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英雄
他的手還在顫抖,血猙獰的糊在地面上。 “我不想這樣的,不想?!彼€是那么的迷茫,嘴巴嘟囔著,不知道是說給自己聽,還是說給誰聽。 “在幫你了結一切之前,你還有機會留下遺言?!蔽铱戳丝词直?,又看了看倒在那邊的那具尸體。 真是殘忍啊,不像是人類的爭斗,反而像是野獸的報復。 殘忍肆意,每一道傷痕都流淌著怒氣和怨恨。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彼晕⒒亓它c神,“只是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輕松了許多?!?/br> 那把奪去那個人性命的刀還握在他的手里,說話的時候他又握了幾下刀,好像在回憶剛才的感覺。 主宰生命的感覺。 這是他過去幾十年人生里都沒有感受過的。 “雖然,我一直在傷害翠兒,還有小蘭?!?/br> 那是他的妻子和女兒。 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真的會殺人。 “事實上這是遲早的事情,除非你在這之前就死了,”我倒是持反對意見,“憤怒會重塑一個人,極度的自卑也是,當你放下防御,任由情緒拉著你前進的時候,淪落深淵,只是早晚的事?!?/br> 當他第一次揍他的妻子并且成功逃避責任的時候,殺人,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我所做的,也只是替你釋放你的怒氣,并在你失去理智的時候保證這份力量作用到你想作用的人身上?!?/br> 最后的結果就是這個人死了。 這個欺壓了他快二十年的人。 “你總覺得他很強,但其實他連你的怒氣都承受不住?!?/br> “這是因為我愿意付出代價,”他還是有些恍惚,“你說過的,我可以付出的代價,足以換下他的命?!?/br> “你做到了,看來我說的沒錯?!?/br> “可是我這樣的人,又是怎么樣的呢?”他問出了一個不符合他畫風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在我干活的時候,有一本翻開的書,我不小心看了一眼?!?/br> 他試圖解釋,但卻組織不好語言。 “那是,一本講自殺的書,他問的是,這個自殺的人,是什么的呢?” 一個連自己都拋棄的人,在社會上是怎么樣的呢? 那本書的作者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句話,會命中一個已經拋棄了自我的人。 “我還活著,還算健康,未來幾十年里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難關?!?/br> “我有妻子,還有一個女兒,有地方住,一日三餐?!?/br> “除了房東不太好以外,我好像沒有哪里過不去?!?/br> 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樣子。 “可這樣的我,在社會上是怎么樣的呢?在歷史上,是怎么樣的呢?” 他試圖跟我解釋人的存在的問題。 被歷史定義的人,還有被別人定義的人。 “毫無疑問的,我這樣的人,在大眾的眼里,就是一個普通人,收入低微,生活節儉,偶爾還會被別人欺負,明明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樣子?!?/br> “可為什么,我會覺得,有點不對勁呢?” 他扭動著身子,好像要甩掉什么。 普通人這個標簽里面,到底藏了什么? “因為這不只是一個稱呼,后面還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用他聽的懂的話簡單的解釋:“它帶著意念的力量,當有人,或者你自己這么稱呼自己的時候,這股力量就會攻擊你的靈魂,就像給馬上籠頭一樣?!?/br> 這股力量源自社會,源自每一個人,微弱,卻強勢,而且無法溯源,甚至你自己就在源頭里面。 “可惜這籠頭太狹隘,所以很多人都會難受?!?/br> 但人并非理想的生命,而是實實在在的具有缺陷的動物。 我們不只有心,還有身。 身體會在壓力來臨的時候給我們提供支持。 加速的心跳,洶涌的鮮血,直線上升的腎上腺素... 有人認為這是人類強大的體現。 但正是這樣的強大,變成了一股背后的推力,把人擠進那個籠頭里,再也無法出來。 痛苦,卻又能活下去,這就是大自然或者說生命奇妙的地方。 “如果說活著就是生命真諦的話,我們根本不需要努力?!?/br> 你啃樹皮吃草根都能活下去。 執著于活著,恰好是一個人一無所有的表現——他什么都沒有,只有一條白給的命。 但人類,終究只是動物,所謂人性,事實上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權。 “人類就像鸚鵡,善于模仿,所以很多人都看花了眼?!?/br> 但事實上,所謂社會,只是一些披著人皮的猴子。 人類不止能夠愚蠢,固執,還能夠聰明,開放——這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只是模仿而已。 而模仿,是人類最拿手的本事。 “所以我們不缺專家,卻難見一個進步者?!?/br> 因為大部分人,只是模仿專家罷了。 “所以當你切切實實感到痛苦的時候,卻會聽到滿耳的無所謂和嘲諷?!?/br> 這不算什么,有的是人比你慘,你還在這嚎... 這樣的話不管你有沒有聽到,總是很普遍的存在在社會里。 于是有人說人類的悲喜總是不相通的。 但這其實是誤解。 人類之間的悲喜,是相通的。 那些不通的,根本就不是人類。 你所謂的痛苦,存在的缺失,對動物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打,無所謂,有吃就好;罵,更無所謂,有吃就好;死,無所謂,有吃就好。 那些我們無法理解的行為下面,其實是赤裸裸的獸性。 “所以你的這個問題我大致可以解答?!?/br> 這些你感受到的,都是切切實實存在的,你所困惑的問題,也真真切切的存在。 “那我該怎么辦呢?”他終于問出了真正的問題。 真相如何,其實都是其次的。 人類在錯誤里發展了幾千年,所謂對錯,真的沒有那么重要。 但怎么做這個問題,卻貫穿了我們的一生,像脊背一樣撐起我們這個人。 我們所關注的,不是理論如何,而是眼下我該怎么辦。 是邁出左腳,還是邁出右腳。 是繼續隱忍,還是釋放憤怒。 答案,正躺在那邊的地上,充滿恐懼的眼睛空洞的映射著地板的血跡。 “如果大眾不能相信,那我該信誰呢?我,又是什么樣的人呢?” 這樣的問題也是實實在在的。 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那些答案,不能被消費主義捆綁,并非消費主義有錯,而是提供這個答案的人有問題,不可相信。 “這種所謂的標簽,或者說定義,并非是商品上標貼的規則,根本上是人與人的互動?!?/br> 你是一個普通人,擴展開來,應該是:我所認識的你是一個普通人。 其實你是誰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我認識你。 我認識了你,這份認識就會化作你存在感的一部分。 越多人認識你,你的存在感就越強。 而現在被拉高的人生意義,其實和我早餐想吃面還有我想吃飯沒什么區別。 當你背上行囊的,自信滿滿的時候,不管你是去珠穆朗瑪峰爬山,還是去海南島看海,你都會心滿意足,收獲滿滿。 這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坦然。 “如果你不喜歡普通人的話,那我可以把你看做英雄,因為你也曾為自己奮斗過,那些遺落的汗水和淚水編織成你光輝燦爛的一生?!?/br> 我說英雄,不是說你做出了多大貢獻,不是說你對我有多大的好處。 而是說你就像英雄一樣,熠熠發光,令人佩服而尊敬。 “謝謝?!彼麧M足的閉上眼睛,習慣抿著的嘴巴露出了微笑。 以命換命,這是社會的規則,和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