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真的,贏了嗎? 即便是喪父這樣的劇痛,元宏也沒有管她,他自己也沉浸在馮太后駕崩的悲痛之中,哪里還顧得上高照容? 王鐘兒削了發,出了家,法號慈慶,立愿終身守護馮太后之靈…… 元宏整整為馮太后守了五天靈,他跪在馮太后靈前,一句話都沒有說,不吃,也不喝,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正如沒有人知道,那一夜究竟發生了什么…… 在世人眼中,這場博弈是他贏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輸的一敗涂地,天子稱孤道寡,如今,他也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元琳瑯也自由了,她被放出了宮,馮太后一死,她也算是報仇了。 馮誕有些憔悴了,馮太后的死對他打擊太大了,前一日見她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沒了?他雖然對馮太后的死有疑慮,但是元宏待他卻是一如既往,他不該也不能懷疑元宏。 送葬的時候,元宏沒有讓高照容去,這簡直是在當眾打高照容的臉,高照容淡然接受了,馮太后應該恨死她了,送葬,她本就是不配的。 葬禮之后,元宏頒詔,他會為馮太后守孝三年,往后三年,他不入后宮,不幸妃嬪,同時,也再未見過高照容…… 作者有話要說: 馮太后之死,看似把高照容從馮氏的壓迫中解救出來,可元宏為了奪權所付出的代價,實則把她推入另一個更殘酷的深淵,一個斗爭了幾千年都沒能打破的深淵 第54章 長樂見長樂 三年后。 太和十七年,馮太后孝期滿,元宏除孝服。 這三年,沒有馮太后的掣肘,他一刻都沒有耽誤的進行著改革,一個一個的實踐著在心里已規劃多年的宏圖愿景。 這三年,他以雷霆手段強化改革,在驚濤駭浪中如愿執掌了權力,他罷黜了異姓諸王,曾經顯赫的馮氏一門三郡王全部降為公爵! 只是馮誕,本可由南平王降為南平公,可他卻特意改封了他為長樂郡公,長樂郡是馮氏的祖籍,元宏此舉就是在告訴所有人,在馮氏一族中他選擇了馮誕,來繼承馮氏的家業。 馮熙本封昌黎王,就是馮太后在彰顯他們北燕皇族后裔的身份,可在北燕亡國之前她的父親就已經歸順北魏了,是北魏秦雍二州刺史,雍州治所在長安,馮熙與馮太后都出生于長安,馮太后也曾于長安為父親立廟。 元宏沒有把馮熙降爵昌黎公,而是改封為長安所在的京兆郡公,就是在提醒他北燕已經亡國,他們都是北魏的臣子,記住自己臣子的身份,別再有非分之想! 馮熙也很識趣,在馮太后駕崩后就開始稱病隱退,眼看著隨著馮熙失勢,馮氏漸趨沒落,很多大臣也開始疏遠馮氏,甚至自幼與馮誕相交的楊津也疏遠他了…… 可元宏始終沒有虧待了馮誕,太和十六年,年僅二十六歲的馮誕已經官拜司徒了。 馮氏一族依然備受榮寵,只是這份榮寵再也不是馮太后給的了…… 三月,是馮誕二十七歲生辰,馮太后故去后,他沒有再過過生日。 當年馮太后故去,還是給元宏埋下了一個不安定因素,就是元恂。元恂是皇長子,雖無太子之名,可早已是默認的太子。 而元恂的不安定之處在于,馮太后臨終前,早已將元恂交與馮清撫養! 元恂身邊的黨羽,都是馮太后舊臣,他們都在等待著元宏立元恂為太子,而元宏的遲遲不表態,讓元恂身邊的大臣頗為忐忑,甚至讓另外幾位皇子的娘家看到了可趁之機。 馮太后三年孝期已滿,元宏也是時候立后了。 正月的時候,就不停有大臣上奏請求元宏立后,元丕也不斷上奏讓元宏立馮清為后。大臣們在試探,試探元宏究竟屬意哪個皇子的母親,以此推測他究竟想立誰為太子,好及時改換門庭。 這幾年,為了分割馮氏外戚勢力,元宏也提拔過一些其他外戚,卻獨獨沒有提拔過高照容家的任何人。高照容家世寒微,沒有根基,雖然有兩個兒子,但一向不被元宏重視,她的兄弟也沒有官職爵位,沒有親族黨羽,所以幾乎沒有人看好她所生的元恪,在后位之爭中,她率先出局。 而如今的后位之爭,也讓朝堂勢力分裂幾股,一股是支持元恂養母馮清為后的馮氏舊臣,一股是支持元懌生母羅目連為后的鮮卑貴族,還有一股是反對馮清為后的漢人士族。 元宏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要早下決心了,朝堂不穩,會影響他之后的漢化改革,甚至遷都大計…… 所以,他決定再為馮誕慶一次生辰,朝廷百官心中也漸漸有譜了,看來元宏主意已定,皇后之位,花落馮氏了。 時隔多年,馮誕再一次踏入了華林園中,馮太后去后,他再也沒有踏足過后宮半步,只是怕觸景,思人…… “咯咯咯……” 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傳來,一個半大的小女孩突然跑過來,撞到馮誕懷里,然后抱著馮誕興奮地笑道:“抓到了,抓到了,我抓到父皇了?!?/br> 猝不及防的一幕讓馮誕微微失神,那小女孩把眼上的布一摘,看到是一個陌生男人時微微嘟起了嘴,歪著頭打量馮誕道:“你是誰???” 馮誕驚愕的看著眼前的小女孩兒,怎么會,她的容貌…她是…… “瑛兒?!痹昃従徸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