,三五千將士各個英雄。兩翼精甲持盾而立,道聲“不動如山”。中軍沖陣之卒滿面兇光,吼聲“一往無前”。又有那截教的修士,天下的散修,浩浩蕩蕩如同烏云蓋天,洪水漫地,只待與地廝殺撒謊處,驍勇爭雄兩難分。 李隨云在天空看了,心中驚訝之意愈盛。這聞仲果有雄才,這殷商的兵馬,少經戰陣,今日一見,其兇悍程度,卻也不亞于邊關精銳。他方欲下去,卻又醒起一事:那聞仲乃是截教中人,自己乃是清虛一脈之主,若是下去,是同他商量,還是直接讓他退軍?自己如此下去,總歸于禮數不合。 想到此處,他搖頭輕嘆,隨即化一股清風落將下去,幻化成一老叟,于軍前二十里處。他也不多想,徑自立于路中央,設一局參棋,靜待來人。 聞仲前軍將領,乃是邊關之人,他催促大軍行之甚急,猛見一人攔路,不由得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大軍前行,竟有無關之人阻路,左右,與我將其趕走。若是誤了行程,你我需擔待不起?!?/br> 左右兵丁正個抓扎停當,便要上前,不想旁邊有個小校,曾跟過聞仲一段時間,急開言道:“將軍,那人形容古怪,怕是有道之士,不可輕慢。將軍好好生詢問,如此才不失道理?!?/br> 那將領看了一眼手下,微微沉吟,這聞仲乃是截教中人,多三山五岳的朋友,若軍前之人真是他的朋友,自己卻又冒犯了,這聞太師固然是大人不記小人過,但他的手下,可未必會那么大方。 那將領思前想后,微微搖頭,真個上前。見了李隨云,還未開言,李隨云已張目喝道:“速帶我去見聞仲,我有要事相告。此事關系到你等二十余萬大軍,殷商數百萬生靈之性命?!?/br> 那將見李隨云說得鄭重,心中也驚,不敢多言,急退將去,入中軍稟告聞仲。 聞太師聽得此言,眼中精光閃爍。心中也自思量,良久,方才長嘆道:“既出大言,必有大能。你們可將其帶將上來。待我詢問一二,便知端的?!?/br> 眾將簇擁著李隨云,入得中軍營帳。李隨云昂然而入,傲不為禮。聞仲也不動怒,看著李隨云,笑道:“不知道友此來所為何事,緣和阻我大軍前行,道友既出大言,必然有大材,還請道友教我?!?/br> 李隨云看了聞仲一眼,冷笑道:“我久聞聞太師之名,如雷貫耳??晌丛氲?,聞名勝似見面,見面不如聞名。見得太師,我方才知道,原來傳言盡是虛幻之事,太師怎當得起如此大名?” 時有聞太師的兩大弟子在側,卻是哪兩個弟子?乃是吉立、余慶,這兩個弟子修為也自不凡,雖然未曾證得仙道,但也稱得上有道的真修。一身修為,與度劫未果的散仙相若。 這兩個弟子聽得李隨云口出侮辱之言,不由得勃然大怒,一個個眼露殺機,發聲喊,已然掣出兵器,便要將李隨云拿下。 聞仲聽的李隨云之話,心中也是老大不喜。休說我地位如何,單論我身份,也是朝廷的太師,怎輪得到你口出穢言,受你的侮辱?他也想看看這老叟究竟有多大的本事,所以也不出言阻止,只是冷眼旁觀。 李隨云乃是天下少有的精靈人物,如何猜不透聞仲的算盤。他也不急,隨手望地上一抓,一縷細沙已是到得手中。他口中喃喃,也不知道在叨咕些什么,將這沙子望兩個家伙面前一揚,喝聲“疾——”但見一股黃光閃爍。 那吉立、余慶連仙道也未證得,如何知道對方的虛實。吃了這一下,立刻被迷了心智,辨不得東南西北,只知道在此地亂轉個不休。 聞仲見得李隨云如此手段,也不禁吃了一驚。方才那手神通,端的古怪得緊。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的兩個弟子有多大的神通,他心中清楚得緊。便是自己要拿他們,若不動用法寶,也沒有如此爽利。一時間,他不由得露出了驚疑之色。 李隨云微微一笑,看向聞太師,淡淡的道:“太師好大的官威,入得朝堂,就忘了本。真真是好作為?!?/br> 這番話,將聞仲臊得滿面通紅,急起身遜謝道:“道友見笑了,聞仲管教無方,以至讓門下沖撞了道友,還請道友見諒?!?/br> 李隨云哼了一聲,突然喝道:“聞仲,你也是截教的高手了。雖然是通天圣人的再傳弟子,但你的修為,也自不淺。和那一代弟子平輩論交。怎地如此不智?我不忍看著數十萬兵馬,并殷商數百萬百姓遭難,有些話不吐不快。特來救你等性命?!?/br> 聞仲聽了,心中暗驚。方才聽了這話,他只是驚訝,此時見得李隨云手段,又聽了這話,卻是驚懼。他急道:“聞仲愚鈍,還請道友明言?!?/br> 李隨云輕哼了一聲,頗為不屑的道:“你知道北海袁福通為惡,反了朝廷,但你怎么不想想他無緣無故,為何要造反?” 聞仲微微一滯,眼中露出了一絲輕松之意,輕笑道:“道友若問此事,卻盡可放心。那家伙想來得了一些散修之助,若非如此,他斷不會有如此膽量?!?/br> 李隨云輕哼了一聲,眼中多了絲冷漠之意,淡淡的道:“若是道友如此想法,那也忒小看袁福通了。你難道以為他沒有什么本事不成?他既然敢起兵為亂,自然有所倚仗。你難道還以為他是以前那個沒有什么本事的諸侯嗎?” 說到此處,李隨云眼中多了絲淡然之意,他看了一眼聞仲,淡淡的道:“我不信你沒有發覺這其中的古怪,袁福通也不是那種莽撞之輩,怎地會有這種膽量。這其中怕是有很深的玄機?!?/br> 聞仲輕哼了一聲,眼中多了絲感慨之意,輕聲道:“道友有話,盡可明言。此處乃我軍營,絕無泄露之虞?!?/br> 李隨云看了對方一眼,隨即起身,眼中多了絲詭詐,冷冷的笑道:“道兄,我就納悶了,這北海反叛,也不是太大的事情,也不到百陣的諸侯起兵反叛,便是北伯侯前去平叛,也就足夠了,何需如此費力,居然親自領兵?難不成你以為自己太閑了不成?” 聞仲總算從李隨云的話中聽出了點意思,他臉色微微一變,多了絲驚疑之意。他看向李隨云,沉聲道:“愿聞其詳?!?/br> 李隨云冷哼了一聲,輕聲道:“你也是截教的高手,難道未曾聽過封神之戰一事嗎?” 聞仲臉色微微一變,驚道:“道友竟然知道封神大戰之事?我只聞其名,不知其詳,還請道友明言!解我其惑?!?/br> 李隨云輕笑道:“你既不知其中端倪,如此說來,也怪你不得。我曾聽人言道,人前東方諸圣商談封神榜之事。那封神榜本是為了封神大戰而設??筛鹘淌ト硕疾辉搁_封神之戰……” 聞仲聽罷,眼露精光,大笑道:“道友知道得倒也詳細??蛇@封神之戰既然不能開啟,那和此事也無必然聯系了!為何道友言那北海之叛與此有關?” 李隨云冷笑道:“諸圣緣何不起封神知戰?蓋因沒有因果,自然無需開戰??扇缃癖焙E褋y,分明是有人設計。待得天下大亂,自然要趁火打劫。封神大戰,還是需得由人族開啟?!?/br> 看了一眼滿是疑惑之意的聞仲,李隨云繼續道:“你乃殷商之柱石,紂王雖然強橫得緊,但他深畏于你。有你在朝歌,他自然不敢放肆,行事時必然多有顧忌。便是要做那昏聵之事,也有你阻止。如此一來,紂王德政不失,則天下不亂。天下不亂,則四教安定,封神之戰不起。 可你既離朝歌,紂王由誰管束?是首相商容,還是武成王黃飛虎?這兩個雖然一文一武,也稱得上有不小的本事。但他們的話,能否像你一樣有力?若是有人施了狡計,將你絆在北海,他們卻又從容禍亂朝政,那時你該如何?到時候德政既失,人族紛亂。各教矛盾凸顯,則封神之戰必起,到得那時,你該如何?難道你認為到了那時,你這數十萬雄兵,殷商百萬生靈的性命能保得住嗎?” 聞仲也不是那種不知道輕重之人,他聽得這話,臉色微微變了一變,起身施禮道:“多謝道兄指點。只是我尚有一事不明,若事情真如道兄所言,那其人所圖之事非小??扇绱苏f來,我又該如何是好?北海之亂不平,則天下之事難定。天下不定,黎民不安,此誠為大事?!?/br> 李隨云冷笑道:“那北海實力雖稱得上強盛,但不過是跳梁小丑罷了,難道殷商就沒有什么精兵強將不成?我聞那青龍關守將張桂方,佳夢關守將魔家四將,哪個不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你只消派上一人,自然可保得大事無憂,何必親自出征?” 說到此處,李隨云尤嫌不夠,起身踱了幾步,復又喝道:“況且你乃截教出身,交游之廣,豈是等閑可比?你只消多邀幾個同門同道,到軍前助力,那北海便是再強,又能做的甚事?何必你親自勞師遠征?你可莫要中了別人的調虎離山之計。若是一個不慎,怕是悔之無及?!?/br> 聞仲聽得李隨云之言,臉色數變,飛快的踱將起來。心中也在飛快的盤算。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皺,卻是下不得決心。過了良久,他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之意,終于下了決定。(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