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古裝迷情] 《漢有游女》作者:藍江陳【完結】 文案 一對古代小夫妻的蜜月旅行游記 內容標簽:天作之合 青梅竹馬 甜文 搜索關鍵字:主角:晏晏,謝謝 ┃ 配角: ┃ 其它:詩經,典故 ================== ☆、燕燕于飛 晏晏坐在低矮的院墻上,看落日與遠處的黃茫茫融為一片,再也看不清哪里是紅色的太陽,哪里是這土地。對于一個十七歲的少女來說,遠方的一切并沒有帶給她多少未知的恐懼,她看慣了小橋流水,看膩了夕陽西下,終日對著橫塘小巷,卻懷念著北方的大漠與粗獷。 晏晏并不是地道的吳地人,不會說一口軟糯的吳語,也不喜歡整日穿著這身長裙拈針繡花。她住在外公這里,已經有好多年了,時間太久,久到她都快記不清家鄉的風物是什么樣子,同樣的,這樣一個才會走路的孩子,沒有什么黍離之悲,也許就這樣度過一生,生活在炎朝的盛世里。 可小姑娘并不這樣想,有些事是無法忘懷的,關于父輩甚至爺爺那輩的記憶,那個已經成為歷史的國家,那些史官筆下輕描淡寫的人物,在她年少的生命里,成為一個更清晰的過去,將會伴隨著她走下去。 她住在這個吳地的小小家庭,正如外婆給她取的小名,只是南飛的燕,在這溫暖的南地尋求可以住下的地方。 “燕子,下來吧,吃晚飯了。\ 婆婆出來喚她,老人家瞇著眼,看著個頭一天天躥高的少女,除了寵愛,還有對她不安分的頭疼。外婆是地道的江南女子,也算得上名門閨秀,至少在幾十年前,王家是吳地的望族,枝繁葉茂,因為與故國糾纏太深,如藤蘿繞樹,后來樹倒人散,王謝堂前燕自然也就飛入尋常百姓家。 外公年紀大了,扶著矮桌,暈黃的燈光照亮了他臉上的老人斑,渾濁的眼睛里面裝著老妻稚女,再也不會流露出氣吞萬里如虎的目光。他只是一個解甲歸田的老人,有些駝背,幫人種樹、侍弄花草,烏衣巷附近的人都叫他“老圃”,誰也不知道這個姓李的老人曾經是一頭猛虎。 當然,晏晏是知道的,哪怕老人家已經舞不動□□,在好動的小外孫女眼里,外公和爺爺一樣是了不得的將軍。 當年手下最多不過管過萬人的老人家,最喜歡和小孫女在茶余飯后說這些事,說到興起處,拍手拊掌,頗有幾分聊發少年狂的意思。一老一少湊在一起,嘰嘰喳喳的小孫女很喜歡聽這些沙場故事,聽老人說什么開弓調白羽,能入頑石中、或是連營傳刁斗,長戈逐敵寇……往往是英勇不凡的壯烈故事,壯歲旌旗擁萬夫,卻很少提及戰爭的血流漂杵、新鬼夜哭。 小姑娘問得最多的是關于外公和爺爺認識的故事。老爺子帶領近萬吳地男兒北上勤王,與故周大將晏無咎共同在北房山擊退炎朝兵馬,受天子賞,北門外接待他的就是故周第一大將的兒子晏子皋,人稱故周晏子,也就是晏晏的父親。最后出使炎朝求和被扣,得知炎朝已滅,西向自縊殉國。 這些事老爺子自然不會和小姑娘多提,被母親帶回當年的吳國、如今吳郡時,她才不過兩歲的年紀,連失去父親是一種什么概念都不清楚。直到后來一直把她抱在懷里的母親積郁成疾,撒手人寰,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就和外公一家住在了吳地。 隨著年歲增長,外公口中的故事和幼年記憶里零碎的片段逐漸拼湊出一個亂世的輪廓,如今四海一家,炎朝正是國祚鼎盛之時,身為亡國人的些許愁緒,也許只是思念那沉淪在回憶角落,眉眼慢慢模糊的父母罷。 晏晏不是多愁善感的少女,跳脫的性子讓她更愿意和外公待在一起,外公經歷了六國之戰,膝下一兒一女,長女嫁與故周晏子,幼子卻是在舞象之年染疾離世,如今只有晏晏一個孫女,寶貴得緊。因為幼子體弱積疾,或是因為他的一身武藝無人傳授,竟帶著小孫女練了好些年頭。婆婆以為小女心性,不過是跟著自家老頭隨便耍耍,倒也可以健體,未曾知小姑娘日復一日堅持下來,后來老頭兒便干脆把壓箱底的技藝一股腦教給她,不管小孫女學了多少。 直到外婆發現問題不對,開始拉著她學女子應該學的東西,已經收不住心的小姑娘野得很,聰明伶俐有了,對這些婆婆灌輸的相夫教子和女子訓誡不以為是,寧愿和外公去幫人種樹玩鬧。婆婆罵她幾句,小妮子知道她疼愛自己,垂頭乖乖聽著,唯唯諾諾,轉頭又不顧姿態,上樹爬墻,大呼小叫。往往和女伴出去采蓮子或是浣衣,別人家的女兒都羞羞答答的輕聲笑語,這妮子一篙撐開碧波,把小船兒撐得飛快,嚇得別人再不敢和她同船。 最后婆婆只能怪罪到老頭子,爺孫倆一起聽婆婆數落,小姑娘不忘對公公做個古靈精怪的鬼臉。 晏晏從小和外婆認字,沒少被打手心,對于面冷心善的婆婆,小姑娘雖不怕,卻也不敢惹她老人家生氣慍惱。畢竟沒了外婆做的藕夾和餅子,還有酸甜的黃梅湯,小姑娘無法想象會是怎樣的生活。 說到梅子,外公最喜歡的就是婆婆自釀的梅子酒,在晏晏還年幼時,總是能看到外公做事回來,在屋外的大缸里洗凈手,先進門就要倒上滿滿一杯。有時候天熱了,一家子把飯菜擺到院子里的石桌上,外公看著坐在凳子上扎著兩個小辮的孫女,忍不住逗他,拿筷子沾了酒喂她,少不了被婆婆罵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