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美食錄 第63節
蹄髈燉得軟爛,筷子輕輕一挑上面一層rou皮就脫離了rou質,顫巍巍在筷子間打戰。 鄧行老拿起給勺子給福冬筷子上油亮亮的肥厚rou皮澆一勺盤子里的蘸汁:“這樣才解膩?!?/br> 福冬終于將這rou皮送進嘴里—— 肥厚,豐饒的rou皮,吃起來軟軟的,滑滑的,滿口膠質。 rou皮下面還帶著一點脂肪層,又肥又厚。 而那層蘸汁果然解膩,鹵香中有濃郁蒜香,還帶著些許微辣,格外開胃。 鄧行老滿意地看著福冬瞪大了眼睛,自己也夾起一筷子rou送進嘴里。 邊咀嚼邊說:“嗯,rou質不錯,細嫩,看來是火候把握得好!” “蘸料酸辣開胃,調制的時候用了心思!” 福冬不懂那些烹飪技藝,他只覺得這道菜可真好吃。 吃多了以后有些膩,再喝一口魚面的湯汁。 魚面的湯汁全部是魚湯,又濃又稠,喝起來鮮味十足。 白歌闌嘖嘖稱奇:“這道菜怕是要費好些銀子罷?!?/br> 曼娘狡黠一笑:“倒不用,這是每日西湖邊上漁夫那里買來的下腳料小魚小蝦?!?/br> “收拾后魚rou下鍋燉煮,長時間燉煮后魚rou都脫骨煮入了湯中,有碎骨魚刺也無妨,上菜前用紗布過濾魚刺便是?!?/br> “稍微大些的魚則剔出魚rou拿來放入面粉中做成魚面?!?/br> “小蝦嘛,全部裹了面下鍋油炸,做成下酒菜油炸河蝦?!?/br> 白歌闌瞠目結舌。 曼娘笑道:“從前那座八珍樓多是海味,來往至少也是小康之家,新開這座八珍樓便是以平民為主,因此我少不得要在用料上精打細算些?!?/br> 白歌闌嘖了一聲,忽然發現一個疑點:“這菜固然原料不費什么銀子,可是人工呢?你雇人也要花錢呢?!?/br> “這你就有所不知?!甭镄Σ[瞇,“多虧永嘉侯府大咧咧提親幫我揚名,許多人便慕名要來我酒樓學廚藝?!?/br> “只不過那么多人魚龍混雜,我實在不知里頭有多少人是永嘉侯府的探子,又有多少人是想渾水摸魚,索性將他們都送去剝魚蝦,真想用心學藝的,便是剝十年都能忍,可那些宵小之徒,只怕剝兩天就撐不住了?!?/br> 白歌闌至此是心服口服,豎起了大拇指:“姐妹,從此臨安城里我只服你?!?/br> 第五十九章 茭白拌柔魚絲、黃燜茭白雞…… 第二天是個風和日朗的好日子, 曼娘命人將八珍樓的牌匾掛了上去:“這牌匾是請了太平坊一位狀元郎書寫,如今上過金漆才好抵御今后百年風雨侵蝕?!?/br> 福冬跟在后頭,一口一個“大娘子”, 這孩子性子雖然膽怯卻勝在做事用心。 他原先忐忑于今后的日子因而自打曼娘來了就跑前跑后,似乎有了主心骨。 李山早按照曼娘的叮囑,將當日太后賞賜的綾子、絹花都物都用大紅錦緞鋪就的紅漆木盤盛了, 擺在大廳正堂條案上,旁邊布置著香花瓜果。 這樣一是為著顯得恭敬皇家, 二來是為著震懾前來找茬的宵小。 西湖邊上的酒樓林立, 能在這里立足至今的無不勢力豐厚, 不同上一座八珍樓在街市里的平靜, 只怕今后還有的麻煩呢。 幾轉鞭炮噼里啪啦響過, 八珍樓算是開張了。 因著恒家娘子被兩家提親的奇聞傳遍了臨安,酒樓里不缺客人, 早早就聚集了一大批看熱鬧的百姓。 眼看酒樓開門,自然一個兩個涌了進來。 酒樓布置看似與其他酒樓并無不同, 可奇就奇在點菜時店小二卻不點菜,反而問他們:“我們酒樓的菜式每日不同, 皆是配好的定食, 不知客人還要一嘗么?” 配好的定食? 這又是什么花樣? 店小二便耐心解釋:“每人一份,一共三個菜或五個菜, 有葷有素,三個菜的是三十文, 五個菜的是五十文?!?/br> 食客一聽先瞪大眼睛:“三十文?一共三十文?” 有那恒家酒樓的熟客,知道底細,問起了店小二:“原先你家那棟八珍樓,一道菜也至少三十文呢, 怎的今兒三個菜才三十文?” 還有急性子的嚷嚷了起來:“你家可是假冒的八珍樓?” “對啊,是不是有人眼紅恒娘子就又開了一家假冒的八珍樓!” “諸位且慢?!甭曇繇憚犹?,原來恒曼娘從后頭走了出來,她安撫諸人,“且放心,這家八珍樓正是我開的?!?/br> “恒娘子!” “少東家!” 熟悉的食客們紛紛與曼娘打著招呼,但滿腹都是疑惑。 曼娘似乎看穿了他們的疑惑,笑道:“第一座八珍樓是海味八珍樓,樓里俱是海物,主打海里八珍,今兒這座八珍樓是水中八珍,主打的是水八珍,自然價格也便宜些?!?/br> “水八珍?” “正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茨菰、荸薺、莼菜、菱(引用備注,見注釋1)八樣被喚做水八珍?!崩钌皆谂越忉尩?。 食客們又問:“那為何我們無法點菜呢?” “就是啊,恒娘子,我想今兒就吃盡水八珍?!?/br> “那可不成?!甭镄Φ?,“這家酒樓價格低廉,一來是因著食材便宜,二來是想叫更多平民百姓也嘗到水中八珍??蔀榱说统杀?,我們便只能用定食,大廚去市場上采購,哪種新鮮便買哪種,當日想吃什么只能看運氣?!?/br> 這老饕們是懂得的,水八珍產自水中,講究的便是一口鮮。 去市場購買,哪種水八珍新鮮還真是要碰運氣,或許今天的蓮藕水汪汪,或許今天的莼菜鮮嫩,都要講究運道,急不得。 這般一解釋,諸人便踏實了:“那便聽恒娘子的?!?/br> “就是,有少東家用這法子把控著食材的新鮮,怎么也難吃不了?!?/br> 話是解釋清楚了,可門口有些圍觀看熱鬧的百姓還是沒懂規則。 黃文漸便是個迷瞪的,他從外地販賣了絲進京,賣了個好價格將銀錢存在了銀裝,這才放下心來想在臨安轉轉。 聽人說西湖邊上風景好,他便往西湖邊上走,果然翠柳搖擺暖風拂面。 到了飯點肚子咕咕叫便往周圍尋找吃飯的地方。 可這一找卻發現不妙。 為何? 西湖邊上的地價不菲,是以建在此處的酒樓皆布置得金碧輝煌,里頭的菜品也都是高價出售,為的就是瞄準富人。 反正西湖邊不缺整個臨安乃至整個大宋的有錢人。 至于窮人也不傻,來逛西湖時常自己帶些點心茶水充饑。 大家和和氣氣,你去你的高價酒樓,我在湖邊吃我自帶的炊餅粉面蒸糕,共賞同一片西湖,多少年來相安無事。 難就難在黃文漸是個外鄉人。 他可不知道這其中的緣故,身上除了錢袋并未帶飲食,等到了飯點問了兩家酒樓是一家都不敢進去。 正揉著肚子愁眉苦臉,忽聽得旁邊百姓招呼同伴:“去瞧瞧,三十文就能吃飽!” 什么?三十文? 黃文漸忙跟著走上去。 走到一家“八珍樓”的酒樓前頭,這家酒樓與周圍的酒樓并無不同,一樣的彩樓歡門,黃文漸便有些猶豫起來: 莫不是自己聽錯了? 他遲疑不前,可肚子實在是餓,便小心問旁邊往酒樓里走的一對女子:“請問這酒樓三十文能吃飽是怎么回事?” 那兩位女子顯然是熱心的老食客,便自發給他們講解一番:“酒樓有定食哩,你交三十文,店家便端上來三道菜,有葷有素,雖然每份量都不大,但能保證能吃飽?!?/br> 黃文漸一聽,這不是久旱逢寒霖么?! 他忙給兩位食客唱了個大喏,走了進去,要了一份定食。 不多時,飯菜便端了上來。 只見三個巴掌大的小盤,分別是茭白拌柔魚絲、黃燜茭白雞塊、辣炒梅干菜rou末。 旁邊一個小碗盛了一碗二米飯,小二許是見他是個壯年人,還特意提醒一句:“客官若是吃不飽還可添飯,一碗飯八文?!?/br> 黃文漸道過謝便嘗了起來。 他肚子空空,先夾起一塊子黃燜茭白裹著米飯送進口里。 熱氣騰騰的滾刀塊茭白裹挾著鮮美的雞汁,一咬便覺rou味十足,裹上小米和大米一同蒸就的米飯,登時撫慰了空空的腸肚。 黃文漸心滿意足。 這才仔細欣賞起這道菜來,原來這道菜是將雞塊和茭白一并黃燜,再聽旁邊那桌食客在議論:“今日的八珍是茭白!” “少東家真是蘭心蕙質,居然能想到將水八珍一一做來?!?/br> 黃文漸定睛一瞧,原來這桌食客是剛才在門口熱心向他解釋的兩位女子,當即微微頷首向對方打招呼。 他這才察覺到今日這幾道菜里頭皆有茭白。 他是姑蘇人士,自然知道水八珍,因而也來了興致。 再看辣炒梅干菜rou末,里頭茭白和梅干菜被切成了短短的細末,被紅茱萸辣油炒制過后,盤子里一汪紅油。 瞧這應當很下飯吧? 黃文漸忍不住用筷子頭夾起一小嘬辣炒梅干菜rou末,梅干菜被rou末里的葷油浸泡過,吸滿了rou汁,不復干枯,放進嘴里肥厚的油脂與梅干菜柴柴的口感想反差。 如此一來油脂不顯油膩梅干菜也豐腴好吃起來。 里頭的茭白丁也清脆可口,格外下飯。 第三道茭白拌柔魚絲用的是涼拌的法子,將茭白切絲后與柔魚絲一起燙煮后涼拌。 里頭有香芹絲,瞧著整道菜粉的粉,白的白,綠的綠,煞是好看。 吃起來也脆生生的,各有各的滋味,滿口脆爽。 旁邊那兩位食客正是炭橋河下青篦扇子鋪莊家姑嫂二人。